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复述内容;会写三个生字;初步感受科普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复述,分析写法。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指名带读生字词。 进入小学阶段以来,我们已经学习了3000个生字。其实,除了书本上的文字外,大自然中也有许多文字,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去进一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1回忆上一课的学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贴板书:星、云、石——石灰石、花岗石) 1.2这四种文字分布在哪里?这“文字”既有天上的,又有地上的,正如课文所说—— 电子白板出示: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齐读) 2结构分析 2.1学生依据课文说出大自然这本书分为《天书》《地书》(师板书)。 2.2这些文字既有天书里的,又有地书里的,作者是怎么把这两种内容连起来的? 电子白板出示第4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说这句话中全文的作用(过渡),哪个词让你看出来的?(也)——这句过渡句把“天书”与“地书”巧妙地串联起来。 (板书:巧妙过渡) 学到这里,我们发现,课文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先总写“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然后分写了4种文字,中间用了“过渡句”巧妙地串联,值得我们学习。 2.2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给课文2、3节加个总起段 (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神奇的书) 3概括复述 这本书我们已经编了一部分,你能借助课文的描写,给大家当一回解说员,分别介绍一下书上的四种自然文字吗? 电子白板出示: 大自然是一本书,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 ,告诉我们 。 北极星 天空 哪边是北方 砧状云 天上 就要下雷雨 石灰石 地上 曾经是汪洋 花岗石 地上 曾经有冰川 小结:读了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用处? (板书) 4品读拓展 在刚才翻阅大自然这本书的时候,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有兴趣? 【以下使用超链接,非线性出示。】 4.1星 4.1.1教写“熊” 4.1.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举例子、叙述) 出示图片演示小熊星座——北极星 先找到小熊星座——再找北极星——然后就找到北方,这个过程作者写得非常清楚,让人一看就懂,这样的方法叫做“叙述”。 4.2云 4.2.1教写“怂” 4.2.2课文是怎么描写云的?(云山 铁砧) 云山——把“云”说成“山”,你有什么体会?云体积大、数量多——读出“大”“多” 铁砧——见过铁砧吗?(出示铁砧图片) 这就是铁砧,长条状、两头尖,打铁用的垫板。你能看着它猜猜砧状云的样子吗? (出示砧状云图片——出示砧状云和铁砧的对比图片) 把陌生的事物比作常见的熟悉的事物,这就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板书:打比方) 4.2.3你知道哪些云还预兆着天气变化呢?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智慧的飞行员们通过观察积累,懂得这个道理,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经验,也成了他们的习惯,有几条谚语请大家读读。 (白板出示、自读、说说理解、齐读) 4.3石灰石 写法:“普通”与“不普通”作比较。 简单讲解地壳运动“地质变化” 4.4花岗石 4.4.1这段话里有三个问号,这是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这种先提出疑问,再解答的叙述方式,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借鉴。 4.4.2研究第一个问题:是谁把它搬来的?自然界中主要有三种力量可以搬动岩石——风、水、冰,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你觉得谁最有可能搬运花岗石?说说理由。 我很奇怪,冰会搬东西吗?(不会)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读一读花岗石文字,在文中像这样的动词还有很多,找一找还有哪些字运用了拟人?(搬、穿、爬、带、走)冰也活了!可是这么大的石块,冰怎么搬来的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4.3同学们知道得真多。花岗石是一下子就被搬过来了吗?这个“爬”为什么加引号呢? (因为用拟人的手法,也说明了冰川流动的速度非常慢) 4.4.4下发打印出来的“漂砾”词条解释,训练默读 注意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读完提问: (1)你读懂了什么? (2)对比伊林的这段文字,你更容易接受哪一个版本?为什么? 伊林的科学小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百科全书中的文字更加严谨、准确,这是针对不同读者所选择的语言风格。科普说明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枯燥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伊林用了一个“爬”字就把大自然中的“漂砾”现象形象地介绍给我们,这就是语文,每个字值得咱们细细品味!同学们,让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5方法总结 伊林的父亲是实用化学家,又喜爱文学。哥哥是诗人。妹妹是儿童文学作家,她创作的《古丽雅的道路》也是我国读者所喜爱的。这个科学和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对伊林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普作家是有重要影响的。 伊林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欢读普希金、罗蒙诺索夫等名作家的作品。他九岁时第一次尝试写过一首火星的诗。儿童时代的伊林还写过火山、热带森林、美洲豹和鳄鱼的诗。 伊林早在童年时期就对大自然、对科学、对诗歌发生浓厚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的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试验工厂,试制肥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成皮鞋油,用它把皮鞋擦得锃亮。这时,他高兴得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却使他懂得,科学试验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5.1听完伊林的故事,回到文中找找,伊林为什么会成功呢? 源于他走进自然、注意观察、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板书) 看来,大自然不是缺少文字,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文字的眼睛。 5.2拓展衍生 就让我们学习伊林的写作手法,介绍一种你已经读懂的大自然的文字吧!尽可能发挥想象力,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让你的文字活起来,可以借鉴花岗石的介绍方法。 (提供几幅图片,请几位学生展示复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