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范文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精选10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组织成员

以下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三、研究目标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习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式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平等对话精神。

四、研究内容

1、主题生成

(1)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习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习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平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习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近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习,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五、研究策略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平。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习。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习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六、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习。

2、各年级、各班制定实践活动简要计划。

3、理论学习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等。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6、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月末)。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5、上交综合实践活动资料。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十二月份: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涉及到儿童生活、自然、社会等诸多领域。

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还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兴趣,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取课题,展开研究,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吸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开发课程,体现了学校特色,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生活中的噪音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噪音成了世界繁荣的产物。但我们生活在这热闹的世界了,久而久之习惯了嘈杂,对周围的一切噪音已经习以为常。本课题的提出就是让学生重新审视噪音污染现象,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怎样的声音是噪音?究竟会有什么危害?再去追究其产生的地点、原因及危害性,激发起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产生消除噪音、改造生活的'美好愿望。知道的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可操作的做起。继而通过对声音传播方式、噪音的解决方法的解读,延伸至如何改造生活,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

(一)布置观察任务,查阅资料。

(二)活动时间:2011.9

(三)活动内容:发现问题,了解噪声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一)布置研究任务,学生实践。

(二)活动时间:2011.102011.12

(三)活动内容:

1.调查感受寻找噪声源

2.分析问题噪音危害知多少

3.解决问题全民携手共降噪

4.探究延伸科学降噪方法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一)活动时间:2011.12

(二)展示内容

1、搜集的分类资料。

2、手写小报。

3、倡议书。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3

一、学术条件分析

六年级四班39人,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同。所以他们虽然是大四学生,但是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因此,在这一学期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习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总体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着力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体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实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通过个人经验学习,并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己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和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实践和应用,积极参与社会和生活。它为学习知识、生活和技能的整合建立了一个操作平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要求的目的

1.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增强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强对自然的认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2)关心自然环境,独立探索自然问题,有环境意识;

(3)参与环保活动,增强环保能力。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进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关注社会现实,积极探索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

(4)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具有服务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具备自己意识的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1)自己反思,自己意识,自信,人生理想,积极上进。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3)了解和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正确劳动

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己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甲型H1N1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2、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3、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4、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5、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

6、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7、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8、认识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9、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己保护。

10、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二、教材内容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教学重点:

1、探究生活,热爱生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5、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6、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7、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8、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9、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己保护。认识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10、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教学难点:

1、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2、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3、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4、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发现学生发言积极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措施

意见: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己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每周课时进度安排:

时间

周次

主要内容

课时

备注

9月1日

————

9月21日

1—3

一、茶与生活

6

9月22日———

10月19日

4—7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

6

10月20日——

11月9日

8—10

三、中秋节

4

11月10日

11月30日

11-13

四、岭南佳果

6

12月1日—

12月21日

14-16

五、环保调查

6

12月22日———

17-18

六、网吧的探究

七、教学计划反思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特长,全面提高。

2、重塑校园文化,提升校本特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二、目标任务

1、立足生活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及途径。

2、以校本为本,以教师为本,拓展第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其特长。

3、以创新教育为主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其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新领域、新途径、新方法,丰富校本课程内涵。

5、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6、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内涵,重塑学校特色,为未来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7、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规范的活动课程评价体系。

三、活动内容

(一)绿色教育板块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创建区绿色学校,结合这项工作,我们打算开展一系列的生实践活动:1、如组织高年级学生进行参观“大地之春”农业示范园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去感受自然的绿色。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听取有关工作人员的介绍;参观园区部分种植基地;学生田间实践活动;活动后的感想等几个方面;2、学生绿色种植活动。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好好利用学校操场的空地,发动部分学生去进行种植,学校也把它作为创绿的一项工作纳入到管理的范畴;3、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如“制作环保贺卡”、写“环保征文、儿歌”、“自创环保标语”、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清除牛皮癣”、“回收废物”、“变废为宝”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中成长,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二)自主发展板块

“自主发展板块”的活动内容根据学校设施、师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共设置9个活动小组包括:阅读与写作、围棋、绘画、舞蹈、器乐、声乐、英语交际、体育与健康、计算机等;尽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活动天地,让孩子都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潜能。

四、活动要求

(一)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要求评价的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己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而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注重过程

教师要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活动档案,包括相关数据、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

学生的每次活动要有:学期活动计划、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内容配档、活动记录、活动小结。教师以搜集到的学生资料的信息进行针对性过程评价。

2、尊重多元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己表达方式,提倡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例如:活动后的感受、种植中的一份观察记录或报告、一幅画、一首小诗等等;

(二)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

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任何教师不得随意挪用挤占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指导教师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抽查、考核。

2、由于各活动小组人员相对较多,要求指导教师严密组织,有效调控,杜绝一窝蜂、走过场、搞形式等不良现象,各个活动要尽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求实效。

3、分管人员要严格把关,合理调控,及时解决学校工作与小组活动的矛盾,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负责教师要按学校要求按时到位组织学生,课任教师不得随意拖堂,以免影响小组活动时间,否则,一经核实,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5、每次活动,负责教师要有活动设计或总体思路、教案及过程记录,以备学校存档、核查。

6、活动小组指导教师要定期总结经验,纠正不足,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五、工作行事历:

九月份:

1、制定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

2、学生环保卡片制作;

3、成立学校绿色种植小组;

十月份: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清除牛皮癣”、“回收废物”、“变废为宝”等活动;

3、绿色种植小组活动;

十一月份:

1、家长会及绿色家庭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2、科学种植小组活动;

3、做好一次校园学生紧急疏散演练

十二月份;

1、种植小组活动小结;

2、教研组学期总结;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27位学生,其中女生13人,男生14人。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己、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欣赏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己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搜索整理资料。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己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3、利用现代化

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己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己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途经和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如“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2、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

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短短的一个学期,学生们在运用知识,用本领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切的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孩子们那种研究生活和研究科学的欲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9

现代社会,物品越来越注重包装,但这些拆下来的包装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废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最近,结合社会倡导“绿色健康,低碳生活”,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创造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创造一种美,从中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我认为,选择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本次活动的开头,我们共同了解了垃圾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并借鉴了日本垃圾分类和多种废品再利用的例子。吸引孩子们注意力,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也使孩子们懂得:原来我们生活中很多平时丢弃的废品是可以做成漂亮的有用的事物。在第二环节中,我们根据每一个小组制作的方案,自行收集生活中的废品进行展示。然后我们开始制作。在制作活动中我采用自主探索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学生们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学生们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通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篇10

本学期,我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标构建知识,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三个班,有学生人,三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年龄小、好动,有些学生很听话,好学,也有一部分学生懒散,顽皮。

二、教学活动完成情况

1、我引导学生从“劳技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实验”“人与自然”等侧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巧;让学生“在考察中学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让学生“在自然中学自然”,丰富科学知识,经历探究过程。

2、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我要让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具体实施方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组织本年级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

2、积极行动,努力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语文课前的查阅背景资料,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我们三年级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饲养小动物,如小青蛙、小金鱼。种花、养草,如种植水仙花,大蒜和兰花等。

总之,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