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
范文 |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一、初读课文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板书:科利亚),谁来读读这个可爱的名字? 2、科利亚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木匣,板书:木匣(请学生读) 谁知道什么是木匣?(用木头做的小箱子) 那么用铁做的小箱子叫——铁匣 用铜做的呢——铜匣 如果这个小匣子里装的是饼干,我们可以把这个匣子叫作——饼干匣 如果里面装的是你的宝贝,那这个匣子就又可以叫做——宝匣 有个小朋友特别爱说话,他的嘴就像一个小匣子,你猜猜看,这个小匣子里装得最多的是什么——话语,那么就叫做话匣。 今天,科利亚给我们带的是木匣,再次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科利亚的木匣是怎样的? 科利亚的木匣装着些什么? …… 好,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木匣子里到底藏了些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请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动动笔,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3、交流 根据学生找到的出示句子: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要读好这句读,我们首先得关注这些词语: 盛着冰鞋小手锯小玩意儿 谁能读?(学生读) 再把他们请回到句子中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看到那么多小玩意儿,你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惊奇、羡慕)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真好,读一遍不但认识了上些生字新词,还解决了一个自己提出的问题,真会读书。 二、再读课文,知事 1、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 交流: 板书:埋木匣挖木匣 能把这两件事的前后顺序排一排吗? (四年前科利亚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亚挖埋下的木匣。) 听明白了,你说的其实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大致意思。 2、说课文主要意思 出示:四年前,科得亚看到妈妈把箱子埋在地下,于是,他向前走了()步,()。四年后,他们又加到了家乡,他已能数到100了,他数了十步去(),结果(),最后他想了想,(),终于()。 三读:知事也论人 1、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子、挖木匣子的句子。(学生划出交流) 交流一: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请学生读一读 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无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2、透过这些句子你觉得科利亚这个小朋友怎么样? 预设:a聪明。妈妈埋箱子,他也跟着埋木匣,善于模仿;才五岁就会数到十了,特别聪明。 b能干。先挖坑,再放木匣,盖上土,踩实泥土,撒上细沙,做得一点也不含糊,非常有条理。 看来,大家已经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朋友了。你能这些句子重新组织一下,完整地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 课件出示:我会说科利亚埋木匣的经过: 科利亚看到妈妈(),于是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做了,他() 交流二:挖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提及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透过这两个句子,你又了解了关于科利亚的哪些信息? 预设:a有耐心。虽然挖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放弃。 b爱动脑。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动动脑筋,量五步找到了木匣。 三、质疑 1、(引导学生读板书)还有问题吗? 为什么走十步找不到木匣,量五步就能找到木匣? 老师知道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些疑问,相信再给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一定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①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②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①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②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①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②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③全班交流。 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学习字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②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 ★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 挖 受启发 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5一、设计思想: 让学生读懂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读懂文本。仔细研读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分3课时从三大板快去落实动作词的妙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落实文中两处通过动作词的描述,理解科利亚当时的不同心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的这一思考过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2、本课内容和组成成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 三、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加强了,他们已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大致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2、在二年级已学过有关思维方法的课文。 四、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手锯、冰鞋"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重点与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 ②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2、教师的准备:一个简单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生活导入,揭题质疑 1、观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涉及文本主旨,初步破解学习难点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慢慢地长大,不断地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请你们想一想,一年级时看到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吗? (生:我们的学校变大了,变美了!) 师: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设计理念〗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 ⑴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拓展词汇:用木头做的盒子称(木匣),那用铁做的盒子呢?装火柴用的盒子又可以叫什么呢?…… ⑵齐声读课题,问: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呢? ⑶梳理学生问题,一一板书。 〖设计理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质疑、解题,实质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跑线,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思维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带着问题初次读文。 三、检查初读,学习字词 1、解决容易的问题。如①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什么? 借机检查读通语段:"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其他小玩意儿。"认读"锯"字:利用形声字和组词等方法。 ②科利亚和木匣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 )木匣—— 懂得( ) 借机找读课文里相对应的语段,逐一读通,并随文学习字词。 在找读"埋"木匣时,相机解决问题 ③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连带了解故事背景,请学生说说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知识。 (随文学习字词,包括指导书写等略)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字词教学,通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脉有机地集于一体,省时高效且整体性强,避免了设计上的零碎和机械。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 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再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三、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⑵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2种可能性。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师:肯定了"算术真有用"。可见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3种可能性。 师:那么,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师画好线段) 〖设计理念〗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四、结合生活,深化道理。 过渡: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 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 3、学生小练笔。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九、板书设计: 埋木匣 放、盖、踩、撒 挖木匣 挖呀,挖呀 挖得很深 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懂 得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卫国战争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新课。 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给人以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课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部分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什么事? (3)指名汇报: 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埋木匣:1~3自然段 挖木匣:4~12自然段 受到启示:13自然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3、通过学习,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让学生边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边填空。 出示填空题: 科利亚埋木匣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埋本匣的地点是(从他家门口十步远)。 妈妈埋箱子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埋箱子的地点是(从她家门口三十步远)。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练习用“只……就……”的句式说话。 (5)1----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科利亚埋木匣。 2、学习课文第4——12段: (1)出示思考题: 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妈妈是怎么挖的? 你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边读课文,边填空: 妈妈挖箱子的时间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家乡的时候),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比较句子,体会“如果……就……”的用法,练习用其说一句完整的话。 比较两个句子:一个是妈妈的原话,一个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设句,先假设那么去做,就会出现后来的结果。 用“如果……就……”练习说话。 (6)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亚从家门口(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没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7)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 (8)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9)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另一方面体会“不光……还……”的用法。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关联词“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科利亚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流程 一、结合实物,出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课前借助字典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的两个问题: (1)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情?请尝试完成: ()木匣→()木匣→() 议一议: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巩固生字 1、课件依次出现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 左右结构归类: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形声字归类:匣阶锯管抢懂 比较记忆: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准、阶和价、屋和到 3、给生字组词,练习用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2、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刻舟求剑》 思考:(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 因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故事与本文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把语文园地七的成语故事提前让学生接触。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刻舟求剑》,可以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 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 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走30步科利亚埋小匣子走10步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挖到大箱子科利亚走10步没有挖到小匣子(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xx,告诉了我们xx。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8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匣、锯、阶”,会写文后十三个字,能正确读教材后词语表中本文15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3、能从事例中感悟科利亚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明白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4、能从身边所见、所听、所经历的事情中收集到关于“一切都在变化”事例,从而树立以变化的眼光看世界。 (设计理念:这四项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了教学这一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第一项强调了字词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具体任务;第二项重在落实读课文的要求及要达到的目标,不仅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而且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项是读的延伸与深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去感悟人物的形象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第四项,重在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初步树立唯物主义思想。这四项目标从浅入深,从基础到能力,指导着教师的教,引导着学生的学。) 二、学习重点: 埋木匣和挖木匣。 三、学习难点: 挖木匣的失与得。 四、学习方法: 比较法与仿真操作游戏法。 五、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给课文标序号,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备好笔盒当木匣,铲子4把、沙子等。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扣题探究 板书题目“科利亚的木匣”,读题目两遍。 问:1、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请你猜一猜作者会围绕题目写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想象能力和依据题目思考与构思方法。) 二、初读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明细节 再默读课文找到埋木匣、挖木匣的描写部分,并在动作词上画上横线。 四、范读:学生听老师范读,并圈画不懂问题,并准备马上质疑问难。 五、自读课文完成 1、结合上下文,结合预习中所查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意思; 2、在小组交流中进一步寻找正确答案。 六、朗读练习:尽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七、练习:抄写生字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各步安排重在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我认为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情节,然后再去细究字、句的意思。也就是说初读重在篇的整体理解。对于一篇讲读课文,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值得吸收的知识很多、值得揣摩玩味的文句很多,必须要引导学生好好阅读,尽量多的吸其精华。这一节我设计了五次读课文,每次都有明确任务,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读中明白大意,在读中动手批画,在听读中学习生疑,在自读中合作探究学习,解答疑问,在练读中提高朗读能力。这些教学环节的相连与完成,不仅促进了学习主式的变化,而且落实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课文生字16个、词语15个(见本文词语表中) 2、说出你难读的字、词大家读读。 二、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 科利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他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品味阅读 1、自由读8、9、10节,说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2、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3、现场表演埋、挖木匣经过。 (预先在教室前铺上3.5米长,0.2米宽的长方形沙道,用木板拦住,用文具盒当木匣,备一把铲子) a、请一幼儿(或班上最矮一名)当小时候的科利亚,表演埋木匣过程。 完后老师采访:科利亚小朋友,你埋的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埋?你走几步埋下木匣的? b、请一高个学生来表演挖木匣,找5位学生当小伙伴,表演好9、10节对话。 老师采访这位高个学生:你的宝贝会被挖走吗?为什么?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挖到它呢?(也可由其他学生来多方面回答。) c、启发:妈妈埋的箱子挖到了,科利亚的木匣应该还在,那么科利亚为什么挖不到呢?他的挖法错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展开议论) d、指名读11、12节,思考:科利亚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又如何呢? 比较脚步,埋、挖者上台各走十步,比所走距离。 请现在的科利亚再次挖木匣。 问:你这次一下子就挖到了,你埋的时候走了十步,现在为什么只走五步就挖到呢? 说说“果然”的意思 e、有感情读8~11节。 (“咬住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不惜时间、精力重锤敲打,让学生充分感知,真正理解。埋木匣时的小,挖木匣的大,埋木匣的实,挖木匣的失与得,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光读一读效果不会太好,我抓住他们好动、直观性的特点,设计了课文内容现场表演演示方法,加上记者现场采访法,活跃了气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学生重难点的理解与消化,也必将为学生领会课文中心铺好道路。) 四、读最后一节,思考: 科利亚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哪些事物在起变化? (家中东西、家、木匣子……) 2、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a、启发:自己身体、学习、家庭…… b、奥运会:上一届、这一届金牌变化 c、天气 d、其它方面 (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中心句,创设情景,让学生畅谈真实感悟,只要是学生的真切体验,只要是学生思想和内心的独特表露,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将予以肯定和接纳。设计这一环节就是要把学生所吸收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见解,充分地释放出来。这一环节要保证时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张扬。) 五、齐声朗读课文,说说学了这一课的收获(包括问题的质疑与解答) (齐读,富有感情地读,进一步整体感知深入内化所学谈收获,包括基础知识、写法特点、明白道理等,同时,也让学生有疑质疑,解决还未弄明白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本文词语表中15个词语和最后一段课文。 2、回家给父母讲讲《科利亚的木匣》这个故事。 附板书设计 (周围的一切 都在起变化) (该板书紧扣题目与课文重点,以埋木匣、挖木匣作对比,用线段代表尺寸的长度,形象地揭示出挖木匣的失败、成功与当时埋木匣的关系,以及蕴含在其中的身体变化,直观地显示事例与中心句的内在联系。一个问号,引发思考,一方面表现了科利亚爱动脑筋,另一个方面也在说明做事情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特点,才能把事情办好。)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9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中记下自己的疑问。 2,画出一个手里抱着木匣的科利亚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的苏联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科利亚,他还有一个木匣子,(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2,复习课文的词语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请学生来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发) 二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理解第8段中的“仍然” c.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d.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e.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三 小结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利亚在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四 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木匣。 2.师简介时代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重点,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样埋的。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 (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2)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3)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4)课件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5)理解文中词语:仍然、果然。 (6)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 3.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过渡:当科利亚手捧着心爱的木匣时,她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 (1)(出示中心句)指名读。 (2)质疑: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齐读中心句 (4)小结:是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 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课件出示《刻舟求剑》) 3.讨论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象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5.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xiá)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一切在变 第二课时(简案) 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检查。 二、体会文章写妈妈和小伙伴们的作用。 三、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苏联卫国战争的一组照片,介绍苏联卫国战争的情况: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今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期,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科利亚的木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学生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5、引导学生质疑。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⑴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⑵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抗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⑶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因为德国法西斯就要来了,这是科利亚的宝贝。 2、战争终于结束了,科利亚一家可以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回家以后,妈妈找到了她埋的东西,科利亚的东西找到了吗?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⑴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的。 ⑵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⑶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是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明确:“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5)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6)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⑴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⑵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1.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我要把课文最后一段抄下来。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2一、复习导入 1.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 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 二、读中求悟,学习4~12节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允许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生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四岁。 生B:我知道他们回到村里时,发现屋里的东西被法西斯抢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还在。 生C: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时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 生E: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 注意点:当出现类似生D的回答时,教师可让他上台借助木匣的图,示意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该怎么读。 生A:要体现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时很着急,找到原因时开心的样子。 生B:要读出科利亚突然想通时的惊喜。 5.全班齐读,指导朗读。 三、借助朗读,理解第13节 1.齐读第13节,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交流汇报:帮科利亚把懂得的道理解释给全班同学听。 生A:科利亚懂得了世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些变化呢? 4.师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讲发生变化,遇事要勤动脑、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新事物。可见,科利亚真是一个的孩子。(机智、勇敢、爱动脑……) 5.指导朗读。 四.作业 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人教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等词语。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能从中获得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名读生字词。正音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第二声,还有个读音是第四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ù”和“shǔ)”,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ù(”,第二个数读“shǔ)”。 4.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本课写的是地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4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 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书设计 15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步子小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步子大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龄变化,步子和步数变化的对比,明白“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难点。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4、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6、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并给课文分段。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