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
范文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1

张村任,原本是泽州县晋煤集团赵庄煤矿的一名矿机维修工人,可政府的一项政策却改变了他的人生。2011年县政府积极扶持南部山区发展万亩核桃基地,向全县果农免费提供核桃苗木,这个政策让他动心了。于是带头承包了村里400多亩弃荒地,带动全村人员,打坑栽树,见空地就栽,连田间路塄上都栽得满满当当的。结果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看了后,说栽的太密了不合理,又返工移植。

终于,树栽下了,他又去煤矿上班。想着过几年核桃树结果,卖了果就可以把钱赚回来,只是他把核桃树种植技术想的太简单了。

当年快立冬的时候才发现核桃地草比树还高,许多苗都干枯了。由于栽植核桃苗死亡多损失大,县林业技术人员知道后和他在地里找原因。告诉他“树栽活了仅是个开端,400亩核桃园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劳力投入是见不到效益的”。

带头管理:严格按照县林业局“提质增效项目”要求,他和表哥迅速组建了“群山绿果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25户,其中贫困户19户。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来管理核桃园,同时聘请核桃专家指导讲解,从一般防治常识学起,刨根问底甚至到为难老师的地步。不仅请进来,他还跑出去,到运城,下河南,去汾阳,上新疆,哪里有不错的核桃园,就去哪里学习取经。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着他的管理技术,现在他已成了泽州有名的核桃土专家。

2018年举办在全市举办的“十棵树”核桃整形修剪比赛中,张村任和他表哥搭档,十棵树修剪第一完成,展示岀精湛的修剪技术功底。今年“十棵树”回头看,哥俩修剪的树形合理,挂果率高,又给来年丰收打下了基础。

县林业局局长赵亮福带队深入到万杴村进行核桃管理调研指导。当看到400亩核桃园全部“清杂涂白”,果园干净整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村任说,“县里给我们铺好了种植核桃产业道路,市里给了茁壮成长的养份,省里给了提质增效的机会,才使我们走上了规模化核桃种植产业的道路”。

带头致富:核桃产量向质量转变,张村任去年引进的大个好品相青皮核桃,在市场试着每斤卖到3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他激动的说,计划在三年内,把400亩品种杂、产量低卖不起价格的核桃利用“提质增效项目”全部改良,不但我自己改良,也要向种植核桃户推广,让村里人有活干、不漂泊,不岀村有产业,我这辈子咬定核桃不放松,实现群山绿果累累,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万杴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老百姓眼前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2

2014年,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号召,我和爱人选择了返乡创业,决定利用自己专业所学,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同年5月,我们成立了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现有高标准塑料大棚170余亩,主要种植绿宝甜瓜,彩虹小西瓜,口口酥等作物,2017年至今,每亩净利润达到了一万余元。

合作社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发展高效、优质、健康绿色瓜果的目标,坚持把品质放在首位,用良心种瓜,用诚信经营,从最初的批发市场销售到现在的高档水果超市专供、网络电商销售、订单销售,实现了优质优价,回头客一年比一年多。瓜果更是远销河北、山东、上海等地,供不应求。2015年,我社被河南省农科院定为院县合作单位。2018年被河南省农科院定为瓜菜示范基地,同年被评为河南省旅游示范社。2017年,我社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减少50%的化肥和80%的农药使用量,瓜会更甜,果会更香。

我社特色种植的绿宝甜瓜,其特点主要具有:香、甜、脆、口味浓厚等。甜瓜种植环境为天然的黄河泥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齐全,土壤的通透性好;种植底肥全部采用玉米秸秆和微生物菌剂,完全不用鸡粪,避免把鸡粪中的抗生素和盐份带到土壤中;绿色有机种植,不用膨大素,催熟剂,自然成熟。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许敏通过村里的邮政便民服务站,联系到了邮乐新乡馆的工作人员,双方一拍即合,开始通过邮乐新乡馆面向全国销售,上线以后,南秦庄村的绿宝甜瓜很快成为平台的明星产品。一经上市,供不应求。

合作社对绿宝甜瓜进行品牌宣传,通过公共服务中心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电视、自媒体等多种媒体,推介绿宝甜瓜,提高市场曝光率和美誉度;通过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贯通农超直供配送链条,实现绿宝甜瓜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果农解决销售难题,并带动了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实现脱贫。

近年来,我们合作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个人也渐渐富裕了起来,但我知道,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那才叫富。南秦庄村有57户贫困户,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责任重大,为此,我主动向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请缨,帮助贫困户脱贫。绿宝甜瓜在邮乐新乡馆的.成功,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村“两委”协助其他村民和贫困户,也开始大力发展果蔬种植。

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我们将贫困户按致贫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因病、因学致贫,二是缺劳力致贫。同时我们对周边县市的扶贫项目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一个问题,在设施农业领域,凡是由国家将基础设施准备齐全的项目(不用贫困户出1分钱),贫困户反而越种越穷。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因为贫困户不需要投入任何资金,导致对项目的重视度不高,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对周边县市扶贫项目的调查情况,我们制定了两种带贫方式:

一是积极帮助贫困户入社。

对于因病、因学致贫,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积极鼓励他们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免费提供销售服务,同时,合作社还积极为贫困户跑项目,利用国家扶贫政策,通过国家政府采购,给他们补贴了几种硬件物资,贫困户每亩还要自筹5000元左右,帮助他们建大棚。针对第一年建棚的贫困户,为减少他们投入压力,合作社还免费为他们提供甜瓜苗,帮助他们尽快取得收益。此外,合作社利用与河南省农科院的合作单位关系,免费为入社的贫困户弹棚,为入社的贫困户节省了一大笔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的利益和项目紧密相连,一旦项目失败,贫困户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通过对这种模式的探索和应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我社秦锐昌,建棚之前由于孩子上学,父亲大病,家庭财力透支,经济十分困难。2015年,通过入社建大棚种甜瓜,现在既还清了外债,又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他逢人就说,建了大棚后,咱再也不过穷日子了。如今,秦锐昌还主动带动三名贫困户在棚里务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实现以贫带贫。为此,河南日报社记者赵同增专题发稿题为《乐开花!听秦锐昌说说“致富瓜”讲讲他的脱贫“甜故事”》。

二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对于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把他们吸纳到合作社务工,因为这一部分人即使外出打工,也很难找到工作。但在我们合作社,只要是正常工作,每年大约能挣到7000元—10000元。比如申素兰、陈素梅二人,申素兰已经70多岁了,但身体很好,又爱劳动,就是因为年纪大找不到活儿干。合作社成立以后,就把她吸纳了进来,这几年平均下来她每年能挣1万多元,对一个老太太来说,这样的收入可以说是达到了小康的水平。陈素梅60多岁,以前得过一场大病,喜爱劳动,但谁都不敢用他,怕把她累病了,2015年合作社把她吸纳进来,尽量给她安排轻一点的活,现在,她每年也能挣1万多元,实现了脱贫。

目前全村果蔬大棚面积已达到170多亩,合作社共计带贫36户,村子也因此摘下了“穷帽子”,超过一半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随着合作社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王楼、丰庄、榆林等乡镇其他带贫合作社纷纷前来咨询,合作社都免费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销售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了丰产丰收,巩固了带贫成效。如丰庄桑村金献富农业种植合作社2017年通过致富带头人培训联系到我社,了解了我社的经营模式、带贫情况后主动与我社合作,以共赢模式相结合,我社长期免费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持、销售服务,帮助他们从一开始的韭菜种植(亩效益6000元左右)达到现在的优质瓜果种植(亩效益15000元左右),同时金献富合作社效仿我社的带贫模式,带动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同时,合作社还聘请专家为果农授课。自合作社农业农技服务部成立以来,不断有果农前来咨询种植技术,合作社的技术员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通过与他们交谈,再加上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果农们在种植上普遍存在着技术缺失的问题,他们希望学习更多的果树种植技术。通过合作社的多方努力、沟通协调,在县乡两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我们邀请到了果树专家为果农们实地讲解果树的修剪与施肥技术,并与专家达成了协定,定期来给我们指导技术。

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广大社员农户们逐渐转变了认识,开始相信现代农业、市场农业才是农民发展致富的新道路。同时,我们合作社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为农业结构调整做出积极贡献,也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致富带头人,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就要时刻想着能为社会、为群众做些什么。平时在村里,我总是积极响应村两委的号召,支持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比如今年的元宵节,村里想办一个元宵节晚会,我带头捐了一千多元,并鼓励大人小孩有才艺的都积极展示出来,为父老乡亲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今年春节,对在我们合作社干活的贫困户,除正常工资外,我个人自费为他们每人发放了500元的过年补贴。平时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个协会组织的各种献爱心活动,努力尽到了一名人大代表和致富带头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近年来,我们合作社在带领群众致富和帮助贫困户脱贫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我个人也获得了优秀人大代表、石婆固镇妇联副主席、五好家庭等多项荣誉,获得荣誉的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倍努力,把我社的台湾绿宝甜瓜,彩虹小西瓜打造成一张我们延津农业的靓丽名片,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让更多的人吃上“优质、安全、多样、个性”的农产品。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3

周伟法,中共党员,延津县潭龙街道固头村人,一个憨厚的黑脸汉子,既是固头村的村委会主任,又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以来,他勇于担当,克难攻坚,和村两委班子一道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发展产业,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周伟法家不是大富之家,周伟法也算不上创业功成之人,但他不怕困难,敢想敢干,面对固头村长年无集体收入、村委办事缺钱的困境,他不等不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为增加贫困户收入,政府鼓励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并出台了奖补政策。村里很多贫困户想享受这项政策,但村里无合适经营主体带贫,奖补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周伟法了解这一情况后,经粗略计算,抱着宁愿赔点钱也要把政策落实到位的想法,出资30万元成立了盛伟家庭农场,以比市场价高1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贫困户25亩土地,让贫困户享受到了流转土地200元奖补政策,前后加起来每亩地增加收入300元。土地收入提高了,但光靠种地,贫困户增收幅度还有点小,周伟法仔细琢磨后,决定村内贫困户可优先到家庭农场打工,每人每天可得工资80元以上。目前,盛伟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已流转村内土地120亩(含贫困户土地25亩),下步计划再流转土地80亩,扩大农场规模,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发展方向,争取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贫困户高秀芬激动的说:“我家里也没劳动力,地里活没人干,我年纪又大了,早就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但总觉得人家给哩价格低,只好自己带着病种地,身体很吃不消。听财政局的帮扶人说流转土地国家有奖补政策,我一算账可高兴,觉哩划算,但俺村没人干,我可着急。俺哩村长知道后,热心的帮助俺流转土地、申请奖补资金,还比市场价一亩多给了100元,我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俺村长了。”

延津种植的优质小麦一直有“中国第一麦”的美誉,在固头当地有句哪些地方小麦长得好的俗语说“两潭加一固,通村平陵也在数,夹堤门前有几步”,意思是说这些地方的土地适合种植小麦,其中的“固”字就是指的固头村。固头村的小麦之所以产量高、品质好,主要得益于当地特有的土质和完善的农田配套设施,非常适宜规模化种植。为做好固头村小麦文章,增加群众收入,周伟法和村两委多次奔走省市科研院所、大中型农业公司,最终与国内著名农业企业豫粮集团达成初步意见,由豫粮集团延津小麦产业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在固头村流转1200亩土地用于繁育高产优质小麦种子,同时计划投资80万元在固头村建设种子包装袋厂,可带动村内群众20人就业。项目运作成功后,单流转土地管理费一项即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作为致富带头人,依靠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多年积累,周伟法还组建了固头村建筑队,优先照顾安排村内贫困户打零工,有些贫困户劳动能力弱,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想干活,周伟法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其安排较轻的活干,可工资却一点都不少给。

贫困户周焕发感动的说:“我都60多了,跟着周伟法干了好几年了,现在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我没事干,周伟法都会帮我找点轻活干,让我多挣个钱,我很感激他。”

周伟法做的都是些小事,虽然他资金不多,实力还不够强,目前还处于创业阶段,但他仍然长期坚持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周伟法说,现在他还不是一个称职的致富带头人,下步他要真正的把家庭农场和建筑队管理好、经营好,特别是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把盛伟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借势豫粮集团,让固头村的小麦产业变成一棵摇钱树,带领固头村的贫困群众早日奔小康。

周伟发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质优良,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以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克难攻坚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热心帮扶、致富带贫,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4

石根同志出生于1972年,是侯家营子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他工作认真、负责,内心纯朴、善良。在事业上他没有非凡的业绩;生活中没有动人的事迹,他像草原上一株平凡的小草,但却散发出非凡的魅力。

刚开始务农的时候,由于耕地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加上思维局限,他和大部分农牧民一样,小规模种植农作物,虽温饱无忧却难有发展。2008年开始,国土整理项目进入白泥井镇,并率先在侯家营子村开始,土地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到2012年,供港蔬菜基地的建立,极大拓宽了白泥井镇产业发展前景及当地农牧民的视野。受其启发,石根主动出击,联合其他四户农户,于2012年12月成立了升茂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心发展种养殖,誓要找出一条致富路。

合作社成立以后,石根几乎每天都在奔波,与农户商议土地流转、向企业寻找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首先与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种植豆角、牛心菜等蔬菜,同时发展肉羊养殖。随后,种植业方面,石根利用手头优质耕地资源,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作方,从与甘肃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种植马铃薯,逐步加入南瓜、有机青贮玉米等作物,产品远销山东、北京、甘肃等地,得到了很高的评价,马铃薯、南瓜、青贮玉米订单稳步推进。养殖业方面,逐步加入肉牛、地蹼、鸡,现以肉牛养殖为主,品种包括西门塔尔和利木赞。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不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进步。首先,他顾全大局,主动参与、调解周边农户土地方面存在的矛盾纠纷,避免因此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他积极引入并配合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展业务,为农牧民增收广开渠道,比如自治区级涉农龙头企业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位于侯家营子村。最后,他鼓励、带动农牧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在籽粒玉米行情较差的背景下,通过引入利得亨农牧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有机青贮玉米,提高农产品收益。

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石根,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此,他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还不忘提升自身素质。2015年,他报名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农林牧渔大类二年制专科农村行政管理的课程,并通过努力学习,于2017年7月31日获得了毕业证书。这为他更好的发展自身、带动周边农牧民共同致富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石根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人,他的默默耕耘铸就了他的平凡,也是这样的平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5

梁学强,男,汉族,1977年6月出生,系宣和镇敬农村一队村民,于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时刻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真正发挥出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致富带头作用。

万事开头难,在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种植苹果树之初,为了响应号召,支持村“两委”的决定,当时还不是党员的梁学强就身先士卒,还动员了十几户群众一起种植,并主动组织群众到其它村学习先进经验。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善于思考的头脑,梁学强逐渐成为敬农村苹果产业第一人。成为党员后的他更是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将自己总结经验、赴外省学习的先进技术无私的教授给群众,让群众少走弯路、科学种植,提高果品的数量和质量。

2012年,梁学强成立了瓜果流通合作社,建起了400吨冷藏保鲜库,先后有本村150户村民入社,农忙时能带动300名群众就业。成立合作社以后,干劲儿十足的梁学强积极联系各地苹果商贩前来合作社订购,采取收购、销售、储存一条龙服务,使本村苹果运销到东北、内蒙古等地,甚至出口到印度等国家,从而解决了本村群众苹果销售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如今,只要提起敬农村的苹果产业,群众都要说一说梁学强这个致富带头人,只要提起敬农村的优秀党员,群众还是要说一说梁学强这个好典范。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2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