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
范文 |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出示PPT),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其实今天,还有一位朋友跟我一起来到了课堂上,它就是小鸟波比。波比想请大家去它居住的森林里看看。咦,怎么出现了一些词语宝宝?只有打败了它们,我们才能继续赶路。 (1) 出示带拼音生词,小老师领读 蓬松 活跃 鸟巢 崭新 木牌 扑棱棱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扑棱棱 “棱”单独读一声,组成词语是变成了轻声。(放在什么地方?) 扑棱棱,小鸟在做什么?(它在挥动翅膀呢)请学生做动作体会。 扑棱棱,你能再说说这种形式的词语吗?(ABB) 词语宝宝一看大家读得这么好,一下就把帽子摘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 去掉拼音自读,排火车读 现在只剩下了生字,大家加油啊! (3) 去掉拼音读生字:同位互读 齐读 大家识字这么棒,一定都有自己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4) 交流识字方法 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给大家出一道看图猜字 出“鸟窝”图—古文“巢”——巢 我们的祖先用类似图画的符号记录自己的生活,这种字就是象形字。演变到现在就是“巢” 我们终于赶上了波比,快跟它走吧。 三、学习课文 这里就是波比生活的森林。(视频,小鸟在林中)如果你是生活在这里的小鸟,会有什么感觉?(快乐) 教师随机板书:小鸟 快乐 那让我们用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大家都注意到了,第一句是问句,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请大家再读一下第一句让我欣赏好吗?我学会了,下面老师问,大家答,合作读第一小节。 找同学读第一小节 你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小鸟就在我眼前,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谁还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造个句子。 3学习第二小节(出示第二小节) 其实,清晨的林中,小鸟不光快乐,它们还最(指着活跃) 教师随机板书:活跃 请同位互读第二小节。 它们在忙什么?(捉害虫) 你都知道哪些益鸟是捉害虫的?(生答) 大家知道的益鸟真不少.咱们一起来看看。 小鸟们棒不棒?有了它们,小树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谁能再读读第二小节,夸夸这些小鸟呢。男生女生互问答。 有了你们的夸奖,小鸟捉害虫就更起劲了! 1学习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图)(这里需要多读一边课文吗?放在哪里?) 师问:翠绿的树林中,小鸟一边捉害虫,一边唱歌,它们在赞美谁呢?(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谁?(少先队员) 原来加了引号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呀! 板书:少先队员 自读第三小节,回答。 少先队员来做什么?(“放鸟巢”) 还做什么?(放木牌) (出示空木牌)你认为这块木牌上会写些什么呢? (小组互相讨论,指名说) 2“红领巾”为小鸟做了这么多好事,小鸟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让我们带着感谢的心情来读一读最后一个小节吧。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红领巾”一样爱护小鸟们。(图片) 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所以,我们要做到(PPT) 当堂检测:照样子写词语。 AABB 来去 3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跃“)仔细观察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 (2) 仔细观察“跃”你觉得在写这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3)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一个 四、扩展阅读 小鸟活泼可爱,不仅少先队员喜欢它们,爱护他们,古人也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出示古诗,齐读)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板书: 26红领巾真好 放鸟巢 快乐 晨 少先队员 小鸟 立木牌 活跃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安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⑴ 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⑵ 课件出示词语: 中央 城市 旁边 花坛 祖国 庄严 图案 立交桥 风景优美 绿树成阴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自读; ② 小老师领读; ③ 开火车读。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⑷ 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欣赏,悟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读想想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与说你为什么想读。 4、你觉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们动手把它画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想象画,并配上一、两句赞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展示交流,复习巩固 1、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画的想象画。 2、课件出示课后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⑴ 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⑵ 同桌互相读一读。 ⑶ 全班齐读。 ⑷ 开火车朗读。 3、拼词游戏。 4、自由选择词语练习说话。 二、我会写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字: 央 市 优 坛 国 交 旁 阴 城 图 1、读准这些字的音。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仔细观察,并书空练习。 4、描红仿写。 三、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背给小组长听 四、拓展活动 说说知道的北京新变化。 【教学后记】 学生对北京非常向往,课件展示了北京的名胜古迹、新风貌等风景,学生一看就激发了自豪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读出课文。在布置作业时,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想象力,这种练习须继续加强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 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 二、简介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 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 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 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四、品味古诗 (一)学习第一、二句。 1.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空旷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 4.“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的?(触觉:冰凉的;颜色:白色。) 5.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因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洁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空旷寂寥,清冷荒凉) 7.师补充:“钩”在古诗中一般指吴钩,是春秋时的一种兵器。“月似钩”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一种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1.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写马受到重用,实际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阵杀敌。) 2.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写出了马驰骋的样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达出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3.那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从哪里看出来?(“何当”说明没有实现。) 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 1.再读本诗,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 2.这与“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 4.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指名背诵《马诗》。 3.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 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石灰吟》。 1.逐句理解诗意。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竹石》。 1.逐句理解诗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岩之中。)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感悟感情 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 ①《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两节课学的三首古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托物言志) 2.在学古诗时,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课时建议: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卡通片《宝莲灯》的影视音像资料、图片等。 2、绘画、手工制作的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 神话故事《宝莲灯》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男孩沉香为救出母亲,同邪恶的舅舅二郎神不屈斗争的故事。 活动一: 1、通过观看卡通片《宝莲灯》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卡通表现方法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卡通形象的直观感受。 2、观察分析宝莲灯中角色的不同形象特征,选择不同绘画的表现方法加以表现。 3、引导学生集体创作《宝莲灯》连环画(每人完成一个情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4、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随着音乐哼唱主题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讲述神话故事《宝莲灯》。 活动二: 1、播放卡通片《宝莲灯》的主题音乐或歌曲,以小队活动的形式,请学生讲述一个《宝莲灯》的小故事,谈一谈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为什么? 2、播放肢体歌曲爱就一个字,学生运用听觉器官,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律动练习,并伴随着音乐进行哼唱练习。 3、结合已有的形象认识和记忆,自行选择身边的工具、材料,制作一个《宝莲灯》,平面、立体均可。 4、师生以制作完成的《宝莲灯》道具创编小话剧《陈香与妈妈》。 活动三: 教师展示准备的中国卡通经典图片,让学生说出它都属于哪部作品。教师最后将图片定格在《宝莲灯》作品上来引出本课课题,教师随机介绍神话故事《宝莲灯》。 1、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和歌曲。如果让你来演《宝莲灯》,你最喜欢那个角色?学生自由谈。 2、学做《宝莲灯》相关的道具,为演出做准备。 3、表演歌舞童话剧《小小宝莲灯》。 教学评价建议: 1、对积极参加本课学习,大胆进行制作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2、欢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本课中来。 3、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相互配合、研讨协作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提倡。 教学思路拓展: 1、尝试借助卡通手段表现文学作品。 2、结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宝莲灯》并学唱主题歌、画《宝莲灯》故事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宝莲灯》中卡通形象的欣赏,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特点。借助绘画、表演、学唱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古典神话故事《宝莲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 课型:欣赏课 教学准备: 1、卡通片《宝莲灯》的影视音像资料、图片等。 2、绘画、手工制作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有关卡通的歌曲。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卡通片和卡通形象,那么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3、新授: 听一听 讲一讲: 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随着音乐哼唱主题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讲述神话故事《宝莲灯》。神话故事《宝莲灯》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男孩沉香为救出母亲,同邪恶的舅舅二郎神不屈斗争的故事。 看一看 画一画: 1、通过观看卡通片《宝莲灯》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卡通表现方法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卡通形象的直观感受。 2、引导学生集体创作《宝莲灯》连环画(每人完成一个情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观察分析宝莲灯中角色的不同形象特征,选择不同绘画的表现方法加以表现。 演一演: 教学思路拓展: 1、学生和教师份角色表演歌舞童话剧《小小宝莲灯》。 2、尝试借助卡通手段表现文学作品。 3、结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以陈香勇敢无畏的精神为主线,创编《宝莲灯》。 教学评价建议: 1、对积极参加本课学习,大胆进行制作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2、欢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本课中来。 3、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相互配合、研讨协作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提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制作宝莲灯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宝莲灯》中卡通形象的欣赏,了解卡通艺术的基本特点。借助绘画、表演、学唱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古典神话故事《宝莲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1、动画片《宝莲灯》的影视音像资料、图片等。 2、绘画、手工制作的工具材料。 课型: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 2、导课: 今天,我们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歌曲。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卡通片,对于卡通形象也知道的很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形象都是进行过夸张的,你们能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吗? 3、复习: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并利用已经了解的资料,进行手工制作。播放歌曲《爱就一个字》,学生运用听觉器官,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节奏律动练习,并伴随着音乐进行哼唱练习。 4、新授: 看一看: 教师展示准备的中国卡通经典图片,让学生说出它都属于哪部作品。教师最后将图片定格在《宝莲灯》作品上来引出本课课题,教师随机介绍神话故事《宝莲灯》。 谈一谈: 欣赏《宝莲灯》的主题音乐和歌曲。以小队活动的形式,请学生讲述一个《宝莲灯》的小故事。如果让你来演《宝莲灯》,你最喜欢那个角色?为什么?学生自由谈。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宝莲灯”的形状、色彩和结构,特别是立体的制作中更加需要研究它的制作工序和方法。 做一做 : 结合已有的形象认识和记忆,自行选择身边的工具、材料,制作一个“宝莲灯”道具,平面、立体均可,为演出做准备。 手工制作过程当中,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们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互相帮忙,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作品完成,体会到手工制作中的快乐、成就感。 演一演: 师生以制作完成的“宝莲灯”道具创编小话剧《陈香与妈妈》。 课后拓展:用制作的“宝莲灯”道具表演给家人《陈香与妈妈》。 此环节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表演激情,让整堂课更加活跃,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特别是一些制作精美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制作过程的不易和作品完成时的欢喜。 教学思路拓展: 1、学生和教师份角色表演歌舞童话剧。 2、尝试借助卡通手段表现文学作品。 3、结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4、以陈香勇敢无畏的精神为主线,创编《宝莲灯》。 教学评价建议: 1、对积极参加本课学习,大胆进行制作的学生要给予表扬、鼓励。 2、欢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本课中来。 3、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相互配合、研讨协作的精神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提倡。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 ,我就_________ 。 因为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 。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爱的名言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2、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平时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区别多音字“哄”、“吗”的读音。 3、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投影骆驼图后问:这是什么动物?谁能说说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2)投影“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问:“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丢失”吗? (3)商人走失了骆驼,于是就发生了一个“找骆驼”的故事,出示:13找骆驼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2、引导质疑 (1)听课文录音,想想刚才提的问题,那些听了录音就解决了。 (2)今天老师还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预习课文的本领。出示“阅读提示”,通过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3)指导预习课文的方法与步骤。 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分析生字的形,记住字形。 ②划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想想新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写在作业本上。 ③再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句子和内容下划上“—”线,打上“?”。 3、反馈交流,评析学生提出的问题。 (1)认读生字卡片。 (2)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肯定,对“偏题”要妥善处理 ,正确引导。 (3)紧扣阅读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前、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结。 4、完成作业。 (1)《作业本》题2。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检查生字,听写生字。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段主要讲什么?从那里看出商人的心理很着急?用着急的语气读读商人的话。 3、学习2—9自然段。 (1)布置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2—9自然段。②同桌讨论: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有那些特征?老人说得对吗?你从哪儿看出来? (2)反馈 ①让学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 ”的句式说出骆驼的三个特征,先分三句说,后综合起来说。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的话是怎样说的? ③比较“是的”、“不错”、“对极了”的异同,说说商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为什么会转喜为怒?该怎样读出“忿忿”的语气来? (3)分角色朗读2—9自然段。 4、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思考:老人并没见过商人的骆驼,可却能那么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这是为什么?请把老人得出结论的依据找出来。 (2)“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 (3)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说老人的话。 (4)练习用因果句式说写句子。 5、作业:(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2)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继续进行因果句式的说话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1—9自然段。 (3)请你用不紧不慢的语气,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问。 2、继续学习第10自然段。 (1)齐读“至于……顺着它的脚印去找”句。 (2)理解“至于”的意思。 (3)仿照例句说话。 3、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骆驼了没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说明了什么? 4、总结。 (1)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到骆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5、课堂练习:《作业本》3、4、5题。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7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点击鼠标播放《好汉歌》)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自由回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断《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比较组词。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2)注意读音。 迸(bènɡ)、冈(ɡānɡ) (3)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 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4)理解字词意思。 重点理解: 道、印信、榜文、端的、吃、存、绾、直、却待、纳定、兀自、把棒撅了又打了一回,就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交流汇报。 文章记叙了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快速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武松打虎经过是文章的重点。) 2.自由读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1)大风过后,跳出大虫。(猛虎出现) (2)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猛虎进攻) (3)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打死猛虎)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重点体会: (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着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武松将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6.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 (1)在读的基础上,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猛虎出现、猛虎进攻、打死猛虎)。 (2)语言要简练。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5.自由读第一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2.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好汉歌》再次响起)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巨著,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武松打虎过程讲给父母听。 2.阅读《水浒传》中的其它故事。 六、板书设计。 老虎:扑、掀、剪 武松打虎 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武松:跳、闪、躲、抡、 打、揪、踢、摁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练习用“渐渐”、“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组声音,(课件播放雷雨中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雷雨)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5 课:雷雨(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答,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谁来帮老师说说? 二、听声音判断,指导看图 想不想听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声音呀? (想!)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老师先播放什么声音再播放什么声音?(先播放雨后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 想看看这三幅美丽的图吗?(分别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画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变化真大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的景象呢?请你说一说(说喜欢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先学哪一部分,引导一个部分,放手另两个部分的内容) 方案一:(先学雷雨后部分) (一)、学习雷雨后部分 过渡语:(指名说喜欢的画面)这么多人喜欢雷雨后的景象,那我们赶快去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象吧!(放雨后景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生1:太阳露出了大红脸。 生2: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 生3:天空出现了一座弯弯的彩虹。 师:雨后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并用笔圈出雨后的景物。 (生读课文,圈画词语,教师指导)(课件雨后课文) 1、学完了吗?雨后写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呢?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回答到蝉叫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时,问:蝉在叫什么?青蛙在叫什么?回答到喜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问:有关“彩虹”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喜欢读吗?带着你们的喜爱只情自己练习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呆会老师请你们来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3、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演一演? 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 生2: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一声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 生3: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 同学们,雨停后,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呢?请大家站起来,选好你要表演的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表演)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先看图,读一读课文;再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 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见上) (二)、学习雷雨前和雨中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一部分的内容了?你能通过读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吗? 3、交流要点: A、雨前部分:当汇报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相机指导学生比较句子: (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问: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句说明了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追问: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好?“垂”字。 和哪个字意思相近,掉、落。为什么要用“垂”?因为蜘蛛是顺着一根丝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 汇报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追问:“越来越”说明什么?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 相机指导比较句子:(点课件) (1)、闪电亮,雷声响。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你会用“越,越”来说一个句子吗?指导造句。 3、指导朗读 快要下雷雨了,空气闷得不得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朗读,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中闷热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课文?好,我们现在就采用打擂的方式来比一比。同学们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读,评价,再读。 B、雷雨中部分 能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考考大家吗? 问题:(如) a、为什么第4小节连用了三个“哗,哗,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雨下得大而且急)(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b、为什么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着雨帘,树和房子都看不清了) c、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渐渐地”?(雨和雷声是慢慢地变小的) 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雨是怎样变化的? 相机指导用“渐渐”进行说话练习。师:板书“渐”字,边讲述:“渐”字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这里的“渐渐地”可以换成什么词?(慢慢地)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句话,(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也小了。谁能给这个句子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是意思不能变。出示: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从刚才从大家提的问题和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读出雷雨的变化,雨刚下的时候既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又变——小了。师:雨是怎么样地下起来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渐渐地,渐渐地。 4、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喜欢的地方背出来吗?那好,大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背得最好!大家准备一会吧!(自由准备)指名背课文。 5、总结课文,课外延伸。说一说:春雨、秋雨、夏雨是什么样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