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
范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1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本文扩展阅读: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六面体,也称立方体、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2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盒(复习正方体)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二、出示长方体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三、出示特殊的长方体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四、寻找长方体中哪2个面是相等的,请幼儿每人一个长方体观察。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五、回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的。 六、出示教师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请幼儿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七、幼儿操作: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3活动设计背景 本活动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数学生成活动之一:认识左右。对大班孩子来说认识左右有挑战性的一项智力游戏,而且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非常大。设计此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及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2、愿意与同伴交流,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2、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3)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4)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举的右手就和教师的刚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样,教师举的手就和小朋友举的手一样了! 4、练习 请幼儿说一说,下图画的分别是哪只手或哪只脚?请在左手、左脚的。内画“/”,在右手、右脚的○内画“△”。 教学反思 “认识左右”这节课是幼儿园大班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幼儿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幼儿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幼儿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幼儿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幼儿入手,让幼儿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思考;接着我让幼儿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幼儿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幼儿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幼儿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幼儿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幼儿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4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2、搜集生活中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 3、能熟悉长方体何圆柱体的形状特点 4、能知道长方体有两种形状 5、学会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体,圆柱体若干 3、一张圆柱体和一张长方体的图片 4、问卷表格两张 5、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组织幼儿分类 二、用游戏“谁的眼睛最雪亮的游戏”方法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第一场比赛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眼睛最雪亮请你们看屏幕上有什么东西? 三、教师提问 1、请小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些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2、他们能滚动吗? 3、你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吗?可以分几种呢?哪两种呢? 四、让幼儿观察物体特征 1、游戏“谁的脑袋转的快”让幼儿思考并欣赏能滚动的玩具的什么样子,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并能找到能滚动与不能滚动的区别。 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个玩具并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和玩具的特征 3、完成表格 4、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 五、用游戏“搭房子”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手上的.玩具搭一个房子并说出你们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搭出来的。 六、活动延伸 1、巩固练习:小朋友们今天都很厉害哦!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圆柱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啊?那长方形呢? 2、布置家庭作业 课堂作业 圆柱体 长方体 两边一样不一样一样不一样 高矮 粗细 家庭作业 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几个圆柱体的物品,有几个长方体的物品请把数字写在后面。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5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异同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 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三)仔细观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 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我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这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6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内容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安排,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材内容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同时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习立体图形作好了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为学习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方面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内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 (课件:书27页冰箱、砖、楼房、衣柜电视机、包装箱等) 师:冰箱、砖、楼房、衣柜电视机、包装箱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师:像长城上的砖、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都是正方体(课件:由实物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电视机包装箱这种物体都是正方体(课件:由实物抽象出正方体)。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正方的认识) 二、长方体的认识 1,课前就布置学生把课本后面的两个图剪下做长方体和正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首先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体和老师一起来仔细观察。 ⑴、教师: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师: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你能在各个面上分别标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位吗? ⑵、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数一数一共有几条棱? ⑶、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板书:顶点)一共有几个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⑴、观察、交流: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那长方体具体又有那些特征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将结果填在表格中。 ⑵、汇报、展示: 面: 师: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有特殊情况吗?(相对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 师: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长、宽、高 师:相交于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着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长、宽、高) 三、正方体的认识 3、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1、观察、交流: 师:刚才我们围绕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研究了长方的特征,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出正方体的特征吗? 2、汇报、展示: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比较 1、师:让我们来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3、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那我们可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是?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书本:31页 ⑴、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⑵、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几条? ⑶、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投影片)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相等。() (3)、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4)、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5)、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6)、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4、书本:32页第7题 小卖部要做一个长4米、宽2,高1米的玻璃柜台,现要在柜台各边上都安上铁皮,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铁皮?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值得自己回顾和总结。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本节课我是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经验、学习兴趣,恰当地把握了教学起点。例如本课在导入时,以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开门见山设计了辨认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然后直接转入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学拖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重点。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在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3、教会知识,更要教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但在教学设计上我把重点放在长方体的研究上。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用类比法参照长方体特征研究过程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进行两者之间的异同比较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种过程的设计既留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又教会了一种知识探究的方法。学生学会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4、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⑴、老师对学生引导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过程中给出的时间太过仓促,部分学生研究的不够从分。 ⑵、课堂中老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反馈以及教学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还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去扑捉。 ⑶、练习的设计要更全面、更扎实、更巧妙。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7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自学内容 P27~29例题1~2 1、 同伴互相举例说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2、 观察长方体,看P28的例一,试着(用铅笔)完成书中的表格。 3、 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写下你发现了什么? 尝试练习 :试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练习 4、 有什么疑惑? 三、汇报展示: (一)导入 1.已经认识过许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一说国旗、手帕、红领巾等各是什么形状吗?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图形。 讲台上放一些物体,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 2.指出:像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粉笔盒、书等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说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吗? 3、出示P27图,让学生观察。 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4.小结: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教学实施 1.认识面、棱、点。 师:昨天让同学们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老师来演示一下,你们说说面、棱、点的区别。 (1)拿出准备的马铃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平平的面) (2)挨着这个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两个面,一条边)及时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这条边叫做棱。 (3)紧挨着这两个面再切一刀,形成三个面,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2.汇报长方体的面: 提问: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3.汇报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汇报面、棱、顶点的特征 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一个长方体,它的面、棱和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汇报,并完成下面这几个问题: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长方体的棱的特征。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5.概括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大家的操作、讨论可以知道:(课件出示) 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 6.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图形。 (三)、汇报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P29例题2,昨天让同学们用学具做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汇报下面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2.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让学生指出自己长方体的长、宽、高。 3.总结(课件出示填表内容) 四、反馈检测 1完成P31练习五T1。 2.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3.5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综合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宽、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后反思: 教学本节内容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及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上课伊始用课件出示学生已经见过的图形,自然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进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8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究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三、课 型: 新授课(几何图形教学) 四、教学课时数: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低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谁能说说长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除了平面图形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图形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吗?(课件出示第一个情景图)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刚才同学们能准确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但是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呢,它们到底各有哪些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一下你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来认识一下长方体中几个重要的名称。 师:(手模长方体的面)在长方体中,围成它的这几个部分叫做什么? 生:叫做“面”。(师板书:面) 师:用六个面能随便围成一个长方体吗?为什么不能,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呢,一会儿请同学们自主探讨这个问题。 师:(手模一条棱)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直线,这又叫长方体的什么?(板书:棱) 师:你还能找出长方体中的其他条棱吗? 师:长方体中,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书:顶点) 师: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条棱相交于一点而形成的)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中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三条棱相交,形成一个顶点,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叫什么呢? 小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底面上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竖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4、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当长方体的三组棱都相等的时候,你认为这将会变成什么物体?出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 师:下面,你能总结出正方体的特征吗? 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 5、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的表格。 讨论:正方体是在具有长方体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归纳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请在小组中,用你手中的长方体完成课本第20“练一练”第一题。 师:接着完成课本21页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师: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2题,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你觉得还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七、作业布置 学困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的“基础训练”。 优生:完成《同步伴读》第11页。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面棱 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 86正方形6个面面积相等。12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86长方形(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可分成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九、教学反思 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点不清楚,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找不到各个面所对应的长与宽,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不会求,特别是应用题中讲到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条时,学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长总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9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例1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充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2、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个长方体,小组四人中有一个相对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每人一张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谈话:我们在低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出书上的图片,也可让生结合手中的实物回答。 3、介绍: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板书:面),这也是一个面,摸一摸,数一数你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 (1)生操作,指名一位学生数给大家看一看。 (2)让学生把长方体正对自己摆好,有顺序地一起数: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长方体一共有6个面(板书:面6个) 4、认识直观图 (1)(出示长方体模型)提问:从你的角度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让三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 (2)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出示长方体的直观图) (3)观察: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直接看到的?还有3个面在哪儿?从中明确,因为有三个面看不见,所以用虚线画出来。 (4)辨析:上面是什么形状?右面呢?从中明确:由于透视,看上去是个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是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 1、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累长方体的表象。 2、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凭借,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此在充分认识长方体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从同一个角度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从而从实物中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的直观图。然后让学生观察直观图上哪些面直接看得见,哪些面看不见,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以此加深对直观图的认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探究面的特征 1、猜测。让学生猜测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并说说准备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 2、操作。让学生明确操作要求:小组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研究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面这一栏内。 长方体 数量 特征 面 棱 顶点 3、汇报交流。 (1)面的形状 可让学生观察小组内特殊的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 小结:大多数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一些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贴: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面的大小 ①交流验证的方法 学生的验证方法可能有:量、比。可让学生结合实物投影演示验证的方法。 ②小结:(结合电脑演示比较的过程)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我们发现长方体上下两个面不仅面积相等,而且形状相同,可以说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左右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前后两个相对的面也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追问:通过研究,你知道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把探究面的特征与探究棱、顶点的特征区分开来,促使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探究棱、顶点的特征 1、结合实物介绍:两个面相交于一条线,就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于一个点,就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长方体上摸一摸,指一指长方体的棱和顶点分别在哪里。 3、追问:什么叫作棱?什么叫作顶点?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出示定义。 4、操作。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也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把研究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棱、顶点两栏内。 5、汇报交流 (1)明确棱的数法 ①让回答有12条棱的学生上来在实物上数。 ②让学生把长方体正对自己固定好,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数。明确数的顺序。先数左右方向的棱,再数前右方向的棱,再数上下方向的棱。 ③电脑出示3组不同颜色的棱 (2)棱的长度 ①学生汇报,并说说验证的方法。 ②小结:(结合电脑演示比较的过程)左右方向这一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前后方向这一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上下方向这一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板贴: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6、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在交流中明确长方体有8个顶点。(板书:8个) 7、回顾反思:我们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研究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你能完整得说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吗? 8、结合直观图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棱、顶点的概念,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扎实探究棱、顶点的特征奠定基础。 2、在数棱的多少时,先让学生自已数,过渡到老师指导下的规范地、有顺序地数,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也为后面得出每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埋下了伏笔。] 四、认识长、宽、高 1、(结合长方体框架)介绍:我们知道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我们就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直观图上出示长、宽、高三个字,以及不同颜色的三条棱) 2、说明:通常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上下方向棱叫做高。 3、练习巩固。手持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它的长宽高,换个方向,让学生再指一指。 4、小结:不管长方体怎样摆放,都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上下方向棱叫做高。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1)口答。可以指一指其它的棱,让学生说说它的长度,从中明确: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有4条。 (2)观察:第三个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其余四个面有什么特点? 在交流中明确:这个长方体相对的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练习三第2题 (1)学生填空 (2)校对答案。让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校对,校对时学生说到哪个面就把那个面用色块显示出来。 [设计意图: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它也与后面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校对时,老师先用色块显示那个面,再让学生指一指那个面的长、宽分别在哪儿,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3、出示图: (1)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 (2)出示完整图和题目。 ①这个长方体的长是_____厘米,宽是_______厘米,高是______厘米; ②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_______厘米; ③这个长方体的______面和______面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 让学生填空,并说说怎样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六、全课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七、游戏 根据提供的数据,猜猜它可能是哪种学习用品? 课后反思: 本课时是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教时,在备课时,我发现教材上关于长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较多,所以将原先安排的第一课时内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为两课时来教学,今天这一课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我想只有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才会为后面学习表面积、体积计算打好扎实的基础。 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观察长方体,认识面、棱、顶点;二是动手操作,研究面和棱的特征;三是完成相应的练习。整节课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操作,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发现长方体的一些特征,然后再组织学生交流,最后教师总结。这两个班的男生都较调皮好动,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有点乱,也影响了教学进度,还有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在交流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发现可能是零散的,并且交流时的语言也不够精炼,但交流仍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整理发现和交流,特别是要重点理解相对的面相对的棱,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共享,使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能够到位。 从练习三第2题的练习情况可以看出,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说出长方体各个面上的长和宽,也就是说对于看长方体的直观图还存在困难。下节课上要花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会影响后继的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 10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一)认识搭房子的材料 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三)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幼儿建构房子) 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体。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