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然后分类验证。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消化新知。在这其中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个角吗?(课件逐一演示) 4、(点击,实物去掉、只剩角)师: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直角、画角、做角、找角) 5、谈话引题。 从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游乐场引人,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对角的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1、验证直角 师:(指直角一类)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学生上台验证,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 3、验证其它两类角 师:他说得对吗?谁还能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的角吗? 4、给角取名 设问1: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师:小朋友们给它起的名字真好听!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和老师一起说:锐角锐角。快找一个锐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设问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个名字吗?真不错,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和老师一起说:钝角钝角。快找到一个钝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5、师:好!那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这些角的分类,通过两种分法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类后,再来分类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一系列活动,获得新知。特别是给角起名字环节设计,吸引全体学生都来自由想象,轻松表达,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做角:请小朋友们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是什么角,好吗?开始吧! 2、举例:小朋友们做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随处可见,说一说生活当中你在哪也见过这些角? 3、师:其实用我们人体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师: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5、画角: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真多呀!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还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角,那如果老师说出一个角,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老师说学生画,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互考。(教师巡视,选一些角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学生练习) 6小小设计(用角或有角的图形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这几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来人的身上也有角,每个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种角,整个环节轻松愉快。如又小小设师练习,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对知识的梳理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片段实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片段实录)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 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小组1: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一类。 小组2:不对。应该分三类。直角的一类,比直角小的一类,比直角大的也一类。 其余小组:对,我们也分三类。 师微笑:你们都赞同分三类,那分两类到底有没有道理?(学生思考) 稍一会儿。 生1:我知道了,分两类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是按角的大小分,他们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两种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标准不一样。 师:是呀,很多时候,数学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们给角分类一样,标准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有序、情趣并生,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上离我们的学生较远的素材变为学生非常熟悉的游乐场所图片出现,学生果然兴致极高,立即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使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新知探究环节中,我创造性地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什么分?再在分的基础上分类验证。特别是刚才有几个角用眼睛观察有争议的,通过亲手验证,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让它们归队。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乃至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只有课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如在汇报分的结果时,第一组孩子说: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是一类。由于我在备课时就预想过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所以当这位学生说出这种分法时,我从容地把球扔给学生,然后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这种分法是否有理。(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类)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同:角分两类或者三类都是可以的。这样更加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总之,新教材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作为一线的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精心设计,让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勃勃生机。 教学设计方案 篇2第一课时 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目的: 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会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教学重点】 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导入: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老师介绍有关寓言的知识,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3、联系生活,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 嬉戏(xī) 禀告(bǐng) 厄运(è) 慧心: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啬。 闲适:清闲安逸。 审美: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 引导学生学习《白兔和月亮》,步骤如下: 1、朗读。(把握文意,揣摩语言。) 2、复述。(朗读课文,完整复述。) 3、精缩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4、概括寓意。(根据文章内容,感悟所学道理。) 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的学习步骤总结出寓言《落难的王子》的寓意。 四、研读赏析,对比阅读 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吗?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4、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6、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五、体验反思,拓展与延伸 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 3、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人生寓言》告诉我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自己的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作业 试着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 要求: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500字左右。 【教案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上,运用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读带动学生的学习,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节。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直难点:目标1、2 教具准备:灯片2框,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老师布置了三个自学题,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出示演示文稿) 1.想办法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 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二、正确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1.自由读全诗,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五位同学读这首诗,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首诗一起读一读,好吗? 三、理解朗读全诗,体会诗的美和趣 1.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老师觉得这首诗既美又有趣,还很有意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首诗。 2.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呢?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3.我们先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将孩子送出家门的,自由读第二节诗。(创设情境)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的是什么呢?用标出来,(板书降落伞) (出示灯片)看到一朵一朵的降落伞了吗?光有降落伞行吗?还得有什么?哪怕是微微的、轻轻的风。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 (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都出发,这是书上说的哪个词语的意思,把它画出来。 4.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5.谁来体会,谁能不看书读,可以试试,能背的一起背。 6.这时的孩子们多么自豪啊,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他们在蔚蓝的天空里飞呀飞呀,他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 你能不能用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就是它的家这样的句式说话。 7.蒲公英妈妈请风婆婆帮忙,把孩子送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你觉得蒲公英妈妈怎么样?你喜欢蒲公英妈妈吗? 8.让我们来想像当时的情景,夸夸蒲公英妈妈,自己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9.蒲公英妈妈借助了谁的力量把孩子送出去旅行的呢? 10.像蒲公英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来看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怎样送孩子出去旅行的,读读第三、四节诗,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知道他们的办法了吗? 11.(简略引导学生理解第三节诗)谁来说说苍耳妈妈的办法? 知道铠甲吗?这带刺的铠甲有什么妙用呢? (出示灯片创设情境)小兔跑过去,苍耳会说;小兔小兔停一停,搭个车,带我去远行。你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从苍耳身边经过,苍耳又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12.这节诗怎么读呢?谁能不看书读。抽背。 13.苍耳妈妈又借助了谁的力量呢? 14.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豌豆妈妈为娃娃准备了什么,又借助了谁的力量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豌豆荚,听,什么声音?(动作体会脆、响、有弹性,反复体会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15.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我们来读读这节诗,你想怎么读?自由朗读,自己体会,自己背诵,可坐可站可做动作。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16.像蒲公英、苍耳、豌豆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方法呢?自己读读第五节诗。 17.(再出示演示文稿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现在再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受。 18.是的,这确实是一首非常美、非常有趣的诗,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你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站起来读,可以做动作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今后,你要是拿到喜欢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四、拓展阅读 (出示问题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1.谁愿意把你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对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适时点拨) 2.(出示鸟帮石榴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仔细观察,和同学一块讨论讨论,它可能是采用的什么方法传播种子呢? 3.(出示《植物》一书)老师这里也有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很快地知道书里有没有我们要查的资料呢?(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平台展示查阅的过程,教学生查目录的方法) 书里有好多好多有用的有趣的知识,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在实践与自我反思中成长《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后感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人教社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曾经以这篇课文的同一个教学设计在重庆地区开过多次研究课,后来到南通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又准备以它作课例展示,目的是想通过课例展示为老师和学员们提供一个交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具体案例,同时也希望验证一下在跨越地域差异之后,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否同样有效。 在经过两次试讲和不断修改以后,我把《植物妈妈有办法》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时已和我最初的设计大相径庭,但它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认可,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地超越了自己。 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如何体现新课标鲜明的人本位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的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一、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次试讲,当我还在写小黑板时,学生无意的一句话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他们说:这首诗我会背了。在那个瞬间,我意识到我有可能把握不住学生。果然,在见面后,我将教学程序依次呈现:复习生词、句子整体感知重点理解2、3、4节诗表演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被动地跟着我,终于逐渐失去耐心。我的话越来越多,我感觉自己已失去了他们。 课后讨论时,我剖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教学设计的起点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太大,他们喜欢主动参与,而我老在扮演挡路人,虽然这次试教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我却有不少收获。 第二次试讲。我在第一次试教的基础上,重点修改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留出了近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黑板上给出了狗尾巴草等十余种植物的名称让学生分析或推测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当时的场面倒是很热烈。我心里有了一丝轻松。但后来听上海一师附小张悦老师《奇怪的充气建筑》一课后我改变了想法,这位年轻的女老师以她的课堂教学真实地传达着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教师淡出课堂。我开始思考怎样让教学真正回到学生当中。 我准备大动教学结构,把教第二课时改为教第一课时,课前给学生三个自学题,即1.想办法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我把这三道题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上课的头天晚上,我完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基本决定以这种全新的结构进行第三次教学。 一开课,我抛弃了以往老师谈话激趣的传统做法,直接出示三个自学题,并切入教学:昨天老师布置了三道自学题,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题,你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了吗?自己读一读。这样的切入具体、有效,奠定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在此基础上有序地展开,40分钟的课堂教学呈清晰的块面结构。 课堂结构的改变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我觉得自己已不是挡路人,而是可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孩子们喜欢听这样的话:你能读正确吗?不行就再试试。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不断调整教学环节以适应学生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后由于没有时间试讲,对每个教学环节所花的时间心里没有数,这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但原则有一条,每个环节的教学应该见到实效,切忌虚晃一枪。 在教学第一个环节时,时间的安排就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能一下子做到把诗读正确,原来安排的自由读一遍显然达不到目的,怎么办?我果断地留出时间让学生读了四遍:自由读、抽读、再自由读、齐读。虽然表面看花了时间,但这种时间是应该花的,教学时间就应该用在学生读得不熟处、理解不清处、悟得不深处。 再如教学苍耳妈妈传播种子一节,也与课前的设计相距甚远。在自读这节诗后,有个小女孩把一颗苍耳粘到了她的毛线帽子上给我看,这是多么形象的理解方法,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于是,我抛弃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把小女孩请上台演示苍耳怎么挂在动物身上去旅行,接着辅之以一框拖动的幻灯片,学生恍然大悟。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简约、有效,并弥补了第一个环节造成的超时,使整堂课的教学得以顺利完成。 当然,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如最后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由于学生收集的资料太多,无法一展示,我只给了三个展示机会,让很多孩子很失望,如能安排一次小组内的交流会更好。 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三、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我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学习的成效,产生对自学的心理认同。 接下来我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全诗的整体的初步感受,学生能朦朦胧胧地感觉这首诗好美、有趣,于是我顺势引导:为什么这首诗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幻灯演示、动作表演、想像体会、朗读表达等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亲历获得美、趣、乐的过程,然后我又问:你现在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学生说:太美了!太有趣了!太好听了!很动听。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我觉得很有意义。同样的问题,反映出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丰富。这时,我继续启发学生:你能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吗?选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己朗读全诗。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后我又加以点拨:今后拿到喜欢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对一首诗的关注升华到对阅读乐趣的体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这一环节,并出示了飞鸟帮石榴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让学生推测石榴种子的传播方法,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一本精美的《植物》画册,引导学生用查目录的方法找到我们想要的内容,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能给4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 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 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 5、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改写句子,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词义。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整体感知。 二、指导第一题。 1、读准每个字的两种读音。 2、口头组词交流。 3、比较归纳,掌握规律。 di:箭靶的中心 she: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断了 的 折 di:真实、实在 zhe:一般常用于东西弄断或弯曲 san:由聚集而分散 jua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或圆筒形的东西 散 卷 san:没有约束或零碎不集中 juan:常指卷子 4、书面组词。 三、指导第二题。 1、自由书空,想想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名逐一板演,强调易错处。 3、认真抄写。 四、指导第三题。 1、学生自改别字。 2、交流,订正。 3、比较组词,加深印象。 五、指导第四题。 1、自己读句子,想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 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生气:(1)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力,活力。 自然:(1)不勉强,不呆板。(2)表示理所当然。 3、小结: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根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 第2课时 一、引入。 二、指导第五题。 1、分析例句。 (1)自由读,想想两句话的意思。 (2)比较异同。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的句式不同,原句的“一定”换上“非……不可”,在语气上更肯定。 2、试改第1句。交流。 3、独立练习第2句。 三、指导第六题。 1、回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哪几部分。 2、判断每句话缺少了什么。 3、补充缺少部分,注意加上标点。 4、交流纠错。 四、指导第七题。 1、自由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想想:概括这段大意,可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摘录法,因为有概括性的句字)。 3、划出概括性的句子并加以整理摘录。 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学生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可作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抱怨:埋怨。 忧虑:忧愁担心。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三、学生汇报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 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 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 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 学生朗读、交流。 ⑶ 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练习朗读。 3、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⑴ 学生朗读课文。 ⑵ 教师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 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讨论,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学习目标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计算机及软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8第一课 新社会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热情的歌声歌唱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接受) 2、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钹”,学习演奏方法。(掌握、初步学会) 3、复习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的名称及时值。 (掌握)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东北民歌风格及女声的音色特点。(接受)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新东北风》 (女声独唱) 2、学唱歌曲《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 3、民族打击乐器——钹的持法与演奏方法 4、复习巩固已学音符,休止符的名称与时值。(想想划划)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热情的歌声歌唱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 难点: 1、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2、前三局开头两小节的演唱要准确,不混淆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学唱《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的曲调 巩固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四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及连音线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1、小小牵牛花 2、夏 3、党是太阳我是花 4、鼓上的小米粒 5、井底的小青蛙 6、朗朗朗朗马来了 7、张大也把工人当 …… 三、发声练习 2/4 54 32 ┃1─‖ m (哼鸣练习:要求放松,用上气息,连贯自然的演唱) 四、想想划划 1、复习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 2、做几个鱼的头饰分别在鱼上写上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及四分、八分休止符 请几位同学戴上小猫的头饰按老师的指示钓到相应的鱼 3、做做 请学生独立完成P5(1)题 4、把时值相符的音符(休止符)用线连起来 5000╙╙OO0000 555555455 5 5000╙╙OO0000 555555455 5------- 五、学唱《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的曲调 1、学唱1—3句 出示节奏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的节奏 (1)说说里面有几个四分、八分、二分音符分别是几拍 (2)请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来拍拍念念,指出他们的好坏 (3)齐拍 (4)要求按2/4拍的强弱规律来 (5)初听全曲想想这样的节奏在歌曲共出现几次 2、逐一分句听琴模唱 6 3 3 │5 3 3 │2 3 2 1 │6 ― ‖ 6 2 2 │1 2 2 │5 3 2 1 │2 ― ‖ 1 3 3 │5 3 3 │2 3 2 1 │3 ― ‖ 3、 学唱第4句 X X X│X X X │ 2 2 3│ 5 6 5│ ①按节奏跟读 ②让生初步认识切分节奏 ③填词按节奏读 ④填曲唱 4、比比 6 .5 32 │ 1 . 2│ 6 .5 32 │ 1 ―│ ①找出不同的地方 ②认认附点 4、跟琴试着视唱全曲 七、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 X ― 二分音符 二拍 X 四分音符 一拍 X 八分音符 半拍 0 四分休止符 停一拍 O 八分休止符 停半拍 5000╙╙OO0000 555555455 5 5000╙╙OO0000 555555455 5-------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生练习 1 2 3 4 ┃5─┃ 54 32 ┃1─‖ 公鸡 怎样 叫 O (按上节课的要求准确、有气息、自然地歌唱) 三、认识钹及它的演奏姿势 1、 出示实物介绍外部特征:钹,铜制,圆形,中间凸起成碗状,中间有一孔,穿上一块红绸布便于抓拿,两片成一副。 2、 钹的音色及使用场合 钹,音色明亮,常用于合奏及表现喜庆热闹的场面。 3、 学习演奏方法 ①演奏时双手各持一片,抓住绸子,两片相击发音。力不能过猛,两片稍叉开。 ②师示范演奏 ③请个别学生上来示范 4、 拍拍敲敲 X X X │X 0│X X X │X 0 ‖( 拍手) X X X │XX X │X X X X│X 0 ‖(钹) X 0│ X 0│X 0 │XX X ‖(碰铃) 步骤:1、师逐一将节奏拍出,生默背 2、请个别能力好的学生试拍,其他学生听辩对错 3、齐拍 4、出示节奏,让学生分析三条节奏分别有什么组成 5、分组,分声部练习 6、试着用上钹和碰铃让学生分声部演奏 7、放录音《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为学生的演奏伴奏 四、继续学唱歌曲《小朋友爱唱社会主义好》 1、复听全曲,感受气氛 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习曲谱 ①试者跟琴轻唱 ②分组分句唱 ③能正确自信地视唱 3、 唱歌曲 ①试着跟琴轻唱 ②逐句对歌曲情绪进行分析 此歌要带着欢快、活泼的歌声来演唱,演唱是速度稍快、音量中等,最后一句可处理成稍强 ③有感情的齐唱 ④试着用已学过的前三条节奏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钹 X X X │X 0│X X X │X 0 ‖( 拍手) X X X │XX X │X X X X│X 0 ‖(钹) X 0│ X 0│X 0 │XX X ‖(碰铃) 第三课时 内容:复习巩固歌曲 欣赏《新东北风》 继续拍拍敲敲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新东北风》 (一)理解歌词 ① 出示挂图 问题:说说从服装上、舞蹈上看出是哪个地方?表达一种怎样的气氛? ② 揭题 ③看图,师朗诵 ④出示歌词生齐读` (二)初听全曲 提问:歌曲的情绪怎样? 表达了怎样一种场面? 了解:乐曲的风格奔放,有一种北方人独有的特点热情奔放粗犷,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 (三)复听 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表达了人们一种怎样的心情? 歌曲表达了什么意思? (四)再复听 这是哪一种人声演唱的? 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女高音特点音色明亮、柔美、悦耳、高音区较多 (五)再次复听 教师为歌曲编配几个动作(秧歌步及甩手绢)随着教师学生边听边表演 三、巩固歌曲 1、有感情地齐唱 2、个别检查,并纠正错误 3、和伴奏演唱 4、用已学过的打击乐曲钹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①师示范 ②师生共同演奏 ③请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来演奏 ④大面积的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来感受音乐亲自动手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新东北风》 (女声独唱) 东北民歌 女高音:音色明亮、柔美、悦耳、高音区较多 教学设计方案 篇9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热爱学习,就必须使教师教的过程及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乐于学、主动学。在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着一个趣字,在整节课中采用了许多趣味性的手段,力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导入片断】 一、谈话。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二、玩游戏辨认小动物。 1、猜谜语。 ⑴有个动物最狡猾,尖尖小嘴长尾巴。(学生猜狐狸,教师贴上狐狸的卡通画。) ⑵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猜松鼠,教师贴画。) 2、形体表演。 ⑴教师左右手各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头部两侧,模仿兔子耳朵,学生猜对后,把兔子图画贴在黑板上。 ⑵教师手搭凉棚,模仿猴子形象,学生猜对后,把猴子图画贴在黑板上。 3、说说这些小动物的特点,说得好的教师奖给礼物动物卡通图画。 三、导入语:这四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评析】 导入部分新颖有趣,生动活泼,既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动物及其特点,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准备。 【识字片断】 1、自主学习,读文识字。(学生借助插图读课文,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 2、学习生字。 ⑴出示课件,师生共玩射门游戏。(课件演示:远处有一球门,近处是标有生字的一个个足球,认对了生字,球就会射入远处的球门。) ⑵趣味游戏开火车,进一步学习生字。 3、巩固生字,分小组讨论,然后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识记生字。 ⑴识记酸字。(教师讲杨梅这种水果或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学生想起杨梅的味道,嘴里酸酸的,眉头皱起来接着,请几位学生上台品尝糖果,同学们认真观察两种神情的不同,加深印象。) ⑵识记串字。(字谜:两口上下排,竹签插起来) (其余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相机指导,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二、写字。 1、课件演示。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这个写字的简单课件由PowerPoint和Photoshop 7.0这两款软件配合制作。通过不断地点击,屏幕上就开始显示 酸、葡、萄、狐等生字一笔一画的书写过程。先是宋体字,接着是隶书和行书(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认识汉字的各种字体,了解笔顺规则,激发写字的兴趣。 2、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示范生字写法。(教师写好后,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美观,书写笔顺是否正确等等。) 3、指名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评析】 爱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玩识字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效果显著。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直观形象及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识字,增强了识记效果,如识记酸、串等字。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电脑,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则,照顾到全体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另外,教师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一贯正确的做法,创设了一种师生平等对话的场景,把自己写字时出现的问题变成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目标: 1. 学会“真、漂、布”3个生字,能理解“真漂亮、织布”等词语。 2. 能用“漂亮”说写一句话,基础好的学生能按一定的提示仿照课文创编儿歌。 3. 懂得衣裳来之不易。 4. 能背诵这首儿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段与衣裳有关的儿歌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一生带读——女生带读) (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2.学课文 (1) 第1、2行 a.“真漂亮”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吗? b.那么漂亮的花衣裳,你喜欢吗?(指名读——齐读) c.能看图用“漂亮”说一句话吗? d.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漂亮的?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练习 e.生活中漂亮的东西真多啊,你看冬冬今天多漂亮啊,她在干什么?看图说话。 f.如果你穿着又新又漂亮的衣裳,你会想些什么? (2) 第3、4行 a.出示:没有工人来织布,哪有漂亮的花衣裳?(齐读——指名读) b.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让我们来看看衣裳是怎么做出来的 d.说说你的感受 e.再读这句话,争取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创编儿歌 当当小作者,也来编儿歌(给图提示) _____________,真漂亮, _____________想一想: 没有_____________, 哪有_____________? 四、课中操 五、教学生字 1. 出示:真、漂、布,请你读一读这些字,再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 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读——齐读生字 3. 注意: 真,注意里面三横 漂,注意西的变形 布,一竖在竖中线 4.写一写 六、总结 1. 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2. 希望每个小朋友珍惜粮食和衣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