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诗学案 |
范文 | 古诗三首学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想像古诗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3、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四)作业。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菊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菊花吗?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菊花的名称? 2、请你用你喜欢的词语来形容菊花。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 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朗读古诗。 2、说诗意 (1)、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一丛丛菊花围绕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完全被眼前的菊花吸引,专心致志绕着观赏以至于夕阳西下都不知道。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在百花丛中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凋谢,就没有其它花可观赏了,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3、反复吟诵,体会诗情 三、作业 1、背诵并默写《菊花》 2、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风桥夜泊》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2、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