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石头书》教学设计 |
范文 | 《石头书》教学设计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头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头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激发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石头书。我们读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老师来检查小朋友上堂课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文主要写了川川、磊磊通过 , 了解 。 指名生回答。 教师小结:那么“石头书”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呢?今天我们就和川川、磊磊一起来“刨根问底”,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看谁从“石头书”中“刨”到的知识最多。 二、学习课文,了解“石头书”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石头中有些什么学问?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表扬有些同学会读书,一时不懂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动笔) 2、刚才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把你从文中“刨”到的知识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同学在说时我们要边听边思考,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学说完再谈自己的想法。 3、通过和小组内同学的交流,我想现在大家对课文的了解就更多了。现在你愿意把“刨”到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4、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 石头上有字。生答师相机板书:雨痕波痕 矿物 “矿物”指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 出示幻灯片(3)请同学们看雨痕、波痕、矿物图片,了解这些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 (2)石头书上有画。生答师相机板书:树叶 贝壳 小鱼 出示幻灯片(4)请同学看树叶、贝壳、小鱼化石。这些都是化石,图纹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灯片(5)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别的化石,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化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这么多化石哪儿来的呢?上面的画又能说明什么呢?……) (3)出示幻灯片(9):“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也许你能从中“刨”到答案? a、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 师小结: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动物或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被埋了起来,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d、指名生有感情读这段文字。 (4)读懂了石头书还有什么用呢?(找矿、了解人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 师小结:今天我们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问底”,了解到石头书上的学问可真不少。5、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班哪些同学特别喜欢刨根问低,就请你们读川川、磊磊的话,爱解决问题的同学就读勘探队员的话。 三、总结深化 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引导:学到这里,老师也想和川川、磊磊一样来“刨根问低”—— 2、川川、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学问?(善于观察 充满好奇 不懂就问) 3、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的知识?(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引导学生联系“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这什么。”理解。 4、教师小结:这样看来,不仅石头是一本书,勘探队员也是一本书,川川、磊磊也是一本书啊!小朋友你们同意吗? 5、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 四、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延伸 1、今天小朋友学得这样认真,老师送大家一份礼物,这块石头采自水蜜桃之乡——无锡阳山,阳山水蜜桃驰名中外,特别好吃,据说这和它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朋友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吗? 2、老师向大家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浏览 《石头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块大石头,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你们好不好奇呀?老师也很好奇,一块石头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让我们带着好奇心跟随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一)过渡: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问题,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问了几个问题? 1、学生自渎课文,要求: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几个问题。 2、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问题。 3、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师: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一直要到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刨根问底) “刨”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然后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刨”字的本义是用工具挖掘,“刨根问底”的意思是将事情的经过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那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上刨到了哪些学问? (石头是书、石头上有字、有画……) 1、解决“石头是书” 师:嘿,奇怪了,石头怎么会是书呢? 生回答,师相机出事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是个反问句,其实就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本书。”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的书。(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2、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3、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完成表格。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 (3)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川川和磊磊经过刨根问底,明白了石头书里的学问,那么同学们,川川和磊磊这样刨根问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或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要用心的读书,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 (“读”是指探索、研究) 三、总结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教学反思:《石头书》一课是科普小品文,教学重点是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读好人物对话,感悟课文内容。难点是感受岩石这本大书的神奇趣味,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要上好这堂课并不容易,我在经过多次研究教材后,课文中“刨根问底”这个词语引起了我的关注。从词语上来看,它是一个本文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刨”还是本课的生字;从文章内容来看,它是对文章多次对话内容的一个巧妙总结;从写作手法上看,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学设计的总体考虑来看,它可以作为一个突破点,解决《石头书》当中的问题。所以我由中心词“刨根问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开发初步的探究精神。 《石头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齐读课题。 2、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 3、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 贝壳 地壳 藏着 宝藏 矿物 煤炭 3、课文的主人公?川川和磊磊为了把问题弄明白也像你们一样问了很多问题呢!快速地到文中找一找,用直线划下来。 三、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 1、指名说。我们一起来读读。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板书:刨根问底。学习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你知道了吗?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 a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就像书——(板书:形似书) b 石头书上有字(板书:字) ①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②认识波痕雨痕。 ③认识矿物,关注省略号。 石头中蕴含的矿物种类丰富,神奇美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 石头书中不仅有神奇的字,还有美丽的画(板书:画) ①(出示化石图)你知道什么叫化石吗? 交流。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 师述:老师今天带了一块珍贵的三叶虫的化石,想不想看一看?它来自5.6亿年前,一亿年就是一万万年,5.6亿年前,就是五万万六千万年前。谁想触摸一下这古老的化石?你看,这么一块小小的石头,却能告诉我们在5.6亿年前就生活着三叶虫! ②那么这些化石(课件图片)能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自由读11小节。 ③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叔叔是怎么知道这些变化的?让我们通过图片看一看这个地方变化的过程。指名推断。 小结:补充“沧海桑田”。这一切都是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告诉我们的。 d、读懂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了解了地质变化,对我们还有哪些帮助? ①指名读第13节。 交流: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 ②总结:化石就像书一样,不仅因为外形相似,更因为它有字、有画,而这字画就像我们的课本一样,给我们——!(板书:有学问) 3、小结: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让大家在课后继续刨根问底: 是不是所有石头都是书? 是不是只有石头才是书? 四、领悟对话写法,尝试小练笔。 1、同学们,《石头书》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刨根问底的地方: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节?这么多小节,除了第一小节,其他都是——对话。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把要介绍的科学知识写清楚,使我们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样“刨”到了很多学问。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好对话。 欣赏课文对话片段:作者除了写对话内容,还写了——提示语。一般来说,提示语有这么几种情况。位置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呢? 写对话时,不仅要灵活变化提示语的位置,还要关注内容,根据人物的特点,加上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 3、小练笔: 晚上回到家以后: 川川 地说:“今天我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 板书: 17、石头 书 形相似 刨根问底 有字、画 有学问 《石头书》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 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 指名读句子。 (3) 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 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己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 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3) 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 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 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 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 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 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 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 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 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 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 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 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 (“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延伸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石头书》教学设计5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六单元课文《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激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石头书” 的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并开始喜欢读科普读物。 二、教学重难点: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懂得“石头书”的内涵,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是教学该课时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若干; 利用科学课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说教法、学法 一、质疑导读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难,便于随机调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便于对疹下药,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懂课文,入情入境;教师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给予点拨,或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深入探究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质疑导入 1、生共同板书:书,问:小朋友喜欢书吗?为什么?你知道书籍有什么作用?(板书:作用) 2、师小结,问:我们一般见到的书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书上面一般会印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字、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叫“石头书”,(师把课题板书完整) 4、 师:课文你读过了吗?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他们初读课文后一定能知道石头书是化石。) 5、说说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好吗?(师出示化石的图片,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简单介绍) 6、大家再来看看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书籍的特点,让他们知道书上有字有画,以及书籍的作用,并且及时板书,再简单介绍关于化石的知识,这样就把课文的脉络给理了出来。接着,又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但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东西发生了冲突,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石头书》教学设计6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勘探队员叔叔告诉我们石头就是书,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生答) 2.关于石头书,这节课你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第六~十四自然段 1.自己读第六~十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读好。 2.老师了解班上哪些同学爱提问,哪些同学爱回答问题?再读课文,爱提问的遇到课文中的问话多读几遍,爱回答的遇到课文中的回答就多读几遍。 3.(出示问话)请爱提问的同学推荐一位导读。要求:让我们一听就知道你重点问什么?[相目机板书:字画] 4.(出示带提示语的问话)加上提示语,你们是不是能读得更好,问话更吸引人?自己读。 (1)指名读,把你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我们听。 ①不禁笑了起来说说川川心里怎么想? ②一起问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一起问。 ③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班有没有像川川一样遇到问题爱刨根问底的同学,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5.学习答话。 (1)你对这4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在书上找到叔叔的回答,自己读一读。 (2)指名答。 ①有字吗?指名答。问:字是什么?[板书:波痕、雨痕、矿物]问:矿物是什么?还有可能有什么颜色? ②有画吗?指名答。问:画是什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看书上的化石图,欣赏上面的图画。 ③化石能说明什么?老师课前找了一些资料,请大家读读课文,再结合资料想一想,化石到底能说明什么?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指名答,再结合这块石头上的字、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④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指名答。结合书上的省略号想一想还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 6.分角色读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对话。 三、师总结 化石能让我们由现在推测到过去,多神奇啊!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心中的小问号解决了吗?这样的石头书你们会读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石头书 字波痕雨痕矿物 画树叶贝壳小鱼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