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世说新语》初中语文教案 |
范文 | 《世说新语》初中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初中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初中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期行》 一、导入: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尊君在不fǒu 陈寔 shí 太丘舍shě去 (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时年/七岁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惭:惭愧。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五、当堂训练 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对吗?(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板书设计】 期行 元方: 聪明 机智 明理 诚信 客人: 无信 无礼 改过 第二课时 《乘船》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学习《乘船》(板书课题)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华歆xīn 辄zhé 邪yé (2)王/欲舍/所携人 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难点,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义为依托) 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义为可以) 后贼追至: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贼:作乱的人(今义为偷东西的人) 正为此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为耳朵)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思考下列问题: 1、〈〈乘船〉〉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学生自己复述。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可提示:华的信) (3)启示:一个人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五、当堂训练 讨论交流:〈〈期行〉〉与〈〈乘船〉〉这两则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从写法和主旨两方面来谈) 点拨: 1、写法上短小精悍,但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2、主旨:〈〈期行〉〉讲守时,〈〈乘船〉〉讲守诺,都是诚信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 乘船 难之在前 华歆 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乘 后则救助 船 纳之在前 王朗 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后则欲舍 中心: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世说新语》初中语文教案2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一、导入: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疏通句篇:《咏雪》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四、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2、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3、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五、拓展延伸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飞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华幼武《春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陆游《夜大雪歌》) 六、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喻雪,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咏雪》 2、扩写《咏雪》。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 咏雪 谢安: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对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改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咏雪》。 二、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1、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复述课文,质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点如何?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 4、朗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 四、拓展练习: 1、解释加粗词语: (1)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去日苦多 (3)入门不顾瞻前顾后 (4)下车引之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舍己为人 (6)则是无信信口开河 2、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3、拓展阅读: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 对话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对话的过程:友人发怒,元方对答 对话的结果:友人惭引,元方不顾 《世说新语》初中语文教案3学习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 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3、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