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
范文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能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 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16×(5×2)=35×25×4= 35×(25×4)=12×125×8=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书:16×5×2=16×(5×2)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 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24~25页内容。 【学情分析】 乘法运算定律与之前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类似,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本班有三名学困生,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他们,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计算简便,所以需要学生理解并注意与加法运算定律的区别。本节课的讲授注重从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加法运算定律,由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起来类比归纳乘法运算定律,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性。 【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利用例子,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确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选择,同时,对今后整数的乘法、有理数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学好乘法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练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困生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困生2:a+b=b+a 学困生3:(a+b)+c=a+(b+c) 师:其实乘法也满足一些运算定律,你想知道乘法满足哪些运算定律吗?(想)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为即将要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作铺垫,促进知识之间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1、教学乘法交换律。 (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困生2: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师:要求什么问题? 学困生2: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么列式? 学困生1:4×25 生:还可以这样列式25×4 【设计意图:图片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认识植树活动中的数学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师: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积是多少? 生:都是100 师:4×25=25×4(板书) 师:你能仿照这个式子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能。 让学生举例。 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不能。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因数不变,积相等,因数位置变化。 师: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计算,观察,比较,初步感知规律,再举例验证,渗透举例验证这一数学方法,进而发现规律。这样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交换律的验证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学习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你自己尝试总结乘法交换律。 生: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很好,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生:能。 师:把它表示在练习纸上。 学困生2回答。 【设计意图:总结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字母表示定律,使知识点由抽象向具体过渡,建构模型,渗透了“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并体会了符号的简洁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教学乘法结合律。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乘法也有交换律,那么乘法中会不会也有结合律呢?下面我们继续观察植树情景图。 (课件出示植树情景图) 师:一共需要浇多少桶水?怎么列式? 学困生1:(25×5)×2 生:25×(5×2) 师:你能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学困生1: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再算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生: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再算25个小组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寻找要解决这一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把它计算在练习纸上。 做完后让学困生3和其他学生写在黑板上。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什么? 生:积相等。 师:(25×5)×2=25×(5×2) 师: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能。 学困生2和其他学生举例。 师: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不能。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因数不变,积相等,运算顺序不同。 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师生一起概括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交换律的方法来总结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生:能。 师:把它表示在练习纸上。 【设计意图:学生用字母表示定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对知识的概括和运用能力。】 师:比较(25×5)×2和25×(5×2)的算法,哪种计算简便?为什么? 学困生1:第二种,后两个数先乘是整十,容易计算。 师: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也可以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发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能够简便运算,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作用。】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我们来比较一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生:相同点:交换律是交换两数的位置,数和结果不变;结合律是改变运算顺序,数和结果不变。不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中的数之间是加号连接,数叫加数,结果叫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数之间是乘号连接,数叫因数,结果叫积。 【设计意图:对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基本功,教学中,将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分类梳理,提高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熟知两种定律的区别,对两种定律认识更清晰,应用更熟练。】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或“=”。 36×1919×36 27×4×2527×(4×25) 125×24125×8×3 67×868×7 学困生2回答。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32=32×___ 108×75=___×___ 学困生3回答。 30×6×7=30×(6×___) 125×(8×40)=(___×___)×___ 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们今天学习了乘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生2:乘法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的对比,让我知道了它们的区别。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总结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课堂检测 完成后对答案,互判。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布置作业 课本27页练习七第1、2、3题。 【设计意图:巩固乘法运算定律。】 七、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25×4=4×25 (25×5)×2=25×(5×2) a×b=b×a (a×b)×c=a×(b×c)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3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P33例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经历比较,猜测,论证,应用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那你们会应用这些定律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 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2○3)○5=2○(3○5)。(让学生说出每一道题是运用什么加法运算定律。)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在乘法中是否也有这些运算定律呢? 3、导入新课。 谈话:带着我们的猜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略) 谈话:请同学们看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学生列式:4×25=100或25×4=100。 提问:我们知道,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一共有25个小组,可以列式4×25,也可以列式25×4。所以,这两道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联结? 板书:4×25=25×4。 2、举例验证。 谈话:我们知道4×25=25×4,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举例。 引导:你是直接写出了等式还是先算出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结果,然后再写等号呢? (学生列出几个算式,在学生列出的算式中让学生分别说出左右两边得数是否相等,再写等号。) 3、总结规律。 讨论:你写出的每一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每组算式等号两边的两个因数相同,积也相同,不同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师:对,像这样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利用课件出示此规律 提示:你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的交换律吗? 板书:a×b=b×a。 提问:等式中的a和b可以分别表示什么数? 生:a和b可以表示任何不相同的数。 4、回忆乘法交换律在过去学习中的运用。 谈话:乘法的交换律,我们在二、三年级就遇到过,你能回顾一下,过去在学习哪些知识时用过乘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可能想到:1、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两道乘法算式;二三得六。2、用调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媒体演示相关内容。) 师: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二)探索乘法结合律。 1、初步感知。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乘法交换律,现在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的运算定律。 出示例题。(略) 谈话: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你会列式计算吗? 组织学生交流。[选择列为(25×5)×2和25×(5×2)的同学板演] (也选择25×2×5的同学。先分析这种让学生说说这种列式在题目中表示什么?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25×2”列式没有意义,删除此列式。) 2、引导比较。 提问: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一共要教多少桶水,都是把25、5、2三个数相乘,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一样,两个算式也可以用符号连接) 板书:(25×5)×2=25×(5×2) 下面根据前面举例研究运算定律的方法,请大家同桌合作写一写,说一说,试着自己学习 课件出示: 合作讨论:(1)等号两边的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两个算式中都是三个因数相乘,乘数的位置相同,运算的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也相同。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中,先把哪两个因数相乘,积都保持不变呢? (2)举例验证: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并算一算。 (3)你从这些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 (4)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板书:(a×b)×c=a×(b×c)。 小组汇报。教师板书整理。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找到了乘法结合律,接下来请同学们应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尝试运用,理解规律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8×)=(125×)×14 4×8×25×125=(4×25)×(×) 请每一个同学回答出每一道题目是运用了乘法的什么定律。 2、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算出得数。 4×9×257×125×811×(25×4) 4×25×97×(125×8)25×11×43、使用简便方便计算。 6×4×255×125×6×8 五、引发联想,鼓励探究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验证的方法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既然加 法和乘法都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你有没有想过减法和除法会有什么运算规律呢?你可以选择下面的一组或几组算式先计算,然后再观察、比较,看你能不能有新的猜想?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127—53—27127—27—53 72÷3÷872÷8÷3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会根据不同算式的特征,正确灵活、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出示上节课出来的本单元的框架,指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提出要求,掌握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能灵活的运用于简便计算。 (二)复习定律 1、简算。 4×13×25125×(8+80) 全班练习、两位学生板演,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说明计算的理由。教师板书运算定律的名称。 2、掌握定律。 简要的叙述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字母公式。 根据字母公式,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根据字母公式说说他们的结构特征。 (三)定律运用 1、课本第6题 (1)归类,各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画出具有特征的数学运算符号。 (2)全班练习,完成上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3)全班练习,完成下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2、判断、改错练习。 (1)400×(25+1)=400×25+1 (2)(64+4)×25=64×25+25 (3)25×32=25×(4×8)=25×4+25×8 (四)综合练习 1、练习第7题。 (1)找出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并各自归入相应运算定律类型中。 (2)余下的两题:32+144+68+56,1230-216-184,为什么不能归入相应的类型?他们可以简算吗? (3)独立练习。 (4)反馈矫正。 2、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计算课本第8题,完成后校对。 (2)计算第9题,完成后的、反馈讲评。 3、应用题练习。 (1)独立练习第10题。 (2)反馈讲评,对25×400+25×40025×400×2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4、思考题指导。 (1)独立思考2分钟。 (2)指名已解答的同学说思路。 (五)巩固知识结构 通过两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说一说第一单元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六)作业:《作业本》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做好铺垫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道相似却不同的算式。想请同学们先计算再对比观察,之后再与同桌交流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什么不变? 出示:8×5×4 5×(24+36);0.8×0.5×0.4 0.5×(2.4+3.6) 2、学生独立计算.对比观察,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组算式是整数乘法,第二组算式是小数乘法。计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时都是从左往右算,或者可以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计算每一组的第二个算式时都是先算小括号内的,或者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师: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在刚才的计算中同学们很自觉得将整数乘法计算中的知识迁移过来。在数学知识中,知识点不断发生改变,但其中的法则或方法却是一直不变。 二、类推迁移,发现规律 1、师:在刚才计算中我们不仅发现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在小数中同样适用,还都联想到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到小数乘法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相机板书)是不是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都适用呢? 2、指名交流: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不能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看法 预设:有的同学说能,有的同学说不能 3.师:大家都提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猜想,那这个猜想是否成立,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观察下列算式,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1)出示三组算式: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2)学生独立计算,进行验证 (3)全班交流:(预设)0.7×1.2=1.2×0.7是使用了乘法交换律;(0.8×0.5)×0.4=0.8×(0.5×0.4)是使用了乘法结合律;(2.4+3.6)×0.5=2.4×0.5+3.6×0.5是使用了乘法分配律 (4)师:谁还能举出具有上面规律的算式?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通过验证,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预设:没有办法举出来反例,通过验证我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5)师:像具有规律的算式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反例,那就证明这个规律是成立的。通过刚才的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三、运用规律,深化理解 1、出示例题:0.25×4.78×4 (1)师: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试着做看看。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预设: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3)师:在计算这道题时,你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运算定律的? 预设: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将“4.78”与“4”交换了位置进行简便计算。题中有0.25和4这两个比较特殊的数,0.25×4=1。先利用乘法交换律把这两个数相乘,得到1后,再用1×4.78,就很容易算出它们的结果了。 (4)师小结:在进行简便运算时,首先要观察算式整体结构,再观察其中的数据特点。要“想”它能否与4或8相乘,使它能先乘出1或整十.整百.整千的积后再和其他因数相乘,这样计算起来就要简便得多。 2、出示例题:0.65×202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预设:0.65×202 =0.65×200+0.62×2 =130+1.3 =131.3 (2)师:在计算这道题时,你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运算定律的? 预设: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先“看”题中比较特殊的数是200,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由200和2组成的,可以写成200+2;再“想”200和2分别与0.65相乘,可以先口算2×0.65结果,200×0.65的结果就可以直接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计算。最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师:那“4.78×9.9”怎样计算? 预设:首先将9.9写成10-0.1,接着将10和0.1分别与9.9相乘,最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4)师小结:在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就把这个因数拆成整十数.整百数或整千数加一位数的形式或拆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减一位数的形式,然后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 3、出示练习:16×1.25 (1)学生讨论:用多种方法计算这道题 (2)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4、师: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的结构特点和数据的特点,然后根据所发现的特点选定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四、课堂小结,完善认知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 2、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了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当中。还知道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关注算式的整体结构特点及数据的特点。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还会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那这些运算定律还能不能推广到分数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6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7及练习三。 内容简析 例7由前面的三组算式经过转变,得出前后的结果相同,引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对比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主要是运用迁移类推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乘法,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迁移类推、比较、概括、应用等方法来学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竞赛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 25×4=25×2=125×8=25×10=50×2=125×10= 4×8= 4×5= 5×8= 20×5= 32×5= 22×10= 学生口答。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68×125×8125×(10+8)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师:今天我们就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课题) 【品析:亲切的开场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知识铺垫的复习题,用竞赛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谈话导入: 师:谁来说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师适当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板书) 师: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同样适用呢(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从而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课件引入: (出示PPT课件:内容是整数乘法简便算法与得数相连,用篮筐和篮球表示算式和得数) 师:你能将篮球投入相应的篮筐里面吗(学生依次回答) 师:这是什么运算(整数乘法简便运算) 师:那么,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用课件设置情景图连线题引入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一步追 问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2页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第一组算式前后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②第二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③第三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分别求出积,再把两个积相加。 (2)提出的问题。 如:每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后发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出示另一组是整数乘法的三组算式,和现在的三组算式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虽然学生现在还不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但是经过回顾分析,可以发现相同点。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会发现下面几种规律:(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发现:整数乘法交换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结合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通过计算发现三组算式中的数没变,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进行计算,但结果不变。随即出示三组整数的乘法,让学生通过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对比,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类推到小数乘法中来,要鼓励学生重点讨论,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算式转化思想,这种数学思想是需要逐步培养的,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而本节课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知识,恰恰可以使学生建立数学转化思想,实际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转化到小数乘法的过程和算式之间的转化过程。】 ◎顺承算式,研学例7。 在总结完三组算式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例7。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两个算式分别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本环节是在研讨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个过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参与推导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出各种运算定律的转化和灵活应用。本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转化和应用,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和应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在0.25×4.78×4中先算0.25×4.78,或是0.25×4还是4.78×4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应该先算0.25×4,再同4.78相乘,因为0.25×4能凑成整数,再同4.78相乘比较简便。 质疑二:在0.65×202中,把202分成200+2时为什么一定要加括号呢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把202分成200+2后,如果不加括号会改变原来算式的意义和数值的大小,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先做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只有加上括号后,才不改变题意,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节知识是通过整数乘法推 广到小数乘法,对于学生而言,从整数乘法转化到小数乘法,真正地明白算理是难点,通过再次质疑和研讨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怎样灵活应用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运算定律的算式转化道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对于一步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转化过程弄不清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7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1页的例5、例6,练习三的第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使学生知道在运算时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学生说出字母表达式或用语言叙述都可以.对说出字母表达式的学生,最好让他们再说一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然后用课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二、新课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出示下面三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 ○ × ( × )× ○14×( × ) ( + )× ○ × + ×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然后算出左右两边的得数,看看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并分别做出结论.如,根据 × = × ,可以做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的结论. 最后做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每一个运算定律,教师板书: a×b=b×a (a×b)×c=a×(b×c) (a+b)×c=a×c+b×c 教师:“这三个等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整数、小数、分数.) 2.教学例5、例6(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分数乘法计算简便).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小数的乘法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1)课件展示教学 例5. × ×5 =×5×(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 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题里的已知数有什么特点.( 和5可以约分,所以可以先乘.) 然后,教师问:“这种简便方法是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8课题二: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第5题,练习十七的第7一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加 法 乘 法 交换律: a+b=b+a 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律:(a+b)×c=a×c+b×c 然后引导学生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横向比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两个数交换位置,运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三个数,不管相邻的哪两个数先进行运算再同另一个数运算,结果都不变;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表达式类似,只是运算方法不同。 2.练习。 (1)做第81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算式各符合哪个运算定律,然后分别填在横线上。 (2)做练习十七的第8题。 根据运算定律给每个算式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订正时,说一说依据。 二、复习简便算法 1.让学生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82十78十22 6×35×50 136十68十64 125×80×50 25十43十75十57 45×4×25×20 271十53十47十29 62×7十38×7 2.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69十98 437—305 469一98 324—48—52 3.让学生做练习十七的第9题,指名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2.做练习十七的第10一12题。 (1)第10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运算顺序。 (2)第11题,独立做,集体订正。 (3)第12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其思路是:先求出第一个小长方形木板的面积,然后求它的宽,最后根据边长的特点分割。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做练习十七的第13 一14 题和第81页的思考题。 思考题,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填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