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少年闰土教案 |
范文 | 关于少年闰土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年闰土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年闰土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认识闰土,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 3、初步了解他与小少爷之间发生的事。 4、有感情朗读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少年闰土这个人和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闰土的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上学期我们参观了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的地方,那里──“三味书屋”,这学期我们又通过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他是一个──“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那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位大文学家儿时的好朋友,好吗? 作为举世闻名的人物,作为一个小少爷,你认为他的朋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引出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不懂的词。 2、学习生字、新词(大屏幕显示)。 3、将生字和重点理解的词所在的句子多读两遍。 三、认识少年闰土 1、刚才看了图片,也默读了课文,原来鲁迅儿时的好朋友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如果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又该读哪儿呢? 请大家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环境美,月夜静,少年机敏。) 3、指导朗读: 颜色词──读得鲜亮。 4、配乐诵读,感受美景,体会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5、朗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归纳出闰土的相貌。 四、了解趣事 1、小少年“我”与闰土因为什么原因见面了? 2、“我”与闰土在一起时,他告诉了我许多事,请你再次流览课文,然后与小组成员讨论,用简炼的语言归纳出他们都说了那些事? 3、在这些事中,给小少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4、朗读8~13自然段,找出写刺猹的动词。 看看这个片段表现了闰土的什么?你觉得他怎样? 5、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特征。 五、拓展 将1~4与8~13结合写出一个新的月夜刺猹的片段。 少年闰土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随机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组织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启发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5、引发思考,启发谈话 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提出思考问题,并出示重点理解的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疑问 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3、组织学生做游戏 分段朗读 1、随着教师的导入进入本课的学习 2、全班齐读课题。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读圈画, 5、质疑。(学生自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解决) 6、完成练习: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7、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8、思考:“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9、思考并回答: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0、思考并回答: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1、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1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1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 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结全课,升华认识 师以“啊”作小结。(主要从鲁迅、闰土、学生表现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去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