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
范文 |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赏鉴赏诗歌的能力,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领悟诗中描绘的意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情境导入 老师读小学时从课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中学一毕业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苏杭二州,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暂且不去评价这句话的真实性,下面先把我们当时拍下来的景给大家看,让你们自己去亲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课件展示图片) 用一个成语谈谈感受好吗?(大饱眼福,美不胜收)的确美极了。那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观赏一下西湖风光呢?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这节课,老师就陪大家到风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钱塘湖游览一番,我们请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做咱们的导游。让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西湖,游览西湖。现在我们就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板书) 【讲授】作者、背景简介 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称,不言而喻“钱塘湖”交代了游览的地点,除此之外从诗题中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时间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读过他的许多诗,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他。谁愿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导游?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独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览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吧。 【讲授】初读诗歌 1、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2、现在大家就大声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并试着体会诗歌情感。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讲授】理解诗意 刚刚我们已反复朗读了诗歌,下面咱们来具体观赏一下诗中描绘的这些美景。看看围绕着诗眼“春”,诗人重点勾画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大家先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内容。 这两句写了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景色。(板书)随着诗人的脚步,我们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广阔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脚,似乎还能看到岸边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让人看了不禁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大家不妨闭上双眼去静静地体会!(播放鸟的叫声)咦,什么声音?鸟鸣声。哪里来的鸟鸣,让我们随着声音走近去看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随着叫声,我们看到了两种可爱的小生灵!他们是——莺和燕。(板书)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上枝头去歌唱,也许刚才正是它们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了衔泥筑巢,告诉人们春天来到了。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从这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带我们游览的正是哪个时节的景色?早春 其实早春的勃勃生机还不只这些呢,还有缤纷多彩的春花和浅浅的春草。不信你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是繁乱的、缤纷多彩的小野花。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色? 这两句写的是花草(板书),着重写诗人的感受,他骑着马,感受到马儿在浅浅的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不知不觉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更不忍离去,仿佛这样的美景永远都欣赏不够。 所以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杨阴里白沙堤。”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板书) “行不足”就是看不够游览不够的意思,说明这湖东的美景让作者流连忘返!哪两个二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呢?“最爱” 此时我们眼前所见的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白沙堤,是为储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造的,因为最初以白沙铺地,所以称为白沙堤。现称白堤或断桥堤。 从这一联诗中我们能读出诗人对它独有的偏爱。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见过那么多美丽景色的白居易会最爱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被这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触动,想到它能福泽百姓,才对它钟爱有加。其实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也做了许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将白沙堤称为白堤就有纪念白居易的意思。 刚刚我们已经随着诗人的脚步欣赏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顺序——也就是游览的踪迹“游踪”,从全湖的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板书),写了这一路所见的景色,使得整首诗的结构十分严密。 现在同学们对诗歌的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吗?那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歌,这回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请同学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体会诗人置身其中时所蕴含的情感。 (先自己体会,再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了?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 【讲授】赏析诗歌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写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组交流一下,你觉得诗中哪句写得最美?哪个字或词用得最妙?并说明原因。(课件出示问题) 1、首联: “水面初平”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广阔而又静谧的湖水,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西湖水墨图。 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颔联: “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人们初见莺燕时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正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意的使者。 “暖树”是向阳的树枝,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黄莺之所以争抢着飞上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有些惧怕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温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此时不知谁家的燕子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简直把小燕子给写活了。 大家注意了,(课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有很大限制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处处莺歌燕舞的时候,可见作者使用语言极有分寸,而且因为少而更带有欣喜之情。 3、颈联: “乱”字,使我不禁联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这样描绘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给“乱”字做了最好的诠释,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花的生机勃勃。 “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才从土地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刚能遮没马蹄。大家能不能联想到比这更早的时候草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曾经学过的其他描写早春草色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来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这正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 4、尾联: “绿杨阴里白沙堤”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一片嫩绿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总结: 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让景色生动传神原因,除了诗人语言的魅力以外还有哪些呢?他对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眼前这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呢!看来咱们请这位导游来为我们介绍西湖美景,真是个明智的选择! 下面同学们就自由品读诗歌,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根据刚才我们游览的整个路线,争取把整首诗背诵下来。 有感情齐背。 【讲授】小结 (课件出示诗歌)我们来纵观整首诗,诗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作者从孤山寺北面写起,至白沙堤为止,写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们读这首诗,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美景的感觉。 【讲授】拓展 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做过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风光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像这样描绘西湖湖光山色的诗篇还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积累一些。正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这些文人创作的灵感,也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 【测试】堂堂清 1、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业】课后作业 我们家乡的风景虽不及西湖美景那样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更值得我们去喜爱和欣赏。只要我们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用我们的慧眼去捕捉身边的美,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同学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我们眼中家乡美丽的春天! 【活动】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起) 游水云喜 莺燕 踪花草爱 白沙堤(终)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美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诗,知诗意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1、收集与春有关的资料; 2、收录机、磁带; 课时:一个课时 1、学生自由背诵唐诗,说唐代著名诗人,引出白居易; 2、学生说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课; 一、初读熟悉全诗: 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师范读,学生思考:A、划出压韵的字;B、分析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古诗?C、找出其中的对偶句,体会其特点。 二、熟读理清游踪: 1、谁能划出标题写了几方面内容,并说明理由; 2、读一读诗,想一想诗人凭什么说是钱塘湖,而非其他; 3、诗人说行,你能找出依据吗? 三、精读寻觅春踪: 师:请阅读全诗,想一想,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 师:小组自由讨论,诗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初春的西湖?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归纳: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在具体分析时,结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写。 师小结: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图。 四、品读诗中妙笔: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 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你能找出一些吗? 生:看书,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归纳: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