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 | |
范文 |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生活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1活动准备: 1.事前由两名幼儿学会哑剧表演“做功课”。 2.每人一只小书包、一只铅笔盒、两支笔、一块橡皮、一块垫板及练习簿。 活动过程: 一、哑剧表演“做功课” 通过表演使幼儿初步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表演内容:两名幼儿扮小学生明明和芳芳。 芳芳:我叫芳芳。 明明:我叫明明。 他俩高高兴兴地背着小书包,坐下开始做作业。芳芳从书包里很有条理地拿出铅笔盒、练习簿和垫板,开始认真地写起来。明明在书包里捣鼓了半天才找到练习簿和垫板,打开铅笔盒又不见铅笔,他不停地在书包里寻找……字写错了,又找不到橡皮,只好向芳芳借……铃声响了,芳芳高高兴兴地将练习簿交给老师,老师脸上笑眯眯的;明明过了好一会儿才将练习簿递上,老师皱着眉头。 二、讨论 师:看了哑剧表演,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幼儿自由讨论,老师仔细倾听幼儿的交谈。然后请几个幼儿在班上谈自己的想法。老师再问芳芳:你为什么作业做得快?问明明:你为什么做得慢?根据他俩的回答,教师小结芳芳为何快和明明为何慢的原因,从而使幼儿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三、怎么整理书包 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物品,集体整理书包,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提问: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3.请几个幼儿整理书包给大家看,其余幼儿仔细观察。 4.请幼儿评论:谁整理书包的方法好?为什么? 5.教师小结整理书包的方法:写字所需的用具(铅笔、橡皮、卷笔刀等)放在一起;练习簿、垫板整齐叠放,平整地放进书包。 四、整理书包 明明:你们真能干,会自己整理书包,现在我也会了,请你们看看,我做得对不对? 明明整理书包。 全体幼儿练习。教师鼓励幼儿整理得又快又好。比比谁得第一名。 整理好书包后,请幼儿将书包背好后,成两路纵队,学小学生的.样子,排队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增添可学习整理书包的材料。 2.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的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2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神奇。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件上面有数字的物品;课前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笔、号码纸、空白联络卡人手一份,数字卡,小奖品。 3.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照片的课件、衬衫盒等有数字的物品。 4、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讲讲我找到的数字 1、引入:“前几天,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一件有数字的东西,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你带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教师出示衬衫盒,引导幼儿共同说说上面的数字。 3、启发引导幼儿寻找自己带来的物品上的数字,说出不同数字所代表的含义,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生共同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二、找找生活中的数字 1、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 (1)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2)观看生活中有数字的实际场景或实物图片。(找一找、读一读数字) 2、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3、师生共同小结:数字的重要性。物体上的数字还真多,有表示时间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号码的,有表示价钱的,有表示物体重量的,还有表示物体长短的,数字的`作用可真大。 三、玩玩数字游戏 1、师引入:数字不仅重要而且还很有趣,数字还会和我们做游戏呢,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幸运号码”的游戏 2、师幼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教师给每位幼儿一张号码纸(每张号码纸上有3组号码),请幼儿说出号码纸上的数字,教师在小黑板上随意更换五位数字的位置,幼儿核对号码,与老师一样的号码即可中奖。游戏反复四次(可请客人老师编一次号码、请小朋友编一次号码) 3、引导幼儿交流所排列的号码进行比较,感知数字排列顺序的多样化。 四、师生互留通讯录 1、教师谈话: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字,以后你发现了怎样告诉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请幼儿在空白联络卡上写出自己的学号及电话号码。 3、师幼互换互换电话号码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3设计思路: 在新学期,孩子们都升入了大班,在主题 “我是中国人”中,幼儿了解了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了不起的人和事,古代中国人的许多发明,沿袭至今,亘古不衰,让中国人世世代代引以为傲。孩子们升入大班后,筷子的使用成了幼儿午餐时候的最大变化,筷子也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新教材“生活活动”中第一个目标指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第一个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就是要学会使用筷子。二期课改强调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中实现,所以让幼儿学用筷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学做事的过程中积累生活自理的经验,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正是我园园本化课程研究的内容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午餐中使用筷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文明的情况:如使用筷子时有咬筷子的现象,吃饭时筷子没有对齐,饭菜加不上来;筷子摆放不够规则等等。根据发现的情况我们结合主题开展有关筷子的系列活动,如结合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开展“有趣的筷子”让幼儿认识筷子,对筷子产生兴趣,利用比赛的形式练习使用筷子的熟练程度。本次活动是系列活动之二“文明用筷”,根据幼儿午餐用筷出现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何文明使用筷子,并且尝试记录文明用筷的规则,成为标识化的环境,督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内容与要求: 1、知道午餐时文明用筷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并尝试记录午餐用筷规则。 2、体验文明用筷的好处。 重难点: 重点:知道午餐时文明用筷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 难点:尝试记录午餐时使用筷子的一些规则。 环境与材料创设:ppt、筷子、纸、笔、背景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筷子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筷子有什么用途? 2、小结: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发明了筷子。升入大班以后,每次吃午饭,筷子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是我们的好朋友,给我们夹起好吃的饭菜,筷子可以让我们的手更灵巧,大脑变得更聪明。 二、交流讨论 1、筷子有这么大的本领,吃饭时我们用筷子来做什么?(夹饭菜、收垃圾) 2、在用筷子夹饭菜、收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筷子要对齐) 3、现在我要把它记录下来。怎样画才是对齐啊?(上下一样长) 4、小结:“小筷子,对整齐,夹起饭菜快快吃。” 5、吃饭时,筷子除了要对整齐的吃,还要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进行引导) 指导一:值日生分筷子。 1)出示值日生的图片,提问:这是谁?午餐的时候她做什么工作?(发筷子) 2)谁来当值日生,试试看,你是怎样发筷子的?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幼儿改正发现的问题) 4)小结:“值日生,分筷子,头脚对齐摆放好” 5)如果我要记录下来的话,我要怎么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6)小结:所以我们在记录的时候要想好要画些什么?还要画的简单,桌子只要用正方形来表示就可以了,要简单、能看的懂、速度快。 指导二:不咬筷子尖 1)用筷子还需要注意什么? 2)出示被咬过的筷子,这根筷子怎么了? 3)小结:“小朋友,本领大,牙齿不咬筷子尖” 4)不咬筷子尖要怎么记录? 指导三:筷子不乱放(重点指导记录) 1)出示图片:他们的筷子在干什么?(乱放)这样做对吗? 2)小结:原来筷子不能到处乱放。“吃好饭,要喝汤,筷子整齐放桌上”。 3)这个要记录的话,你要怎么记录? 4)记住哦,这个留着一会儿你们自己记录。 指导四:收垃圾 1)刚刚我们说了筷子可以收垃圾,筷子尖对齐,垃圾放到碗里怎么画? 2)教师演示提醒幼儿如何记录。 3)吃好饭,捡垃圾,收好垃圾送回家。 6、刚刚我们讲到的午餐时用筷子需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儿歌小结) 7、遵守这些用筷子的规则,有什么好处? 小结:让我们吃饭的速度加快,成为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三、记录用筷子的规则 1、幼儿分组记录用筷子的规则,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要求:1)商量选择画一个规则 2)选一个人来画 3、记录展示。 活动延伸:将记录好的内容贴到相对应的背景环境中。 附: 儿歌:文明用筷 值日生,分筷子,头脚对齐摆放好; 小筷子,对整齐,夹起饭菜快快吃; 小朋友,本领大,牙齿不咬筷子尖; 吃好饭,要喝汤,筷子整齐放桌上; 用好餐,捡垃圾,收好垃圾送回家。 活动反思: 优势:活动的选材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主题背景下的一个活动。生活习惯是幼儿自我服务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吃饭的时候使用筷子出现的一些问题,于是将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呈现,将自创儿歌与生活习惯相结合。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4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2、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1.ppt课件:垃圾分类与处理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公园 1.观察图片:公园 教师:你们看,公园里美吗?公园里的什么很美丽?为什么? 2.激发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图片:随意丢瓜皮、果壳、包装盒的行为。 讨论:随意乱扔的行为对吗?应该怎样做? 知道应该将瓜皮、果壳、扔到垃圾箱内。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课件:垃圾分类与处理 1.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 (工厂、菜场、餐馆、宾馆、办公室、家庭、超市等等。) 2.讨论: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3.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 大部分会被埋到填埋场,但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 有的垃圾会被送到焚化炉焚化,但这又会排出有害烟雾。 三、了解垃圾的回收利用 课件演示 1.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的`宝贵材料制成的。 讨论: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为什么? 2.垃圾中可以再生利用物品大致可分四类。 (1)金属。如可乐罐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2)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包装纸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 (4)塑料、香蕉。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 四、不会腐烂的垃圾 观看课件 1.塑料不容易腐烂,是白色垃圾。 2.树叶,纸制品等时间久了可以腐烂。 3.告诉幼儿:不要随地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 五、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由垃圾再生材料制成的?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5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用准确的语言清楚地说出身边物品的名称、外形特征及喜欢它的原因。 2.引导幼儿说话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在集体中能耐心仔细地倾听别人的谈话。 3.使幼儿能针对教师的提问,围绕话题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见解,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4.通过收集物品,培养幼儿好问、爱思考的习惯及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5.通过小小设计师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物品:电子打火机、电动剃须刀、微型冷热风机、按摩器、对讲机、磨刀器、瓜子夹、电动粉碎机、切冰刀、自动铅笔盒、新型牙签座、净烟器、声控玩具、来电显示电话机、微型应急灯、溜冰鞋等。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基本了解自己所带物品的名称、外形特征、用途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激起幼儿谈话的欲望。 1.教师将带来的物品放在一张桌上,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品有的很好玩,有的外形奇特,有的用途很广,激起幼儿愿意介绍自己物品和倾听别人介绍物品的欲望。 2.教师用提问的形式引出谈话话题:“你们带来的物品叫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要求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教师参与指导幼儿的讨论,及时引导幼儿的谈话方向,将话题集中在“物品”上。 (二)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表达讨论出的结果,并展示实物。 1.请在小组谈话中谈得较好的幼儿,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不同物品。要求幼儿说清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 2.引导幼儿清晰地把各自带来的不同物品一一介绍给大家。当幼儿介绍发生困难或介绍不全面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帮助幼儿补充内容,使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准确地介绍。此时提醒其他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介绍。 (三)幼儿集体谈论所带物品的用途,引导幼儿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进行谈论。 1.教师提问,拓展话题:“你们喜欢带来的物品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第一称的方法介绍自己的物品,教师示范:“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件物品,看,是一双漂亮的溜冰鞋。”教师一边摆弄溜冰鞋,一边介绍,“我的名字叫溜冰鞋,别看我的样子与普通球鞋一模一样,但是我的作用比普通球鞋大多了。因为我的鞋底下面有两个可活动的轮子,要溜冰时就把轮子伸出来,不溜时,可把轮子缩回去,可方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吗?”根据教师的提示,幼儿一边演示实物一边“自我介绍”。教师注意倾听,补充和纠正幼儿的谈话内容。 (四)幼儿介绍其他的不同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物品。如家中有的,在商店或别人家里看到的等等。教师提醒幼儿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谈话,态度要自然大方。 (五)表扬讲述清晰、有进步的幼儿,但也要启发讲述能力差、热情低的幼儿,激发他们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话的欲望。刚才小朋友都展示了自己带来的物品,它也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对于刚才的谈论教师给予小结)但我们身边的物品是不是就已经很好了呢?如果让我们小朋友来设计的话,你们会怎样设计得更好、用途更广呢?幼儿自由谈论,教师参与活动并适时指导。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把自己的设想大胆地说出来,教师应给予肯定。 (六)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设计新物品的兴趣。 (七)教师总结,鼓励想像丰富、有创意的幼儿,并激发他们长大后把自己设计的新物品生产出来的欲望。 (八)各领域渗透:艺术:主题画《新物品》。科学:认识新物品。 生活中渗透:找找身边的新物品。 环境中渗透:摆放各种新物品,供幼儿观察和操作。 家庭中渗透:与家长共同挑家用电器等物品的毛病,并认识新物品。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6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数字的物品,如有时间的日历量杯、有号码的衣服、图书、电话、有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食品包装袋。 2.学习包《科学·生活中的数字调查记录单》、亲子手册《科学·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收集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什么地方有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包《生活中的数字调查记录单》。 3.引导幼儿讨论:必须记住哪些数字(如父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4.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活动延伸: 1.请家长经常带幼儿一起垢污,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及其作用,如在购买食品时,寻找生产日期、保质期、标价等。 2.请家长指导幼儿完成亲子手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7实施策略: 提问法;示范法;动手操作法;情境创设法;体验性教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参与课堂,体验文明用餐过程,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餐厅用餐礼仪。 难点:幼儿在快乐餐厅能够文明用餐,养成文明礼貌用餐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餐的基本礼仪并文明用餐。 2、懂得节约,能够自觉排队取送餐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开心的享受用餐过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足量的`餐具和足量的点心。ppt课件。抽纸一盒。 经验准备:有过在餐厅或饭店吃饭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餐厅情景,激发幼儿参与课堂的兴趣 。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去快乐餐厅吃饭吧。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位置坐下。 (2)提问:现在啊,饭菜还没有熟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正确的做法:端坐好,安静等待就餐。 (3) 小朋友们吃饭的时间到了,让我们排队去取餐盘吧。 老师示范正确的做法。安静走到餐盘放置处,先取一个盘子,然后取一个小碗,最后取一个勺子。两只手平稳端好餐盘回到座位上。幼儿排队依次取餐盘。教师在旁边指导。 (3)总结饭前礼仪:进餐厅,请安静。坐端正,不吵闹。餐饮具,放放好。 二、学习吃饭礼仪。 (1)餐厅厨师给幼儿盛好饭菜。提问:小朋友们我们在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预期:不用手抓饭,不撒饭;吃饭时不乱讲话,不大笑 (很危险);不挑食;吃多少盛多少,不够时主动要求添菜。 (2)出示公益广告,倡导节约用餐。 (3)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吃饭礼仪:不抓菜,不撒饭。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来添一勺。节约粮食我最棒。 (4)小朋友请吃饭吧,老师巡回指导,老师指出错误做法并要求其改正。 三、学习饭后礼仪。 (1)小朋友都吃饱了吧,现在请你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饭后礼仪。老师示范:抽一张纸,擦擦小嘴吧。端起餐盘,主动将餐盘放回餐盘回收处。要求:将饭渣倒入指定盆中,其他餐具分类摆放。 (2)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排队放餐盘。 (3)总结一下饭后礼仪:吃完饭,擦嘴角。送餐盘,不推挤。饮食礼仪我记牢,人人夸我好宝宝。 四、饭后散步。 (1)小朋友们,以后我们到餐厅吃饭都要向今天这样做哦。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餐厅饮食礼仪:进餐厅,请安静。坐端正,不吵闹。餐饮具,放放好。不抓菜,不撒饭。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来添一勺。节约粮食我最棒。吃完饭,擦嘴角。送餐具,不推挤。饮食礼仪我记牢,人人夸我好宝宝。 (2)吃的好饱呀,让我们一起到户外散散步吧 。 大班生活活动教案8一、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 2.难点:在认识一些标志的基础上了解其不同类别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各种标志。 2.自制课件、各种标志图每组一份(注意安全、人行横道、禁止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录像中有哪些交通标志?除了注意信号灯标志,还有哪些标志? 3.小结:交通标志给行人、车辆提供了指引,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二)拓展认识标志 1.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请幼儿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标志。 指导语:除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志呢?之前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了哪些标志呢?(请幼儿说) 小朋友真是爱观察的孩子,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