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教案
范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人教版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人教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人教版教案1

教学内容:

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课本第61页的例题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得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的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图表描述事件行为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现象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同学们,在报纸、杂志上,你们是否看到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电脑显示情境图。怎样从图中看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看图找关系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发现

下图是小明画的1路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行驶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1.请同学们观察图表,从图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⑴图表中的纵轴表示什么?横轴表示什么?

⑵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多少分?

⑶在第1分内,汽车的速度从0提高到每分多少米?

⑷哪一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速度增长最快?

⑸哪一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速度减少最快?

⑹哪一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速度保持不变?是多少?

3.打开课本第61页,完成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4.从图表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之间存在关系吗?

三、深化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1.课本第62页第1~3题

⑴电脑显示第1题图。

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之间存在关系吗?

淘气看图编出了这么个故事,呈现课本62页第1题说一说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⑵电脑显示第2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之间存在关系吗?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看课本62页第2题说一说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⑶电脑显示第3题。

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实践与应用

学生独立思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对组合图形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割补法

这类方法一般是从组合图形中分割成几种不同的基本图形,这类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求几个基本图形面积之和(或者差)。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二、等积变形法。

这类方法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替换成面积相等的另外的条件或问题,使原来复杂的图形变为简单明了的图形。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三、旋转法。

这种方法是将图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来平行移动到一恰当位置,使之组合成一个新的基本规则图。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四、小结方法

求组合图形面积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弄清组合图形所求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积。

2、根据图中条件联想各种简单图形的特征,看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几块什么样的图形,能否通过割补、等积变形、旋转等方法使图形化繁为简。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人教版教案3

设计思路:

本册书的相遇问题是在学生初步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以及会解答某一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教材上只介绍了其中一种,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结果相遇“的情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以及理解速度和,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做好准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简析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学生们认真的观察思考,以及自己动手尝试去做理解相遇问题提中所提概念和掌握求路程的方法。

(2)大量使用多媒体,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并真正理解:两人、两地、同时、相向、相遇、速度和等难以理解的概念。

(3)另外本此设计还以图表、图文结合及线段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演示,理解“相向运动”“相遇”及“速度和”。

2.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速度和×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会解决与此有关的含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相向运动中求路程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亮亮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口答)?

师问:为什么这样求?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

2.芳芳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_____________?

由学生补充问题并进行计算。

二、新知探索

1.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

板书:两人

2.对“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相遇”含义的领会

师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人行走这段路程有什么特点?提示(1)出发地点(2)出发时间(3)运动方向(4)运动结果

板书:两地、同时、相向、相遇。

师说:正像我们观察到的,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我们称它为相遇问题。现在我们就学习解答相遇求路程的方法。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3.出示例题

A.集体读题,补充问题。

B.指明提取数学信息

板书:相遇时间

C.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试做。得出两种不同的解法,板演。

D.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

①请用第一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问:题中只有一个4,为什么算式中出现了两个4?

师:经过4分两人相遇,说明相遇时两人都行了4分,相遇时间在这种解法中要用到两次。

②请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又是什么?

师:根据这种解法你发现在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追问:速度指的是什么速度,时间又指的是什么时间?

4.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认识相互间的联系。

从数量关系上看,思路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用亮亮和芳芳的速度分别乘以所用时间,得出两人各自行的路程,然后再加起来,得到芳芳家到亮亮家的路程。

第二种解法是根据两人同时出发,行走时间相同,可以先算出两人每分钟所行路程的和,再乘以时间,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从数学知识上看,两种解法的联系

算式之间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填空。ppt

甲、乙两人同时由A、B两地相向而行。出发1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65+70)米;出发2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2个()米;出发3分钟,两人所行的路程的和是3个()米;出发4分钟,两人相遇了。这时,两人共走()个(65+70)米,A、B两地相距()米。

A.独立理解“相向而行”。板书相向

B.指名回答,集体反馈。

2.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行45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用两种方法解答下题。

甲轧路机每小时碾压路面36平方米,乙轧路机每小时碾压路面44平方米。两台轧路机同时工作8小时,一共碾压路面多少平方米?

4.

列式是()

A.80×3+65×3

B.80+65×3

C.(80+65)×6

D.(80-65)×3

5.思考题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11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人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二、设疑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已标出底和高)。这个梯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还是小?相差多少呢?要想得到准确地结果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教师谈话:利用手里的学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文人教版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页的例题、试一试及相应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2、过程与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话交流,引入课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还能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

1、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

2、我们庐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回答,教师播放课件进行补充。

碧龙潭、三叠泉、龙宫洞等

3、旅游时,有哪些费用?

生1;住宿费、餐饮费。

生2:车费、门票费。

师:有些人去同一个地方,花费却有多有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旅游费用。

板书课题:旅游费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旅游时需要相关的费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的内容就是同学们旅游时经历的事情,许多旅游景点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

我们庐山有许多旅游景点,庐山长城旅行社针对庐山旅游景点,推出了两种旅游优惠方案,我们来看一看,出示优惠方案。(课件和黑板出示两种优惠方案)

庐山一日游

团体5人以上

(含5人)

每位100元

庐山一日游

大人每位160元

小孩每位40元

a方案b方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优惠方案,说说每种优惠方案是什么意思?(购团体票必须要有5人。)

[设计意图:出示信息让学生观察,是让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弄懂题意,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条件。]

2、解决问题1

(1)提出问题

师:小红一家五口一起去庐山旅游,有哪几个人?(她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几个大人,几个小孩?(课件和黑板出示情景图和这个问题)

4个大人,1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理由是什么?

(2)猜测判断

大家猜一猜,哪种方案省钱?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a方案,因为小孩有优惠。

生2:我觉得应该选择b方案,因为团体票便宜,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优惠。

(3)探索交流

师: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我们通过计算就明白了,现在请每个人算出两种方案的费用。

160×4+40×1

=640+40

=680(元)

100×5=5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3、解决问题2

(1)提出问题

师:高琦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带着四位小朋友到庐山旅游。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课件和黑板出示情景图和这个问题)

2个大人,4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理由是什么?

(2)猜测判断

大家猜一猜,哪种方案省钱?

生1:我觉得应该选择a方案,因为小孩有优惠。

生2:我觉得应该选择b方案,因为团体票便宜,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优惠。

(3)探索交流

师: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我们通过计算就明白了,现在请每个人算出两种方案的费用。

160×2+40×4

=320+160

=480(元)

100×6=6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a方案费用少,所以,按a方案买票省钱。

[设计意图:问题1和问题2是两个不同内容的问题,问题1是大人多,问题2是小孩多,条件不同,选择哪种方案的结果也不同,为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起来更加有条理,所以,一个一个地出现。]

4、尝试解决

现在有6个大人,3个小孩,到庐山去旅游,我们再来看一看,a、b两种方案,哪种方案省钱呢?(课件出示:6个大人,3个小孩,a、b两种方案,哪种方案省钱呢?)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动笔算一算吧。

160×6+40×3

=960+120

=1080(元)

100×9=9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课件出示结果。

谁能说一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通过计算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了用计算的方法来比较哪种方案省钱,需要巩固,所以,让学生练习“试一试”的题目。]

三、应用知识,拓展创新

我们再来看一道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0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在“长城旅行社推出的a、b两种优惠方案”的情境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大人,2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2)1个大人,7个小孩,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3)7个大人,3个小孩呢?)

第一小题

160×3+40×2

=480+80

=560(元)

100×5=5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第二小题

160×1+40×7

=160+280

=440(元)

100×8=8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a方案费用少,所以,按a方案买票省钱。

第三小题

160×7+40×3

=1120+120

=1240(元)

100×10=900(元)

a方案b方案

因为b方案费用少,所以,按b方案买票省钱。

解决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第一个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接着汇报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

在探索哪种旅游方案买票省钱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孩多时,a方案省钱;大人多时,b方案省钱。)

[设计意图:小学生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从具体的事例中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学生探究了例题,自己完成了“试一试”的题目,又练习了练习一的第一题,有了感性认识,再来寻找规律,才能水到渠成。]

四、应用规律,提高能力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课后练习第二题:京华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有10位家长带5名孩子,哪种方案买票省钱?

成人每位400元,小孩每位200元。

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300元。

a方案b方案

请大家按照我们今天发现的规律来判断一下,哪种方案买票省钱?(因为大人多,买团体票即a方案省钱。)

请大家算一算,两种方案各多少钱,来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对不对。

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创造性思维。3、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只有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才能深刻理解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一般规律,从而学会采用分析、推理、列举等数学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本节课,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了学生熟知的庐山旅游景点作为探究的载体,通过旅游时经常遇到的“购买门票”这一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热爱家乡和热爱生活的教育。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