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班儿歌教案 |
范文 | 关于小班儿歌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儿歌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儿歌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重难点分析: 难点:1、手指的名称不同。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袋一个,里面装有软、硬、光滑、粗糙等多种材料。 2、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开 3、结束 一 导入部分 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 展开部分: 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 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图片,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 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三 结束部分 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四、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好朋友"。 小班儿歌教案 篇2活动目的: 1.认识并熟悉自己班的老师,乐意与老师交往。 2.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木偶熊猫、小兔、小鸭和小猫。 活动过程: 1.桌面操作木偶引入,引导幼儿欣赏木偶剧:熊猫老师像妈妈。 2 .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熊猫老师像妈妈呢?”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播放儿歌录音《老师像妈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说说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4.幼儿学习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诵。 5.游戏“开火车”,老师带全班幼儿开“火车”边念儿歌边游戏。 6.自由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儿歌是小班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之一,针对刚入园的孩子,我选择了本首儿歌,该儿歌朗朗上口,且帮助小朋友进一步熟悉老师,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老师的身上,活动结束后,幼儿基本可掌握本首儿歌,且能较有韵律地念出。分析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儿歌易于幼儿接受,儿歌内容简单容易理解。同时针对小班幼儿直观印象的特点,我以木偶剧引入,并将儿歌简单融入木偶剧中,通过木偶表演让幼儿初步熟悉儿歌内容,本次活动做好铺垫。 2.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木偶剧表演、儿歌录音、集体学习、开火车等形式,让幼儿在不断变换学习方式熟悉儿歌,在自然而然的环境下习得儿歌。 3.教师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力,尽管本首儿歌仅仅有四句,但教师始终以富有感染力朗诵儿歌,因此幼儿在朗诵时,均能较有韵律地仿念儿歌。 小班儿歌教案 篇3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一张大蜗牛图片,幼儿人手一个毛茸茸玩具。 3.《摇篮曲》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 师:“小蜗牛今天来我们幼儿园玩的可开心了。现在小蜗牛玩累了,想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陪他睡觉吧!” 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个小动物,体验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听说小蜗牛在幼儿园里玩的很开心,他们也来玩。看,他们都在那等着和你们做朋友呢!快去找一个你的好朋友。”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动物。 (2)、“老师很喜欢这个小动物,你们喜不喜欢啊?那我们一起来亲亲它,抱抱它。”(教师走一圈,引导幼儿关心小动物。) (3)、“小动物们和我们玩游戏玩的`好累啊,现在他们想睡觉了。”(教师和幼儿一起哼唱摇篮曲。 (4)、“雷公公怎么又打雷了啊?又要把我们的小动物吵醒了。” “***你要怎么求求雷公公啊?”(请个别幼儿示范,接下来请全体幼儿一起来用轻柔的声音求求雷公公)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动物送到小床上,让小动物安静地睡觉。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小动物们都睡着了,我们一起把他们轻轻地放到小床上去吧!”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轻点打呼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小班儿歌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 2、感受秋天落叶飘落自然景色,丰富幼儿想象力。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树叶若干、树叶头饰、磁带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秋天》,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教过一首歌曲《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吧!咦,秋天到了什么东西会从树上掉下来? 2、幼儿自由发言。 (二)学习儿歌内容,理解其内容。 1、教师把树叶从半空中丢下,让树叶自然飘落下来。 2、提问幼儿:树叶飘下来像什么呢?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4、学习儿歌:①教师介绍儿歌名称 ②教师完整朗诵一遍,幼儿欣赏。 ③提问: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儿歌中的树叶像什么? ④让幼儿学念儿歌。 ⑤让幼儿配戴头饰,边朗读边表演。 (三)运用音乐形式,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1、把《小燕子》的韵律带到儿歌《小树叶》当中,用演唱的方式来演示。 2、教师完整唱一遍。 3、师幼一起唱。 附:小树叶,飘呀飘。飘来飘去像小鸟。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首儿歌主要让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其内容。感受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景色,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说出对落叶飘落下来的想象力。 二、优点: 1.教态自然清晰,环节安排清晰,内容丰富。 2.课堂秩序不错,幼儿回答问题积极。 3.结束形式不错。 三、不足: 1.目标有点达不到,幼儿感受不到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 2.准备得不够充分,整首儿歌动作太多。 3.幼儿倾听能力需加强,举手发言习惯要养成。 小班儿歌教案 篇5教学思路: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其一。本课选用了贴近孩子生活、以孩子最感兴趣的春游活动为主题的歌曲。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听辨、唱游、律动等自主探究手段,让学生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和鸟语花香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情境、情感和学习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听听、看看、唱唱、动动”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喜欢聆听乐曲《郊外去》、《野蜂飞舞》。在听赏中能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对比。并能用跑、跳、蜜蜂飞舞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3、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有创造性地用动作来表现歌曲,主动用歌声、动作来表现对春天美好向往的情感。 4、通过音乐学习来认识、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能感受两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能用动作(或律动)主动参与表现音乐中的快慢、强弱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并能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具准备: 音响、课件、打击乐器、“小明星”奖章等 教学方法:聆听法、启发法、听唱法、表现法、游戏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表: 教学环节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说说看看) 1.听音乐《春之声圆舞曲》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2.“说说”—— 师:学生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春天美吗? 生:美! 师:你们能说说春天有些什么漂亮的景色吗? (学生自由说出春天的各中景色) 3.“看看”—— 师:在漂亮春天里,人们都喜欢去春游,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春天的相片和图片(播放本班学生去春游的相片和春天的美景图) 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一走入教室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播放学生自己去春游的照片,这样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说说”、“看看”中自然地走入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感受体验1 (听听动动) 1.师:春天有那么多漂亮的景色,今天,老师想和学生们一起在音乐中走到漂亮的郊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播放钢琴曲《郊外去》,师生随音乐做走、跑、跳的动作。) 2.分别听赏《郊外去》的快、慢音乐片段,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师:我们来到了漂亮的郊外,到处是树木、花草,漂亮极了!瞧,还有几之小野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野蜂的音乐…… (播放小提琴曲《野蜂飞舞》,师生随音乐做野蜂飞舞的律动。) 4.师:你听到这段《野蜂飞舞》的音乐,能想象到野蜂在做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5.“听听比比”—— 师:你们知道《野蜂飞舞》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图) 师:《郊外去》是用什么乐器的演奏的? 生:钢琴。(出示钢琴图) (对比听赏两段音乐,边听边模仿钢琴、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学生在“听听动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快慢对比、强弱对比。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律动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及快慢、强弱对比。 三、感受体验2 (唱唱创创) 1.师:在春天里,不仅有优美的景色,还有许多优美动听旋律、歌曲。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日本歌谣《春天来了》。(播放歌曲范唱) 2.学唱歌曲 A.随范唱拍出歌曲节拍。 B.随范唱拍出歌曲节奏。 C.按节奏读歌词。 D.听唱歌曲。 3.唱唱创创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4.课外延伸、环保教育 师:学生们学会了这首日本歌曲《春天来了》,关于春天音乐和歌曲还有许多 许多。今天,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另外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音乐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播放动画片段) 师: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森林中长大,她从小就爱护大自然中花草树木、主动照顾森林里的小动物,正是由于她的善良和勇敢,才能使松百合在寒冬里开放。 请学生们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学唱歌曲的步骤,体现了音乐以“听”为本的原则,先让学生多听,并且每听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听音乐拍节拍、听音乐拍节奏等。再用听唱的方法学唱歌曲。 歌曲学会后,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歌曲,进一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歌曲学习后,动画片段的欣赏,是教师精心设计课外音乐欣赏的延伸。让学生听赏课外有关春天的音乐,并借故事加以情感的熏陶和环保的教育。 四、鼓励评价 课堂小结 1.让学生互相讨论、评价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评出“小明星”。教师发给“小明星”奖章。 2.师:今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希望学生们都能做一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积极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小班儿歌教案 篇6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幼儿学会儿歌。会表演儿歌。 三、活动难点: 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的同时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四、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姥姥形象(指偶)、情境表演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通过游戏情境,熟悉儿歌内容。 ⑴出示指偶“姥姥”。 师:瞧!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 师:我们有礼貌的向姥姥问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大戏”吗?今天,姥姥带你们去看大戏,你们想去吗? 师:好的!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播放背景音乐,丰富后半段儿歌歌词,开火车,绕教室一圈) ⑵观看情境表演“拉大锯” 师:大戏好看吗? 师:刚才哥哥、姐姐手上拿的是什么? 师:他们是怎么表演的?(丰富“拉大锯,扯大锯”儿歌歌词) 2、完整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师:在姥姥家看了大戏,又学了拉大锯,还真有点累,休息会儿,竖起耳朵来听首好听的儿歌“拉大锯”,听—— 3、学习儿歌。 师:“拉大锯”真好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现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大锯子,我们来拉大锯了哦!(集体跟念、表演2——3次,鼓励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4、游戏“拉大锯”,在游戏中理解、表演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玩“拉大锯”,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两个人也可以玩“拉大锯”游戏,谁愿意和我玩?(请一位幼儿上来与老师合作示范) 师:我与好朋友面对面,五个手指头张开,举起来,与好朋友的小手交叉,两只脚一前一后站的稳稳的,边念儿歌边玩游戏!(游戏2——3次) 5、结束 师:“拉大锯”的游戏真好玩,我请你们当小老师,去教教弟弟妹妹玩好吗?(开火车出活动室) 儿歌:"拉大锯"课后反思 一、对教材的反思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而源远流长的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对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具有促进作用,民间游戏注入儿歌元素,更显示出它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拉大锯"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的很开心,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拉大锯"这一语言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小班幼儿意志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指偶"姥姥",让小朋友与姥姥打招呼、问好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随音乐旋律,轻松的成为主人,在开火车去姥姥家的途中,自然丰富了歌词"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让幼儿达到了自我享受的境界。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唯一疏漏了一个知识准备--幼儿实际经验的准备,由于幼儿没有经验的铺垫,当我一出示"姥姥"指偶,问幼儿:"谁来我们班做客?",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奶奶!",由于孩子们没有生活经验,对奶奶和姥姥这两个概念区分的不是很清楚,这里教师欠缺了适时的引导帮助幼儿区分"姥姥"和"奶奶",而是运用了稍带指令性的语言让幼儿知道"姥姥",虽然幼儿都能接受,但似乎显得有点强求! 第二环节,观看情境表演"拉大锯",这一环节中,教具的精美与充分的运用使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的感观参与活动!他们听着、看着、想着……然后教师适时的让他们动起来,自己上来操作教具进行表演,成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色,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学会了儿歌歌词"拉大锯,扯大锯",由于"大锯"这个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抽象,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可能没有接触过,幼儿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我们教师言语上的帮助,以及教具形象的展示,幼儿才能很好的掌握!这里教师忽略了讲"大锯"的特征,如果再详细点帮助幼儿理解了词义,幼儿便能掌握的更快! 在幼儿"玩"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坐在小椅子上适时的休息会儿,听教师欣赏儿歌一遍,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下个环节。 为了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我引导孩子们用小手变出"大锯子"自己动手边做动作,边学习儿歌,使本来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样一来,孩子们又变的积极活跃起来,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最后在"拉大锯"的游戏中,这次活动也达到了高潮,我请孩子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来玩游戏,孩子们立刻变得兴奋,各自找到了好朋友,可能过于兴奋,老师的指令还没有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拉大锯"游戏,现场的气氛比我想象的要活跃的多!就在这师幼互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了活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