字词 | 耳2 |
释义 | 耳:ěr古汉语助词,罢了:想当然~。 【入耳】中听:不堪~|这句话十分~。 【木耳】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状如人耳,黑褐色,胶质,外面密生柔软的短毛。可供食用。 【白木耳】见〖银耳〗。 【牛耳】见〖执牛耳〗。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内耳】耳朵最里面的一部分,是由复杂的管状物构成的,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也叫迷路。参看〖半规管〗、〖前庭〗、〖耳蜗〗。 【中耳】外耳和内耳之间的部分,内有三块互相连接的听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也叫鼓室。 【外耳】耳朵最外面的一部分,由耳郭、外听道和鼓膜构成。 【护耳】保护耳朵不使受冻的用品。 【附耳】嘴贴近别人的耳边(小声说话):他们俩~谈了几句。 【苍耳】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三角形,果实外皮有刺。种子叫苍耳子,中医入药,有消炎、镇痛、祛湿、发汗等作用。也可以榨油。 【刺耳】声音尖锐或杂乱,言语尖酸刻薄,使人听着不舒服。 【侧耳】把耳朵斜过来,形容听人说话时集中注意力或表示恭敬:~而听。 【逆耳】(某些尖锐中肯的话)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忠言~|~之言。 【顺耳】(话)合乎心意,听着舒服。 【悦耳】好听:歌声婉转~。 【帽耳】帽子两旁护耳朵的部分。 【银耳】真菌的一种,生长在枯死或半枯死的栓皮栎等树上,白色,半透明,富于胶质。用做滋养品。产在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省。也叫白木耳。 【聒耳】(声音)杂乱刺耳。 【焦耳】功的单位,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而定的。 【顺风耳】(1)旧小说中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比喻消息灵通的人。(2)旧时的话筒,用铜管接成,嘴接触的地方小,末端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8300条汉字及词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组词,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