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
范文 |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3、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4、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巩固1m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量一量 1、练习十二第3题。量一量,比一比。 ⑴小组活动。连续作5次立定跳远,并把每次跳的距离记录在书上的表中 ⑵小组交流。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 2、练习十二第4题。 ⑴同桌活动。把两臂伸直,用卷尺量一量,两臂间的距离和身高,然后比一比。 ⑵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二、议一议 1、练习十二第5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蜗牛赛跑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二第6题。 ⑴、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⑵、小组交流。绳子原来有多长?你是怎么想的? ⑶、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二第7题。 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度?全班交流 三、家庭作业: 练习十二第8题。 四、课堂小结。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1)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 、练习四4。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 作业布置。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3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他不知道三位数相加的笔算方法,谁来告诉他呢?(生回答)如果他想熟练的做三位数加法,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他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练习五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 6+87+96+35+7 60+8070+9060+30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 2)汇报。 3.练习五第4题。 1)读题目。 2)从凉亭到葡萄园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哪条路比较近?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3)同桌互说:从凉亭到梅花园呢?哪条路近一些?指名说。 4)从凉亭到葡萄园近还是到梅花园近? 提示:比较去哪里近,一般把各自最近的路进行比较。 4.练习五第5题 1)说图意。 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怎么想的?小方呢?怎么想的?问: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三.课堂 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练习五第3题。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 (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 (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0~9的数字卡片摆一摆三位数与四位数,同桌比较大小。 二、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和练习题2 (1)指题,看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题2 找出规律,自己动手填一填,集体订正。 2、完成3、4题的练习 (1)第3题:指题,理解题意。说说不同数位上,同一个数有什么不同。 (2)第4题:读数时要注意“零”的读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题 (1)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有什么信息的获得。 (2)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4、完成第6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总结: 说说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商议节练习课,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试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 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3.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填一填。 ①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后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②(64-40)÷4要先算(),再算()。 ③29+35÷5要先算(),在算()。 ④算式8×7-5的差式(),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2)选一选。 ①2+3×4与(2+3)×4的得数()。 A.相等B。不等 ②9×(3+4)和6+11-7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A.除法B。加法C.乘法D.减法 ③算式:(6+3)×9的读法是()。 A.6与3的和乘9B.6加上3乘9C.6加上3的和乘9 (3)列式计算。 ①52减去40的商再除以3,商是多少? ②甲数是35,乙数是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9份,每份多少? 2.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三方向与路线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比较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学生数字游戏,4人或2人一组进行活动,用数字牌摆数。 二、练习 1、完成习题7、8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作业。 (2)完成习题8,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习题9 学生估计,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约有500字左右。 3、完成习题1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数学游戏: (1)学生用抽签的形式代替转盘,自己做这个游戏 (2)说说这样赢的机会比较大? 5、实践活动: 学生估计有多少片树叶,说说自己怎样估计。 三、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测量 一、教学内容:P40~P48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3、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8~9周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9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巩固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现象,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熟练画出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能准确地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准确判断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地识别出轴对称图形;根据平移、旋转的特点,准确判断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现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请大家一起回忆回忆。学生交流。 二、复习梳理、板书本单元的知识。 1、复习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1)复习对称现象。 像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复习轴对称图形。 ①像上衣、松树、桃心、葫芦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判断轴对称图形要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判断。 ③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3)完成教材P36页练习七的第13小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2、复习平移和旋转。 (1)复习平移。 ①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平移。 ②平移的特征: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2)复习旋转。 ①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②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3)完成教材P36页练习七的第14小题。 下面哪一幅图是由(1)平移得到的?在序号上画“√”。 ①学生认真观察后,独立完成。②学生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3、复习解决问题。 (1)剪出连续图形的方法: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只要在反复对折好的纸上沿折痕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燕虚线剪开,就会剪出多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2)剪出的连续图形应注意:对折;从闭口处画起;连接处不能剪断。 (3)完成教材P36页练习七的第12小题。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吗? ①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动手试着剪一剪,可以在小组内先交流想法再操作。 ②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③学生再次动手独立剪一剪。 三、全课总结。 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 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二年级数学《练习十二》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情感与态度 在练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基本训练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 6+6+6+6= 2+2+2+2+2= 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 3+3+3+2= 5+5+5+5+5= 2+2+2+2= 4+4+4-4= 先自己做,同桌间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训练 1.开火车读乘法算式。 2×3 7×5 6×4 9×1 8×3 3×4 1.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要把乘读作乘以。 2.43页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做,师巡视。学生看图独立填空,汇报自己的想法。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5个3相加2和6相乘 4.填空: (1)3个8相加,和是( )。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 5.综合练习: P43第3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