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教案 |
范文 | 【热门】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 2、运用工具探索冰的融化,知道冰与水的区别。 3、激发幼儿对冰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块冰,每人一块有小鸟的冰。 2.几盆热水、抹布、小积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人手一块小冰,感知冰的特性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鸟想找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天气太冷了它们被冻在了这个小房子里? 1.请你来看一看,猜猜这个特别的小房子是用什么做的?它是什么样的? 2.你还可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说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没有颜色、透明的等等。) 二、幼儿自选工具,分组探究,感知冰的变化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拯救小鸟吧!音乐结束不管你有没有成功,请你都回到前面来。 组一:两盆热水和小杯子 组二:5根毛巾 组三:小锤子,积木若干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关注冰与水的关系。 三、交流冰中取物的经验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拯救小鸟的?(敲碎、让它化掉、热水里、阳光下、毛巾捂一捂) 师幼小结:冰是可以融化在水里的,融化之后就是水,它和水一样无色透明,但冰是固体,水是可以流动的液体。 科学教案 篇2活动设计背景 太阳虽然对幼儿来说经常看到,但它究竟是什么样儿,对人和动植物有什么好处,幼儿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设计了探索太阳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宇宙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太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太阳的特征,了解太阳光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太阳的特征,巩固并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感知太阳,掌握太阳的特征。 2、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的特征。 活动准备 三棱镜、茶玻璃、太阳用处的碟片、七色光图、吹塑纸和蜡光纸剪成的几何图形、图画纸、颜料、彩色笔和红毛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小猫找太阳》。 二、用三棱镜发现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三、探索太阳是会发光、发热的: 1、幼儿亲身站在太阳光下体验:明与暗,感知太阳会发光。 2、感知“太阳光下”与“没有太阳光”有什么不同。 四、太阳的用处: 1、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2、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4、太阳光照在人和动物皮肤上会使皮下血管扩张,增加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抵抗力。一旦缺少阳光,人和动物的发育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五、教师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A组、用蜡光纸和吹塑纸剪成的图形拼太阳、贴太阳。B组、用红毛线绕太阳。C组、用彩色笔画太阳。D组、将颜料滴在纸上,再把颜料向四周辐射地吹,吹出一个美丽的太阳。 活动延伸 1、幼儿和太阳做影子游戏。踩影子、做手影、用镜子照太阳。 2、通过画影子,记录太阳不同时间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成功之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认识太阳探索宇宙的兴趣。不足之处是在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时,幼儿对颜色辨别不清。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放碟片让幼儿观察雨后彩虹的颜色,然后融入太阳光颜色的辨别,这样就更好了。 科学教案 篇3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兴趣。 2、初步感知洗涤用品的特性。 3、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 2、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肥皂等;搅拌棍、水桶、小杯、脸盆、围裙、擦手布;吹泡泡用具。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抓泡泡 播放音乐,教师吹泡咆,让幼儿抓泡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观察、讨论活动: ①提问:“泡泡好玩吗”?(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②让幼儿讨论怎样可以做泡泡水。 ③提问:“泡泡水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观察泡泡水,通过看看、闻闻、摸摸、说说自已的感觉。) ④怎样制作泡泡水呢?(通过讨论) 教师小结:洗涤用品和水混合在一起能做成泡泡水。 3、操作活动:制作泡泡水 ①请幼儿选择一种洗涤用品,加上水制作泡泡水。 ②提示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水中有什么变化。 ③教育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在地上和衣服上。 ④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知道洗涤液溶化在水里,会冒出泡泡。 并丰富词汇:大泡泡、小泡泡、圆泡泡。 4、玩《吹泡泡》游戏。 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5、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①让幼儿分别在户外有阳光及无阳光的地方吹泡泡、玩泡泡、追泡泡游戏。 ②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6、活动延伸: 1、用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开展劳动活动。 2、开展绘画――有趣的泡泡活动。 科学教案 篇4内容预览: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世科 纪学 之随 交想 的 第一层( )新发明、新事物层出不浅 第二层( )新发明、新事物出现原因 第一层( )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 )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 第一部分( ) 回顾近两百年出现的新 事物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部分( ) 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 科技、教育差异,鼓励创 新个别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科技 ↗↘ 经济←-工业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5活动目标: 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懂得破环生态平衡的危险。 对动植物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种动植物会发生什么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谁吃掉谁》、各种动物小图片。 活动过程: 1、看图连线: (1)出示九张图片(猫头鹰、田鼠、粮食、啄木鸟、虫、大树、老虎、羚羊、草),幼儿讨论:——“谁吃掉谁?“ (2)将九张图排成三队,用箭头表示谁吃掉谁: 猫头鹰——田鼠——粮食 啄木鸟——虫——大树 老虎——羚羊——草 (3)遮挡某张图片,表示没有这种动物或植物,讨论会发生什么事:(如没有猫头鹰田鼠会成灾,吃掉大量粮草,羚羊都会饿死,老虎也没有食物。) 2、分组玩各种动植物图片: (1)排一排,谁吃掉谁。 (2)拿掉其中一张图,想想会发生什么事。 (3)交流各组的发现。 3、总结: 大自然是很有趣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要保护树木花草和动物。 科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序数1—10,理解序数的方向性,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重点: 是帮助孩子从不同方向辨认10以内的序数。 活动难点: 幼儿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我听说小猴子种的萝卜要丰收了,它请了很多的小动物到它家做客,去品尝萝卜,但它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快来看看是什么难题吧。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帮助小猴拔萝卜。 (1)出示萝卜、小猴子卡片,让幼儿观察小猴遇到了什么难题?哪个小动物来帮忙了? (2)教师依次出示小猫、小狗、小羊、小鸡、小白兔、小牛、小猪、小熊、老虎等动物卡片,教师做动作或模仿动物的叫声,引导幼儿说出各动物的名称。提问:有几个小动物在拔萝卜?都有谁?排在第一位的是那个动物?最后是谁?请小朋友动手给它们贴上顺序号。 2、数楼房。出示楼房图,提问:这座楼房共有几层?第一层楼在什么位置?请在相应的位置贴上红色星星。顶层楼在那里?请在小朋友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桔黄色星星。小猴子住在五楼,请小朋友在相应的位置贴上黄色星星。 3、对号入座。出示餐桌。 (1)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桌上有什么?有几个盘子?盘子是什么形状的?从黄色盘子开始向右侧转依次是怎样排列的?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动手给盘子贴上数字标志,并把动物按拔萝卜时排列的顺序放到餐桌前。 4、游戏: (1)老鼠偷蛋:出示10个数字卡,请几名幼儿到前边扮小老鼠,教师带领幼儿说儿歌,“母鸡母鸡真能干,一生生了十个蛋,老鼠老鼠真是坏,半夜起来来偷蛋。”儿歌说完扮老鼠的小朋友偷走一个数字,其他小朋友们说出偷走了第几号蛋。游戏反复进行。 (2)摸一摸:出示10个小动物卡片,请几名幼儿到教师跟前,教师带领幼儿说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动物快回来。”儿歌说完后请小朋友快迅摸一下动物快回到教师跟前,请其他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这个动物排在第几位?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分别站两队,每队10个幼儿,排好队后请小朋友每队分别报数,说一说他们分别排在第几位。 活动结束: 幼儿排队学解放军叔叔走路的样子,到院子里活动。 科学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探索使用辅助材料让纸片入水不湿的方法。 2、探索垂直杯口扣入水而纸不湿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并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皱纹纸、塑料包装纸、透明塑料袋、可封口塑料小袋、牛皮筋、一次性塑料杯、玻璃小瓶、剪刀、宽透明胶带若干、清水5盆、干毛巾若干。(每组一份)。 2、第二次操作材料:透明一次性杯人手一只,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不让小纸片潮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纸片不怕水的游戏。我要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小纸片沉到水里而纸片不湿。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请你思考一下自己准备怎么做?你想选择什么材料呢? (二)实验一:幼儿探索做用多种辅助材料使小纸片不怕水的方法。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你们都想好办法了吗?好,下面就来试一试吧!如果你试了一次还想试第二次,必须用毛巾把工具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第二次实验的成功。试完一种方法,你可以再试一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教师及时点评。 (1)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法,同种方法的幼儿进行补充讲述。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 (2)没有成功的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方法,同伴帮助寻找不成功的原因。 "有谁没有成功的,让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 4、教师小结:成功的幼儿做实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败的原因了,是因为材料有缝隙,水进去了,纸也就湿了。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片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刚才是用了桌上的材料,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找到了原因。现在老师要出难题了,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小纸片沉到水底而纸不湿呢? 2、幼儿取出杯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倾听幼儿的方法,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5、幼儿讨论寻找原因纸片不湿的原因。 "刚才我们把纸严严实实包起来才不会湿,而杯子口这么大,纸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总结】 是空气把杯子密封起来使纸不会湿的。现在,我们把这个魔术带到教室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