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案 |
范文 |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案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侧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1、口算。 3.1434100.5670.820 2、长方体表面积。12㎝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8㎝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 探索新知1、揭示并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你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说一说、摸一摸) (2)你们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结论: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 (3)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会计算吗?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1)求侧面积。 a、C=2.5dm,h=0.6dm。 b、d=8cm,h=12cm。 (2)求表面积。 a、S底=40c㎡,S侧=25c㎡。 b、r=2dm,h=5dm。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5、6题。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2的第7、8题。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案2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 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习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