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1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2.爱因斯坦简介。(交流) 3.读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三、精读、学习第一部分。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现在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第2节,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各方面语句,认真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着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四、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他为“最伟大的人” 板书:“最伟大的人”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没有从科学成就的这一方面来介绍爱因斯坦,而是写了他与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从他与小姑娘的交往之中来感受爱因斯坦人性的伟大。 二、理清课文脉络 1、文中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哪几次交往?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标题 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2、过渡:课文详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自学要求 出示: 快速地通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细细地读一读。思考:这次相遇小姑娘对爱因斯坦有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又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 (一)相撞 1、可以哪这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联系上文来理解这句话: 老人蓄着一撮(zu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tā)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爱因斯坦打扮显得与众不同,“短而硬”“深陷”“蓬乱”等词让人看到了这人衣冠不整的模样; “又肥又大”“裹”“趿拉”,衣着的随意透露出他在生活中的不拘小节,他多么像童话里的巫师。细腻的外貌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活生生的科学“怪人”——爱因斯坦。) 2、为什么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呢? 先板书:不拘小节 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满脑子只知道研究科学问题。 文中那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3、小结 爱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 板书:为了科学事业不拘小节 4、你还能说说爱因斯坦投入地研究科学的例子吗?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 5、除了对爱因斯坦特殊的外表深有体会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吗? 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完全没有傲慢、无理的态度。 被撞了,竟友好一笑,向小姑娘道歉,透出老人的平易、慈爱、宽容和若有所思; 板书:平易、宽容 6、引读第3小节 在父亲的心中,爱因斯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所以听后非常兴奋。 指导朗读。 小女孩却很纳闷,引读。 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7、小结:不经意地一次相撞,让小姑娘认识了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可内心却很纳闷,这个衣衫不整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过渡: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相遇 1、仍……仍…… 爱因斯坦与往常一样,还是不注重打扮,只知道潜心研究科学。 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衣衫不整。怪不得小姑娘会这么说呢。 读了小姑娘的这句话,我们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板书:天真直率 2、读了这部分内容,爱因斯坦又给小姑娘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①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他的谦逊诚恳。 板书:谦逊诚恳 ②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物理难题、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说的话,对此爱因斯坦并没有感到生气,而是感到很欣慰,因为他觉得小姑娘的天真直率打动了他,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也说明爱因斯坦幽默、友善、有一颗童心,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板书:有一颗童心、乐于与孩子交往 其实,表现爱因斯坦爱孩子,有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的故事还不少呢。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3、人们常说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一个天使。爱因斯坦的童心感染了我们,更感染了文中的小姑娘,一起读一读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瞧,小姑娘是多么乐于助人,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也很认真。 板书:乐于助人 4、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 爱因斯坦:友善、调皮、童心 小女孩:天真、一本正经 5、小结:第二次相遇,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富有童心,给小姑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三)相邀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小姑娘看见他时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谦虚,虚心地接受小女孩的教导,乐意与小姑娘交往。 指导朗读 2、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了科学事业不愿意把时间放在整理房间上。 3、“呵,小教授,请你在教教我。” 板书:平易、乐于与孩子相处 4、这一部分中,对小姑娘的描写也很有趣 小姑娘:“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小姑娘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和“大孩子”了。 “手把手地教” 板书:认真负责 5、小结:小女孩不仅天真率直,还有一颗美丽勤劳的心,她用自己的真情建立了与爱因斯坦的深厚友谊。 6、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引读 2、你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互交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活象一对忘年交,爱因斯坦真是以为慈祥可敬的老人。 3、指导朗读 六、总结 1、经历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交往的过程,我们不仅看到他们由不熟悉到熟悉,还看到他们已成为一对互较互学、乐在其中的忘年交。现在,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写作方法总结 本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伟大而又平凡的爱因斯坦,还让我们认识了天真直率、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小女孩。从全文看,我们所看到的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女孩的眼中所折射出来的。可以说,两个形象缺一不可。所以本文的题目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与”字也说明这两个人物应该是相提并重、相辅相成。 七、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上描写的爱因斯坦,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呢? 2、古今中外,伟大的人不计其数,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5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 ⒈朗读课文。 ⒉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质和关爱孩子。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 拟定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分段、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⒈板书:爱因斯坦。 ⒉认识这个人物吗?对其有何了解? ⒊板书:与小女孩 ⒋针对课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读通课文。 3、再读,力争读得正确、流利。 三、交流信息并分段。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质疑(初步对文章内容)。 3、分段。(根据提示: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学习生字。 ⒈识记生字。 ⒉学写:“裹”。示范、书空、描红。 ⒊临写其余生字。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⒈结合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的平和、谦逊、诚恳、富有童心等特点。 ⒉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小女孩的印象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 过渡:伟大的科学家只是这样的人吗?他被世人称为“伟大的科学家”肯定有其原因,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学习第一段:第一次相遇。 ⒈自由读第一段,留心有关的句子,看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⒉讨论交流。方法学生说,老师引导。 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句子: ⑴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让学生通过演示,明白这是被撞者向撞人者道歉,从而体会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指导朗读。 ⑵描写爱因斯坦外貌、动作的句子。 引导思考:爱因斯坦把穿着打扮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低着头”在干什么? 体会这位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不拘生活小节,不修边幅的性格。 指导朗读。 ⑶自由读第3节。 ①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兴奋)说说你的理解。 ②练习朗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段(4-5节):第二次相遇。 ⒈自学。提示: ⑴注意描写爱因斯坦的句子。 ⑵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⑶画出有关的句子。 ⒉小组交流。 ⒊全班讨论。 ⒋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6节):第三次相遇。 ⒈自学。 ⒉交流。 五、学习第四段(7-8节) 过渡:后来,爱因斯坦和小姑娘成了忘年交,但一个大科学家与一个尚未开蒙的小女孩能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呢?因而另人非常好奇。/soft/ 1、自读。 2、指名读。 3、小结。 六、积累内化。 ⒈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⒉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⒈练习朗读课文。 ⒉听写生词。 ⒊造句。 ⒋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词。 蓬乱 蓄胡子 裹着 纳闷 踱步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冷不丁 衣衫不整 一塌糊涂 二、指导朗读课文。 ⒈指名读。 ⒉评议。 ⒊练读。 ⒋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造句。 ⒈自由读课后题4的句子。 ⒉板书:一面……一面…… 只好…… ⑴指导用“一面……一面……”造句。 仔细观察,爱因斯坦踱步和埋头沉思有什么关系?(同时进行) 对,同时进行两件事就可以用“一面……一面……”连接。 有哪些事可以同时进行? 书面写句子。 ⑵指导用“只好”造句。 指名读例句。 爱因斯坦此时做的事有几件?(一件)还有别的帮助法?这种情况就说“只好” 造句。 出示:下雨,我没带伞,只好 。 妈妈不在家,中午,我只好 。 我只好独自回家。 只好 。 自由说。 书面写句子。 四、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你是否喜欢他?说说理由。 ⒈自由说。 ⒉用几句话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板书设计: ⒌爱因斯坦→不拘小节 与 谦逊s 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4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相识、相处,到最后成为了朋友的这一过程,从而展现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富有童心并且乐于与孩子交往的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小黑板 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简介爱因斯坦。 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 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 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3、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训练 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不拘生活小节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3)、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2、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 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用“只好”说句话 三、通读课文 1、自读课文,质疑 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的人 天真、率直 请教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从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中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品格。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想送大家一条有关成功的秘诀(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生齐读),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都想成功吗?(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条秘诀吧!(齐去) 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 你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一些什么疑问呢?(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一个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与一个12岁的小女孩,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生答) (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在偶然的情况下相遇,在交往的过程中,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布置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3、课文除了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还写了谁?(父亲、母亲) 4、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求:一人饰演爱因斯坦,一人饰演小女孩,一人饰演父亲,一人饰演母亲,其余内容一起读,朗读时要注意,有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求明确了没有?那就开始吧! 5、在小组内朗读时,你们组的同学读错了哪些字词,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并引以为戒。(生交流)(板书:一撮 趿拉 以及拼音) 6、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写了他们的几次交往?你能以此为依据将课文分段吗?(生思考)(交流)(师板书:撞、遇、等) 7、小结:课文共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我们来这几句话,一起读一读(出示4句句子:①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师:这些句子中的时间短语分别向我们交代了三次交往的时间,以及从“撞”、“遇”、“等”(课件:字变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两人从一开始的不认识,到后来的越来越熟悉,甚至到最后,小姑娘还成了爱因斯坦的常客。 这些时间短语有先后顺序,向我们交代每次交往的时间,你能以此为根据分段吗?(生分段)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那么,他们俩是如何开始交往的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次交往。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次交往的段落。 2、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时,她是怎样想的?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指名两三个人读) 3、为什么小女孩说这个人简直就是从她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5、这段话写的是爱因斯坦的穿着(齐读) ①“又肥又大”说明了什么?(爱因斯坦的衣服不合身,太大了) 大得怎样?(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就露出一个头在外面) ②师:你看,他脚上穿的是什么?()他把卧室里穿的拖鞋穿到大街上来了,这也许只有童话故事书里才会有。 6、此时,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生回答) 7、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语句是描写他的,请大家用“——”画出表示爱因斯坦外貌的语句,用“~~~~~”画出表示爱因斯坦动作的语句。 (1) 外貌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齐读) ②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③小结:正是因为老人蓄着……灰白头发。穿的衣服……拖鞋。所以当小女孩第一次遇见爱因斯坦时,她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请三名生读)(师“你读得真不错,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 (2) 动作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②“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爱因斯坦一边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你猜猜,他在思考什么?(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③让我们再来看看爱因斯坦的穿着,一起读读。 ④由此可见,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珍惜时间、潜心研究科学) ⑤小结:的确,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 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4、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第一次相遇是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然而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的情况下,他的表现如何?(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从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被撞者向撞人者道歉,从而体会平易近人、宽容、坦荡的胸怀、慈祥、喜爱孩子、关爱孩子) 5、小女孩回到家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是怎样说的呢?(2人读) (评价: 你读得真好,把后面的感叹号也读出来了! 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父亲对爱因斯坦由衷的赞叹。 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所以要读出兴 奋、惊讶还有高兴) 6、男生齐读 7、而此时的小女孩呢?(指名读:女还直纳闷……) 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 8、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生回答)出示: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9、请你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10、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心目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 11、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引读文中穿着的句子)可以说是衣衫不整。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纳闷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3人:从你的朗读中,我感悟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和纳闷不解。) (女生齐读) 12、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五、作业 1、积累词语 蓄着 蓬乱 裹着 温柔 衣衫不整 一塌糊涂 (第一行词语都是写爱因斯坦的:蓄着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头发、裹着又肥又大的衣服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谈话时,两眼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纳闷 作客 手把手 穿戴 (第二行词语都是写小女孩的:当小女孩见到衣衫不整、桌上东西乱得一塌糊涂的爱因斯坦时,她感到很纳闷,当小女孩到爱因斯坦那里去作客时,手把手教起了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怎样布置房间,两人成了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2、朗读课文,思考: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板书: 撞 不讲究穿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遇 珍惜时间 等 潜心研究科学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6一、说教材。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其中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的对话所包含的任务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领悟其中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和潜心于科学而忽略了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三、课题练笔。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向学生展示一组爱因斯坦和蔼可亲的照片,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和了解。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理解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谦逊和平易近人的思想品格。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爱因斯坦作为当时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与小女孩之间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3.理清线索: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有过几次相遇?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几次相遇有何不同?(越来越亲近,由偶然相遇的路人成为忘年交的朋友。)教师相机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品 学习第一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学生圈画描写爱因斯坦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a.读出爱因斯坦的语句。 b.这些语句中,体会出爱因斯坦的什么品质?为什么? c.课文中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 3.各组学生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投影仪相机出示有关语句,练读悟写。 4.这一段还写了谁?(小女孩及其父亲)引导学生读出有关语句。 教师引导:你觉得这些语句应怎样读。(让学生读中感悟出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讷闷不解;小女孩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叹,进而培养学生语感。) 学习第二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设问:第二天小女孩遇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子? 投影仪出示: 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①仍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②第一段哪些句子也写出衣衫不整?学生回顾读,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注意有详有略的写法。 ③第一段中有一段文字的意思和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差不多,哪一句? a.通过前后两句比较指导学生在注意避免重复的写法。 b.指导造句:一边一边和一面一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呢?请你造几个句子给大家听一听。 3.同学们自由组合(三人一组,分别是爱因斯坦、小女孩、旁白),分角色表演本段内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揣摩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4.选出一组表演好的向全班表演。 5.整体评议:表演好在哪儿,把人物的哪些方面给演出来了?还有需要改进的吗? 学习第三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讨论听懂了什么?本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教师引导: a.联系文中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穿戴得整整齐齐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的变化。为什么变? b.小女孩怎样教?为什么需要教?? 3.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从这一段中哪些语句也可以看出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讨论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好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好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介绍爱因斯坦的资料,了解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5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揭示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课前收集资料是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师生资料的交流,能很好地补充文本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这方面介绍的不足,使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三)二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读句子,理解句意,从文中找写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句子。 4、议议:“衣衫不整”说明什么?爱因斯坦注意的是什么? 5、读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6、补充介绍相关小故事,感受爱因斯坦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 [小女孩看的是表面,学生对小女孩同龄,也许会赞同小女孩的看法。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去感悟爱因斯坦不注意生活小节背后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的精神品质。] (四)三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3、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很谦逊) 4、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父亲、爱因斯坦的话。 [读议感悟了爱因斯坦的品质,让学生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对文本语言的反刍和又一次的解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深刻了。] (五)四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发表看法,不同看法辩论。 3、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特点,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4、小结: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忽略生活小节,是为了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却很谦逊,关爱孩子,乐于与小孩交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补充介绍有关资料)所有这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敬仰。 [前“三议”是理解文中人物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这第四议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受文中人物的影响,学生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会有些分歧,通过辩一辩的形式,让学生思想碰撞,在辩的过程中交流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在进一步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主题延伸 1、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2、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把最受启发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人有许多,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精神品质,使其思想与灵魂受到洗礼。爱因斯坦在治学、做人方面有许多名言,让学生收集有关名言,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第一学时预设: 第一教时 重点: 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爱因斯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说说你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板书:爱因斯坦) 2、师述: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人却当了他这位大学教授的老师,是谁?(板书:小女孩)(小女孩叫苏菲) 老师在这儿要说的是,苏菲就是一位上帝,至少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会这么认为。请看例子: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下滑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大学生们的希望,小女孩却做到了。(也可联系书上句子,句子见下: ①“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②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3、师:所以老师说小女孩是上帝!你们同意吗? 4、过渡: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从中又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板书:与)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读通读顺课文。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按上面要求) A老师在读的时候,都不自觉地要读错,大家读这些时要注意: 善意的提醒: 撮zǔo冲chòng女孩一笑趿tā拉撞着zháo 踱duó步教jiāo我谈些啥shá你得dě学会 B检查读文,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当评委。)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三、初步理清条理 提示:按时间来划分。(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作业 1、抄词(学生之间善意提醒怎样写对写美)。 2、朗读课文。 第二学时预设(为第二稿):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认识爱因斯坦的平凡)。(虽然放入教学重点,但未想出好的方法。) 教学措施:紧扣课文,自读探究,适当拓展,角色体验,经过五种渠道来建立: 1、学生(作为读者)读文时初步建立的印象; 2、小女孩父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3、小女孩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4、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评价; 5、小女孩母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由到,再到,最后。这其中文章着重写了他们之间的三次交往。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学习课文,去走进爱因斯坦,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先请大家读课文,读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段落,请你边读边思考,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些体会。 二、全方位、立体式地走进爱因斯坦,建立其形象 (一)作为读者,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读文(三次交往中的一次),写体会; 2、对话交流,相机感情朗读 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 ①第一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宽容、坦荡的情怀,有礼貌、不拘小节等) 注意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②第二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欣慰、天真、平易近人、幽默、有礼貌、谦虚、不耻下问、诚实等) 注意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但愿你肯教我。” A、你认为爱因斯坦他会对付的是什么? 他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B、你还能找出有关事例来说明吗? (出示材料: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有一次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C、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所以他有这么一句名言(出示): D、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幸运。——爱因斯坦 ③第三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知错就改、虚心、热情、忘我工作、平易近人、不耻下问等) ④小结:爱因斯坦这一人物特点。 ⑤课文写到了哪几种人物? 下面我们随着他们的目光,去认识他们心中的爱因斯坦。 (二)作为小女孩的爸爸,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齐读。(板书:最伟大) 4、议议: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兴奋?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三)作为小女孩,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板书:有趣,童话中的人物) 2、出示句子: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不可能伟大) 3、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谈不上伟大) 4、小女孩心目中的“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 她能这么说,又反映她是个怎样的人? 她能这么做,又能说明什么?(板书:天真直率乐于助人) (四)作为爱因斯坦,感受他自己心中的形象 1、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板书:并不伟大) 1、引用拓展材料(爱因斯坦自评): 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的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爱因斯坦 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爱因斯坦 讨论:在爱因斯坦心目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3、师: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五)作为小女孩的母亲,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出示句子: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板书:令人尊敬) 三、齐读全文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通过当五种角色,我们认识感受了爱因斯坦,他……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平易近人直率 诚实谦虚乐于助人 童心平等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设计特色: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4、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最伟大的人 父亲 我们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篇10一、复习旧知 1、读词语。 裹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一撮胡子 蓄 温柔 穿戴 埋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一张被单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设问导读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在不同人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三、展示点评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童话故事里的走出来的人) (童话故事中的人是虚构的,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小女孩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呢?(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衣着) 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不整齐,邋遢) 2、(不会整理房间) 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的意思是什么?(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他……(不会整理房间) 爱因斯坦衣着不整齐,而且一点也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小女孩觉得他(不是最伟大的人) (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小女孩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穿衣服得整齐,在她的眼里,最伟大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二)、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连爱因斯坦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伟大的人,难道他真的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有人认为他是吗?(父亲) (三)、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父亲听后兴奋的说:“孩子,你今天碰到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指名读好父亲的话,问:从他地朗读中,你感觉父亲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 (在父亲看来,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遇上这位伟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看来父亲十分地崇拜爱因斯坦。)(伟大) 那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拿起书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得到启示。 (四)、“我”(作者)眼中的爱因斯坦 (课文第四自然段对话)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其它同学想一想,从他们俩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因斯坦和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谦逊诚恳 天真直率) 指名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中的性格。 男女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童心未泯 乐于助人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虚心受教 四、难点突破【出示图片】 爱因斯坦是不是个伟大的人呢?结合文中的话语以及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要说明理由。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五、小结全课 1、学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你认识了( )的爱因斯坦和( )的小女孩。 2、教师小结: 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六、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爱因斯坦的故事,在班内交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