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教案 |
范文 |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文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成语接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一毛对()弹琴如()得水()死狐悲 杯弓()影()毛蒜皮()立鸡群指()为马 为()作伥车水()龙万()更新门可罗() ()()点水顺手牵()哀()遍野抱头()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意思,尝试背诵课文。 2.学习2个生字:游、伞。 3.通过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体验,进而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和感受为什么小作者最后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图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快走了,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你觉得荷叶怎么样? 3.板书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 (1)看看诗中一共有几个小节(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词:热情透明游入穿梭眨眼一柄大伞举着嬉戏花丛荷塘 三、讲读第一段 1.谁来当当热情的夏姐姐,向小朋友们打个招呼? 2.出示句子:想变点儿什么? (1)指导朗读:(2)齐读: 四、讲读第2—4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2—4小节,找一找。 2.指名说 3.小诗人想变的东西可真多,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最想变成这里的什么呢?(指板书,生接说) 雨滴出示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4.指导朗读 小鱼 (1)鱼的种类很多,你想变哪种鱼呢? (2)指导朗读:谁也想变小鱼游一游? 蝴蝶(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只蝴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 蝈蝈 (1)听,是谁在唱歌?(相听听蝈蝈的歌声吗?)出示蝈蝈的叫声。指名生齐答。 (2)指导朗读 星星和月亮 师引读生接读 五、讲读第五小节 1.当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时候,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只是因为这荷叶又大又美,小诗人才想变的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小节吧!(自由读) 3.指名说 4.小伙伴们多喜欢这大伞一样的荷叶啊!小鱼来了——生接读,雨点来了——生接读。 8.荷叶还会给哪些小伙伴带来快乐呢? 9.荷叶可以给这么多小伙伴带来快乐,怪不得我——引读题目(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10.齐读第五小节 六、小结 1.指导背诵 2.夏日天来了,小朋友们除了想变书上描写的这些事物,你还想变点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3.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多快乐!请我们每个小朋友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设计: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 雨滴 小鱼∣ ↓∣ 蝴蝶 蝈蝈 ∣ ↓∣ 星星 月亮∣ ↓∣ 最后—————→ 语文教案 篇3【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⑴随机朗读(1~4)自然段; ⑵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 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⑴默读(5~22)自然段; ⑵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 朴实 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⑴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⑵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⑶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⑵,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语文教案 篇4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 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观察小能手的称号)(板书:花) 2、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 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 请学生读1、2两段。 4、 评议。 5、 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 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 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 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都被你感动了。你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这一段呢? (说体会,谈感想) 3、 用课件出示两段话,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师改编,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单调、干巴。)为什么你喜欢原文?(说理由) 4、 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5、 交流自己的收获。 6、 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8、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2)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认知目标: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 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7、 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语文教案 篇5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 2、运用概括提要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3、理解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4、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的启示。 学习重点:本文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学习: 1、了解作者:[作者简介]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文体介绍:科学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 3、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4、给加点字注音: 媲美()膨胀()挑衅()迷惘()澎湃()滑稽() 歧途()啮齿()苔藓()迁徙()繁衍()笃信() 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1)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2)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4)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6)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7)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6、通读课文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7、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8、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1、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作者对旅鼠之谜有几种猜测,请大家速读课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几种猜测? 3、这几种猜测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还有什么疑问呢? 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习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习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