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
范文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1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 10+5+2= 15-6-3= 20-5-5=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教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批入队,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3人,第二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8人,第三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6人。

教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入队?

教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6。

教师板书:13+18+16。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13+18+16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6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6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6是100以内的连加。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①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 3+8+6=17 30+17=47

②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13+18=31 31+16=47

③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18+16=34 34+13=47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下面的竖式:

(1)

(2)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学生:50-18-13。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50-18-13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

(1)

(2)

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连减的算式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习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习:第3题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3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46: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7:1、23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4: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