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县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
范文 | 2017县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文明单位是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由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共同批准命名的综合性最高集体荣誉称号。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县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县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1】我局现有在职人员8名,内设办公室、高新科技股和农业科技股3个股室。现有共产党员7名,他们都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和公务人员的责任感,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我局的核心战斗力量。 20**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及市级科技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以抓好四好”班子、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为前提,以招大引强年”、 环境创优年”、项目攻坚年”等为重心,以主动服务发展为主题,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更加保障了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抓好三个对象”,构成文明创建工作的保障力 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战、持之以恒的任务,需要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参与和配合,需要全体干部职工思想和行为的高度统一,共同保障文明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我局领导班子团结敬业,廉洁高效,务实创新,不断加强四好班子”建设,不断强化行政管理,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我,高质量服务群众,积极营造和谐机关氛围,促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二是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各股室职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学习时事政策和各级重大会议精神,普及《XX市文明单位创建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科技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座谈会,开展讲座、培训,组织形式多样文体活动等,提高职工文明道德素质,增强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抓好服务企业工作。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企业的服务工作,以切实抓好企业和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为抓手,解决企业和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通过健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到企业、下乡镇、进农户等形式开展调研,主动服务企业和群众,扎实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促进了内部自身建设、社会和谐和船山发展。 二、开展四个活动”,形成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力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为营造和谐机关文化,建设充满活力的机关单位,实现文明单位的创建,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开展创建文明(股室)窗口”评比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以建文明(股室)窗口,树科技形象”为主题,以日常管理、行政效能、服务质量为依据,严格评比要求,并纳入股室及个人目标管理项目。二是开展日常监督活动,狠抓文明”创建。通过填写文明创建信息月报表,涉及信访数、举报件、回访件、群众满意等要件,收集行风监督员、群众、单位职工关于文明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加快文明创建工作进程。三是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我局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专题辅导和讲座,参与公民道德宣传月、纪律教育月、廉政文化进机关”、法制宣传日等专题活动的宣传。局党支部以节假日为契机,开展知识竞赛、跳绳、乒乓球、演讲、登山等活动,展示了科技干部职工的优良风貌,增强了干部队伍的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四是开展帮扶活动,延伸文明创建。我局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制定了《XX区科技局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局领导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先后多次深入挂包镇村,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慰问活动等形式,深化挂包帮”活动,20**年共开展培训3次,慰问特困农户、特困党员、计生三结合”户并送去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3000多元,送去科技致富信息20多条。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期间,我局全体干部每天深入联系的京宁社区及社区的蜀中农贸市场一线,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三、抓好五个加强”,形成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力 我局紧紧围绕推动XX区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按照主动服务发展和提高行政效能的总体要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攻坚、科技品牌创建、科技试点示范建设、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把全局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服务发展的任务上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幸福船山、文明船山”做出贡献。一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深入贯彻省、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会议精神,我局迅速行动,集中一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区各个行业领域开展调查研究,指导、筛选、鉴定科技成果,挖掘、包装、储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组织实施好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项。组织完成市级科技成果鉴定申报2项。积极争取设立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促进科技金融对接,加大风险资本投入。二是加强科技项目攻坚,助推产业船山”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深度挖掘、包装、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促进船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农村发展。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32个,其中8个项目获得省厅立项,获得254万元无偿资金支持。同时,抓好新立项项目的实施,中期监理,结题项目的迎验工作,今年对十三五”期间立项的45个国省市项目进行了梳理,并做好了迎检工作。另外加大对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力度。及时与财政局协调,转拨项目资金,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做好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三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品牌创建为主体,引导我区骨干企业与 20余所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成果推广、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关系,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申报7家企业获得市级专利试点企业认定。组织2家企业申报了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组织2家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企业,成功获得四川省第六批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称号。帮助指导3家企业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1家企业申报了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申报国家服务业(物流)产业化基地,已成功上报到国家科技部。四是加强省级农业科技专项实施,推动农业科技试点示范创新发展。抓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今年我区的兴宇公司多功能有机复合肥产业化开发”项目和颐康公司的颐康鸡有机养殖及深加工系列食品产业化”项目获得省厅农业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通过建立示范区,扩建生产线或生产工艺,培育科技人才等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抓农业科技园区集成项目的实施。依托省级唐桂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强力实施园区集成项目,通过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技术集成、成果转化推广、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今年已完成技术集成资料汇编4套,研制新产品10余个,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1项。成立专家大院1个、养殖技术培训中心1个、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今年9月,通过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高金公司与省畜科院签署了四川黑猪配套系ⅰ号产业化战略合作”,促进四川黑猪配套系i 号”科技成果转化。抓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申报。根据全省的第二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申报指南,我局通过深入调查,产业筛选,组织指导四川颐康实业有限公司的优质肉鸡健康养殖及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申报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省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力推肉鸡产业化发展和技术升级,真正实现科技促进民XX县强的目的。五是加强专利申请宣传保护, 知识产权工作再上台阶。今年全区共申请专利78件,新增授权专利60件,其中职务发明42件,新增专利实施项目60项,申报省级专利实施项目2项,新增产值达11.06亿元,签订技术转让合同4个,成交金额1784万元,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发放资料 2000余份,发放有奖问答奖品2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组织区内10余家企业,参加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会,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和市、区工商部门,重点对专利商品较为集中的行业或场所,进行了3次执法检查。 通过文明创建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团结敬业,廉洁自律,务实创新,奋发有为,无一人违法违规,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提高,在科技事业上有新作为,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上有新成绩,总体呈现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态势。我局决心借此次申报的机会,进一步巩固基础工作建设,再添文明创建措施,再造文明创建氛围,以新的更高更先进的要求为标准,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7县级文明单位申报材料2】近年来,汝城县文化工作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在困难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乡镇文化站建设、三省三县文化交流工作在省文化厅做典型推介,先后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窗口单位”、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省委宣传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委宣传部等5个部门授予‘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湖南省春节文化活动特色县”, 连续两届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连续六年在市文化为民办实事工作中排前三名,连续七年在全市文化工作综合考核中评为先进单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为创建文明单位, 按照要求,我局召开了动员大会,并成立了以局长陈建平任组长,党组书记、副局长何文峰任副组长的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以局办公室为办事机构,相关股室、馆所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力创佳绩的运行机制。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工作目标。我局结合创建”工作的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汝城县文广新局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的目标、内容、标准、方法和步骤,做到总体有方案,年度有计划,实施有步骤,工作有标准。突出了分工和责任,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创建”的理念和意识,确立了多层次目标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工作职责,完善责任体系。为逐项落实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的各项任务,我局健全了责任体系,完善了局领导、局办公室、股室负责人、具体岗位人员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强化了工作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扎实有效地推行创建文明单位目标考核考评,奖优罚劣,为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加大创建力度,搞好本职工作。 (一)文化定位——汇聚强大合力 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认识到,要推进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需要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特别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及时提出了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定位,形成全社会支持文化工作的良好机制和强大合力。县成立了文化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书记、县长挂帅,分管领导主管,职能部门主抓,县、乡、村三级共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刀阔斧破解原来存在的文化工作地位低化、功能弱化、方法老化和阵地退化等现象,审时度势,切实按照五化”标准搞好文化建设,目标时代化、阵地现代化、活动经常化、内容品牌化、服务社会化”使文化工作一年一大步向前迈进。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县步伐的决定》、《2020年文化工作目标规划》、《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的决定》、《汝城县古祠堂保护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文化建设统一纳入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坚持文化工作和经济工作同步部署,调整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规划,文化阵地建设与城乡基础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指标与文化建设同步考核。县政府每年年初召开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文化工作,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每季度研究一次文化工作,每年都要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总结上年工作,安排部署当年工作,由县政府领导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签订文化建设及发展目标责任书,同时兑现上一年度的责任书。 (二)文化投入——提供充分保障 繁荣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是保障。近年来,不断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部门及下属单位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并且逐年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增幅均高于县财政收入同期增长幅度。2014年,县财政安排文化事业经费342.8万元,另外还安排100万元的文化事业发展资金、安排100万元的古祠堂维修资金、安排1000万元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造资金(从2013年至2015年每年1000万元)、安排2300万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引导资金,安排280万元的云头书院”维修资金,全年文化资金达到4122.8万元,全县人平103元。在国家级贫困县能有这样的力度,是极端重视的。 近年来,我县通过争取上级项目和财政支持,先后投入1586万元用于两馆一站”建设和提质改造。其中对县文化馆投入51万多元,新建了录音棚1座,对音乐室、美术室、排练室等进行维修改造及室内设备添置。对图书馆投入113万多元,购买书柜、阅览桌椅、室内装修及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项目。目前我县两馆”开设了多功能厅、民间艺术展室、书画室、器乐室、培训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老年培训室、少儿培训室等活动场所。对乡镇文化站投入792万元,新建22个站房并进行了配套建设,装备了多功能厅、培训教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等公共设施场地,确保乡镇文化站顺利免费开放。先后投入630多万元对村级文化活动室、全县315个行政村进行了建设,购置了桌椅、电视、书柜及大量书籍,每年征订报刊杂志20类(种),加快了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另外,还投入了2100万元建成了爱莲文化广场”,成为我县主要广场文化活动阵地。 (三)文化服务——优质回报群众 一是加强了文艺服务。积极开展演艺惠民工程”。组织创作编排了一批反映时代特征、贴近农村实际、富有生活情趣、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并配合政策宣传计划生育、法制宣传、禁毒、环保等,深入农村送戏下乡演出,每年完成送戏下乡演出近百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节会文化活动,每场活动节目丰富多彩,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浓郁,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以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为重点,提升了文化服务。县文化馆开展了音乐、舞蹈、器乐、书法、美术、摄影免费培训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每年培训群众达1.7万人次。每天晚上在两个广场按时播放广场舞曲,在其他自发点也加强组织指导,每天跳舞群众一般达3000多人,有效地引导了群众离开牌场,走上广场。 二是加强了图书服务。县图书馆每年投入8万元购买书籍,馆藏图书达到10.2万册,1951年以来的《人民日报》等国家、省党报保存完整。每年借阅量达13万册。全市第一批建起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县级支中心,电子阅览室装备了40多台电脑,全部业务实行电子化管理。汝城图书馆是我省十多年来的老典型,当前与时俱进,能免费提供书报刊借阅、文献资源检索与咨询、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公益性讲座、流动服务,服务内容得到扩充,服务功能得到增强,服务方式得到改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三是加强了农村文化服务。每个乡镇建起了新的站房,内设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资源共享室、特色文化室、多功能培训室、棋牌室等,具有图书阅览、文化娱乐、科技培训,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成为了组织、指导农村文化的领头羊。县委、县政府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加快文化强县步伐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个村配备了电脑、电视、音响、投影等多种设备,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种活动,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素质,净化了村风民风,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目前实现了以县文化活动中心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纽带,以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群众文化服务网络。 四是加强了文化市场管理服务。强化了文化市场管理,为群众提供了健康的文化环境。我县现有各种文化经营场所313家,点多面广,难于管理。通过建立、完善了26个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规范了市场管理行为。每年对文化市场业主和管理人员,举办了十余期的法律法规培训班,使他们自觉守法经营。加强了日常巡查监管,特别是加强了网吧全面整顿和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取缔黑网吧110余家次,立案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网吧107家,其他违规经营单位35家,文化市场日益规范。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依法查获非法音像制品18300余张,取缔非法兜售盗版音像制品地摊71处;依法查处违规经营出版物单位9家,取缔无证经营点21处,收缴非法出版物5700余册,对收缴的非法音像制品进行了集中销毁,有效地遏制违法经营的现象,文化市场得到净化。 (四)文化品牌——彰显无穷魅力 如何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我们认为必须创新机制,打造一个文化品牌来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群众参与度高,近年来,我们重点打造濂溪风”系列文化活动品牌。该活动涵盖到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的各方面,有群众每天参与型的,也有表演比赛型的;有现代气息型的,也有历史文化型的;有娱乐型的,也有学习研究型的。举办了‘濂溪风’•广场文艺演出”(每月一场)、‘濂溪风’•声乐大赛”、‘濂溪风’•器乐大赛”、‘濂溪风’•民间乐队大赛”、‘濂溪风’•万人灯谜大赛”、‘濂溪风’•装故事展演”、‘濂溪风’•香火龙展演”、‘濂溪风’•书画影展”、‘濂溪风’•文化沙龙(每月一场)”、‘濂溪风’•送戏到农村(80场)”、‘濂溪风’•省际边界行”、‘濂溪风’•歌舞夜市(晴天每晚)”、‘濂溪风’•理学文化展示”、‘濂溪风’•汝城文物的保护利用研究”,共有14大项。确保了居民每月有大活动,每周有中活动,每天有小活动。濂溪风”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城乡群众,深受群众喜爱,已成为了居民、村民们的旧友新欢,难舍难弃,见面开心的活动,参与达20多万人次。如今濂溪风”在汝城已成为文化艺术人士的大本营、文化研究的一个平台、群众文化的主要阵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已经成为汝城的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 以濂溪风”文化活动为平台,文化艺术创作精品力作繁多,近三年来,参加的省、市各种文艺演出赛事活动中,屡屡摘金夺银,获得省一等奖(金奖)的2项、二等奖的3项、三等奖的7项,获得市一等奖(金奖)的9项、二等奖的17项、三等奖的23项,选送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加市以上比赛,有2件获金奖、9件获银奖、24件获铜奖、37件获优秀奖。 (五)文化交流——扩展文化能量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经营体制的转型,逐渐的繁荣与急起的混乱交织在一起,边界中的乱象表现更为突出,秩序乱、管理乱、治安乱,这三乱令边界人头痛。在这种情况下,三地的文化工作者想到了该为边界的和谐稳定出点力,只有用心灵的沟通才能打破交往的坚冰。于是在1988年,第一届湘、粤、赣边汝城、仁化、崇义三省三县书、画、影展”就随之出现了,之后又举办了三县文艺汇演”,每年举办一届。如今,举办了书、画、影展”14届,文艺汇演”12届,一共持续了26年。三县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特别是到边界地区做调研采风,创作了一大批适合农村口味,切合边界实际,启迪边界友谊的作品。用书法、绘画、摄影、舞蹈、歌曲、戏剧、快板、小品等形式,满腔热情地展示出来,把文化交流的内涵充实好。不仅在三县的县城以节会的形式演出和展示,还把阵地设到了边界的乡镇,巡回演出和展示,观者如潮,反响强烈。近年来,我县突破送戏下乡地域限制,创新开展了异县送戏下乡,互相到对方边界乡镇演出,拓宽了交流演出的频度和广度。近年又编辑出版了文艺刊物《南岭风》50余期,以文字形式宣传各地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历史典故等,刊登诗歌、散文、小说、小品、歌曲、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感情的融合,边界群众逐渐由仇视变成理解再变成友谊。文化部门开展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启发带动其他战线开展交流协作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森林防火、计划生育、招商合作、商贸活动等也进行了交流合作,这些部门的横向合作,加上文化的搭台助力,三县的边界形势出现了质的变化。边民变友善了,社会秩序变顺了,社会治安变好了,经济环境变优了,全面发展变快了,边界呈现一派繁荣和谐的景象。 持续开展了26年的湘粤赣边界汝城、仁化、崇义三省三县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三省边际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国罕见的文化现象。 (六)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灵魂 我县是湖南省重点文物大县,全县现有文物古迹952处,馆藏文物305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31处。其中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2013年汝城古祠堂群”、汝城绣衣坊”、湘南起义旧址群”3处14个点被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部文物保护单位做到了四有”配套工作,文物古迹得到了较好地保护。充分利用理学鼻祖周敦颐在汝城任县令创立理学学说的历史,挖掘理学文化底蕴,对濂溪书院进行了维修布展,并出版发行了《濂溪书院》一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濂溪书院、周敦颐及理学学说,联合中国社科院、省社科院举办了二次全国理学思想研讨会,成为全国理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充分利用汝城县城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机遇,对三条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古城的历史风貌,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制定了保护规划,并启动了修缮整治,保护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收集和整理,掌握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项目、新资料,并全部进行了电子进档管理。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县目前有县保项目23个、市保项目7个、省保项目1个,汝城香火龙”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每年春节期间,都要组织40—50个村开展 汝城香火龙”、装故事”、祁剧”等非遗展演,成为群众过年的文化大餐。分别在我县热水镇高滩村成立非遗项目畲族民歌”传承基地、在岭秀乡文化站成立非遗项目汝城山歌”传承基地,开展了山歌传唱培训活动,培训学员近百名,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以活态的形式展示、传承。 我县以优良的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整合各文物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入6000万元(含项目资金)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改造包装,发展古城旅游。投入9000万元对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修缮整治,发展古村落旅游。投入1.4亿元对热水、三江口、田庄三个乡镇圩场进行了改造,打造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热水畲族古镇”、三江口瑶族小镇”、田庄观光农业小镇”,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