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 |
范文 |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1[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 1.[甲]段文字作者是___朝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弗之怠( ) (2)名读书之斋(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者六七始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两文后,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元末明初 宋濂 2.(1)懈怠,放松(2)命名,给……起名(3)同“肢”,肢体(4)爱好 3.(1)抄录完毕,跑着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4.余/因得/遍观群书。 5.(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6.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从宋濂和张溥就可以看出,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勤奋程度和专心程度,只有刻苦勤奋、持之以恒、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成。(意对即可)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2【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2.A、C3.见译文4.C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