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 |
范文 |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6篇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望江南·春不见 清代: 贺双卿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译文: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 春天你在哪里?我寻你已过野桥西。淡淡的红花如梦虚幻妄招粉蝶,苍翠绿树结着幽怨骗来黄鹂。那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如意人儿你在哪里?恍忽瞥见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祷毫无效验,惜花飘零的泪水已无几滴。凝望远山残阳越来越低。 注释: 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lí)。幽恨莫重提。 望江南:词牌名。《望江南》有单调、双调不同诸格体,把单调《望江南》扩大一倍,就成了双调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数、句数、押韵仍同单调。幽恨:埋藏在心里的深沉怨恨。 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xiù),惜花无泪可沾衣。山远夕阳低。 是还非:似是而非。拜月:古代妇女祈祷幸福的一种方式。无泪:泪流完了,所以无泪。 赏析: 此词上片女主人公感叹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凄凉的身世中是没有春天的,只有无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灭,是说看不见自己向往的情投意合的人。这首词写的幽怨凄情,细致入微,造景用语,不落俗套;如泣如诉,读之催人泪下。 上片写对春的寻找,春天,不是画栋雕梁中的春天,而是山村草野中的春天,所以是“寻遍野桥西”。“淡红的花刚刚有了嫩芽还没开放,所以是浅浅的淡红的颜色。而“染梦”就很妙了。它是说,花虽然还没开,但花如果有知有情,那么在它的生命萌发之际,它该有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和多少梦想。蝴蝶飞来是要采花粉的,花开了才有花粉,但现在花还没开,它的“染梦淡红”就把蝴蝶引来了,所以是“欺”。 “锁愁浓绿”是说,树已经开始绿了,在那绿色的烟霭之中,好像有一种忧愁的气氛在那里。而这“锁愁浓绿”骗得黄鹂鸟也以为春天已经来到了。这两句,都是写早春季节的景色,而在景色里却包含了一种对春天的憧憬和期待。花有对生命美好的憧憬与期待,粉蝶和黄鹂也有对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待,那么人该对自己的生命也有过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贺双卿说,她也曾像春天的花一样对人生有过一个美好的梦,而她也像粉蝶一样被染梦的淡红欺骗了,像黄鹂一样被锁愁的浓绿欺骗了,她的的梦幻已经破灭了,她的期待已经落空了。所以是“幽恨莫重提”。 下片写对人的寻找。西方哲学家马斯洛说过,寻找归属是人的一种需求。人最好的感情投注,就是投向另外一个人的心灵。“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中国古代的女孩子在月圆的时候有“拜月”的习俗,就是对着天上那圆满的明月祝愿自己也有一个圆满的光明的归宿与姻缘。拜月的时候是要焚香的。这两句,她写的是情。而下边她说“山远夕阳低”,远山那么遥远,而且在山的那一面,太阳已经快要落下去了。这一句写的是景。但她的所有那些盼望与期待落空的悲哀,都已经被糅进景物之中去了。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然而现实生活并不存在那种美妙的幻境,在理想之梦破灭之余,她一腔幽怨无处倾泻,只能面对山外斜阳惆怅叹息,全词笼罩着一种若即若离、迷惘凄清的气氛,如泣如诉,很是感人。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译文 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 文思敏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注释 “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与李白天宝四载(745年)在山东兖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见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yáng)狂:故作颠狂。李白常佯狂纵酒,来表示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系狱浔阳,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怜才:爱才。 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 “头白”句:李白此时已经61岁。杜甫这时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别的老友就可以相见了,故云归来。 赏析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李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也是“世人”的不公。“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此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后,引起对李白的思念而写的。次年即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诗也应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3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翻译 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可是只有它们自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花开了一半。 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夕阳已西下。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处只是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再想那些事了。 注释 谢新恩:词牌名。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 校勘记:此首实系《临江仙》调。 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风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 吹箫女:指秦弄玉。 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粉英金蕊:粉红的鲜花,金嗽,此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 低昂:起伏不定,时高时低。 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说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状的事物。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琼窗:华美精致的窗子。 梦醒:一本无“醒”字。 碧阑干:绿色栏杆。 垂杨: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赏析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创作背景 从词意判断,此词应为悼亡之作。李煜十八岁娶周宗之女娥皇,即位以后即立为昭惠后。二人情感甚笃,婚后十年昭惠后因病逝,李煜十分悲伤怀恋,竟是“哀苦骨立,杖而后起”,并自撰诔文,语极酸楚。这首词应该不是虚写,当是李煜的悼亡词。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4独不见 朝代:唐代 作者:戴叔伦 原文: 前宫路非远,旧苑春将遍。玉户看早梅,雕梁数飞燕。 身轻逐舞袖,香暖传歌扇。自和秋风词,长侍昭阳殿。 谁信后庭人,年年独不见。 译文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在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边传来阵阵吱吱呀呀梭子的声响。那是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的无限伤悲。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注释 ①黄龙:古代城池名。又名龙城。在今辽宁朝阳一带。此处泛指边塞地区。 ②蕙:蕙兰,兰花的一种,春日开花。 ③莎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 ④寒棕:谓织布梭,状家境的贫寒,或冷天犹织,故称。 ⑤霜闺:即秋闺。此处指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 简析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5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月,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古诗简介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是一首怀思旧好的怨词,当是李煜对已故昭惠后周娥皇(即大周后)的怀悼之作,全词写得悲切缠绵,表现了对故人的怀思之情。 翻译/译文 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可是只有它们自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花开了一半。 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已经是夕阳西下时分了。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的相处,只是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再想那些事了。 注释 ①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风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后人遂以“凤去楼空”指楼中人去、睹物思人。 ②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③粉英金蕊:粉红的鲜花,金嗽,此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 ④低昂:高低,高下。 ⑤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说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状的事物,类似的情况有:徐仲雅《赠齐己》:“骨瘦神清风一襟,松老霜天鹤病深。”吕岩的《沁园春》:“有一襟风月,两袖云烟。”一说,堂后(北)叫背,堂前(南)叫襟,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⑥琼窗:华美精致的窗子。 ⑦碧阑干:绿色栏杆。 ⑧垂杨: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⑨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赏析/鉴赏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不见原文翻译及赏析6原文: 独不见 唐代: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译文: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在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边传来阵阵吱吱呀呀梭子的声响。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那是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的无限伤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注释: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sài)儿。 黄龙:古代城池名。又名龙城。在今辽宁朝阳一带。此处泛指边塞地区。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huì)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蕙:蕙兰,兰花的一种,春日开花。莎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 风摧寒棕(zōng)响,月入霜闺(guī)悲。 寒棕:谓织布梭,状家境的贫寒,或冷天犹织,故称。霜闺:即秋闺。此处指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赏析: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