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一、看拼音写汉字。 yì文( )、回( )、容( )、友( )、翻( ) jiāo(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挡、( )织、( )力、( )国、( )成 答案:艺 忆 易 谊 译 骄 骄 浇 娇 缴 蕉 阻 组 阻 祖 组 二、请你画出下边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1、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角模,他来争求父亲的意见。( ) 2、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有了做用,你们将会多么自毫!( ) 答案:膜 豪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 )、文()、回( )、容( )、翻( )、( )思、友( ) jiāo(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挡、( )织、( )力、( )国、( )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3)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给予充分鼓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你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四.板书设计: 7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 二、授课时间:40分钟 三、授课方式:多媒体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 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 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 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的途径 a.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展示图片) 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 b.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a.学生表演:小品《梁祝私奔记》b.在《梁祝私奔记》中梁山泊与祝英台借助了哪些现代化工具逃跑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发展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联系小品) 2、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联系小品) 3、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a.大 擂 台(小组竞赛):你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 b.视频:《郑和下西洋》 三、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作用 (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走出去”) (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引进来”—优秀文化) 研究性学习探究 现今,各国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那么,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由代表总结大家意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情趣交融,快乐学习》,我的说课内容分成以下四个部分。一、把握课程,说教材;二、激发兴趣,说教法;三、体验乐趣,说学法;四、培养兴趣,说程序。 一、把握课程,说教材 《闪烁的小星星》是教科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六主题单元《神奇的天空》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旋律平稳、起伏较小、音调活泼、富有童趣。本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我给本课时的教学预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在歌唱及表演中表达对星空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感受夜晚优美宁静的意境。 (3)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节奏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情绪。 其中: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在歌唱及表演中表达对星空的喜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大家都知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低年级音乐教学应该特别注重兴趣的激发。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视听教学法 3、拓展延伸法。力求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三、体验乐趣,说学法 课标指出:“一年级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同程度带有幼儿好奇、好玩、好模仿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教学本课时注重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习的方法:想象法、模仿表现法等。引导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 四、培养兴趣,说程序(这一部分是我说课的主体部分) 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唱歌曲、激情导趣;变换形式、提升兴趣;变奏欣赏、延伸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创 设星空的情境,在教室内布置许多大小不一的小星星,在教师身上也粘贴小星星,并在移动黑板上拉上一条闪烁的彩灯,每个彩灯都粘贴小星星,当彩灯通电时仿佛 天空中无数的小星星眨着眼睛。这时,把照明灯光一关,整个教师犹如美丽的星空,让学生感受到夜晚优美宁静的意境。②其次,在星空的情境中进行课前律动,让 学生在“星光恰恰恰”的音乐中按节奏摇摇头,动动手,扭扭小屁股,进行课前激趣。律动完让学生说说,美丽的星空中都住着谁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学唱歌曲,激情导趣 学唱歌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想让学生在星空的情境中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愉悦。结合歌曲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学情,我将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 让学生感受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如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再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呢。我采用了角色扮演,诱发兴趣的做法。教师 当月亮姐姐,学生当小星星,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闪烁的小星星》的背景音乐中想像,我们坐着月亮船到“星星王国”,仿佛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让小朋友们感 受星空的神奇,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词曲结合教学。第二段歌曲的学习是学唱歌曲的教学重点。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较差,易出现:“记调容易,记词难”的现象,根据这一学情,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词曲结合教学。①我先运用道具——太阳和乌鸦,边演唱边形象地演示,(教师示范,边唱边演示)②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歌词,顺势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一句歌词 ③记 住歌词后,我带唱,生模唱旋律,我借助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感知旋律音高,(师示范)让学生进一步把旋律唱准。在学生会唱的基础上再加上律动表演④最后让学 生都试着表演太阳和乌鸦的动作。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后两句歌曲。这样通过视、听、说、唱、演,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记忆歌词,还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丰富形式,提升兴趣 一年级学龄儿童坚持性和自持力都较薄弱,采用单一的演唱形式他们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降低学习的兴趣。 据 此,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变换多种演唱形式不断提升他们唱歌的兴趣,主要有师生接龙演唱、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唱、表演唱。在表演唱之前,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演 唱,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小朋友小星星是住在宁静的夜空,你们演唱的时候要轻的,可不能吵到他们哦;(指导他们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其次再说,小星星是住在 高高的天上,我们演唱歌曲的位置也应该像小星星一样,挂得高高的,抬抬你们的小眉毛,带上微笑,(指导他们注意演唱的位置)。最后,教师问到“可爱的小星 星们你们爱自己的家吗,星空就是你们的家,带上你们这种喜爱之情,我们再来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出对星空的喜爱之情。) 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演唱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使他们在科学的学习方法中,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中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变奏欣赏,延伸兴趣 音乐感知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能力,离开了这些基础能力,学习音乐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我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在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以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 取以《闪烁的小星星》为主题音调的《小星星变奏曲》中的三段不同节奏的音乐,我先让学生注意听这三段音乐,说说音乐有什么变化?(放音乐)只要学生用心 听,就一定会有感受,但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如: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有的音乐快,有的音乐慢。”还有学生说“我发现速度变了”等 等,这时老师应给予鼓励肯定,及时对错的说法进行引导,告诉他们“音乐的速度不变,而是音乐节奏变了。” 接着,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视听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小星星是位神气的魔术师,他能跟着音乐改变自己的动作,请你们注意看,认真听,让他们了解不同节奏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情绪。 最后,听乐曲表演:让学生也来当当小魔术师,跟着音乐变化肢体的动作。 (设计意图:以上这一环节,我把音乐节奏变化和小星星的动作变化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结合具体可感的画面,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 在本课结束时,再让学生完整地将《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曲边唱边表演作为礼物送给星空中的小星星,让他们在自己欢乐的歌声中乘着月亮船回归课堂。 综上所述,对于低年级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设计以兴趣贯穿始终,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将他们引入艺术的殿堂,感受艺术的美,得到艺术的熏陶,体会艺术学习的愉悦性。这也是艺术教学最朴实、本真的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主动识字的兴趣。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学生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主动识字的兴趣。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2节。 4、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几天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可好了,看,老师把它带来了。 简笔画荷叶: 出示“荷叶”,正音。谁有办法记住我们这位新朋友呢? 2、现在,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 出示课件。 啊,放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荷叶”)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圆圆。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14荷叶圆圆: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句子: 点击课件,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5、指导朗读: 能把你独特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导个性化朗读第一段,重点读好“圆圆的,绿绿的”感受荷叶之美,荷叶之可爱。 二、动画朗读,整体感知 小朋友都很喜欢这些荷叶,有好多小动物也很喜欢荷叶呢!你想不想知道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吧!看谁最先看懂,最先听懂。 (课件出示课文动画朗读) 交流: 谁也很喜欢荷叶? (板书:小动物贴图) 三、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记一记。 四、自主识字 1、(屏幕出现全文)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朋友不仅把课文读通顺,就连躲藏在课文里的12个生字娃娃都读准了。 2、(课件出现12个生字)瞧!生字娃娃来了,跟他们打打招呼吧。赶快借助拼音,把它们读一读、认一认。 3、仔细看看,哪些字在你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对它比较熟悉? 小结: 只要在生活中主动地观察,主动地发现,就能认识好多好多的字啊! 4、剩下的这些字,也许你不太熟悉,怎样认识它们呢?来,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模样吧。自己试一试,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 5、小朋友们一定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来,咱们每个同学选择自己记得最好的一个字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6、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它们的样子。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点击课件去掉生字拼音。 (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考考,还有不会的生字,请同桌帮助帮助。) 7、来,咱们来做个游戏──青蛙跳远,看谁是跳远能手。出示游戏课件,请学生上点击生字,并点击响应的拼音,这样青蛙就会跳到那张荷叶上,随之变成生字。找对了,学生齐读。 五、美读第二节 1、自由读第二节: 想想你读了知道了什么,能不能加上动作表演。 2、交流,结合: ⑴ 指名回答读懂了什么? 并指名朗读,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听他读,你听到了什么? ⑵ 你知道什么是摇篮吗?看课件。现在,让我们也来做小水珠,一起体会体会,轻轻闭上眼睛,小朋友,你现在变了,就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摇篮里,心情高兴吗?为什么这样高兴? 试读(高兴)。 现在小水珠睁开亮晶晶的眼睛了,一定看到了好多,说说看到了什么呢?请你说一说。 ⑶ (课件)大家看,小水珠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水珠一块再去感受一下吧!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⑷ 表演读。 六、指导写字 1、读生字: 是、朵、美 并组词。 2、仔细观察: 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学生练习。 4、展示台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12个字,会写“我、机、叶”三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中小动物喜欢荷叶的心情,再一次体会荷叶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⑴ 齐读生字。 ⑵ 开火车读。 ⑶ 游戏: 青蛙跳伞。 2、有感情朗读第1、2两节。 3、导入: 池塘里的荷叶真美啊,小水珠喜欢它,把它当作了摇篮。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喜欢它呢,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它的小伙伴吧!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播放动画课件: 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自由说出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几个小伙伴。 教师引导: 它们在这一池荷叶中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⑴ 自由读3~5自然段: 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⑵ 学生读后自由汇报知道的内容。 ⑶ 再自由读一读: 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⑷ 学生充分质疑。 ⑸ 4人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解疑。 (教师参与讨论) ⑹ 汇报交流: 教师适时利用课件的分段学习,辅助解疑, 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歌台、停机坪。 ⑺ 指导朗读: 你最喜欢谁,选最喜欢的小动物读一读这一节,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然后表演表演。 ① 指名读。 ② 挑战读。 ③ 想象读,适时引导: 小蜻蜓在荷叶上休息够了,又要起飞了,它要去干什么呢? 小鱼捧起水花,在对我们说话呢?说了什么呢? ④ 带上头饰表演读,评议: 现在我们戴上头饰就是了,让我们也来做小青蛙、小鱼、小蜻蜓,一起体会体会,轻轻闭上眼睛,小朋友,你现在变了,就是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观看美景;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你们心情高兴吗?为什么这样高兴? 试读(高兴)。 学生上台表演读。 三、拓展课文,实践感知 1、还有好多的小动物也喜欢这美丽、可爱荷叶呢!瞧,它们俩会把荷叶当什么?会怎么说呢? (课件出示小鸟和七星瓢虫) 2、学生自由说。 3、小组讨论: 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它们会对荷叶说什么? 4、个别自由说。 5、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自由说) 6、学习乐园: 让学生了解荷花,增长知识。 课件出示资料: 荷花。 四、指导写字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1、读生字: 我、机、叶 (课件出示) 2、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我” 请你先说说笔顺,齐书空。老师范写 ,学生跟写 3、“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看看“叶”,怎样摆才好看? 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出示“机”,说说要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笔? 注意机与朵的区别。 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五、作业菜单 任选一题: 1、画画写写: 荷叶是我的…… 2、想想演演: 想想自己是个……,你想怎样对荷叶说。 3、读读背背: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背。 【板书】 14 荷叶圆圆 小水珠 (图) 摇篮 躺 小蜻蜓 (图) 停机坪 停 小青蛙 (图) 歌台 蹲 小鱼儿 (图) 凉伞 游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 ● 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 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准备】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 二、自主探究: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观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2)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它们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观察的结果: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形成的认识: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1)观察生活在水里和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它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别写出金鱼和鸽子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这些特征对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动物名称生活环境身体特征我猜想的功能金鱼鸽子 2)设计实验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四、拓展性活动:观察图中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生物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五、课外延伸: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想一想与什么样的环境有关联?人为什么分为黄人种、黑人种、白人种,它们与什么环境条件有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⑴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⑵交流、生发: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 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⑶小结: 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⑴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⑷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 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⑴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⑵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⑶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⑷小结: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 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4、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5、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材简说】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分为钓鱼、防鱼、启示三部分,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稍有不慎很可能上成品德课。 【学情分析】 本文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十一岁的钓鱼一事讲到三十四年后的启示,时间跨度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存在距离;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三十四年后作者才慢慢悟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小学生去理解,缺少生活的积淀,难度肯定很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引起情感共鸣,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启示”,理解意思。 2、板书“钓鱼的”,展现完整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接触难点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你最难以理解的又是哪部分? 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读这段话,读准,读通。 三、探究难点 1、课文是用什么例子来说明道德抉择这个问题的? (钓鱼。) 2、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是”指什么?这里的“非”又指什么? 板书: 是 非 交流后得出结论。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放了就是正确的。) 板书: 放 不放 3、引: 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就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看来道德的确是──(齐读: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放与不放的问题,究竟“难”在哪里呢? 板书: 难 请学生找找,并相机出示。 ⑴ 鱼好大: 出示: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从哪看出“大”? (“从来没有”,感叹句的形式。) ⑵ 鱼难钓: (从第三自然段中“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说明钓这条鱼是经过漫长等待,而且十分不容易。) 你能读读这两个句子吗?读出钓这条鱼的不容易。 (从“像往常一样”“我小心翼翼的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钓到它不容易。看出“我”的动作娴熟,钓过不少条鱼,但是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而且是鲈鱼,这种成就感可想而知,而且后文说“三十四年再也没有钓过那样大的鱼,可见确实很罕见,而且一生只此一次。) ⑶ 无人知: 环境的描写:“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说明只有父子两人,别无他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 4、在这种情况下要放弃鱼,真难啊: 如果钓鱼的人是你,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不愿意放了它?” 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孩子们展开读书、对话,领着孩子们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我最终放弃了,只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哪句话? ⑴ 出示这句话: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⑵ 细细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盯、好一会儿,得”。 (父亲也很不舍得放这条鱼,从“盯”、“好一会儿”可以感受到,同时父亲又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放,从“得”可以看出。) ⑶ 正是这样,父亲在“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道德的选择,就帮我摆正了标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是与非,如何去选择,这难道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吗? 让我们再来齐读父亲的话。 四、深悟启示 1、是呀在人生旅途中,我会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投影出示这句话。 理解这个“鱼”是什么鱼? (就是诱惑自己的利益。) 2、在这34年中,“我”会遇到什么样诱惑的“鱼”呢?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 当“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老师没有改出我的错题时, 。 当“我”上学快迟到,过马路遇到红灯而没有警察时, 。 当我买东西发现多找了钱时, 。 文中的“我”会怎样做呢? 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呢? 3、出示: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理解“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是什么?来自哪里? 五、升华启示 1、小练笔: 34年后的我已成为美国著名建筑师,当我又一次来到湖心小岛钓鱼时,想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写出来。我会写些什么? 2、齐诵: 一次择善而从,在我们的记忆中会永远地留下清香。这是一个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讲给朋友和儿孙听的故事。 ──詹姆斯·兰费蒂斯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板书】 13、钓鱼的启示 放──是 鱼好大 难? 鱼难钓 不放──非 无人知 【反思】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是与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 但是本文的课文的重难点“启示”部分,说教味比较浓,学生也很难理解。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是每一位教者都回避不了的难题。于是我设计的教学从“启示”──“钓鱼”──“启示”。一开始让学生读通这段话,因为这段话由两个长句构成,读来拗口,应要学生读通顺。接着结合具体事件“钓鱼”理解“是非”的具体指代,感受人物矛盾的.内心活动,并说说自己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深对启示的感悟,再次把深奥的启示拉近学生身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建构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将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化作成了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鲜活的“道德体验”。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从中领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从居里夫人的品质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 1、朗读梳理法: 反复诵读课文,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涵的丰富信息。 2、讨论探究法: 围绕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取信息;讨论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义,摘抄积累。 3、故事讲述法: 讲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体现她的人格魅力,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参考书、网络下载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谦虚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 鞭策(cè) 盛名(shèng) 报酬(chóu) 奢望(shē) 闲暇(xiá) 蹂躏(róu lìn) 呵责(hē) 懊恼(ào nǎo) 沉醉(zuì) 猝然长逝(cù) 问心无愧(kuì)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顽强,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 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研究 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 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优美中 梦想家 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 信念)简陋 生活条件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味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伸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学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 无论 任何 ,都 。 ⑵ 问心无愧地说: 。 ⑶ 执着地、勤奋地 。 ⑷ 致力于 。 ⑸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 ⑹ 从 中我获益匪浅。 ⑺ 沉醉于 之中。 ⑻ 把 视为理所当然。 ⑼ 之所以 ,是因为 。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教学设计方案 篇91、不要放过身边出现的问题 2、不要迷信权威 3、要善于借鉴和迁移 4、多想想物体的其他功能 归纳: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只谈到其中的一部分。在构思时,应该开阔视野,利用和创造更多的方法为构思服务,最后形成丰富的,既体现创造特征,又遵循一般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的多个方案,从而为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并且要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使用适当的构思方法,形成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讲了在一个下着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让学生通过学习,唤起他们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兴趣,学习主动性强。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设备虽然简陋,远不如城市学校,但是他们已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积累了许多学习方法和经验。没有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对学生学习本课的效果没有什么影响。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设计,我根据这一理念,摆正老师的主导地位,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语文课程实施》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的设计,遵循这一理念,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张扬,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开展想象的方法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加深对社会主义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体会小女孩的的悲惨生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指名说说: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2、 师: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能挨过这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吗?她的命运会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 把学生的思绪拉到那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学习“擦火柴”这部份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现什么幻象? 2、自由读第一次擦火些的课文内容,思考: (1)为什么出现的幻象是火炉?你有什么感受? (2)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3)齐读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处境。 (4)小组讨论学法,教师帮助归纳。 (读——思考——释疑——再读体会)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积极地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方向;让学生总结学法,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过程,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同法分小组学习小女孩后面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用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学习后面几次擦火柴的内容的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获得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学法迁移。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小女孩小女孩几次擦火柴的课文内容。 (1)齐读 (2)分组赛读 (3)指名读 (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感情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课文内容。 1、各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后,交流、汇报。 2、各组的代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小结自学情况。 (这个环节,教师致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情和情感体验,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内化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小组讨论写法,教师帮助整理归纳: 想象丰富符合实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使所学形成系统)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谁读了这篇课文会不深受感动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像小女孩帝样的穷人是不计其数的。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再度唤起学生对小孩及所有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五、课外活动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思考练习第二题。 (进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从文本内涵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炉——冷 2、烧鹅——饿 卖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诞树——没有欢乐 冻死街头 (可怜) (渴望幸福) 4、5、奶奶——没有幸福 (悲惨结局) 飞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评价】 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学生学习主动、兴趣很浓,教学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两点: 其一、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或是让学生自读感悟,或是让分组合作探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多元反应,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读中体验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那些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悲惨命运,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不足之外;在引导学生总结写法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有少许学生对这一块理解不透彻。 点评 本节课,王长振老师是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机地整合了三维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些方面: 一是阅读教学中,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擦火柴”这部分时,教师并未做分析,只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对文章思想的体会,老师让学生或是自主、或是合作探究,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以读为本。“读”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主要活动,本节课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如齐读、自读、小组赛读。让学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加深情感体验,以读获得思想启迪。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