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歌作文 |
范文 | 【推荐】诗歌作文汇总9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作文 篇1上篇 春天确实让人兴奋,让人喜悦。不说别的,就说早晨,每天晨光熹微,就有鸟声悦耳。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确实。 对于鸟声,我平日里听得最多的当然是麻雀的叽叽喳喳了。而对鸟的认识,我也是肤浅得很,如果一定要我说出有关鸟的常识来,那肯定会让人笑掉大牙。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在这里说一说鸟。 我对鸟的认识完全来自少儿,来自父母和兄长,进入青年甚至中年后,这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一点增加,并且很多时候同书上又很不相符。比如黄鹂,也叫黄莺,这是一种在唐诗宋词里到处飞的鸟,可是在我的生活中却根本找不到这鸟儿的影子。这是不是说我的生活中压根就没有这种鸟呢?也不是,而是说我至今都还没有把这鸟和名对上号。因此,我不得不在最近的一首跟鸟有关的诗里写道:至于那些高贵的鸟:比如朱寰/比如天鹅,甚至鹦鹉黄鹂/养在生物学的某个章节/或动物园的某个笼里/我至今都不认识/不像飞入百姓家的燕子。照说,黄鹂应该比鹦鹉更容易让我们看见,因为它毕竟不是一种什么高贵的鸟,而是一种在自然界和诗词歌赋中寻常可见的鸟,不然,从唐朝甚至更早的年代到现在,不会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提及到它,既然如此,那么我反倒认识鹦鹉,而不认识黄鹂呢?原因其实十分简单:看长安远,看太阳近。因为鹦鹉在电影电视里见过,在动物园里也有。而黄鹂,电影电视里没有,动物园里也没有,而在生活中,又没有人能指着那鸟对我说,瞧,这就是黄鹂。因此,即便一只甚或十只黄鹂从我眼前飞过,结果我还是不认识。这其实是一个认知的问题。我从我的父母兄长那儿,多认识的是一些在民间时常能见得到的鸟,对那些少见或一年里偶尔能见得到的鸟,不认识也就十分的自然了。 飞行于民间的鸟,最常见的而且一年四季都能见的当然是麻雀。这种鸟虽说“低贱”,但它的生命力却十分的强,它的生育力也十分的强。如果用它来比我们的人类,它很有点像我们的中华民族。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跳出来骂我,说我贬低了我们的民族。其实不然。一个再高贵的民族,如果生育力匮乏,久而久之,这个民族还能存在吗?即便勉强存在,那也不会壮大。因此,生育力和生命力其实是一个民族、一个种类能够世代相传,永立不败之地的根本。在这点上,麻雀的生育力和生命力很跟中华民族相似。我儿时所见到的好多种鸟,现在都见不到了,至少在我生活的区域里见不到了。有人把这归结为环境的破坏。的确,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和捕杀的无限度,儿时随处可见的比如喜鹊、乌鸦、灰喜鹊、护农鸡等等,不是少见,就是根本就见不到了。尤其是护农鸡,在我生活的区域里,简直完全绝迹。它就像爱斯基摩人,似乎已经成了世界上的稀有人种一样,而成了稀有物种。从随处可见到一年里难得一见或压根就见不着,之间也仅仅经历了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如果某一天,它真的成了这个星球上的稀有物种,而像朱寰、大熊猫、金丝猴什么的需要我们来保护时,那肯定是它的悲哀了。 关于护农鸡,我曾在诗里几次写到它。去年,我的一个诗友问我,护农鸡是种什么鸟?他这一问,也让我愕然,不知如何回答为好。我虽然还能依稀地记着它羽毛的颜色——灰褐色,它的个头和灰喜鹊差不多大小,但没有灰喜鹊的长尾,它咕哝咕哝的叫声,但要精确地对它进行一番描述,我却确实很难做到。首先,“护农鸡”只是一种民间的命名,只是我生活的区域里的人们对这种鸟的称呼,是不具有权威性的。或许,我们翻开生物学书籍,里面并不一定就有对它的记载。而我用“护农”两字,也只是用了这两个字的音。最初人们为什么给这鸟如此命名,我们也仅仅只能去推测猜想。十年前我在黄陂的木兰山看见过这鸟,当时,儿时的记忆一下子就涌上心头,并在内心里叫出了它的“名字”。是它的生活区间在缩小,还是它的数量在减少,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它在木兰山生活得还好吗?这就只有问它了。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它就从一种随处可见的鸟蜕化成鸟中的“贵族”,这到底是我的悲哀,还是它的悲哀呢?我想,这不需要我来回答。由此,我也突发奇想,其实高贵并不一定就是好,而是因为少。我们日常里说到“贵族”,其实可以理解为“数量少的一族”,由于数量少,如果一当少到快要绝迹时,则就需要被保护了。而凡是被保护的东西,其实是不自由的东西。我们常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自由比什么都重要。而护农鸡,蜗缩在木兰山这一狭小的区域里,根本就不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育力麻雀,能在广阔的田野和天空自由自在。 关于鸟,我还有一些要说。 在乡间,有很多种鸟的命名是根据它们的叫声来的。比如豌豆妈果鸟,比如布谷鸟,再比如苦哇鸟,等等。在这几种鸟中,布谷鸟可以说是一个公共的命名,不论在江南水乡,还是在中原大地,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它的命名都得到了认同;同时,“布谷”这一名称,也确实是这种鸟的叫声。前几天我回老家,就亲眼看到一只布谷鸟歇在我家屋后的一株杉树巅上“布谷布谷”地叫。这种鸟我是近几年才看到,前些年我还曾把它与一种叫豌豆妈果的鸟混为一谈,以为那鸟就是布谷鸟。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是只有在每年的谷雨之后才能见到;其二,是我那时根本就没有见到过布谷鸟,也没有听到过它的叫声。只有当我亲耳听到甚至是亲眼看到了它,我才知道布谷鸟不是豌豆妈果鸟。 相对布谷鸟,豌豆妈果鸟的这一命名可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在我这儿叫它豌豆妈果,在别的地方则可能不是这样的称呼它。这一命名也是根据这鸟的叫声来的,有时,它一边快速地飞,一边脆亮地叫:“豌豆妈果”,声音很好听。有一句农谚:豌豆妈果,爹爹烧火。乡间豌豆妈果鸟叫的时候,也正是种田人农忙的时候,油菜成熟,豌豆成熟,小麦也跟着成熟,而秧苗也开始要插了。所谓栽秧割麦两头忙。这一时刻,即是上了年纪一向闲着的爹爹(老人),也要帮儿子媳妇烧烧火做做饭什么的,好让他们一心下地劳作,抢种抢收,不误农事。这鸟还有个特性,就是夜晚也叫。其他的鸟,在夜晚,除非是受了惊吓或特殊情况下才叫,而豌豆妈果鸟,夜深人静之时,只要细心,准会听到它连续不断的叫声。有好几个初夏之夜,我都听到了它清脆的叫声,响亮、孤独而幽远。 至于苦哇鸟,它多出现在七八月间的水稻田里,那时,水稻拔节、孕穗,薄暮时分,经常可以听到苦哇鸟一阵阵“苦哇,苦哇”的叫声。与苦哇鸟同时出现的在稻田里的,还有一种鸟,我们叫它“凳鸡子”,这一命名,也是模似它的叫声来的。它腿高高的,身子瘦瘦的,羽毛灰褐,整天在水稻田里叫,很少让人看到它的真面目。 对那些偶尔在我面前飞,而我至今都还叫不出他名字的鸟,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凤头、花翅膀的鸟哪,我把它叫着花翅膀鸟。前几天,我再一次用诗写到它: 我又想起了那花翅膀的鸟 我至今都还叫不出它的名字 我在诗里几次写到它 但我没有权力给它命名 而让他失去恒久之名 但我还是叫它花翅膀鸟 因为它打开翅膀的时候 那白亮亮的花 就会一闪一闪,飞进我的诗句 它不会因我的诗而存在 它是因它的存在存在 在五月的田野,一不小心 我就会看到它的身影 它的凤头 它们成双成对 或者我一样:孤独、寂寞 这种鸟也可能叫凤雀子,因为它头上的羽毛长成凤凰的形状。给事物命名,肯定应当抓住事物的特征,叫它凤雀子,或称它花翅膀,都是抓住了它的外形特征;而对布谷、豌豆妈果等,则是模拟了它们声音;当然,还有一种命名是能让人乍然间莫名其妙的,因为名与它的对象毫无关联。但我们又不能否定,说先人们的命名毫无理由。这种花翅膀的鸟,它们很少像麻雀那样成群结队,我好几次看到,它要么是孤独一只,要么也就那么一对,绝少看到它们三只甚至四只在一起的。这可能跟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如果把它同十月间黑压压盘旋在田野上空的雪哇子比较,那的确是孤独得可以。 诗歌作文 篇2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这次,我与同学共同叩响诗歌的大门,让我们一起遨游诗的海洋,寻找无数珍宝吧…… 上周五,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大型的诗歌知识竞赛。竞赛规矩是各组向其他同学发问有关诗歌的问题,同学答对了就为自己的小组加10分,错则相反,扣10分。首先由徐老师发问:“在期末写评语的时候老师会祝你来年什么?猜一诗句。”正当我思考的时候,小吴已经站了起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回答:“更上一层楼。”“对。”同学们纷纷向小吴投来赞叹的目光。老师接着出题:“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我飞快地翻阅着脑页,生怕这十分被人夺去。这时,小吴又站了起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恍然大悟。接下来的几题,都差不多被小吴抢答了,同学们都羡慕极了,真不愧是“抢答王”!这个环节,小吴的小组分数一马当先。 接着,第二个环节是各个小组派代表向同学发问。首先,是第四小组发问,代表欧阳和小文很有心思,把诗歌问题做成了幻灯片,同学们的目光马上被吸引了过去。第四小组出的题目都十分有深度,同学们都一时回答不上来。直到第五题,欧阳问:“《水调歌头》的第七句是什么?”这时坐在我后面的小陈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迫不及待地翻动着资料,突然她两眼放光:“找到了,找到了!”小陈立马站起来:“答案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欧阳愣了一下,嘴里才冒出“对”一字。小组马上欢呼起来,还传来一阵阵“好样的”的声音。接下来的几题都因难度太大,都无人津问。 到我的小组发问了,我和小陈因作为代表,便向同学问起问题来。首先,由我开始,我从容不迫的问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话音刚落,就有同学站起来回答了:“作者富于生活情趣,熟悉农村生活。”“错。”我有点沾沾自喜了,接下来的几个回答也错了,我揭开了谜底:“是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的情怀。”这时,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都紧张极了。到小陈出题了:“请问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白帝城在哪里?”同学们个个都摇头晃脑,都说不出答案。最后,揭开了答案:“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噢!”同学们茅塞顿开…… 竞赛结束前,第四小组因策划好,加50分;而我的小组出题意鲜明,加30分;第一小组则加10分。我的小组以195分的优异成绩赢得了这次竞赛。在这次竞赛中,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诗歌。让我们尽情地在诗歌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吧! 诗歌作文 篇3月,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有褒有贬、有喜有忧、有赞有恨。大概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那一轮属于自己的月。心情不同,它所呈现的自然也不同。 人们似乎总把月当做忧愁、思念的最佳象征。如周邦彦在《夜飞鹊》中说:“斜月远坠余辉”,“斜月远”渲染了离别时冷清的凄凉气氛。因为在他心中,那轮月是冷的、是凉的、是不懂情意的。月烘托出了与妻子的难舍难分,写出了离别痛楚。以相同的感情做基调的,还有刘一止在《喜迁莺。晓行》中所绘“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同样的离别,同样的酸楚,却比《夜飞鹊》来得快。既是那一轮残月挂在天空本已无心团圆,却偏偏在这残月还未离去,草丛中还粘着点儿月色时起程,伴着星星点点的月色,怎能不让作者心中的那轮残月变得更加寒凉? 也有人把月当做倾诉的对象,李邴在《汉宫春》中就独对江天云月,向月亮倾诉自己的孤独,一边倾诉,一边回忆。他似乎能从月中得到一切,明白一切,让自己尽情发泄。于是他便写下了“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当然,像他这样对月亮发呆,诉说自己种种遭遇的不光他一人,所以一些赞美月亮同时自己心中已高挂着一轮明月的人常来为月解脱,“多情多感,不干风月”。人本为情所生,为情所死,本身多情多感的人们,怎能怪罪那风月?假如风月有情,那也是人类所赋予的呀! 当然也有像陈义那样只是单单地抒发自己对月的赞美,但大多数赞美仍以月的清幽明净为主,所以最后还是能品味出作者的情思悠长,“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 是月让你改变,还是你改变了月?角度决定于你的心境。 诗歌作文 篇4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诗歌好像离我们很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接触不到诗歌一样。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诗歌离我们非常近,就是在我们生活中诞生出来的一种文学载体。纵观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发现诗歌始终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掉。它是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产生的一种文学载体,并且始终传承下去从来没有消失过和间断过。像大家非常熟悉从小就背的唐诗宋词,可以说就是诗歌的一种。 老师跟我说诗歌是分为许多种类的,不同种类的诗歌给人们的内容和感情上的冲击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最常见的田园类型的诗歌,它主要描述了就是人们平淡生活的内容。还有一些诗歌是描述战争和自己人生经历的。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是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是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也可以加强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 诗歌作文 篇5班里面热闹非凡…… 同学们可都在准备诗歌朗诵,我也不甘落后,不一会儿就和别人组成了组合,一遍遍地练习,我一次比一次更加的有感情,可总是怕上台太紧张忘了词。 我紧握着拳头,手里面湿乎乎的,汗珠也一滴一滴的滑过脸颊,前面有好几组可都是实力派,不但朗读的声情并茂,而且突发想象力加着动作,一看就能让人哈哈大笑,这可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马上就该我们组了,我的心跳开始加速,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心里面揣着个小兔子,不停的乱撞,更悬着一块大石头迟迟不肯落地一样,我们前面一组已经朗读好了,该我们组了,前面一个人已经说好了,该我说了,我努力的在大脑查询着,突然我一个字给读错了,刹那间我的脑子都空白了,旁边的人碰了碰我的手,为了不冷场,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朗读下去,好不容易熬过去了,我的肠子都要悔青了,怎么办呀,这可是全程录像,这可太丢人了,可总算是读完了,心里面那可大石头也落地了。 后面几组的`表演就更是让我赞叹不已,我笑的可算是前俯后仰,肚子都给笑疼了,让人韵味十足的古诗,被同学们演绎的“栩栩如生”,趣味十足,有趣味的儿童诗,同学们可算是费了一大番的功夫,才能把儿童诗演绎的惟妙惟吧。最后我们把那一刻的美好时光都留在了合影上。 这可真是一场热闹非凡,让人笑得肚子疼又让人如此庄重的诗歌朗诵会。 诗歌作文 篇6天上有个太阳, 圆又圆。 湖里有个火球, 红又红。 一群飞鸟扑过去, 火球变成两三个。 飞鸟吓得到处飞, 鸟儿回过头来看一看, 火球还是圆又圆。 点评 小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将天上的太阳倒映在湖里的倒影比喻成火球。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飞鸟将湖里太阳倒影撞碎的场景,用独特的视角来展现自然界中一件平凡的小事,突显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诗歌作文 篇7拉开暗灰的幕布, 漆黑的舞台等待演员的到来。 冒出一两颗星星, 眨巴眨巴眼睛, 又引来了一大群星星。 观众似乎来得差不多了, 主演从淡云里悄悄探出头来, 又迅速回到云里。 呼……呼…… 风儿在催了, 青蛙的鼓声已经敲响, 蟋蟀的琴音开始弹奏, 主演终于登台了。 银色的灯光打在它的身上, 它便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主演的第一个舞步, 让静夜的一切都入迷了。 观众席静悄悄的。 高潮时, 昙花都忍不住绽开笑脸, 跟着主演一起舒展身姿。 表演结束了, 主演又躲回云里, 观众们准备离席。 呼…… 幕布降下。 诗歌作文 篇8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尤其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咏鹅》以及《望庐山瀑布》这些经典的熟悉的诗歌就印在我们的脑中。但是我们又有几个人真正的懂得他们这些诗歌的名字以及意义呢?毕竟诗歌流传了几百上千年,其中蕴含了一些道理,我们其实很难理解。但是在这个寒假当中,我有了对诗歌的充分认识和一个全新的接触机会。 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学校延迟了开学的时间,所以我们就在家里自己学习,然后我就接触了到非常多的书本以及休班中的知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些诗歌。当我一个人静下来静静的读这些诗歌的时候,发现其蕴含的魅力是非常大的,他的人生哲理以及一些观念是非常超前和符合现代的。也正是因为有着一首一首经典流传的诗歌我们现在才能够更加的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陶冶自己的情操。 诗歌作文 篇9灯前的唐诗宋词,笔尖儿的楚辞汉赋,嘴里哼唱的诗经元曲,似从儿时就与我相伴,细数数年,多少诗词歌赋,令我如痴如醉。 淡品唐诗的风雅 点一盏油灯,泡一杯清茶,翻开那一本《唐诗三百首》,细闻一卷大唐的墨香,欣赏那千载的风华。一首唐诗,一个穿越千年的故事,便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浸染了唐朝的芬芳。 追寻着唐诗,走进梦里的唐朝。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这是初唐长安的模样。在这里,邂逅佳人才子,在滕王阁上与王勃共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风光;在春江花月夜里与张若虚共望那照亮了唐诗璀璨星空的江上月。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那是属于盛唐的繁华。漫步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一览昔日的繁华昌盛,体会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意境;畅游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感受李太白的豪情壮志;游走在丝绸之路上,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传奇风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颓败晚唐的写照。繁花落尽,一朝盛世,终在岁月中消失淡尽,无数凄楚,最终只化为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无奈悲叹。 唐诗,字字珠玑,笔笔生花。翻开一本《唐诗三百首》便是翻开了一册唐朝的史记。细细品读,便会爱上这千年前淡雅的笔墨风华。 静守宋词的清韵 寒春陡峭,细雨蒙蒙,轻轻吟唱温婉含蓄的宋词,些许惆怅从中展开来,别有一番风味。 宋词,在千年的时光里,经风雨而妖娆,历岁月而弥香。我独爱词中红颜李清照点缀的婆娑画卷。诗意情怀的她,吟风弄月,诗酒流连。面对海棠,低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或是独上兰舟,浅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蓦然回首,京都繁华已尘埃落定,时光轮回,谁在墨香古卷的词里永远不老呢? 追寻着宋词的足迹,来到了青瓦黨墙的庭院外。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庭院内,草木茵茵,花香四溢。清雅的紫藤花下,有着一架秋干,它终日沐浴着花香,伴随着微风,与幽居在庭院内的家人共舞,银铃似的笑声,在庭院内回荡,引得墙外的行人驻足聆听。 在追寻宋词的足迹下,有如美花眷,有隐约的花香,这便是宋词的清韵。 聆听元曲的晚唱 雅俗共赏的元曲,立于风雪之中,螭螭独行,那一哼一唱也是一种情意。 剪一段静美时光,抛开所有的背景,单纯地来欣赏元曲中的美,体会那清幽的墨香和销魂的滋味。一曲曲离别的歌,亲人执手谆谆,朋友把酒辞行,愁肠难断,黯然销魂。像《秋思》中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情思,马致远的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细细品味,在婉约古典的文字里品味爱恨,了悟悲欢。正是,几多风情,兀自开放,生、旦、净、末惊艳亮相,笔尖流转,清韵盈香,幻化出千般情致、万缕柔情。 水落留声,叶落留痕,花落留忆,诗墨万柔,留的是一个盛世。与诗歌相伴,追寻唐诗的风雅,静守宋词的清韵,聆听元曲的晚唱。一卷唐诗,一幕宋词,一场元曲,便惊艳了我的时光,温柔了我的岁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