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策2 |
释义 | 策:cè(1)古代赶马用的棍子,据说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2)用策赶马:鞭~|~马前进。 【上策】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下策】不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中策】不及上策而胜过下策的计策或办法。 【计策】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的方法或策略。 【对策】(1)古时应考的人回答皇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2)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失策】(1)策略上有错误;失算。(2)错误的策略。 【决策】(1)决定策略或办法:运筹~。(2)决定的策略或办法。 【划策】出主意;筹谋计策。 【画策】见〖划策〗。 【驱策】用鞭子赶;驱使。 【国策】国家的基本政策。 【政策】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同化政策】指反动统治者所实行的强制同化其他民族的政策。参看〖民族同化〗。 【鸵鸟政策】指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据说鸵鸟被追急时,就把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无事)。 【愚民政策】反动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人民而实行的愚弄人民,使人民处于愚昧无知和闭塞状态的政策。 【三光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抗日根据地实行的烧光、杀光和抢光的野蛮政策。 【铁血政策】十九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推行的反动政策。他在1862年的议会上宣称,将‘以铁和血来解决德意志统一问题。铁血政策后来成为反动派的暴力镇压和战争政策的同义语。 【北进政策】参见〖南进政策〗。 【南进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在军事侵略路线上有所谓“北进”和“南进”两种主张,前者主张:侵略中国后北攻苏联;以霸占整个亚洲:后者主张:侵华后向东南亚扩张,以便独霸西南太平洋。1941年随着日、美矛盾的激化,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推行其所谓“南进”政策。 【大陆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鲸吞亚洲大陆、进而征服全世界的侵略计划。 【遏制政策】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于1947年提出,他主张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影响。这种主张被称为遏制政策。 【炮舰政策】帝国主义国家依靠武力实现其侵略野心的外交政策。因十九世纪中叶殖民主义者利用大炮、兵舰掠夺殖民地而得名。也叫炮舰外交。 【大棒政策】也叫巨棒政策。1916年5月西奥多·罗斯福宣称,他任美国总统时(1901-1909年),对付他国的方法是“话说得好听点,但手中要拿着大棒”,故名。 【绥靖政策】也叫妥协政策。对侵略者抱姑息纵容态度,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妥协的政策。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就是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 【核讹诈政策】也叫原子讹诈政策。以核武器进行讹诈妄图达到反动政治目的的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制定的区别于‘战时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发展城乡商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促进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以巩固工农联盟,进而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不干涉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英、法帝国主义者以“不干涉”或“中立”为名,纵容法西斯国家肆行侵略而企图从中取利的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9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的侵略中国的一种政策。他主张:美国承认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美国要在一切“势力范围”内取得通商自由,享受低税率和一切特权利益。次年他提出把“门户开放政策”应用到“中国一切地方”去。 【战争边缘政策】1956年1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主张美国“不怕走到战争边缘,但要学会走到战争的边缘,又不卷入战争的必要艺术”。这种主张被称为“战争边缘”政策。 【大陆封锁政策】1805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从海上进攻英国的战争失败后,次年,为了从经济上打击英国,宣布封锁不列颠诸岛,禁止各国同英国通商或保持联系,并下令扣留来自英国的一切船舶。 【献策】献计。 【鞭策】鞭打,用策赶马。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要经常~自己,努力学习。 【战国策】记载战国时代各国谋臣策士言行的史书,大概是秦汉间杂采各国史料编篡而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8300条汉字及词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组词,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