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论文
范文

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论文(通用3篇)

现如今,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论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论文1

内容提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学往往会成为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随着教学手段的日益多样化,行为参与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行为参与应用于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行为参与,卫生与健康,教学

现代教育方式方法已呈多样化,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再仅仅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手段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更类似于填鸭的过程,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或能不能接受,也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消化和掌握。行为参与的教学方法介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给我们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在传统的《卫生与健康》课教学中,多采用以讲授为主、挂图、录像、绘画等常规的教学方法,即便加入一些多媒体的元素,仍然会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现象。在《卫生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引入并加强学生的行为参与,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真实地展示教学案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弥补了传统《卫生与健康》课教学的枯燥与乏味,给《卫生与健康》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行为参与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小学生因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又特别活跃好动,同时有很强的表现自我的欲望,因此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立足于此,而传统的单纯讲授理论、文绉绉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远远满足不了小学生们的。《卫生与健康》这个课程与现实生活有很强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创设合理的情境,联系生活的实际,现身说法,使讲、学、练相结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行为参与下的教学以它丰富有表现形式——直观新颖、形象立体,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的内容,加上学生们的自我参与和操作实践,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学习的有用性、实用性,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保护视力》时,让一些患上近视的同学说说近视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近视,请同学示范一些正确的用眼行为等。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当讲授到近视的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和用眼卫生时学生的兴趣更浓、印象更深。同学们正确的示范让教学内容不仅仅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更形象地、直接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让学生从课堂开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运用行为参与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行为参与的教学不仅一改枯燥的教学氛围,还使得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转化。行为参与的教学过程把学习的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力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述《小创伤的处理》这一课时,在讲述完正确的处理方法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上前示范,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与纠正,接着请同学们分组比赛,共同参与到课堂中。又如教授《如何刷牙》一课时,可让学生们拿起笔当“道具”,示范刷牙的动作,再集体讨论和评议刷牙的正确方法。由此,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参与,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又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始终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三、行为参与教学的拓展

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只停留在教室和上课时间,而行为参与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弥补之方面的弊端。《卫生与健康》课的一些课程主要是想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堂上的学习只是让学生意识到该怎么做,但真真正正做起来更多是在课后。因此行为参与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延续与拓展,可以深化教学的程度,增加学习的时间,增加学习的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让学生们课后相互监督,是否有按课程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卫生习惯融入宿舍管理条例中,细化个人卫生习惯的项目,并配以一定的奖惩制度;在与学生一起就餐时,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细嚼慢咽,还可以提问学生吃饭细嚼慢咽的好处等。

四、行为参与教学的注意点

行为参与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还需要配合一些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交流,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情感交流。教学讲究的是因材施教,并不是对于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完全适用的,行为参与的引入本身是需要注意几点的。

第一,不能只顾热闹,忘了本质。

行为参与的引入,本身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服务的。行为参与模式走进课堂后,课堂是变得热热闹闹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一个度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热闹的现场,热闹过后,反而忘记了学习的本质,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也有学生往往会趁着热闹的教学现场做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如果这样的`话,行为参与的引入只会适得其反,课堂从教学过程变成一场有趣的甚至是喧闹的游戏或表演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合理地掌握好行为参与的度与量的关系,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第二,因材施教,适当使用行为参与教学。

低年级学生(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下)掌握的文化知识少,理解能力较弱,生活经验不多,他们爱听故事,爱看图画。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并不一定能够支持他们理解某些行为或者是模仿某些行为。而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文化知识积累,一般都能理解某些行为,并可以摹仿某些行为,这时可以再适当地引申,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可能使学生们更容易掌握知识与技能。

第三,合理依靠教学工具。

行为参与教学结合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仅仅是孤立的行为参与教学,有时候会显得吸引力不够,效果不是很好,一旦配以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就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讲述人体必需的营养、营养的搭配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丰富的图片或录像,通过学习后,让学生们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图片按营养搭配组合在一起等。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是运用什么教学方式方法或借助什么教学工具,其本质都是要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课标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现阶段小学生的素质条件、学习能力、个性需求及特点,行为参与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互动性强、多样化、形象化等特点,在小学生《卫生与健康》教学中发挥出更大更有效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行为参与教学的方法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要做到适度适量,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论文2

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都十分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面对挑战勇敢、坚强,出现问题沉着冷静,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恐惧是学生成长发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怕回答问题、怕表演、怕展示自我、怕考试等等,老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不然的话,学生将来会成为—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一事无成的人。老师可以针对形成孩子恐惧的原因进行分析教育。例如:怕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可以多叫他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他觉得习以为常了,也就不会再有害怕心里。怕表演、怕展示自我的同学,老师可以告诉他,其他同学的表现和他差不多,只是表现的次数多了,动作熟练些,感觉就比他优秀一点,如果他努力,同样会表现得很优秀,这是给他自信心。考试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只是检测我们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如同平时做作业,不要担心什么,考得好坏都没关系,只要你曾经努力过,

2、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喜欢做的事,往往抱有浓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赏,当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时,在我们老师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学生眼里,也许会欢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许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也许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大人的夸赞和鼓励。如果我们老师和大人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甚至还无端地让他们遭到训斥与冷落,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他们自尊心,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缩手缩脚,失去信心,甚至对性格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孤僻、忧郁、呆板和多疑。

作为老师,应该很乐意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写好一个字,画好一幅面,或随手检起一张废纸等事情,老师都要适当地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的信心足了,心情好了,就会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某件事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兴趣会使他去探求、发现,深入钻研,当老师看到学生的这些优势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3、正确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比较严重时,会形成一种极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极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情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4、从小培养学生的“肚量”。

老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气量小的毛病。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老师要耐心地给他们讲清对错标准,以便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对,哪是错,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脱出来。另外,学生往往看见自己的优点多,看见别人的缺点多,甚至用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去比。因此,老师还要通过具体事例来教育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了。事实证明,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点小事就钻进了“牛角尖”,给别人带来的是不痛快。

5、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学生,他们总是向别人谈自己“怎么不行”,这将使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会严重压抑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和教师的谴责,同学的“白眼”,使他们对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敢”或“不是”,因此变得非常胆小,这也是造成学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的原因。要培养学生的自信,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放”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去做,让他们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逐步使他们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

另一条是,对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少批评、指责。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她不鼓励学生们做杂技式的冒险、不喜欢他们轻率、鲁莽,但要求他们大胆。大胆本身就表现一种自信。她在1911年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化学奖时,便把自己的长女伊雷娜带去参加了这次严肃的集会,使女儿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意识。二十四年后,伊雷娜终于也在这里接受了这种奖项,不难看出,母亲给予的信心和智慧是女儿获得这巨大成功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新理念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它能使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加绚丽多彩。

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教育论文3

摘要: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健全人格

一、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

在学校里,有许多小学生与常人大不一样,他们表面自尊但内心自卑;愿意进取但畏惧困难;有参与意识但参与能力低下;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但消极的自我实现方式。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满、不思进取、破罐子摔碎等严重的逆反心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这种学生,在学校自理能力差,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强,但自信心差;喜欢表扬,但对批评却接受不了,甚至产生严重的挫折心理,厌倦学习,厌倦学校。

二是平时的高压教育。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负担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功利主义。学校以分数和升学衡量学生;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迫切,学生除要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参加众多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外语班等学习,整天精神高度紧张,心理疲惫,压力很大。从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对各种学习,对家长、对学校都有逆反和仇视的心理。

三是缺少爱。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小孩遭受父母离异,心理受到打击,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会使孩子觉得不如别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伤,产生妒忌、不满、不公平等心理。

四是自身缺陷。有个别学生长相不好看或身体残疾,别人讽刺、挖苦,使他们心理受到伤害,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五是缺乏生存教育。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认识不清,产生错位。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关心爱护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与关爱、理解、信任等缺乏有关。因此,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师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对学生抱以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用关爱的精神去教育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伤害的学生,通过心理的安慰、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给以安抚和解脱。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说教或者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那么,老师如何有效地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

1、创设宽松和谐的良好环境

教师和家长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教和矫正其心理失衡时,应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捕捉教育时机,为他们选择和提供一些可读性强,又适合其年龄特征,内容健康的课外书籍,结合重大节日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平时组织学生观看健康的影像,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地,举行歌咏会、朗诵会等等,以此来分散和转移社会不良影响对他们心理的刺激。教师和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同学生交朋友谈思想,摸清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矫正他们的不良心理才会见成效。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一是建立一个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通过在班上开展互帮互学、互相关爱的活动,让学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气,对困难挫折都能勇敢面对,对他人理解、尊重、宽容,在集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角色。

二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采用启发式和快乐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同时,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三是创设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利用主题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影视片,讲故事,谈理想,说未来,选取一些社会角色作模拟表演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远大的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克服缺点,自我完善个性。

2、关注差异,用爱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有问题的主要是极个别的,由于多种原因长期造成的。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认真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有关情况,通过日常的观察,初步确定出重点的教育对象,在作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和疏导。

结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现在,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主要是班主任与家长及各科任老师共同配合,处处留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帮教,用爱温暖他们,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对自身调节的自控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成长、发展。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