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识别和判断角,并能向别人介绍角。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引入概念。 师出示一个颜色鲜艳的长方形盒子,装有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生闭眼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形状。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参与活动,新课开展。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2、引导正确指角。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3、同桌互相指角。 4、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怎么又会变小呢?(两条边收拢一些)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的小的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4、课件出示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3、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练习与巩固。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初步认识了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