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范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 (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1)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处不在) (2)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平凡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 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师:“没人再来阻挡他。”说明有人阻挡过他。都谁阻挡他了? 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 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 生:救火队长。“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还有谁? 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生齐读。 师:此时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你读到这里有什么感悟? 5、你觉得这对父子怎么样?你更喜欢谁? 6、是什么信念让儿子如此坚强的在废墟中活下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7、“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在危险的时刻还想到是别人,感受阿曼达对别人的责任感。 8、带着对这对父子的敬佩之情,拿起书让我们齐读课外。 9、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地震。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7.8级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4.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人不堪回首,但在地震发生之时也涌现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随着这段视频去感受地震之中在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之爱。 (1)短信妈妈。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这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孩子撑起一片生的希望。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 (2)教师舍身救生。老师每天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像妈妈,教给我们知识,跟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这危难时刻他们舍生忘死保护着我们。 (3)国务院总理讲话。在灾难面前我们无所畏惧,党和国家没有放弃我们。这是一个多么有凝聚力的祖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众志成城。” (4)地震诗歌赏读。 (5)给地震灾区孩子的信。 10、防震知识。你知道哪些防震知识,说一说。 11、观看课件。 观看视频让学生从身边感受地震的无情,为文中的有情埋下伏笔。放手学生去读,抓住关键字句。在读中感悟,感受父子情深。可以以此句为突破口来展开学习。走出课本,从生活中去感受人与人之间超越亲情、血缘的爱。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爱。爱的升华。由母爱到师爱再到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永不放弃。层层深入的递进。感受社会主义的和谐。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挖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质疑、合作探疑、交流解疑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2、自读理文 请同学们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课文快速地读一遍。 3、小组合作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①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②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③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4、交流解疑 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我们举行个男女对抗赛,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而且有价值,能难到对方?哪一组能迎难而上,对课文理解深刻,回答准确到位?我们给优胜组授予“智多星”称号。 (学生交流探讨) 相机组织辩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 随机板书: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个小时 小结: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 二、读中悟情,以读促解,突出重点 1、看看文中有多少个感叹号?集中在哪儿? 2、这些感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幻灯片依次出示 ①“他感到眼前……走去。” ②“是儿子的声音!……我的儿子!” ③“是我,是爸爸!……和我在一起!” ④“一个安全的出口……阿曼达!” 三、以文激情,开放课堂,升华情感 1、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了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崇敬、爱戴! 四、课后作业 在以下的几个形式中选择一个做一做,体会父母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关爱。 1、和爸爸妈妈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细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的了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4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 2、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父亲从儿子身上汲取的力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探究重点 1、导语: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收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神话般的契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 2、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3、明确探究重点:你的问题正是这节课我们探究的重点,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第2至2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符号画出描写父亲和儿子的语句,想一想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2)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认为谁了不起,说出理由。 (3)有感情的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学生静心学习。 3、集体交流,汇报。 (1)父亲了不起。 (出示句子。) “他坚定地站起身,想那片废墟走去。” ①联系上下文,读句子,谈感受。 (联系上文,我们知道父亲找不到儿子很悲伤,但想起自己对儿子说的话,使他坚定信念要与儿子在一起,不管是死是活,他也要见到儿子,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②有感情的朗读句子,体会父亲此时的决心。 (出示句子)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①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父亲在挖掘时,有的父母在这片废墟上痛苦,然后绝望地走开,也没有动摇这位父亲。当有人劝阻他时,他仍然坚定信念,埋头接着挖,很令人感动。) ②联系实际,谈谈当这位父亲向他人求助时,为什么没人回应他。 (地震后学校变成了废墟,建筑物已经坍塌,当时的状况使人们认为孩子一定不会有生还的可能,因此大家认为父亲的行为是徒劳的。) ③教师点拨:当他人认为不可能、没希望的时候,父亲仍然坚定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令我们敬佩。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父亲的心情。 (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②句子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③语言训练。 多么_____的父亲;多么_____的父亲;多么_____的父亲! ④教师点拨:当这位父亲听到从瓦砾堆底下传出声音,他终于成功了。你们认为它之所以掘开了厚厚废墟的原因是什么呢? (2)儿子了不起。 (出示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①读儿子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干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读儿子的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4、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什么使他们创造出了奇迹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父亲曾经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想一想课文中几次出现类似的话?为什么多次出现呢? (2)教师点拨:类似的话反复出现,多处呼应,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父爱的伟大,儿子对父亲承诺的深信不疑,说明儿子对父亲非常信赖,父子情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次父亲回想起这句话,要读出非常坚定的语气。第二次出现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兴奋的语气。第三次还是儿子说的',要读出儿子对父亲信赖的语气。 5、课文中没有一处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 6、教师点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细致刻画,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习作中也能掌握这种方法。 (三)升华情感,合理想象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 2、语言训练。 (1)其他孩子的父母____地说“___________!” (2)消防队长____地说“__________!” (3)警察____地说“__________!” (4)劝他放弃努力的那位父亲____地说“__________!” 3、小结。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契机,只就是爱的力量。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5【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从读中感悟,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在创设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 1、师述: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那是怎样的灾难哪?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里随时可能发生地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2、(引读)在混乱中(读第2节)。 3、读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的话吗?(极度悲痛,撕心裂肺地喊叫声) 4、读中体会重点句: (引读)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点击句子1)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们说后半句,谁来试一试? ⑴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 (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⑵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 (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 ⑶对!说得真好!大家说说,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 (父亲想办法找到他。) 5、小结: 对!如果他还活着,父亲一定要马上见到他,看他是否受了伤;万一死了,也一定要见到他!这就叫──(再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4~24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⑴“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④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⑵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们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他们心中似有千言万语,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吧。请大家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⑶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源于那朴实而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口语交际,升华感情 1、是的,大家都觉得这对父子了不起,周围的人们包括那14个孩子的父母就更加觉得这对父子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2、自由选择角色,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3、师:千言万语化作我们真诚的祝福,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对了不起的父子,齐读课题。 四、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回忆孟郊的古诗《游子吟》。 2、补充表现伟大母爱的文章《娘》。 3、布置作业: 记下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母爱的事。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信赖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6【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⑵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⑴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⑶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⑴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学习第2、3自然段: ⑴自读。 ⑵议一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变化?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⑶说话训练: 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父亲会……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父亲会…… ⑷师小结。 2、学习4-23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4到2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⑵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4~11自然段最令人感动的句子。 ⑶学生分角色读一读。 ⑷小结: 对第12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轻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②指名读。 ③比较句子,你更欣赏哪一种表达方法?为什么? 出示: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b、他不停地挖,挖了36小时。 ④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⑤小结。 ⑥读一读这首诗。 对13到23自然段的理解: ①师生合作读13到23自然段。 ②“不!爸爸。……”从这句话大家体会到了什么? 师:父亲不顾一切地挖,儿子坚韧不拔地等。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信念: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一起。凭着这样的信念,他们不仅一家团聚还救活了其他13个孩子,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体会父母之爱 推荐读《背影》、《游子吟》。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7【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用具】 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看完后,谈谈感受。 2、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快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解决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了不起”进入课文。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父亲的了不起: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到处都是血迹。”(奋不顾身,坚持38小时挖掘废墟寻找儿子。) ⑴指导看动画,学生谈感受,确立感情基调。 ⑵学生朗读,评价。 ⑶教师示范读。 儿子的了不起: “不!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⑴学生朗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把逃生机会先让给同学坚定父亲会来救他。) ⑵如果你是阿曼达,你会怎样做渗透思想教育。 ⑶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 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的父亲说点什么 四、总结 父爱是伟大的,希望大家回去后跟爸爸说声:“爸爸,你辛苦了!”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8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动作外貌细节】 ★时间词: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语言】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达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9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地震中始终等待着父亲的援救?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前两课已经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自读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地震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别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1)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说。父亲的意志坚定。 (2)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不肯放弃。 (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父亲坚持不懈,疼爱儿子。 (4)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的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展开想像扮演阿曼达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10【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单元主题导入 1、老师引语:同学们,父母之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父母之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入第六组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子之爱。 2、播放地震视频。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无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悟父亲了不起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学习提示: 1、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2、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文,师巡视。交流。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动作描写坚强执着 3、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 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 为什么现在没人不来阻挡他呢? 这位父亲失常了吗? 老师: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之情在读这段话。生读。 4、这段话中还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读写训练: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废墟里满是, 父亲的手,他满脸,双眼,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他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往日儿子, 他的心中只有, 他真是一位的父亲! 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着……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块砖石下面,他小心翼翼的挖着……12小时过去了,父亲挖的太累了,他多想,他多想,但是他知道,他是多么希望多么希望他的双手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满脸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36小时过去了,他的心中只有他的挖着…… 读出坚强,读出父爱。 四、感悟儿子了不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运用刚才学到的品味父亲了不起的学习方法,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b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自读,体会,读出勇敢。 2、走进阿曼达,补白想象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8小时,12小时,废墟里,阿曼达想到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24小时,36小时,废墟里,阿曼达坚信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你真是一位。 c“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一个“让”子让出了什么? 生:无私,舍己为人。一个7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怀着敬意在读这段话。生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配乐,请你幸福的读一读,读出父子两人劫后余生的喜悦,激动。读出父子之间互相信守诺言的信任,读出父亲为有这样勇敢的儿子的自豪,读出儿子为有这样坚强执着有责任感的父亲的骄傲。让我们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亲伟大,但是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描写。 2、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着我们的心灵。老师也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带来,与大家分享那亲情的温暖。(根据时间,适当删减) 考上大学的喜悦冲淡了我对母亲的依恋和惆怅。离家那天早晨,母亲站在一边看着我收拾东西,什么也没说。等我快要出门时,母亲突然说:“孩子,你过来。”我走过去,母亲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塞到我手里:“孩子,咱家钱不富裕,不能给你太多路费,这还有500块钱,你多拿些,在外头不比在家里。”我想推辞,但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只好默默地接过来。母亲笑了,赶紧帮我打开旅行箱,又从我手里拿过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慢慢地、仔细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费力地直起老迈的腰,很满足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走出家门了,回眸间,没看到母亲的身影。我知道,母亲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泪了。尽管难过,可她不想让远行的女儿因为母亲的伤感而伤感,她想让女儿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尽管穷却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车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一层层地打开,一向不爱哭的我,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那厚厚的一叠,除了一张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5元的,还有两张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母亲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寒风中,母亲正在集市上守着一篮子鸡蛋等待着买主,眼里含着期待;烈日下,母亲正在农田里锄草,眼里含着希望;微弱的灯光下,母亲正摩挲着女儿的照片,微笑着,眼里却含着泪花;阴雨连绵的日子,母亲伫依窗前,遥望南方:"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门别忘了带伞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呢?(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几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