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编七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及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牛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五一假期刚刚结束,谁来谈一谈这七天你去哪儿旅游了? 学生自由畅谈。 老师也利用假期到国际大都市——上海旅游了一趟,并有幸随旅行团参观了上海光明集团牛奶的整个生产流水线,机会非常难得,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块去看一看呢? 2、课件播放生产过程 师:看了刚才这些,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产牛奶的整个过程中,工人们应该考虑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做一个盒子要用多少材料,一个牛奶盒可装多少牛奶,一只箱子可装多少盒牛奶……) 3、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在生产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就用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1、自主回忆 师:应该复习哪些方面呢?(生说师写:特征、表面积和体积) 看着上面的表格回忆一下,可以一个人轻轻地说,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说。 2、交流评价 谁先来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指名说,指名写) 名称特 征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S=2(ab+ah+bh)V=abh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面积相等;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S=6a2V=a3 3、归纳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刚才我们对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工人叔叔来解决遇到的几个问题。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 (1)师:由于天气太热,牛奶容易变质,如果有小包装就好了。同学们,请你当回小设计师,为你们小组这6盒牛奶设计一个小箱子吧。 假如按照这样的排列方式装进一个纸箱(课件出示),请你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纸箱至少需要多少纸板?这个纸箱的体积是多少? (2)在算之前,你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小盒的长、宽、高) 那么就动手量一量吧,最好保留整厘米数。 量好了就告诉老师,我们统一长度。 (3)学生尝试解答,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你是怎么求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估计学生在求表面积时会出现错误) (4)下面三幅图,哪一幅折起来能成为一个牛奶盒? 2、开放练习 还有其他摆法吗?6人小组动手摆一摆,记下长、宽、高,再算一算表面积与体积,填在表格里。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让他们挑选一种摆放好,加以展示) 汇报交流,生说师记。 方法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表面积(平方厘米)体积(立方厘米) 1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从中可以得出结论:长、宽、高越接近,即越接近于正方体,表面积越大;体积不变。) 3、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如果给你很多牛奶盒继续摆,一直摆成一个正方体为止,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最小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如何确定?取长宽高的最小公倍数) 至少需要多少个盒子?(一层摆几个,摆几层) 四、延伸创新 师:刚才我们为6盒牛奶又设计了5种包装方法,回去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这个小盒子的展开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以及如何表达出这份热爱的。知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与众不同。 3、能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充满愉悦的事情。 4、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文章3、4、5、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阅读的痴迷。 【教学难点】 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话,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课题:我的长生果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课文: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交流,板书: 读书:香烟人画片、真正的连环画、文化站的图书、中外名著、作文。 3、这篇文章作者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她是怎样把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表达出来的? 三、研读重点,体会写法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3~6小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黑板的相应地方写上下列词语: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废寝忘食。 (这一部分教学充分放手让学生读读说说,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4、5、6三小节。) 2、第三小节交流,引导学生从美差、抢、眼羡、卖力地呐喊助威、饱览等词感受体会。 3、师生合作运用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等词语复述3~6小节的内容,再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痴迷: ⑴ 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无论还是无论还是只要我就那些书有时让我有时让我有时我读得很快有时书中的悲欢离合又常常使我 ⑵ 是啊,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我都看得(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我完全地被书给征服了! 师:正是有了这份牵挂、这份痴迷、这份如饥似渴的醉心阅读,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我得到了报偿和赞誉。并且我还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4、略读8~14小节: ⑴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怎么悟出的?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鲜味指的是什么? ⑵ 作文,要真情实感创造: 怎么悟出来的?怎样做才会得到呕心沥血的创造呢? 师小节:是啊,作者的成功离不开书籍的帮忙。因此,当他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愉悦之情充满了他的心房!师生一起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五、出示范文,尝试学写读后感 六、提升认识,指导实践 齐读: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结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课文分析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⑴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⑵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⑶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⑷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⑴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⑵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二、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四、布置作业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思想、风格自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后记:训练1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做到;训练2只要求有能力有兴趣者完成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篇4【学习任务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二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以有趣的童话形式加以表现,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运用了诗歌的形式,读来琅琅上口,适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学情分析】 本课处于二上年级的初级阶段,而且本课的识字量大,虽然是一首诗歌,但里面有好多的生字学生极容易读错,所以识字、写字、朗读仍然是本课阅读教学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对于三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文章当中后两种是图文并茂,非常清楚。而第一种,由于学生的年龄,可能有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见过蒲公英。因此,利用板画认识感知,自由做画加深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自己收集资料,进行简单地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好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知识目标: ⑴ 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能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了解植物和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安排】 一、整体感知 1、导读: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开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是啊,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植物妈妈有办法吗?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的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简洁、有效,很快就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培养了学生的全局观念。 二、赏读悟趣 1、导学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导学哪一节。 过渡: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最爱读的部分读一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2、指名说的过程中相机追问: ⑴ “降落伞”是什么样的?看老师板画。 ① 这降落伞多美啊!有了它,蒲公英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 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 ② 交流对“纷纷”一词的理解。 (抽读评析,选读得最好的学生读。) ⑵ 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谁能把它画出来?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做画,评出好的画,贴在黑板上,再来夸夸她。 ② 苍耳、豌豆这两种植物,书上都配有插图,惟独这一节没有。在理解了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参照另两幅图来画一画,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⑶ 加上动作、表情读一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还不适宜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应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和示范。故设计时先以学生最喜欢的一节重点指导,以此带动其他小节的自学,让学生们品尝到自学成功的快乐,增强自读自悟的兴趣和信心。 3、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⑴ 分小组合作学习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小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四节。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办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妈妈”。在四种学习方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得到了进步。 ⑵ 全班交流,相机追问: “铠甲”本来指古代士兵穿着保护身体的铁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拿出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摸一摸,掐一掐,体会苍耳种子坚硬的布满刺的外壳。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个办法可真有趣啊!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抽读评析,小组赛读。) ① 豌豆妈妈怎样传播种子?豌豆娃娃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看一看图回答。(播放豌豆娃娃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动画)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快活吗?全班齐读第五小节,这一节你们认为哪些词语最重要?怎样读最好?抽读,教大家读。 (全班即兴创作,加上动作、表情用朗读的方式夸夸豌豆妈妈。) ② 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蒲公英妈妈靠风力吹,苍耳妈妈靠动物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来传播种子。 三、拓展延伸 1、过渡: 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还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呢?让我们一起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吧!(起立,和老师欢歌共舞)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我们已经来到了野外,这儿是植物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同学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像课文一样夸一夸这些植物的妈妈吗?为你最喜欢的植物编一编儿歌。 在理解、熟读了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进行仿写,不失为积累语言、提高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四、背诵积累 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植物妈妈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用背诵课文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学生们反复背诵,比赛谁先背出来。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主要方法,但应该在理解欣赏和反复吟诵中逐渐内化,自然成诵。机械的背诵只能挫伤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检测设计】 1、积累,填空: 植物妈妈的办法( ),只要你( )。蒲公英妈妈( ),只要( ),孩子们就( )。 2、收集: 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好办法呢?请你自己去查一查。 【板书预设】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力吹 植物妈妈 苍耳 有办法 动物带 豌豆 太阳晒 【资源库】 1、种子的旅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等到成熟了,它们就去旅行…… 蒲公英张开降落伞,随着风儿飘不停。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方,就在那里生根。 风滚草的果子,卷缩成一个个球形。随风在草原上滚动,把种子播进泥层。 池塘里的睡莲,种子在水面漂行,随着波浪漂呀漂呀,沉到水底发芽生根。 椰子树的果实像只小船,它的外壳又坚又硬,浪潮把它冲上海岛,岸边又会长出新的椰林。 有的种子成熟了,蚂蚁会来搬运;有的种子靠鸟传播,鸟粪里常有幼苗诞生。 有的种子长着钩、刺,能挂在人的衣服上旅行;有的种子根据湿度一张一缩,像动物向前缓缓爬行。 植物的种子有各种传播的本领,一代又一代啊,繁衍它们的生命。 2、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絮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段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 自由练读,指名读 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 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 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 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 【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 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 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 【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 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 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 小青蛙心里想:“” 语气词:呀吧呢啊哩 练习说话 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 读句子,认识纹 积累:指纹、掌纹、皱纹 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 圈出动词 看谁记得快 选择动词填一填 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 三、儿歌复现 1.【出示儿歌】拍手读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说话,谁学理? 宝贝连忙问妈妈, 蛙妈妈,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纹碰岸荡回来, 原来这是回声啊! 2.写字:影倒游 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 范写:影 倒游:左中右结构 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 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写: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 【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4.互动评议。 (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 (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 (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目标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教具准备1.泼水节的录象。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3.挂图。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录象导入4′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 识字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⒋同学们真能干,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生字的吗? ⒋①我预习了课文,我已经把课文读了三遍了。②我每天上学都会路过一个咖啡店,我总看到咖啡这两个字,我就认识这两个字了。③我把生字编成小谜语来记,说两个给大家猜猜吧:依山而立(端);因为有心(恩)。 朗读感悟14′ ⒈这么多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就再来一起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 ⒉小朋友请你和我们一起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指导读好长句子:“因为……”(可以根据情况再让男、女声各读一遍) ⒊是啊!“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师生呼应读第三至五自然段):那天早晨…… ⒋(指导看插图),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⒌通过看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热情洋溢的气氛,同学们,我们再来朗读三、四、五自然段吧。大家说说,想怎么读。 ⒍好,那我们就分两个小组赛读吧,看哪个小组读得更好。 ⒈①三位学生读完课文:1、2段一人读;3、4、5段一人读;6、7、8段一人读。②我知道了,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在1961年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泼水节,所以这一年的泼水节非常难忘。 ⒉齐读一、二自然段。 ⒊师生呼应读。 ⒋学生看图说话。 ⒌分小组比赛读。 ⒍赛读。 ⒎听着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朗读,我仿佛也成为傣族人民的一员,与衣着傣族服装的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⒏请同学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⒐同学们,我们现在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是一种什么心情?我们再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⒑我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到了高兴, 听到了快乐, 还听到了激动和兴奋。让我们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吧。 ⒒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受感动,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傣族的泼水节多么热闹啊! 齐读六、七、八段。 ⒑展示读(读句、段、篇均可)。 ⒒①我还知道彝族有火把节,也很热闹。②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放鞭炮,热闹极了。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我喜欢过端午节。 作业练习及指导写字 5′ ⒈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词语了。这节课,你们又能积累哪些词语呢?请同学们画一画,再练习用词语写话,一会儿向大家展示。 ⒉请同学们看49页上的“我会填”,有没有什么发现? ⒊好吧,我们来开火车组词语比赛,每人根据不同的音组词语,不能组别人已经组过的。 ⒊下面请小朋友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⒋这一课要写的字很多,请大家先看看这些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呢? ⒌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大家看凤凰这两个字。它们俩哪儿长得像呢? ⒍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两个字,想想,写几字头应该注意什么呢? ⒎对。(范写“艺”)请看,如果这个横折弯钩写得像艺字下面的横折弯钩一样了,里边的“又”和“皇”就没有地方待了。好了,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字写两遍吧。 ⒏评字。 ⒉①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多音字,②是要求我们用多音字不同的读音组词语。③老师,我们进行组词语比赛,好吗? ⒊开火车组词语比赛 ⒊填空 ⒋(1)脚的右边是单耳旁,不能写成双耳旁。有三个部件,中间高,两边低。(2)鲜的左下横要变成提。(3)寿的第三横要写长,撇要写得*左边,起笔在竖中线上,给下面的寸留出空来。(4)敬字右边是反文,是四笔写成的。(5)凤里面是又不是 ⒌都有几字头。 ⒍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横折弯钩的折不能向里收,不能写成艺术的艺那样。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