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九九歌》教案 |
范文 | 《九九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九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九歌》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七个会写的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竖弯”。 2、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农谚所提示的时间的变化。 3、处理课后练习,相继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新的笔画。 教学难点: 背诵谚语。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冬天的录像。 1、你觉得录像的景色怎么样?你知道冬天节气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冬季节气的课文。 3、板书:九九歌。 4、解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准生字。 3、教师板书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齐读。 三、联系生活,感受冬天 1、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和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说一说冬季节气的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运用资料,把话说清楚。 3、汇报交流。 4自由读,指名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四”的写法。 认识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宫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2、指导“九”的写法。 重点指导笔顺。 3、指导“手”的写法 《九九歌》教案2教学目标 1、感受农谚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文化现象的魅力,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2、掌握随图、随文识字的方法。掌握引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背等多种朗读和背诵的策略。在查资料、问父母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3、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笔画“竖弯”。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 寒冷的冬天就快到了,你知道什么时候最冷吗?河水什么时候结冰。什么时候开化吗?你知道大雁什么时候从南方飞回来吗? 我可都知道,因为我会《九九歌》。和老师一起书空,你注意到老师写“九”的笔顺了吗?再次共同书空。 你们也想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吗?那就跟我来吧! 二、以图引文,顺势学字。 1、先来看几幅画,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吗? 2、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当学生说到哪幅图的内容时,把哪幅图画面内容简要的概括出来。板书:不出手、冰上走、河边看柳、河开、雁来、耕牛遍地走。 3、这里面有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大家多读几遍,说说你是如何记住的。小组内交流一下。 4、同桌互相考一考这些需要认识的字,然后老师出示卡片考大家,看谁认的快、记得牢。 三、多种形式,背诵谚语。 1、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是更聪明的,他们把这段寒冷时期从冬至那天起,第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编成了小诗歌,即形成了《九九歌》。 2、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有了它人们就可以尽早地知道天气的变化,不会耽误农时了。 (1)自己来读一读吧。 (2)齐读后同桌练读。可以看着图练习记一记。 (3)师引读后男女同学接读。 (4)拍手读,看谁记得快。 (5)比赛读。 四、范写生字,指导书写。 1、在老师刚才板书的时候,谁还记得“四”的笔顺?教“四”的笔顺,并教授笔画“竖弯”。 2、学写“四、九”。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后仿写,注意“九”的笔顺。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的农业谚语。 2、翻看日历,查查“一九”“二九”……都是哪一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九九歌》 (1)齐背。 (2)指名背。 (3)小组比赛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读。 二、说说你查到的日历。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 要指导学生把六个词语读正确,并说说“牛耕地”“雁回来”“河开化”“看柳树”是从文中什么地主变化来的。 2、加一加 这是组合体字练习。第一行是“样子”,以后就逐渐开放,答案不求统一。 师补充介绍: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等。 四、说说你还了解到了哪些农谚? 五、指导书写剩下的几个生字“六、手、力、加”。强调“手”的第四笔是“弯钩”,力的笔顺是先写横折钩后写撇。“加”是先写“力”再写“口”。 《九九歌》教案3教学内容: 完成写好铅笔字、九九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写生字“小、水”。 ①指名读。 ②指名按笔顺书空。 ③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④观察“小、水”两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中间高,两边低,右边比左边高。) ⑤教师范写“小”和“水”各一个,并讲解要点。 ⑥学生复习书写要领。 ⑦学生描红、仿影并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2)按上面的学习过程学写生字“厅、同”。 3.练习。 (1)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在书上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3)指名上黑板写这4个字,并集体评议。 (4)展示优秀作品,提出存在问题。 二、读读背背。 1.审题,读题。 弄清本题有两个要求:朗读与背诵。 2.教师简要介绍。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叫冬至。从冬至那天起,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一直到第九个九天叫九九。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首九九歌。 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这九个九中的气候变化。 3.学生借助拼音白读儿歌,要求读准读顺。 4.指名读。分组读。 5.教师范读。学生听清该如何停顿,并作好记号,同时练习读好它。 6.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1)小组讨论解疑。 (2)教师点拨“不出手……‘冰上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从哪个九开始天气转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练习背诵,可自由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板书设计: 小 水 厅 课后反思: 《九九歌》教案4教学目标 ★要学课文的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学习各种识字方法与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明白人民在勤劳中的智慧。 教学准备 ★卡片课文生字词语 ★课文插图课件 ★桃树挂图 教学重点 ★会认会写生字和笔画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1、用课件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堆雪人。让学生看图说话,并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在冬天里,一场鹅毛大雪过后,最喜欢做什么?相机发展语言。 2、洁白的雪为冬天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赋予了冬天童话般的色彩。那么你们知道冬天的'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冬天节气的谚语《九九歌》。(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圈点文题中的 “九”,这个字是我们要书写的第一个字。谁想说说这个字怎么写?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九”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九字在虚宫格里的位置。重点在笔顺。师范写,生练习写。(每个写1个)。扩词。 4、九九歌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快快打开语文书看看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听字音,语气,节奏) 领读(读准字音,模仿语气) 自由读(圈出本课要认读的生字,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准字音。) 试读课文,巩固生字,即能够把课文较通顺、流畅地读出来。 2、什么是九九歌呢?学生汇报。 3、教师讲解: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叫数九,这样从冬至起,一九、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歌》描写的就是这八十一天的天气,温度的变化。跟节气有关的谚语又叫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确气象和农时变化的通俗易懂的固定语句,通常作为他们耕种作息的依据。 三、 自主读文,随文、随图识字 1、课件出示文中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要求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图的大意,并能用文中的句子配图。先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相机教学文中生字,二类字读准音,一类字记住形。这里重点指导学习“力、边、遍”。在此环节中,应引导学生文、图结合,利用多种方法识字,巧记字形:如学生会说“四”像窗户和窗帘,字理识字,区别形近字方法学习“手”、 “毛”,部件组合法学习力+口=加等。(中间加入休息:边读文边做律动) 3.学习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格中范写“四”、“六”,生练写。 4、游戏巩固识字:摘桃子。玩法:挂图出示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桃子——生字卡片,每个字卡后面是它的读音或词语,大声读对者就可以将桃子摘回去。 四、指导朗读,体会意义 1、通过领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背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 2、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不出手、冰上走、看柳、河开、雁来,耕牛走”的意思。 3、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读熟,再图文结合,展开背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九九歌》也因地而异,课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祖国各地《九九歌》的资料,体会不同地区不一样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 2、有条件的查一查《夏九九歌》。 3、我国还流传着许多谚语大家可以查一查或问一问家长。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