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科学《石头》教学设计 |
范文 | 科学《石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石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石头》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石头的作用。 2、乐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感受、观察石头 2、各种各样的石头 3、图片 4、成品石头 比如:石臼、假山、磨轮。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 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1)教师分别介绍石臼、假山、磨轮等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出示石头 (1)昨天我们玩过的石头都有什么形状的? (2)昨天我们摸过的石头有什么感觉?(请每个幼儿都能感受石头的粗糙、光滑) (3)石头都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头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讨论 教师:石头都能干什么? 5、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图片了解石头的作用 6、出示石头小路 (1)教师请幼儿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儿感受石头小路。 (2)提问: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7、游戏:“小小建筑师” 请幼儿用石头搭东西什么都可以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石头》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 1、观看石头的外形,比较石头的轻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三角龙湾风光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龙湾美景,感受家乡美——火山湖 3、看图及小片,了解火山、火山石及地球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石头外形、轻重的原因 地球的构造,火山喷发、火山石的形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三角龙湾系列自然景观;地球的构造;火山喷发、火山石的形成。 物质准备:火山石、湾风光片、火山喷发图片及小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假期就要开始,有的小朋友要与家人一起去外地旅游,这是一件好事,可在游玩的过程中,谁能做一个有心人哪?大家可以看一看,在你们的桌上放着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是什么,小朋友们都知道,可你们动手试试看,有什么感觉呢? 二、、实际观察: 1、幼儿动手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 2、幼儿汇报比较结果:(有的石头大、有的小、有的轻、有的重、外形) 3、谈话:谁知道为什么大的石头却要轻,这是不合常理的呀?有谁能知道老师是从那里找到这样石头的?老师这有一个小片子,给你们看一看。 4、幼儿观看龙湾风光片 5、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龙湾景区的自然美景。 6、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看的既大又轻的石头就是从龙湾景区拿回来的.,那里这样的石头有好多,为什么那里的石头会这样哪?让幼儿先说一说(老师已提前让幼儿收集相关的知识) 小结:因为那是一个火山湖,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7、幼儿看图及火山喷发的小片(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对火山的了解,课前已安排收集) 8、小结:火山喷发,并不是山喷火,而是地壳内的岩浆在地球动力中,在好大的力量的作用下被挤压所形成,就象一个小塑料袋装满了水,你不断压抡,就会喷水一样。火山它喷出的液体,冷却以后就形成了火山石。 9、幼儿观赏火山石盆景,引导幼儿做一个有心人。 三、活动延伸:小朋友,在自己要去玩的地方,要发现美,创造美(捡拾一些树根、石头等),提示幼儿,不能为了自己的喜好去损坏大自然(可照相留念)。 科学《石头》教学设计3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石头的特征,知道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初步了解石头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4、幼儿搜集的小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认识石头。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小石头上作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来生火。石头一般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 科学《石头》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 石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山上、河边、田野里、小路上都可以看见它们。这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却会被幼儿视为宝贝。赶海时,幼儿喜欢捡拾花色、形状不同的鹅卵石,会向成人追“石头是从哪儿来的”、“石头怎么会有花纹”、“石头可以用来干什么”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本次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石头的世界,探索石头的奥秘,感知石头的特性与作用;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自然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中见的石头,感知石头的特性 2·发现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石头在生活中的用途。 3·感受石头的多样与奇特,萌发对生活中自然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的不同种类、形状的石头每组 1 筐,装石头的布袋 1 个 2.用鹅卵石铺好的小路。 3·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的想象》 活动建议: 1.以“神奇的口袋”游戏导人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出示装有不同形状、大小、种类石头的口袋,请个别幼儿摸一摸、捏一捏、敲一敲、拎一拎,然后说出感受,其他幼儿根据该幼儿的表述猜测口袋里可能是什么。 2.请幼儿自由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摸一摸、看一看、捏一捏、比一比、踩一踩, 探究石头的特性。 (1)幼儿自由探索后与同伴互相介绍手中石头的小秘密。 (2)引导幼儿从纹路、颜色、形状、大小、软硬、光滑或粗糙等方面感知石头的特性。提问:它们的颜色、大小怎么样?用手模一摸、捏一捏有什么感觉? 小结:石头有很多小秘密,看上去是五颜六色的,花纹、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摸上去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而且很硬。小朋友玩石头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乱扔石子。 3.引导幼儿阅读《我的想象》第 14-15 页,进一步了解石头的用途。提问: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用途呢? 小结:石头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用来盖房子、建桥、铺路,有些石头经过加工会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如石磨、茶几漂亮的工艺品等。 4.带领幼儿赤脚在鹅卵石铺的小路上踩一踩,再次感知石头的特性,了解石头的保健功能。 延伸活动: 请幼儿阅读《我的想象》第 13 页,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有趣的石子游戏,把自己发现的石头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