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范文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师:巴比伦数字由一些好似小箭头来表示数字,一个小箭头代表数字1,两个小箭头代表数字2,三个小箭头代表数字3……这样记数方便吗?为什么? (2)介绍中国数字(课件播放) 师:我们中国则是用好似小棒的小竖线来表示数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写六根小竖线呢?(课件播放)当满了5时,就换1根横线代表5,横线下画一根竖线就代表6,画两根竖线就代表7…… (3)介绍罗马数字(课件播放) 师:这又是哪国数字呢?哦!原来是罗马数字。 (三)记忆大比拼 师:听!小精灵有话要说了!(课件录音:现在要考考大家 对三国数字的记忆力了,加油哦!)课件播放(游戏开始) (四)听故事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小精灵又奖励一个故事给我们,一起看看哦!(播放视频《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印度人) (五)分清概念,了解自然数。 师:是的,现在吴老师把这些阿拉伯字数字都带来了,一起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数字和录音: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1)自然数(课件出示文字:自然数概念) 师:当我们认识了这些自然数时,森林里有个小伙伴在哭呢?(课件出示录音:呜——呜——呜呜,你们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数字,可是我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小手小脚,没有漂亮的眼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班上小朋友说我是个圆球,动一下就滚蛋。) (2)认识自然数0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认识)他能到我们自然数中间来吗?听森林女王在说些什么?(播放录音:这位小朋友别哭,你圆圆的身子真好看,汽车轮子离不开你,咱们的国球离不开你,你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就需要你出场,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数中的一员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数。) 师:零出现得比较晚,在记数的时候起着占位的作用,听了森林女王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练习巩固,趣味无穷 (1)牛刀小试 1、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 2、最大的8位数是(),最小的8位数是()。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差是()。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9999() 3、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四、总结提升,升华兴趣 师: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16、17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画出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和小精灵一起了解了数的产生,知道古时候认识的计数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后来为了国际统一,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而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在今后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字知识是,探索更多的数字奥秘。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1、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个70 3)( )÷( )=20……19,除数最小是( ) 4)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 )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xx÷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决问题; 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4)竞赛题 三、总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 91页5----8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4课时画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一、教学内容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十进制计数法。 3、亿以上数的认识。 4、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例题的编排增加了一些衔接语,使内容更具连贯性;还注意体现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尽量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引导。 2、读数、写数例题的编排更具层次性,强调分级读、写数的好处;对大数的读法、写法法则,以学生讨论、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显示。 3、增加了将一个数写成扩展式的例题。用不同形式来认识数,也为中学学习科学记数法做一定铺垫。 4、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分别安排例题教学,以避免学生将二者混淆。 5、计算工具的发展原来是阅读资料,现将其作为正文,以连环画形式,配以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历程。随后单独介绍了算盘、计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至六个。主要围绕:对一亿的感知、数的分级、非位置制计数方法、记数符号的来历、位置制计数方法、计算器特殊按键的介绍等进行,丰富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充分体会阿拉伯数字的特点和十进制计数法的优势。 7、新增了“整理和复习”。 三、具体内容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例1:认识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首先通过呈现北京市的人口数,说明学习比万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计数器,利用动态拨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并让学生初步感知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有了计数单位后,简要说明了用数字表示数的方法,由此引出数位和数位顺序表。并让学生结合北京市人口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时应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由万以内的数引出比万大的数,由已知的计数单位引出新的计数单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例如,在计数器万位上拨数,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十万怎样表示”的问题,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引出计数单位“十万”。还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在认识亿以内的计数单位后,要说明:“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2、例2、例3:读亿以内的数。 教材的编排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教学读整万的数,让学生体会读数的本质,第二个层次是教学读一般的含两级的数,总结读数的方法。 例2的编排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整万数的读法的思路。第1个学生是迁移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顺序把每个计数单位都读了出来,这实际上也体现读数的本质:就是读出计数单位的个数。第2个学生则归并了“万”字,简便了读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加深对万级数的读法的认识。此外,例2给出的4个数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学读含有两级的数,第一个数没有0,给出读法;后边两个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没有给出读法。特别是有关“0”的读法。例3的数据的选择也突出了读数的重点和难点。 3、例4:写数。 通过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上铸字的信息,引出写数活动。对照数位顺序表,出现4个不同的数。第一个给出了写法,采用画竖线的形式,凸现了先分级、再写数的思路,其余3个则让学生自己探究写出。总结出写数的方法。 4、例5: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首先给出了20xx年6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法则,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位数相同的情况和位数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5、例6:大数的改写。 探讨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小精灵的话,则凸显了把整万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意义和作用。 例题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方面让学生在“改写”中深化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举一些实例说明近似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用一个省或一个市的人口、全国小学生数、全国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没必要十分精确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数来表示。 7、数的产生。 教材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简要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和数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出示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幅图,展现了古人一一对应的记数方法。随后简要说明了数字产生的原由,并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并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统一数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现了0~9的阿拉伯数字,并以首先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了数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最后用简练的文字揭示自然数的概念与特点,一方面对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准备。 (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首先运用两个实例,说明比亿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凸显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然后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利用计数器数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此基础上,“扩展”数位顺序表,系统整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知识,并概括出“十进制计数法”,并为亿以上数的认识和读、写作好准备。 (三)亿以上数的认识 1、例1: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不堪人口重负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提供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把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读亿以上的数之中。在读法的总结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读数和重点关注“0”的读法问题。 2、例2: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材结合数位顺序表,呈现了1个整亿数和两个非整亿数,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尝试、讨论与交流,自主迁移、探究写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先分级,再按级写。 “做一做”第2题采取题组形式,把个级数、整万数、整亿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级写数的特点,更好地掌握写数方法。 3、例3: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第一个呈现改写结果,其余2个让学生独立完成,熟悉改写的方法。 4、例4: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所以这里用色块和文字标注的形式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然后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我国古代用算筹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位值制,感受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并由此了解数字“0”的产生,丰富对“0”的认识。 (四)计算工具的认识 实验教材是放在“阅读材料”里的,修订教材把它作为了正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用简洁的文字与画面揭示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由两千多年前的算筹到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人类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与发明,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对算盘和计算器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教材说明了算盘发明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呈现中国算盘和日本算盘的实物图,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影响和传播的广泛。最后,呈现了3幅直观图要求学生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因为二年级已经学过用算盘记数,所以这里简单回顾介绍一下即可。(见“算盘的数学文化”) 对于“计算器”的认识,通过呈现结账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到计算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并说明计算器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呈现了计算器的实物图,并标注了显示屏及两个功能键的名称,其余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来的例1教学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基本的四则运算。教材呈现了加法计算的例子,减、乘、除法式题,则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例2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大数的认识”——数感的培养 四、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数运用的事例,突出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数。 2、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大数的认识中,万以上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大数的读写法则、近似数等,都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紧紧抓住数的分级,引导学生探索数的读、写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思维能力尚停留在形象化和表面化,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了解烙饼的方法和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二、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来源:学&科&网] (打开课件)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来源:Z。xx。k.Com]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2、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出示课件:巴比伦数字:(略)中国数字:(略)罗马数字:(略) 3、自然数 问: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16—18页的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你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到了哪些数,谁来说一说。 生:列举略 师: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翻开到16、17页,大家读读这些内容,开始。 一、数的产生 师:读完了吗?我请同学们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可以出示书上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①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②符号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啊,还有很多很多的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亿以内的数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18页插图)。 生:读数 师: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这究竟是一个多大的数呢? 生:读数 师:你能那么快就读出来了?请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我是从个位起,没四位为一级,这样分我就很快分出了三级。 师:其实我们在分级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找各个数的计算单位。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数当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计算单位? 生:都用到了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师:刚才我听到了他说了一个十亿,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对吗?那亿和十亿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十个一亿是十亿。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屏幕)我们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亿,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拨到第十颗珠子了,那现在拨到第十颗珠子该怎么办呢? 生:拨到第十颗珠子的时候就把亿位上的这十颗珠子全拨回去,在十亿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那也就是说亿和十亿的关系是十个一亿是十亿。太棒了,再请个同学说一说。(板书)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算单位呢?请你告诉我。 生:有百亿、千亿。 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们拿出你们的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来体验一下?(板书) 十亿和百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把中国的人口数读一读是不是就更方便了。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很好,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思?那9呢?那上面的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今天我们新认识了几个计算单位,现在我们就把这几个新朋友填在数位顺序表里面吧!把你们的书打开到18页。 师:我们新学了哪几个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亿级是由哪几个数学组成的?还有没有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到今天为止,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那这些计算单位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咱们来说一说吧,从你开火车!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千万是一亿,10个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师: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这些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 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师:生活当中,根据不同的需要还出现了其他的进位制,你知道还有哪些进位制吗? 生:回答略 师: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三、练习 判断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算单位。() 3、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4、10个一千万是十亿。() 5、任何两个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 6、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7、没有最大的整数。() 8、一个十一位的自然数,它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 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 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 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介绍古人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介绍阿拉伯数字和自然数。顺势介绍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将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扩展到亿级,科学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当时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的内容,再经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来达到锻炼交流、阅读等能力的培养,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操作,学生能简单的感受到数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知道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记录物体的个数,了解到这些数字就是自然数。在介绍完自然数后,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数的猜测,这样的过渡来进入“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这样处理就比较的自然,然后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来完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 这节课的教学很成功,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课件和白板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适时得与课外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使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2、教学难点: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1、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 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2、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1【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2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时: 一、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3页的内容,比比看谁能最先完成任务。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3.学生自学。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5.课堂练习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6.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后回忆:略 二、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新闻。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2.出示自学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3.出示自学指导:看书上第6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4.师生共同学习 (1)读新闻: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5.课堂练习 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6.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六)课后回忆:略 三、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四)教学关键: 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2.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 (六)课后回忆: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2、感受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便捷和准确,体验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究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计算的需要和数据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方法;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中央电视台节目《机智过人》的图片。 师:节目中有最强人类代表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机大战”,人们都在谈论到底是机器人厉害?还是人类厉害呢?你怎么看?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机器人和人类各有优势,咱们要想办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发挥一下人脑的优势,使用好计算器以为我们服务。板将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电视节目《机智过人》中“人机大战”的情境,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人与机器的关系,激发学生想要操控机器为学习服务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确使用计算器 一、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结构 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们使用过计算器? 师:请拿出计算器仔细观察,计算器上有些什么?关于计算器上的各种键,都是派什么用处的?你们知道吗?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计算器的构造:显示器、数字键、符号建、开关机键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一些常用键。 二、正确使用计算器 1、初试本领。 师:认识了计算器,问问自己:“我会用计算器吗?” 请用计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师:以38+2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课件演示输人过程) 师:计算器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口算或笔算) 师: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干什么用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互相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计算方法“既然这两道题用笔算和口算都能算,那还学习计算器千什么用呢?”这一诱导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到计算器的价值是进行大教目的计算。 2、为什么要用计算器。 出示题目:13027-8934= 41600÷128=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啊?如果想快速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请计算器来帮帮忙。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小结]在输人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设计意图]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整体读数、细心输入。 3、体验计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识别运算顺序。 出示题目:20xx-39x 21= 师:怎么会有两个答案呢?究竟哪一个对呢?计算错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讨论) 师:原来是手里的计算器不懂运算顺序,那怎么办?看谁能办法来指挥它? 让刚才算错的同学重新按计算器计算。 展示比较智能的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 老师介绍这两种计算器:聪明的计算器和傻瓜计算器。 重点说了,傻瓜计算器怎样来进行计算? 除了用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2)认识“M+”、“MR”、“MC”功能键 师:在你们的计算器上有这两个键:“M+”“MR”有的计算器上是“MRC键”,“MRC”是“MR”和“MC”的合并键,知道这两个键有什吗?它们就是计算器的纸和笔。 师:知道怎么用吗?视频播放,计算这个算式使用这些键的用法。 39X21 “M+”(记忆) 20xx- “MR”(提取) = “MC”(删除记忆) 你对计算机还有哪些了解吗? 活动:向同学介绍计算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要用好计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计算器是“科学型”还是“算术型”,如果是“算术型”计算器,在计算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用“M+”、“MR”、“MC”这几个功能键。 第三环节: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一、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师:你觉得计算器怎么样?你对这个新朋友有什么评价? [小结]计算器的确是人们的好帮手,用计算器计算又快捷又准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灵活选择,辩证对待 游戏:挑战30秒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挑战赛? 出示题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师:做完这组题,你对计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结]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才能帮助自己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 师:(指着课题)我们再间间自己。我会用计算器了吗?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中没有的,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虽然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笔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一享受借助计算器而超越计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战题目: 111111111×11111111=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原来计算器的显示屏是有限的,计算器解决不了,怎么办?靠我们的大脑,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规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看多美呀,这就是数学之美! [设计意图]故意设计此题,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也有计算不出来的题目。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计算出来,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最后。“宝塔数”的展示,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展视野一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师:计算器帮我们“发现”规律,让我们领略到数学王国的奇妙!那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 学生介绍自己对计算工具发展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史,形象生动,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学完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让他们充分感悟计算器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想要发明更先进计算工具的欲望。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4教学内容: 课本第72至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生活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难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情境教学、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 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根据这幅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归纳,交流: 三年级有学生192人,四年级有学生184人,五年级有学生230人;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24人。师: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安排乘车? (1)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式为:192÷2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2)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2 4 ”看作“2 0 ”来试 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看看能不能求出答案。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24”看作“20”来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24的积比被除数大。积大了,说明商太大了,这是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应该为8。即192÷24=8(辆)。四年级学生都做大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式为:184÷46= 试商的过程:把46看坐50,50×3=150,商3······,但是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商3小了,应该商4。同样的,用竖式试着计算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46”看作“50”来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商3是不合适的。因为用3×46得138,被除数184减去138得46,余数46与除数46相等,说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即184÷46=4(辆)。三、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 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当除数的个位是5或比5大的数时,可用“五入”法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除数接近整十数,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3页“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反馈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四、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试商。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认真思考,小组内说一说,试商的时候,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小?什么时候商可能大?请你举例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练一练”第1、2、3题。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从遇到的问题中揭示新的认知冲突,再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交流,并获得收获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秋游 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192÷24= 184÷46=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加上整堂课都是进行计算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机械,学起来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分析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调商。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早已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遇到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知道“不够减”,这些都是教学调商可以利用的资源。本课教学中,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欣赏秋游图片的方式引出情境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5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组织学习材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场的图片,弥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育场、班生数、报纸、大豆不同等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三、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拥有与人交流的权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估算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08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 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 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 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 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 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 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5、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估算学校人数。 班级 一(1)班 一(2)班 二(1)班 二(2)班 三(1)班 三(2)班 四(1)班 四(2)班 五(1)班 五(2)班 六(1)班 六(2)班 人数 48 47 50 49 52 53 56 55 50 52 48 50 你能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出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 小结:像怎样是根据众数、中位数来取整进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法。 2、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1题。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请你任选一个版面,估计它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交流在投影仪下进行。 组织学生评价。 3、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3题。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估计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你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谁来说说? 好,现在按同学们方法来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台上),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粒,这样数好数吗?慢不慢?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小调查: 了解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估一估浪费现象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6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板书: 点 长 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 (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 板书:定点、动点 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 (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 (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 7)师演示圆规画圆。 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 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8)学生再次画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 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 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 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 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 3)教师演示(用“线钉”) 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 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 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 钉子就是……线就是……小推车就是…… 2)圆的构成确定 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圆? (生上台指圆)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 (三)圆的特征揭示 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 (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 板书:半径 圆心 5、学生演示画“半径” 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 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 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 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 为什么? 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学生讨论 2)媒体展示解释 2、人文素养的培养 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 2)媒体演示。 3、圆的归类 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 2)讨论反馈 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 四、总结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点圆心(o)位置 动点长半径(r)大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