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教案1【教学内容】 《赵州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呈现了赵州桥设计的意义以及创造与修建的智慧并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教学目标】 通过赏图入境──品读感悟──合作探究──美文赛读──拓展交流,感受赵州桥的悠久历史,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研究桥、创造桥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赵州桥”资料,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赵州桥图片。 一、赏图入境──观桥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19课,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请看大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 这座桥,大家一起说出他的名字(板书:赵州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边看图边向你的小伙伴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赏桥 小组内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选出代表班内展示。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6、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 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三、合作探究──议桥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四、美文赛读──赞桥 师:大家已经非常了解这著名的古桥了,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 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让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来美美地夸一夸赵州桥吧! 五、拓展交流──梦桥 师:夸得好!我看出赵州桥已进入你们的心中,想不想了解一下国内外现代化的桥? 生:(异口同声)想! 师:(播放国内外造型各异的现代化桥梁,配轻音乐)看了后能不能为这些桥设计一些广告语?大家真是妙语如珠,才思敏捷。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教案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照样子一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学习车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新课: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扛大桥、上海南浦大桥、赵卅f桥等)。 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赵州桥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这座桥为什么能闻名于世界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听录音看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三)自字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表上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砌”字的结构,“慧”、”互”、“匠”等字的笔画笔顺。 2默读课文,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不懂的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五)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 非常雄伟、坚固 不但坚同,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课后题3的词语。 2完成谋堂作业本中的1、2两题。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抽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中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l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二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有名) 3.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界,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雄伟、坚固)“雄伟”什么意思7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o 2.出示两幅投影图,让学生比较:一幅是甲桥即赵州桥简图j一幅是乙桥,河中有桥墩,用长的单石桥板铺成的普通桥。通过两桥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甲桥是拱形桥,无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而乙桥是平板桥,有桥墩,桥洞顶上没有小桥洞。 3.大桥洞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节省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减少冲击力,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7 实验比较: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和普通桥相比,哪个承受的重量大? 先用长30cm、宽3cm的薄竹片平放在桥墩上,在桥面中央放物体A。问:桥面发生什么情况?(下陷)。说明了什么?(桥面不能承受这一重量)。再将同一薄竹片变成拱形,并固定好两头,将物体A放在拱形最高处。问:桥面下陷了吗?将重量大于A的物体B放在拱形桥上。问:桥面能承受吗?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拱形桥,承受的重量,要比普通桥大得多。) 6.“设计”什么意思?课文中“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 (大桥洞没有桥墩、四个小桥洞)谁能用“设计”说一句话? 7.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这种设计上的优点? (既……又…)回答后用“既……又……”口头造句。然后指名朗读这一句。 8.齐读第2段后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从来没有的,’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9.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这些词语和句子。(”雄伟”、“创举”;“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抓住了关键词句,就如同找到了打开文章“门窗”的钥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在写文章时,如果我们围绕关键的词句‘写,这样文章的主题就突出,中心就明确了。 (四)看投影片系统说说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也可练习背诵第2段)。 (五)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3、4、5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3、4段,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挛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桥的设计雄伟、坚固,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还十分美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看赵州桥是怎样的美观。 · (二)自由朗读第3段: 1.思考并讨论:(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坚固”一词总结了上段写桥设计上的特点j “美观”一词又概括了本段所写的桥的另一个特点。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板书:雕刻精美有的有的还有的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片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片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问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面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们读一读,是否可以?这 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4.对照投影片上的图案引读课文。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_______。桥面两侧有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所有的龙_______,真像_______。 5.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因为石栏板上雕刻的三幅神态各异、象活的一样的龙的图案,最能说明大桥的美观,最能突出主题,所以只选择这一部分写。) 6.练习背诵课文第3段(基础较差的班级改为读第3段)。 (三)讲读第4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总述了赵州桥是石拱桥闻名世界,最后总结了赵州桥的建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杰出表现,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课文2、3段分别围绕“雄伟”、“坚固”、“美观”这些关键词和“赵州桥非常雄伟”、“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总起句来写,这样就使主题更突出, 中心更明确。 (六)除了赵州桥,你们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林园、杭州六和塔、灵隐寺、大禹陵、保国寺、国清寺等) (七)启发学生谈感想: 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干,说明了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曾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自强自立从小刻苦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建设祖国。) (课文学完后,可结合学习单元提示,以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第6、7两题。 3.课堂小练笔:围绕一个句子写一段话。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的教案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查字典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和美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看图议桥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指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理解“世界闻名”,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界?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读第1、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2)读第3、4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3)读第5、6句,说一说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4)按顺序说一说第二自然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理解句子: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2)理解“创举”。 (3)朗读训练。 (六)总结、扩展 (七)布置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这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不但……而且",说桥“坚固”是哪一段?这一段说桥怎样? 自由读,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朗读训练。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再理解整句话。 (三)总结、扩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1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