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变的天气测试题 |
范文 | 多变的天气测试题 篇一1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 的影响,另一方面受 的影响,并且受其影响还比较大 解析:空气质量的高低,应该知道是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并且许多的地理现象也都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地理学习中最应该关注人地关系 答案: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2下列词语中的,描写天气的是( )? A.四季分明B.长冬无夏C.风和日丽D.终年炎热干燥? 解析: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时刻在变化。“四季分明”“长冬无夏”“终年炎热干燥”描述的现象时间比较长,它关注的时间是多年,一般变化不大。 答案:C 3降水概率为30%,表示( )? A.一定有雨B.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C.降水的可能性是30%D.一定是晴天? 解析: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答案:C 4要了解近几天的天气情况,主要渠道有( )? ①当天的报纸 ②课本 ③手机短信 ④收音机 ⑤互联网 ⑥电视 ?⑦杂志?⑧地图册 A.①②③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③④⑤⑥? 解析:了解近几天的天气情况的渠道有多种,包括:近几天的报纸;手机短信;收音机广播节目;互联网的网络信息;电视节目等 答案:D 5表3.3为空气的质量等级、污染指数和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读表后完成下列各题。 表3.3? 空气的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1~50优 二级51~100良 三级101~200轻度污染 四级201~300中度污染 五级>300重度污染 (1)判断以下几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A.北京 89 B.太原101 ? C.南宁30 ? (2)从空气质量因素来看,最有利于市民做户外锻炼的城市是 解析:根据材料中所给城市的污染指数,可以对照表格中的数据,经过分析判断可以得出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从空气质量因素来看,空气污染指数最小的肯定最有利于市民做户外锻炼 答案:(1)良 轻度污染 优? (2)南宁? 6符号“”表示的风向、风力为 篇二1、下表是我市气温资料,完成: 月份123456789101112 平均气温(°C)13.115.019.522.526.027.227.325.023.419.916.815.1 (1)在网格座标中绘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2)我市最热月是月,气温年较差是。 (3)根据表中资料,概括描述一我市气候的`基本 特点(季节变化特点是): 冬季,夏季。 2.右图是学校气象小组一天的气温观察记录,这一天的日平 均气温是()A.6℃B.8℃C.10℃D.12℃ 3.一般来说,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12时左右 C.午后2时左右D.傍晚 4.北半球海洋上,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 A.6月B.7月C.8月D.9月 5.下列月份中,最适合去南极考察的是() A.1月 B.4月C.7月D.10月 6.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7.中山最高峰五桂山(海拔531米)某天测得山上的气温是15℃,此时山下某地(海拔约30米)的气温大约是()A.21℃B.9℃C.18℃D.12℃ 8.从全世界范围看,气温分布() A.从高纬向低纬递增B.从高纬向低纬递减C.从沿海向内陆递增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9.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B北半球海洋C南半球陆地D南半球海洋 10.读右图(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回答: (1)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在月。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在月。 (3)该地气温年较差是℃,写出计算过程。 (4)(注意:气温高于15℃为热,0℃-15℃为暖,0℃以下为冷) 那么,该地的气温季节变化特点: 冬季(12、1、2月),夏季(6、7、8月), 四季变化(明显/不大)。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经线)平行,这是因为气温的分布主要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2)在图中分别找出20℃、10℃、0℃、-10℃等温线,由这些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因为纬度越高,获得太阳光热越(多或少)。 (3)找出20℃等温线、南北回归线,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地区主要位于线之间,也就是气候五带中的带。世界上最热的大洲是。 (4)找出-10℃等温线、南北极圈,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纬线)以内,也就是气候五带中的带。世界上最冷的大洲是。 (5)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弯曲),原因是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大/小)(注意看图:等温线在海洋上比较平直,在海陆交界处比较弯曲)。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A、B、C三地中年较差 最小的是___(填字母), 其年较差约为___℃。 (2)B地最冷月的气温约 为__℃,最热月的气温 约为___℃, B地气温的季节变化特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分别位于五带中的___带、____带和____带。 (4)B、C位于____半球(南/北),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13.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约下降0.6℃。假设右图海平面 的气温为32°C,求山顶的温度? 篇三一、选择题 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的连线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抬升。 B.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有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地壳下沉 C.欧洲的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海水侵蚀 D.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破裂分离 3.下列国家中不太可能进行填海造陆活动的是() A.中国B.日本C.英国D.蒙古 4.下列关于海陆轮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B.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C.世界上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D.世界上海陆轮廓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 5.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不包括() A.气候变暖B.古生物分布 C.地质构造D.大陆轮廓 二、填空题 1.在世界地图上,南美洲大陆_________部分与_________洲大陆凹进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2.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_________提出来的,他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____的一块大陆。 三、读图题 1.读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图(见图2-4),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说明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曾经是_________的一部分。 (2)造成目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见图2-5),回答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的海洋化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生过的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四、活动题 1.拼一拼:找一幅废旧的东西半球图,将各个大陆沿轮廓线剪下来,看看能否拼成一块整体。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多做练习题,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大家一定要牢记。希望这篇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同步测试题可以帮助到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