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村居》的教案 |
范文 | 《村居》的教案模板(通用1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居》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居》的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多媒体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师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句。 1)指名读上半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地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上半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下半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句。 2、学习二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小组去读这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字形,提出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自由练习。 4、组词。 《村居》的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村居》的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读准:媚、翁、媪、亡赖、剥。理解“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词的意思。 3.想象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è”。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村居》的教案 篇4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 (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 (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村居》的教案 篇5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乡村春色满园 2.口头扩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诗诗人( )闻见闻( )( ) 古古人( )( ) 3.背诵《春晓》,回顾学法。 (1)借助拼音读古诗,学生字。 (2)朗读体会诗意。 (3)熟读成诵。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说一说人看到了什么?图中画的是城镇还是乡村,从哪看出来的?(主题图中显示题目与作者,认读“村、居”,口头扩词,理解题目。) 2.(课件展示古诗,生字“醉、烟、童、散、忙”用红色字显示)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 3.(课件展示朗读) 学习一、二句 (1)指读第一句,说一说,这句诗写了什么?(齐读,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2)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读第二句,认读“醉,烟”。) (3)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自由读,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认读“童、散、忙”,理解“纸鸢”)。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质疑:诗中哪一句最不好理解?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去掉拼音熟练读,比赛读。 2.配乐背诵,边读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处、知、忙”,观察字的结构,课件展示笔顺,教师范写“处”字,学生描红、临写。 五、扩展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2.请你也来编一首描写春天的小儿歌吧! 《村居》的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CAI课件、版画 学生画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的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指名背诵。 ⑷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讨论学习。 ⑷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⑸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⑹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⑺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⑻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⑼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布置作业:课下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四、板书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 春烟 散学 忙 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____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6、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⑶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7、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8、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五、作业 背诵古诗《村居》,写生字知、忙并找几首描写春天的诗。 六、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的教案 篇8一、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清平乐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 四、媒体设计 在《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页。该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走近村居” 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 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 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 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 “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2、配乐演绎,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动画”,该页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 (三) “留连村居” 1、配乐诵读,外化词意 学生借助“意义识记”的方法,结合页中“诵读尝试”再现诗境,进行自主配乐诵读。 2、诗情画意,领会词境 指导学生借助课件中的“诗情画意” 和“旧词新唱”来“说诗意,唱诗词”,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四)“放眼村居” 1、指导学生进入“宋词简介” 中的“辛词全集” 、“田园诗句”,及页中的“ 唐诗宋词” 、“全宋词”等站搜索查找辛弃疾的背景资料和田园诗词,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课堂上讨论、交流、展示,如:诗词朗诵、宋词介绍、名句讲解等。 (五)综合实践。 课后开展“辛弃疾宋词朗诵会” 六、整合点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仅用“读诗句”、“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的诗词四步教学法进行固定化设计,难以使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也就更难以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创造出灵动而有生趣的课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诗意在课堂飞扬。 整合点一:音画共赏,情境导入 欣赏古典诗词,贵在欣赏诗词意境,体会诗中之意,感悟弦外之音。《清平乐 村居》向我们展示的是乡村恬静的生活。而古代与现代,距离遥远。再加上我们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对这种安宁、平静的生活没有体验,小学生的感受难免会浮于表象。而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让悠扬的古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让清新的村居图为学生创设恬静的田园氛围,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文本开了好头。 整合点二:互动探究,体会词义 《清平乐 村居》用词非常精练,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感悟意境是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如果按照常规教学由教师对每一个词语作出确切的解释,就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此外文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 ”当讲“可爱”,而非今之“奸刁、撒泼”;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媚好”当讲“相互逗趣、取乐”;这些仅靠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页资源,学生自由组合,借助页中的“词义点拨”、“课文动画”,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反复推敲,理解,从而领略古人用语的妙处,读懂课文,有效地突出、突破了重点。 整合点三:美文美读,感受情境。 《清平乐 村居》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借助页中的“美文诵读”,让学生和着古典乐曲,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伴着“诵读尝试”中的古乐,学生有韵味的自主配乐朗读,感受词的音韵美;借助“诗情画意” 的“茅檐清溪图” “翁媪相媚图” “大儿锄豆图” “中儿织笼图” 及“小儿剥莲图” ,学生赏图、品读,诗意地描述心中意象;和着优美的旋律,学生“旧词新唱”,心中也涌动着喜爱田园生活的审美情趣。而“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教学难点就在乐声的徜徉中,情感的交融中轻松突破了。 整合点四:借助媒体,拓展延伸 信息技术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的优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中有广泛的学习内容和多样的呈现方式,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主地采撷信息,表达自己的见地。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在教学时,我把词人生平、时代背景、诗体介绍、相关站等相关资料制成页,上课时学生只要打开“宋词简介” 和“田园诗句”,利用多媒体络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可跳转的组织方式,就可让所需要的材料跳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迅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不仅为学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打下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村居》的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 学生练读。 (2) 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 (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 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 我们一会儿再解决这个问题。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 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 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 (7)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 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 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 (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配乐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解疑 1、这首诗我们先读到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 (老师指板书) “草长莺飞二月天”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 2、请同学们按“草长莺飞二月天”读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长莺飞”读一遍,看看怎样读更好听。 3、让学生写出“天”“烟”“鸢”的拼音,然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韵母都是 ān) 4、小结:《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 你们说得真好!他们的韵母都一样,这样写诗,听起来特别好听,特别有味道。如果换成了“飞”字味道就差了。 六、扩展活动 1、(配乐)自由动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2、评析学生作品: (实物投影打出) 《村居》的教案 篇10村居(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赏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的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或相应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画,谈话引入。 (出示图画)乡村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青草生长,黄莺飞舞。春风的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白天渐渐长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放起了风筝。清朝有一个叫高鼎的诗人,看到这样美好的情景,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村居》(板书课题),请大家来读一读。 二、熟读背诵古诗。 1、“村”“居”是我们这课要学的生字,你给它们组个词吗? 2、跟老师来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吧。 3、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长”在本课读zha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chang)我们来给这两个读音分别组组词吧。在这首小诗里,有很多个“长”,和同桌一起读读,读准“长”的发音。 4、指读、齐读。 5、质疑:关于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6、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练习:给意思相同的词语连线 回来风筝放学 散学归来纸鸢 7、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定位联想,识记生字。 1、读一读黑板上的字,如果忘记了哪个字的读音,就想一想它在古诗中的位置,肯定会帮你读出这个字的。 2、按顺序读黑板上的字,打乱顺序读黑板上的生字。 3、现在我们打开书,再读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3、读一读黑板上的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二、识字、写字 1、认识“火”字旁,指导书写。 (出示“烟”)在烟字中,有一个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偏旁,它就是火字旁。认真观察,火字做旁有什么变化呢? 2、指导书写“因”:(出示“因”。)看拼音,读读这个字。组词。注意先里面后封口的笔顺规则;大字的捺变点。 3、本课中左窄右宽的字还有哪些?(村、堤)自己观察好字。同桌之间说一说怎么记住“散、放”,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写什么? 4、(出示“散”)请大家读读这个字。拿出字典,看看它的另一个字音是什么。你发现这个多音字的发音规律了吗? 5、写其它的字。 《村居》的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能读准“鸡笼”“莲蓬”“翁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能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词中对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和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 3、通过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教学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一)配图乐,激学趣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让我们伴着悠扬的古琴曲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古琴曲,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动画,最后定格。 (二)创意境,入课题 1、师: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词《清平乐·村居》所画。 2、齐读课题 (1)正音:乐(yuè) (2)读准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创意境: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想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入课题: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想—放飞想象,再造情境 (一)初读感知,读通词文 1、自由朗读古诗,提醒学生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 师相机正音: 媪(ǎo)、剥(bāo)、翁媪、莲蓬、卧剥 3、教师范读 4、生自由读、评读、小组读、齐读 (二)“授之以渔”,理解词意 1、“授之以渔”,教给学习方法 师:正确读通了古诗,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怎样才能够又快又准确的理解古诗的意思呢?(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 2、自主合作,理解词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观察图片,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 3、交流汇报,以学定教 “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师重点点拨以下字词: 吴音:吴地的方音,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亡”读“wú”,指顽皮、淘气。 4、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读想结合,感悟诗情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研读全诗,领悟内蕴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首歌,流淌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有人说,生活更像一幅画,装点着我们心中的殿堂。从这首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相机出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相机出示:“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卧”是什么样的姿势?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3、相机出示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2)是什么使他们醉了?说说你的体会。 4、相机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三、诵—反复吟诵,积淀语感 (一)全词朗读,回叩背景 1、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指名说)。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真是如诗如画呀!让我们用朗读再一次走进这幅美丽的画面吧。 2、回叩背景: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 【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在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辛弃疾多么希望百姓们有这样的一禺荷塘,有这样的一方农田,有这样的一间茅屋,让老百姓们团团圆圆,安居乐业的生活啊!让我们再次感受词人那份渴望百姓安居乐业的忧国忧民之心。” (二)乐韵飞扬,诵读积淀 1、播放音乐《清平乐·村居》,齐读课文:“让我们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将这清新秀丽的意境,质朴优美的词句,永远记在心里。” 2、拓展延伸:同学们,除此之外,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都是赫赫有名的。其实,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在今事的学习中,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四、板书设计 茅檐 溪上 景美 清平乐·村居 向往、热爱 (南宋 辛弃疾) 翁媪 大儿 中儿 小儿 人醉 五、作业设计 (一)必做作业: 1、朗读背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选做作业: 1、拿起自己的画笔,根据你的理解为这首词作一幅画。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村居》的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2) 自愿读。 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村居》的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4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村居》的教案 篇15【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清平乐 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在写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组合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淳朴、自然;在写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悦,接着由远及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真活泼的神态。 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词的上片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为人物出场作了巧妙的铺垫。紧接着描写了白发翁媪醉里欢容,谈笑相悦,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词的下片描写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 【学情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的】 根据本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 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辅助本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 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1.师:板书 居 ,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同学看到家会想到什么? 居然之家,安居乐业 2.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说着这样的话?板书 吴音,想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大家对南方话有什么看法?或听到的南方话是怎么样的? 3.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及田园生活画面。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师板书“词”。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说白了,“词”就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曲子词”。《村居》就是这首词的题目,而为“村居”所配的乐曲是…师板书“清平乐”,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师点拨乐的读音。“清平乐”也就是词牌名。词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 “虞美人、 “满江红”等都属于词牌名。那么,认识了词,再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这首词的全称吧!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读:《清平乐 村居》。 4.师:了解了课题,接下来我们应该解决什么?生:作者。 师:你说得真好!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辛弃疾。师板书作者。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所查阅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介绍,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词人。(播放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清词丽句。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师:谁来展示读一读?生读,注意上下两片之间的停顿。请男女同学分别读上、下两片。生再齐读。师板书剥。读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壳。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剥香蕉;去掉大蒜皮则称为剥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称为剥桔皮;去掉莲蓬的外皮就叫生:剥莲蓬。好,齐读。生齐读。生书写“剥”字。 2.师:这首词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要略有停顿。细心的小朋友们,我们从诗与词的外形上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生: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有趣吧? 3.师:再请生读课文,看着屏幕读。一生读。师强调“蓬”作为韵脚的读音,这是古诗词中和仄、押韵的需要。应该读蓬音。如:“小、草、好、媪;东、笼”。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感悟景美 (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小溪图)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 师:有谁读懂了别人没读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边绿草茵茵。 师:那么看着那一丛丛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读这句话?生读。 师:周围绿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样吗?生说:清澈、潺潺、淙淙。 师:小溪里会有什么?生:有小鱼、莲花和莲叶,并散发着清香。 师:屋矮檐低,门前溪流潺潺,岸边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辉。这么美丽的居住环境多么令人陶醉啊!我们来读读整首词好吗?生齐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色遥看近却无。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导出图片) (3)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着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 (4)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师:谁还想说你读懂了什么?生:翁媪(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 师:现在,老师把两位老人家请出茅屋。你来对照画面,读词中的句子。生:“白发谁家翁媪。”师:齐读。生齐读。 师:我们看看这对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师:怎样聊天?生:喝酒、带着醉意,醉就是带着醉意。师板书“醉”字。 师:请你读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播放词句:请齐读。 师:老夫妇不仅喝醉了,而且还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着。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亲相爱亲亲热热的样子。师板书相媚好。 师:老两口操着吴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们在用当地方言聊什么吗?生自由想象答。师:说不定看着儿子大了想给儿子说房媳妇呢,也说不定在回忆自己年轻时谈恋爱说的悄悄话呢。补充: 师:孩子们长大成人已经能帮父母耕田持家,老两口喝点小酒,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多么温馨幸福的画面呀!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沉醉其中,就连路过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让我们也带着醉意,感受这醉人的生活画面吧!师引读“醉里吴音…”生齐读。 感悟人和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相机导出图片) (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这个词,你会怎么夸? 小儿调皮可爱。 (1)品“亡赖” ①“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 ②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导出小儿剥莲蓬图)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 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 子怎么样?(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 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我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四、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1.师: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村居就是描写一家五口生活的画面。请默读,想象画面。生默读。 师:假如你就是作者,路过这座小山村,请问,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茅屋、小溪。师:书上是怎么写的?生读诗句。 3.师:哪一句或哪一字连起了整幅图?生:“溪”字。 师:仔细看书这三个“溪”字有什么不同?+ppt声音生说。师板书:溪上、溪东、溪头。 师: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你想到什么?生:说明这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把周围的景物串连起来。 师:你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三个“溪”字串成了词的脊梁。词人沿“溪”而行,周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脚步飘飘然。 4.师:如果此时,你与词人一道漫步溪边,看到这户人家老人在饮酒聊天,青年在辛勤耕作,小儿在卧剥莲蓬…说不定你也诗兴大发想吟词一首呢!请你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点评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吧!生: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师:村居生活多么安宁和谐!田园风光多么清新动人!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样?生:美!师板书“美”。 师: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让我们吟出大词人对村居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吧!怎一个“醉”字了得。 《清平乐 村居》起!生读。 五、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六、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布置作业】 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户农家的生活画面。同学们默读这首词,把这些画面在心中理理顺。看着这幅图画,用自己的话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清平乐 村居》,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美丽的桃花园,令人神往。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将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初步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 《村居》的教案 篇16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或物的志趣情操。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词《卜算子·咏梅》,还记得吗?(师生接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简介词牌: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的题目。] 2.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请看——(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词人是怎样描绘的呢?请打开书本。 二、学习课文: (一) 1.同学们,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学习,一定能把这首词学好。下面,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得好,请给同桌打上“”,如果还需要多练习,请给他打上“▲”,并指出哪儿有问题。 3.得“”的同学请举手。好,请你读;再请位同学。 下次有信心得到“”的同学请举手。(让老师听听你的信心!)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 1.书读得真棒,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智慧与信心。相信你们下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2.自由读课文,讨论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读书使人快乐,因为我们从读书中获得了新的知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也有了收获,讲出来与我们分享一下。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谁给他解疑答问。 4.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一说上片或下片的含义? (三) 1.诗人用朴实、清新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秀丽的景色,把农户们那合适安宁的生活刻画的活灵活现。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本,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词文中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请结合老师这里的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 读着,我仿佛看到(听到)。 多么令人神往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生评齐读) 3.的确,这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恰似那美丽的桃花源,令人心旷神怡,充满了向往!同学们,你们能根据画面来编个故事吗?可以是图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全幅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试试看!(先小组练说再交流)。 三、总结: 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这一切巧妙地结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词人辛弃疾是如此的热爱、向往这恬静的农村生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词吧!你可以看着书读,还可以闭上眼睛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恬静安谧的农村风光吧! 四、拓展: 美丽的农村风光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最爱,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不同时期的农村美景,老师这儿有一首名为《村居》的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同学们,你们品读品读,感受一下它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清平乐·村居》有哪些相似之处。 [出示《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醉:陶醉;纸鸢(yuān):风筝>] 板书: 农村秀丽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农户安宁 溧阳市绸缪中心小学马忠 教学后记: 本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揭示课题时可告诉学生,“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乐”要读“yue”,不读“le”,“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范读这首词,使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并感知这首词的读法。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检查自读情况时,要注意“媚”读去声,“媪”读“ao”,“剥”读“bao”。 学生读对、读通词的句子后,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词句上。有些词语可以让学生联系句子,或结合生活实际自己体会。 在朗读上片时,要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出这首词勾画的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环境多么清新秀丽,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对正在聊天的老人又是多么悠闲自得。 指导朗读下片,要让学生抓住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边读边体会词的意境。尤其是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要启发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 指导朗读全词时,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看图,结合对词句意思的理解,想象词作者所描绘的生机勃勃、和平安宁、朴实安适的农村生活图景,读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赞美之情。 整个教学,教者抓住了词所表达的特有的意境,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感悟,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村居》的教案 篇17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并尝试有感情朗诵古诗。 2.通过古诗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喜欢学习古诗。 3.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古筝音乐;古诗朗诵、新唱视频各一段;小草、黄莺、柳树等胸饰若干;古诗背景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已学诗歌迁移,引出古诗 1.已学诗歌激趣。 师:记得我们学过诗歌《春天的秘密》吗?诗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过渡引出古诗。 师: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图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诗 (一)完整配乐欣赏古诗《村居》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古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古诗,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2.幼儿回答问题,梳理古诗。 师:古诗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二)借助图片来理解古诗《村居》 1.出示古诗图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诗。 2.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老师加以补充更正。 3.教师小结: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边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侯,把风筝放上蓝天。 (三)结合视频理解古诗《村居》 三、多种形式呈现,表现古诗 (一)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1.师幼讨论如何朗诵《村居》。 师: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该用怎么样心情和声音去朗诵这首古诗呢? (前两句轻柔、稍慢地朗诵,后两句高兴、稍快地朗诵) 2.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二)在古诗新唱中表演古诗中的情景 1.欣赏古诗新唱。 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诵还可以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尝试古诗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新唱中,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呢,请你们来把《村居》表演出来。 (集体做一做草长和莺飞的样子,用身体动作表示拂堤杨柳的样子;再请若干幼儿配上胸饰进行古诗表演。) 教学反思: 对于古诗的教学,教师对全诗的准确把握很重要,需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和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同步,,才能让小孩子们的语文兴趣越来越浓郁,才能像蓝天上高高放飞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