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教案 |
范文 | 【精华】科学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进行课前对小动物的观察、探索和关爱活动。 2、投影设备、动物图片、动物背景图纸每人一张、彩笔、音带、彩色短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诗画绝妙 挥笔潇洒 教师诗画小狗,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 竖耳朵,摇尾巴, 鼻子灵敏顶呱呱, 看大门儿是专家, 朋友个个都爱它。 二、客人寻友 主题形成 1、另一教师扮演小狗比比客人来到小二班寻找朋友,通过说儿歌、作诗画 、猜谜、 表演 、 歌唱 等形式让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是谁。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每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给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1)由比比客人朗诵儿歌引出自己的朋友。——小兔 小动物,耳朵长, 红眼睛,白衣裳, 前腿短,后腿长, 爱跑爱跳本领强 。 (2)由比比客人作诗画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朋友。——小乌龟 它的胆子真正小, 出门先向四面瞧, 碰到危险把头缩, 躲进硬壳静悄悄。 (3)通过猜谜语引导幼儿猜出自己的朋友。——小猫 三角耳朵胡子翘, 唱起歌来喵喵叫, 白天就爱睡大觉, 老鼠见他吓的逃。 (4)由比比客人形象生动的表演,模仿自己朋友的形态特征,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说出自己的朋友。——小猴子 (5)通过歌表演引出自己的朋友。——老牛 三、热情帮助 寻找尾巴 1、请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进行一一对应连线,让幼儿感受成功操作的愉悦感。 2、教师巡回指导。 四、游戏激趣 快乐无限 听音乐玩《找尾巴》的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什么样的尾巴最容易被人抓住,什么样的尾巴不容易被人抓住。 活动评价: 1、帮助幼儿认知动物的习性和特点 2、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 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 师:小朋友,教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块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 幼儿操作尝试。 3. 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 得出结论: (1) 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 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耻,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 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 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 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 引导幼儿讨论。 (1)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透镜( 幼儿学说) (2) 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夺取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 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休养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 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厅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 幼儿玩哈哈镜。 3.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凸不平的) 4. 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透镜、凸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面镜、凸面镜。 5.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 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使用大型积木和图书搭建“资料室”一间。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指导语:小朋友,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与小朋友来玩“吹纸团”的游戏,想玩吗?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指导语: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三、 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指导语: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 (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指导语: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资料室找资料好吗?(查询资料,寻找答案) 五、活动结束: 绘制小实验 指导语: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 科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经历一个不断否定与纠正自己的推测的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杯子里的蜡烛熄灭是由于杯子中的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占据了杯子的顶端,杯子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 教学准备: 教师: 6支蜡烛、两个玻璃杯、一个长杯、塑料袋、香。 学生:两个玻璃杯、实验记录单、两支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火柴、香、萝卜。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罩上一只玻璃杯,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师:是这样吗?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课件出示研究记录单,研究的问题:蜡烛能不能在杯中继续燃烧?) 3、刚才我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我们的推测是?(课件出示:我们的推测:A蜡烛会熄灭 B蜡烛不会熄灭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4、我们推测的理由是?(杯中的氧气会逐渐用完。) 5、结果到底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教师演示实验。) 6、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7、看来我们刚才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课件出示我们的解释。(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杯中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氧气逐渐用完了,所以蜡烛会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二、探究两支蜡烛的燃烧 1、师:现在老师有两根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分别罩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 如果根据我们前面的解释来推测,结果会是怎样的?(课件点击返回前一长记录单。)小组讨论,并写出你们的推测理由。 3、 师:哪一组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需要补充的可以及时提出。(长蜡烛杯中的氧气略少于短蜡烛杯中的氧气,杯中的氧气基本上同时用完,两支蜡烛基本上同时熄灭。) 4、师:刚才同学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材料自己去做实验。 6、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你们观察到的什么现象? 7、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推测,两支蜡烛应该是基本上同时熄灭的。 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 ),这说明了什么? 看来我们前面的结论有问题。 三、进一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 1、师:那为什么杯中还有氧气,蜡烛还是熄灭了?(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 2、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实验,可能会给你们一些帮助。请位同学上来帮一下老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3、教师演示实验:利用三支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使塑料袋飞起来。 4、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燃烧产生了热气,热的气体比较轻,所以能飞起来。和热气球原理一样。) 5、师:你能不能通过这个小实验的发现来解释一下,杯中还有氧气,蜡烛却熄灭了?(蜡烛在杯中燃烧产生了一些不支持燃烧的热气,这些热气比较轻占据了杯子的顶部,下面的氧气上不来。蜡烛的上面没有足够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了。) 四、探究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1、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2、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解释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3、反馈:你们组的解释是怎样的'?(汇报时要代表小组的观点发言) (热空气慢慢往下蔓延,占据了杯子的上方,蜡烛燃烧的只是火苗上方的氧气,长的蜡烛上面氧气少,所以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上面的氧气多,所以短的蜡烛后熄灭。) 4、我们的推测很有道理,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看到这些热气?(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热气。) 5、今天老师给你们每组准备了香,自己做一做实验。看看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6、学生实验香的燃烧。 7、汇报实验现象。 8、现在哪个小组能再回过头,完整的解释一下长蜡烛先熄灭的原因。 9、修改实验报告单上的解释。 五、课外思考: 如果把下面垫上棋子,让杯子底部留空,蜡烛还能不能继续燃烧? 科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可以榨出果汁,对榨果汁有兴趣。 2、愿意尝试用榨汁器榨果汁,喜欢喝果汁。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榨汁器(事先消毒)、橙子(切成一半)、橙汁、托盘(装橙子)、人手小毛巾一块、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 一、喝现成果汁。 (价值取向:在观察交流橙汁的特征的过程中对橙汁有兴趣。) 1、提问:这是什么果汁?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用亮亮的眼睛看出来橙汁是橙色的。 2、闻闻、尝尝果汁。 提问:橙汁闻起来有什么气味,喝起来是什么味道? 小结:橙汁橙汁香喷喷,橙汁橙汁酸又甜。 3、小结:你们用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的办法知道这是橙汁。 二、动手榨果汁。 (价值取向:对榨果汁有兴趣,愿意尝试用榨汁器榨果汁。) 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把橙子变成橙汁? 2、介绍榨汁器。 提问:看看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3、自制橙汁。 ①幼儿第一次操作。 提问: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榨出果汁的? 小结:橙子橙子放放好,压一压、挤一挤、转一转,哎呦哎呦,橙汁出来了。 ②幼儿第二次操作。 要求:试一试刚才我们说到的方法,榨出更多的果汁。 三、喝自制果汁。 (价值取向:品尝自己榨出的果汁,激发幼儿喜欢喝自制果汁的兴趣。) 提问:橙汁榨好了,怎样喝到果汁。 小结:小手小手真能干,果汁果汁有营养,果汁果汁真好喝。 活动反思: 果汁是幼儿非常喜欢吃得饮料,平时他们喝得最多的是牛奶,对于这种水果饮料特别的感兴趣,首先让幼儿根据颜色和味道分辨各种水果饮料,带着这份好奇心幼儿自己调制水果饮料,幼儿知道将水倒进杯子后要用勺子搅拌均匀,这样饮料才能充分溶解,让幼儿体验自己调制水果饮料的乐趣。 小百科:果汁是以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一般是指纯果汁或100%果汁。 科学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3、感受参加吹泡泡活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 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等常见洗涤用品(一组一种);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搅拌棒;座位安排(前面放一排操作台)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有没有吹过泡泡? (2)引导幼儿讨论:在清水中加些什么可以吹出泡泡? (3)幼儿认识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一)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搅拌,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师: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洗涤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搅拌一下,仔细观察洗涤用品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幼儿交流操作过程 (3)教师示范,解释溶解现象 小结:洗涤用品加入水搅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我们把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溶解 (2) 吹泡泡玩一玩(你们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吗?) 小结:洗洁精更容易处出泡泡,泡泡水浓就容易吹出泡泡,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第二次操作(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1)把刚才小朋友介绍的方法用一用。 (2)也可以加入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洗涤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幼儿交流经验 总结: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 3.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幼儿随教师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 篇8【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科学教案 篇9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 ?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3)作好记录(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科学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的翅膀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 1.请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 它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它会飞吗?” (幼儿相互讨论,寻找答案) 3.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的翅膀是不同样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没有; 有的有两对翅膀,有的只有一对;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 二、动物的翅膀 1.动物有翅膀就一定会飞吗?(不是) 2.哪些会飞哪些不会呢?(鸡、鸭、鹅等不会飞,鸟、蜜蜂、蝴蝶等会飞。) 3.哪些动物的翅膀有羽毛?”(鸡、鸭、鸟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没有。) 4.哪些动物有一对翅膀,哪些有两对呢?”(鸟、鸡等有一对,蝴蝶、蜻蜓等有两对。) 三、了解动物翅膀特点 1.有一对翅膀的动物: 鸟、鸡等 2.有两队翅膀的动物:蝴蝶、蜻蜓等 3.有羽毛翅膀的动物:鸡、鸭、鸟等 4.没有羽毛翅膀的动物:蜜蜂、蝴蝶等 5.有翅膀会飞的动物:鸟、蜜蜂、蝴蝶等 6.有翅膀不会飞的动物:鸡、鸭、鹅等 四、幼儿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如果我们人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呀!你们想要翅膀吗? 如果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