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范文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是如何预报天气的,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直、呀”等七个汉字,理解“阴沉沉”等词语的意思。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表现。 4、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交流课文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从课文中知道哪些信息? (2)理解“阴沉沉”。 2、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什么? 3、课件出第4、5、6自然段,学习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4、学习第7自然段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 5、学习第8、9自然段,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 6、总结全文,拓展知识。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捉虫 天气预报员 小鱼:水面透气 蚂蚁:忙着搬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课文里有哪些动物,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初步了解夏日下雨前“燕子低飞”等一些现象。 3.能正确认读“腰”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空”在本课的读音,正确读记“山坡”等8个词语。 4.能正确读写“直”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的方法,了解“闷”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腰”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空”在本课的读音,正确读记“山坡”等8个词语。 3.正确读写“直”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课文里有哪些动物,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初步了解夏日下雨前“燕子低飞”等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腰”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直”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腰”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和一套“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卡。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以及多音字已学的字词。 1.副板书位置贴出字词卡:急得直哭一边参加吗呀呢吧空气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课文,有的要求能正确书写,有的要注意它们在课文中的读音。 (二)导语: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课文《古诗二首》《荷叶圆圆》感受到了在夏日的美景和夏日的情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夏日有关的一篇课文,它们又会让我们了解到夏日的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4要下雨了 2.全班齐读课题。 3.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课题告诉你们下雨了没有呢?(指名回答。预设:课题告诉我们还没有下雨。)你是从课题中哪个词知道还没有下雨的?(预设:我是从课题中的“要”知道还没有下雨的。)真聪明!课题中的“要”告诉我们雨还没有下,不过很快就会下的意思。那么,课文讲了要下雨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故事了解到夏日要下雨了的一些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意思,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二)学习多音字。 1.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但是,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多音字,你们会读吗?(在副板书位置板书多音字,并在一旁注音,组本课词语。) 1.出示任务:通过拼读音节,把多音字以及由它组成的词语读准。 2.反馈指导。指名直呼读,空,有空的空。 3.出示任务:你们记得这格字以前学过的读音和组成的词语吗?谁说一说? 4.反馈指导。 相机指导并板书另一读音以及词语。预设:空(kōnɡ)气天空(kōnɡ) 5.自由读一读,然后齐读。(直呼,分别读字读词)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学习读准课文。 1.导语: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里面已经会认读的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回到课文里,你能读准吗?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在课文中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的同学要注意把会认读的字读准,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归类指导,如,提出并读准“沉”的翘舌音后,把翘舌音的全找出一起学习。) 预设:翘舌音:沉、伸、潮;后鼻韵母的:响。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分四个部分(第1部分:从“小兔子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到“‘我正忙着捉虫子呢!’”;第2部分从“要下雨了吗?”到“‘小心淋着雨。’”;第3部分:从“小兔子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到“‘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第4部分:余下的部分。)分别指名读检查。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腰、腰、腰,弯腰的腰”。齐读,自由读。 3.“腰、坡、沉、伸、潮、湿、闷、消、息、搬、响”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分四个部分分别指名读检查,分部分相机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 逗号、句号、感叹号、冒号的停顿; 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一)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看看通过要下雨了的故事,我们能了解到夏日要下雨了的一些什么呢。让我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提问:我们已经多次读了这篇课文,还记得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吗?(指名回答。预设:故事里的小动物有小白兔、燕子、小鱼和蚂蚁。板书: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 哦,故事里有那么多的小动物,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 1.(按照课文插图顺序出示课文插图) 出示任务: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画,想一想,每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小白兔和谁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预设: 图1:图画画的是在山坡上。小白兔和燕子在说话。 图2:图画画的是池子边。小白兔和小鱼在说话。 图1:图画画的是小白兔的回家路上。小白兔和蚂蚁在说话。 3.导语:那么,这些图画又是对应课文的哪些部分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课文,想一想。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三幅图分别对应的是课文的是哪些部分?分别在那个部分后面写上对应的序号。你是根据哪些词句判断的,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读书思考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指出判断依据后,指导朗读该部分,老师小结该部分意思。) 图1:从“小兔子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到“‘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词句: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的头上飞过。 小白兔大声喊燕子边飞边说 朗读指导:关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关注语气词“呀”“呢”,读好陈述句、问句和感叹句;朗读对话。 小结意思:这一部分写了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燕子告诉他,要下雨了。 图2:从“要下雨了吗?”到“‘小心淋着雨。’”。 词句: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说 朗读指导:关注问号和句号,关注语气词“吗”“呀”“吧”,读好问句和陈述句;朗读对话。 小结意思:这一部分写了小白兔来到池子边,小鱼告诉他,要下雨了。 图3:从“小兔子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到“‘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词句: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 一只大蚂蚁说 朗读指导:关注感叹号,关注语气词“呢”,读好感叹句;朗读对话。 小结意思:这一部分写了小白兔在跑回家的路上,蚂蚁告诉他,要下雨了。 (二)想象图画,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从课文开始到“‘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的意思: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小燕子告诉他,要下雨了。小白兔来到池子边,小鱼告诉他,要下雨了。在跑回家的路上,蚂蚁告诉他,要下雨了。但是,课文还剩下两个自然段,你们能不能给这两个自然段也画一幅画呢?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剩下的部分,想一想,你会给这一部分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呢?用句子“我会给剩下的课文画一幅这样的画:……”说一说。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PPT示想象的图画,大家认同图画后,指导朗读剩下部分,老师小结剩下部分的意思。) 预设: 我会给剩下的课文画一幅这样的画:小白兔往家跑,大雨下起来了。 朗读指导:关注感叹号,读好两个感叹句;读出急切的心情和“果然”的意味。 小结意思:小白兔加快脚步往家跑,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3.小结:同学们通过朗读和想象,读懂了课文剩下的部分,知道这部分是讲小白兔加快脚步往家跑,大雨真的下起来了的意思。 (三)完成课后“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练习,继续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 1.导语:同学们通过图文结合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课文内容了。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想一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了?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然后用句式“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说一说。 个体操作练说话,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先订正画句子,然后才交流汇报说话。) 预设: 有关句子: (1)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呀?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2)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 (追问:“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预设:不透气。透不上气的意思。是根据句子“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的`“透透气”知道的。>小结:有的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了解。) (3)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说话:下雨前,燕子低飞捉虫子,小鱼游到水面来透气,蚂蚁忙着搬东西。 3.感悟主题。 (1)导语: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课文了。通过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说话练习,你从课文中知道夏日下雨前会出现哪些自然现象呢?同桌先说一说。 出示任务:通过《要下雨了》这个小故事,你知道夏日下雨前会出现哪些自然现象,用句子“通过《要下雨了》这个小故事,我知道夏日下雨前会出现这些自然现象:……” 同桌互说互纠。 (2)反馈指导。 预设: 通过《要下雨了》这个小故事,我知道夏日下雨前会出现这些自然现象: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 (四)总结: 通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不但了解了词句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读懂了故事,还知道了夏天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同学们,真会读书!其实,夏日下雨前出现的自然现象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问问家里的长辈,或读课外书找一找。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1.导语:同学们,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好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打乱顺序的词语)读一读这些词语,用自己的方法把它们记下来。 个体读记,同桌互检互纠。 2.反馈指导。 游戏:小白兔回家。要求:词语出现时,会读的站起来读。(做两次游戏,一次词语按教科书顺序出现,一次打乱顺序出现。) 关注缓慢站起来的和不站起来的,指名让他独自读。 3.小结:每学完一篇课文,都像今天这样记下一些词语,你肚子里的词语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读书、说话表达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顺畅。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说记字方法中说到的形近、音近字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方便对照记认会写字的细部;同音代替的字词也板书,以示区别。)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呀、呢、吗、吧、加;独体字:直;半包围结构:边。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直”。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直”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直”,提示撇压竖中线起笔,整个字以竖中线为中间左右相等;里面的三个短横间隔相等,贴竖起笔,收笔齐平不碰横折的折;长横稍斜。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呀”“呢”“吗”“吧”“加”。 (1)观察并说说“呀”“呢”“吗”“吧”“加”各部件的占位。(“呀”“呢”“吗”“吧”左窄右宽,“加”左右基本相等。) (2)观察并说说“呀”“呢”“吗”“吧”各部件位置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3)范写“呀”“呢”“吗”“吧”。分别提示:这四个字的口字旁要小位置要高,竖在左横中线中间出一点收笔;收口的短横压横中线。“呀”字右边的“牙”横比口字旁稍高位置起笔;撇折压竖中线起笔,对应口字旁的短横转折;撇穿插到口字旁下方过大半收笔。“呢”字右边的“尼”比口字旁稍高;长撇穿插到口字旁下方与口字旁齐平收笔;竖弯钩在竖中线右边起笔,短撇压横中线起笔。“吗”字右边的“马”比口字旁稍高;“马”的横折压竖中线起笔,竖折折钩竖压竖中线,到田字格中心转折压横中线,长横在口字旁下方与口字旁的横折的折齐平起笔。“吧”字的“巴”横折与口字旁齐平过竖中线起笔,稍斜;横压横中线;竖弯钩在竖中线左边起笔运笔,舒弯要展。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5)观察并说说“加”各部件位置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6)范写“加”。提示:“加”字左边的“力”横折在横中线上方起笔,运笔至竖中线转折,折稍弯;右边的“口”比“力”的横折钩略低靠近折起笔。 (7)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书写“边”。 (1)观察并说说“边”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笔顺。 (2)范写“边”。提示:“边”字的“力”横折过竖中线起笔,撇穿过田字格中心到左下格收笔;走之底的横折弯贴横中线起笔,平捺稍斜,舒展托住“力”。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直、呀”等13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与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如“坡、伸腰、潮湿”等。 2.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和感叹句,体会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片断(一)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一、理解“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 1.出示句子,读句子: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观察课文插图,结合图片的天气和兔子的动作,说一说什么是“阴沉沉的”?“腰”在哪里?怎么做“伸腰”的动作? (天上没有阳光,有很多乌云)(学生指出图片中腰的位置,并做动作“弯腰”和“伸腰”两个动作,理解“伸”的意思。) 3.出示山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坡,理解山坡的意思,结合“上坡”“下坡”进行读词。 4.学生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二、理解“潮湿” 1.老师出示“潮湿”一词。引导发现都是“三点水旁”。 2.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空气湿度大、地面湿滑、室外物体表面有水珠,室内部分家具上有水珠等) 3.说一说,联系生活,哪些地方容易“潮湿”?(洗手间、池水边、厨房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联系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潮湿、伸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情感;同时积累词语,拓展运用,学以致用。 教学片断(二)读好对话中的问句与感叹句 1.以两个标点符号为导入点,介绍问哈和感叹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带来的语言效果。 2.读好问句 引导学生体会读问句的技巧: (1)要读出疑问的语调,要有高低起伏。 (2)词与词之间要注意做好停顿。 (3)表示疑问的地方要读重音,如“为什么”“怎么”等。 老师范读: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问句为例,学生认真听并模仿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 学生练习,联系生活,以五个问句进行练习,学生尝试读好问句。 3.读好感叹句 介绍感叹句的作用,学生体会感叹句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读好感叹句的技巧(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以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先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再听老师范读,最后尝试自己模仿来读好感叹句。 (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读出捉虫子的着急之情) (2)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读出要下雨的兴奋之情) (3)你瞧,夏夜多美呀!(读出对夏夜的赞美之情) 4.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小结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要点。 以两组练习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把握好读问句和感叹句的技巧来读好句子。 小练习 第一组: (1)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2)我们一起去爬山好吗? 第二组: (3)阿姨做的饭真好吃啊! (4)阿姨做的饭好吃吗 【设计意图】介绍问句和感叹句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读感叹句和问句的不同语气,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和感叹句,并通过生活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进行练习,巩固新知。 教学片断(三)学写句子: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比较句子 (1)小白兔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干什么?) (2)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在哪割草?) (3)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师问:小白兔怎么样在山坡上割草?)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句子是:谁干什么。一个完整具体的句子要写出: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学生读好长句: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3.学写句子,尝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我看书。(师问:我干什么?) 我在房间看书。(师问:我在哪看书?) 我认真地在房间看书。(师问:我怎样地在房间看书?) 学生小组练习,尝试自己说句子。全班分享,互评。 【设计意图】一个具体的长句子进行分解,分成三步进行修饰,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生动的句子。同时,也从扶到放,引导学生有意识去思考怎么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从而记住格式:谁(怎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