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 |
范文 |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古诗简介 《李白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同时对李白生前的落魄和身后的萧条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不平。全诗包孕丰富,感慨深沉。 翻译/译文 译文 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注释 ⑴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⑵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⑶田:指墓地。 ⑷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⑸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⑹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⑺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鉴赏 李白诗名垂于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沦落,死后萧条,墓地简陋。斯人而有斯遇,诗人凭吊之际,自是感慨万千。诗中写李白墓地的荒凉,对李白诗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钦慕,而对其一生潦倒,更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此诗的形式采用七律变体,六句包孕丰富,感慨深沉。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李白墓原在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的遗愿把李白墓迁至青山。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2过四皓墓 唐代李白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译文 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 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山中只有妖魔鬼怪在兴风作浪。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万古流传。 现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 注释 ⑴四皓:指秦汉时期四位名士。《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太平寰宇记》:四皓墓,在商州上洛县西四里。《雍胜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鸡原。” ⑵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⑶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李善注:“炼金为丹之鼎也。” ⑷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说文》:魅,老精物也。《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曝雨啸,昏见晨趋。” ⑸江淹《上建平王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李善注:“《汉书》有《青史子》,《音义》曰:古史官记事。”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3李白墓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 注释 ①荒垅:荒坟。 ②穷泉:黄泉、九泉。 ③李白墓:在安徽省当涂县采石江边。相传李白在采石江边,因酒狂投江捉月落水而死。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赏析 七言古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岁。这两句是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李白墓》原文、翻译及赏析4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注释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 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处。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田:指墓地。 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这是对李白诗文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感动天地。 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 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赏析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公元799年年(唐德宗贞元十五),白居易二十八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