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范文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精选7篇)

一段充实的社会实践又告一段落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技巧,该好好总结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了!怎样写好社会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1

设施农业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特色产业之一。8月份我带领农委部分同志深入我市王家庄乡、解村乡、崞阳镇等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无霜期180天,尤其是王家庄乡、解村乡特殊的地形地貌,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特别有利于节能日光温室大棚种植。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今年全市扩建设施园区两个,占地1200亩,其中弓家庄、北街建设700亩,解村北岗新建500,移动大棚新建500亩。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11714.5元,亩纯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是关键。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作,把设施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年初就将设施农业的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各部门,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加强督查考核,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建,各乡镇具体抓落实。农牧部门在年初就提出了日光温室建设方案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及时与供电、水利、交通等部门沟通、合作,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列入年度计划,并派驻技术人员蹲点把关。

(二)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以大户参与带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市委、政府因势利导,对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在政策扶持上进一步做了明确规定,继续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设施农业。

一是广泛发动公司、企业、个体老板,积极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从建棚选址、道路、打井、架电、协调贷款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二是乡村干部、党员、科技人员带头建设日光温室,率先垂范,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

三是调动本地群众发展设施农业。

(三)统一品种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村一品”,对日光温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种作出统一安排,积极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嫁接、反光幕、电动卷帘机、暖风炉等新技术,按照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定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组织销售,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统一销售困难的局面。今年,我市日光温室品种以西红柿、辣椒、芹菜为主,面积占80%以上。

(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农户的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结对帮扶活动,派驻技术人员到山东寿光学习技术,加强技术培训。

多次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观摩会,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一栋使用面积0.8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各级部门关心建设和种植,而忽视销售。

三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四是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2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环保、绿色、健康、特色高效、观光农业为理念,集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农家风情、乡村乡俗、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观光旅游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多功能的集成体现,不仅具有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农业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吃、住、行的生活功能和休闲、观光、度假的旅游功能。

为进一步掌握我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问题和困难,近日,XX县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XX、XX、XX、XX等乡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经过调研,了解了全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查明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全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止目前,全县仅有朱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具备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功能,能够提供吃、住、行的生活功能和休闲、观光、度假的旅游功能。XX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初具规模,公司占地300亩,属立体种养结合型,地上种植10

多个葡萄品种,地面种植有机蔬菜,水面可行舟,水下养鱼、鳖、虾。目前已投资260万元,年综合收入200多万元。

二、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

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要具有适宜的自然环境和较大的发展空间。XX县土地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本县地貌多姿,山丘、河平兼有,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各种养殖业的发展、各类林果业的发展。

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缺乏必要的认识。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

二是土地流转难度加大,特别是集中连片的就更加困难。流转的土地往往交通不便(像山坡地、沙田地)农田基础条件差,另外,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给经营者带来成本压力,经营者无法开展规模化经营。

三是品味不高。我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基本处于低、小、散乱状况,高品味、高档次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还很少。

四是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着经营者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五是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产业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经营者大部分是种植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掌握的新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科学意识,认识不足,

抗风险意识差,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制约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

从全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快我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步伐,始终要坚持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1.上级应出台有关扶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政策,加大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者的扶持力度,鼓励从业者主动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2.要拓宽融资渠道,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应成立融资服务机构,鼓励建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

3.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要坚持“软硬”件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休闲观光点软件设施建设,积极引进适合本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蔬菜品种、水果、花卉、提高休闲观光的特色和科技含量。

4.突出特色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就会愈强,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民俗和风土民情,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5.我县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在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加强宣传,有助于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给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合作化水平,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关于农业调研报告。

二、建设重点

根据我镇农业资源优势,重点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平台,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工程,彰显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

突出四条主线,根据我镇农业产业布局,依托贯穿我镇的主要干道为主导骨架,接受兴泰线的辐射,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形成四条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

一是以兴沙公路沿线的优质粮经作物生产的产业带。重点谋划在兴沙路沿线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优质棉花、油料生产以及扩大郑朱优质葡萄品系的种植及品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兴沙线优质粮经产业带。

二是兴西线高效产业带。重点在兴西路两侧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效农业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逐步实施高效蔬菜、苗木、花卉基地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蔬菜脱水、生产加工基地,逐步扩大圩岸“金花菜”种植规模,努力形成兴西线高效特经产业带。

三是荡横线重点实施**镇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以姜戴、夏许、丁沙、马港等村形成2000亩的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接受其辐射面积2万亩,在园区内引进先进的品种,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配套的新技术,走标准化生产路,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形象,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08年春,园区建设工作初建成效,指导、示范全镇的高效生态农业。

四是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依据马吕线现有的林地资源,策应徐马荒景区开发,充分发挥马吕路马志宏林下养殖生态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点建设10万只畜禽生产基地,以马港生态养殖为基地,采取“三统一分”模式加快林下畜禽养殖的南伸北延,做大叫响原生态林下畜禽这篇文章和品牌,不断提高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形成马吕线特色畜禽产业带。

林业绿化:2008年在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2.4%的基础上,再增0.5个百分点,重点实施村庄绿化,所有的通村道路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栽植景观树,美化环境,每个村建立围村林,农户家前屋后栽植林果经济林,美化环境、增加效益。

实施三个规划。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环节,针对洪涝灾害频发的趋势,水利建设在我镇显得十分重要,计划实施三个规划。

一是对全镇84.6公里的联圩每年加修联圩30公里,按照4.54式标准,能挡3.5米的水位进行加修;

二是对三个大联圩新建三个4个流量的排涝站,加大内排能力,关闭破旧、损耗大的老、病排涝站;

三是新建3座高标准的圩口闸,确保高水位挡得住。

建立三个畜禽特色基地。水产业是我镇农业的半壁江山,传统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效益低下,市场风险加大,完全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要求,依据我镇丰富的水产资源,2008年建立三个特色基地:

一是以徐马荒原生态区域为主的.3000亩生态龙虾养殖基地;

二是以中丁圩星火科技为示范点200亩特种鱼、泥鳅养殖基地;

三是以我镇水产养殖场徐马荒生态区域的3000亩为主板桥大闸蟹养殖基地。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现代高效农业的规划,实施及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同时,根据工作重点和职能分工,成立以片长、蹲点镇干、各农业口职能部门具体工作班子,党委、政府把现代高效农业作为08年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之一,并根据农时季节序时进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对各村进展情况予以点评,督促年终进行考评、奖励。

2、强化工作责任。镇干部、村主要负责人、农口各单位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责任主体,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学习,勇于实践,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制定出工作规划,明确时间部署,明确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创新土地的流转方式,采取农户自建、租贷、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形式给群众自己选择;同时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

3、激励扶持政策。根据市委22号文件精神,除市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奖励政策外,镇将出台《关于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实行以奖代补,调动全镇上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进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进义乌市现代农业发展,日前,义乌市组织50多人分成13个组,分赴13个镇、街道开展以法律法规宣传、春耕备耕情况调查、低丘缓坡开发农业、耕地抛荒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农业专项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深入抛荒、低丘缓坡开发等实地勘察,详细掌握基础材料,确保此次农业调研取得有效成果,为进一步细化扶农政策和开展农业工作奠定基础。

一、基本现状

1、贯彻市农村工作会议情况自市里的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市各镇、街均能行动迅速、宣传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开展传达落实。如稠城、稠江、后宅、城西、大陈等镇(街)多层次组织召开了农技员会议和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会议,进行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市农村工作,部署了农业生产措施。佛堂、苏溪、廿三里等镇(街)已草拟出扶农政策初稿,总体上扶持力度不减、资金不降。

2、土地抛荒情况全市存在连片抛荒隐患的面积为3491亩,涉及10个镇(街)88个村。其中抛荒隐患面积100亩以上的稠江、后宅、江东、城西、苏溪、稠城等7个镇(街),合计面积为3343亩,占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为征而未用、项目工程建设造成配套渠系毁坏,农田整理后未落实到户等,也有部分是因种粮效益低下,农户自己不愿耕种又未及时流转,引起抛荒。

3、春耕生产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积169838亩。具体为早稻面积6840亩,落实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其中机插示范畈11个面积1307亩。春季蔬菜面积42883亩,其中设施蔬菜8955亩。西瓜333亩,其中设施栽培2612亩;甜瓜3612亩,其中设施栽培1904亩,并以义亭镇为主。田藕8041亩,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面积1165亩,糖蔗面积6545亩,果蔗17244亩,同比有一定增长。春大豆11251亩,春玉米5716亩,番薯10232亩,小麦1427亩,油菜16983亩,春马铃薯12888亩,蚕豌豆4898亩。

4、土地流转及农业项目开发情况今年全市土地流转进行农业项目开发有70处面积达11406亩。其中新增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的有赤岸、义亭、佛堂、廿三里4个镇(街),面积达7877亩。全市新流转土地用于发展粮油蔬菜生产的为2634亩,占23.1%;用于种植水果的1035亩,占9.1%;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的594亩,占5.2%;用于其它农业综合开发的为7143亩,占62.6%。

二、主要亮点

1、春耕生产亮点纷呈:

一是示范畈建设成效明显。在政策引导、效益影响下,农户对建立示范畈有较高积极性。统计显示,全市已落实50亩以上的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同比增长了600多亩。

二是内部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品种优良、经济效益明显的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同比均有较大增长。农户对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种植均有较高积极性,全市预计种植面积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长在5%以上。

三是作物区域性生产布局更趋明显。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呈现出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如春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上溪、义亭等镇,种植面积占全市的66.1%。果蔗种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占全市的85.8%,义亭、佛堂两地糖蔗面积达4297亩,占全市面积的65.7%。

四是设施农业强势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益,义乌市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增加钢架大棚等设施,生产大棚瓜果和反季节蔬菜,全市预计新增钢架大棚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义亭发展了大棚西瓜1400亩,大棚甜瓜1550亩。同时依托全市10家水稻、植保和农机服务社,早稻机插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已落实11个机插示范点1307亩,占早稻面积的19.1%。

2、各地扶农力度进一步加大为调动农户发展农业积极性,部分镇(街)也明确了扶农政策,总体上与上年度扶持力度不减或略有加大。如上溪镇对粮食生产与沃土工程扶持上,按市财政补助1:1配套;稠江街道和后宅街道对50亩以上早稻示范畈均从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后宅街道还将连栋大棚3亩以上的从15元/平方提高到20元/平方;农业机械和设备给予购置价的20%补助;廿三里街道对土地流转XX年100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0-600元/亩的奖励。

3、有效尝试股份制土地流转开发稠城街道尚经村拟对全村土地进行股份制入股改造。尚经村现在527户1300多人,土地1300亩(含塘、路等),实际分到户有1000多亩。目前,该村两委拟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流转开发,并于3月下旬专门组织了村两委、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等30余人赴江苏华西村考察。考察后,基本明确了具体设想。目前村里已成立股份制操作小组。具体由村两委成员、监委会成员、老年协会会长、团支部书记、护村队长、出纳、文书共12人组成。并专门印发了告村民书,对入股后的效益、分红等事项进行广泛宣传,积极鼓励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便于村里集中流转。经初步测算,年分红田每亩400元,地每亩200元。从村民的反映看,普遍均能接受。但应在阳光大道以内靠村边处,留部分土地用于自用种菜等,也为旧村改造预留用地。对于阳光大道外侧的田地则可集中流转。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城郊型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兼具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xx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业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根据我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做精做特、做强做大城郊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区城郊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xx区辖5个镇57个行政村,其中有35个村在赣州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严管范围内。xx年末全区农业人口12.13万人(含失地农民5.5万人)。耕地面积5.35万亩,人均耕地0.44亩。林业用地面积34.4万亩,其中有林地33.8万亩;疏林地0.01万亩;灌木林地0.3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28万亩。列入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25.96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19.96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6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75.4%。森林覆盖率达到60.71%,比前期增加了5.55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2.05万立方米,比前期净增了2.85万立方米。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2865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25651万元,增长3.9%;林业产值1591万元,增长2.6%;牧业产值27626万元,增长2.3%;渔业产值5792万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5万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7543元,同比增长16.9%。

(二)产业发展状况

1、粮食。xx年我区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的思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行稳产高产技术措施,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面80178亩,粮食产量30609吨,粮食单产较上年增加5公斤,增长1.3%。

2、蔬菜。xx年通过农业招商、培育种植大户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经营等方式,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蔬菜播种面积达49021亩,较上年增长1%,蔬菜产量97419吨,较上年增长1%。全区现有5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商品蔬菜基地23个,面积4350亩。

3、食用菌。食用菌是近年来我区发展迅速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大力引导和扶持,目前在沙石镇火燃村、沙河镇华林村、水东镇马祖岩村建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达250亩,其中,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建设规模100亩,普通生产大棚150亩。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食用菌生产企业完善了现代化生产设施,安装了制冷机组、温度控制系统、烘干机、自动装袋机、高压灭菌锅等生产设备,具备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调控能力,实现了食用菌周年化、机械化、流程化生产的目标,确保了食用菌产品淡季不淡、四季均衡供应。xx年,新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新建食用菌生产钢架大棚3000平方米,全区各类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1120万袋,总产量达4325吨,金针菇在赣州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成为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4、畜牧产业。通过启动生猪养殖“零疫情、零残留、零污染”工程,狠抓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生猪养殖健康化、清洁化生产,xx年全区生猪出栏93545头,较上年增长3.0%;家禽出笼439万羽,较上年增长3.1%;肉类总产量14309.4吨,较上年增长2.7%。

5、水产业。xx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5863吨,较上年增长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xx吨,较上年增长7.4%。

6、花卉苗木。全区现有花卉苗木产业基地面积829.0亩,比上一年度增加面积200余亩。其中桂花面积32.5亩。花卉苗木企业年销售收入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200余人。

7、水果业。xx年全区水果产量1650吨,增长7.1%。

(三)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xx年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8828千瓦,机耕面积100126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064亩的72%,同比增加13%;机收面积7350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29%,同比增加8%。

(四)产业化程度

在龙头企业、“三品”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带动下,城郊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已有一定基础。

首先,我区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即赣州华劲纸业有限公司、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中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即赣州兴万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竹工贸有限公司、天禾米业、江西英威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xx年6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总收入13.5亿万元,带动区内农户2.3万户次。

其次,我区现有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产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1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拥有量居全市第一。“三品”的开发、申报和管理,使得茶油、食用菌、蔬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催生了一批农产品精品,同时又带动了基地农户进行订单生产。

第三,近年来,全区累计注册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63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社(会)员1150人,带动农户3158户。在注重数量发展的同时,我区着力加强峰山食用菌、净田瓜菜等9个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组建了xx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及一支拥有86名成员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通过举办培训班、实施省级扶持项目、完善工作台帐、定期指导等措施,全面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峰山食用菌、水西和乐蔬菜等专业合作社与城区的国光、永安南城、百户、坚强量贩等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拓宽了流通渠道,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五)休闲农业现状

全区现有“峰山森林公园”、“宝葫芦农庄”、“五龙客家风情园”、“通天岩”等一批较成熟的森林旅游观光风景区,近年来农家乐形式的农业旅游发展较快,主要是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和享用农业成果两种模式,其中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水西镇慧源休闲农庄、沙石镇景佳葡萄、玫瑰香葡萄采摘园、国彪合作社QQ菜园都是建立在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较好的休闲娱乐去处。

二、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潜在优势

1.特色农业基地不断壮大。近年来,全区着力培育了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了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种植业生产基地38个,基地总规模达到0.8万亩左右;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基地53个,基地养殖规模分别达到年出栏4.52万头和319万羽;发展了火燃食用菌、龙埠蔬菜、龙村芋头、窑下生猪养殖等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

2.龙头企业建设初具规模。围绕产业积极发展开放型农业,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通过重点扶持、培育市场,全区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63家,其中年加工1000方以上的规模企业2家;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0余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4个,已拥有华劲纸业、仰山园茶油、关刀腊制品、牛家寨腊制品、菇蔬城食用菌等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这些龙头企业对带动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xx区地处中心城区,90%的自然村距离中心城区在20公里内,以服务中心城区为宗旨,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消费市场和“近水楼台”的地缘资源。

4.拥有难得的政策优势。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和xx区纳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6-2020)》区域范围,使xx区的农业产业化开发迎来了政策和投资上的良好机遇。

三、城郊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不足,农业用地瓶颈未有效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业的发展用地受限,据国土资源部门的信息,“十二五”期末xx区耕地保有量为4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为3万亩。全区57个行政村中,仅有22个行政村位于城市总规、控规建设用地外,农(林)业产业发展及规划主要集中在这22个行政村,这些行政村地处xx区远郊,大部分耕地是丘陵梯田,且户内土地资源分散,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分山到户,林权破碎。

二是农业用地指标紧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如沙石镇火燃村的兴万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华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厂房、仓储生活办公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矛盾无法回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解决,房屋产权证无法办理,贷款抵押物难落实,严重影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一些有意前来投资我区农业项目的客商,特别是投资食用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客商,因为涉及建设生活办公用房和配套设施等永久建筑的用地审批手续办理难度太大,都放弃xx区,转向其它县、市。农业用地瓶颈未有效破解,出现“现有项目长不大,新进项目落不下”的困境。

三是土地、林地流转难,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经营的发展。

2.农业基础投入不足,制约保障能力建设。国家投入农业基本建设的项目不多,区本级财政投入十分有限,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质检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农产品市场等基础性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产业核心竞争力、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田灌溉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全,抗灾能力不足。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企利益联结不紧密,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处于松散半松散状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制约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面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4.农业服务体系的残缺化,影响农业效益发挥。农技推广队伍极为薄弱,特别是专业对口、立足一线、懂技术、善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信息服务体系运行效率低下,难以让农民真正受惠得利。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仍然很弱,严重制约我区农产品输出和区内消费安全系数的提升。

5.务农人员综合素质低,对技术、信息接受能力差。区内大量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农业劳动力赴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或进城务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没文化、女性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40岁以上人口、妇女占绝大多数;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约占90%,这种状况影响农业信息的接受与分析,粗放型经营和随大流种植、养殖还占相当比重,承受市场交易和疫情风险能力有限,更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6.市场品牌建设滞后,商品化率较低。目前,农产品专业市场仅有xx区五龙蔬菜批发市场、xx区畜禽水产批发市场等2个,无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难以为广大农村提供足够的农产品流通服务。加上品牌资源分散,农产品存在“三多三少”,即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散卖产品多、精装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导致产业收益甚微。

四、发展城郊现代特色农业的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传统特色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城郊优势,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以规模农业、精品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城郊型农业发展,做精做特城郊现代特色农业。

1.立足特色优势,发展规模农业。根据“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按照“依托资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要求,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企业及种养大户参与等办法,加大对蔬菜、食用菌、畜禽、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以沙石镇龙埠片、沙河镇龙村片为主的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基地,以水西镇、沙石镇为主的生态畜禽小区,以沙石镇吉埠片、沙河华林片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带,培育和建设一批生产稳定、特色突出、种养规模大的的基地化生产区。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生产更多鲜活农副产品,满足城市需求。

2.依托区域优势,发展休闲农业。积极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大力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精品。引导和支持农民创办特色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种养等,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多渠道发展乡村旅游,把xx区的农村建成赣州市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3.用品牌的意识经营农业、用文化的意识包装农业,让农业产业出精品、提品味、增卖点、创效益。要走出传统农业的窠臼,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之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优质农(林)产品品牌为重点发展对象,狠抓优质农(林)产品品牌的扩张覆盖。对仰山茶油、菇蔬城食用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予以重点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认真结合区域特色文化,把文化的元素融入农业,让农、林产品变为旅游产品及绿色礼品,着力提高我区农、林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五、发展城郊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

1.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目前,xx区正在起草《支持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办法》,重点扶持18个贫困村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充实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优化年龄、知识结构,提高区、镇两级农技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要紧紧抓住苏区振兴、罗霄山片区集中扶贫连片开发这一机遇,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找准空间布局和项目定位,争取更多项目落地生根。

二要整合项目资金,把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道路硬化、水利设施、扶贫重点村建设等项目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为重点,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供水保障能力。

三要继续抓好造林绿化、植树造林活动,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将沙石火燃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不断完善园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强化园区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集生产、经营、示范、推广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样板区,更好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

五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3.加大现代农业招商力度,培育、扶持、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我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不丰、产业规模不强、科技含量不高,这决定了我区农业农村工作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把眼光盯在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管理理念新、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上,以农业产业项目为支撑推进我区农业出亮点、出精品。

4.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一是要切实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在区、镇、村三级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流转服务站,落实和完善土地流转的各项制度和服务措施,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加强信息沟通与运用,提高流转服务水平;

二是要培育发展流转主体。要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发展专业大户等有效载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业的规模生产和经营,从而促使农户将更多的土地流转给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经营,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步伐。

5.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成人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掌握专门技术的新型农民,推广能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用技术。加强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6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

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十一五”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2005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

全县农民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小杂粮四大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蔬菜基地的生产上,按照“中增绿”产业发展的规划,稳定发展箕城、西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个中部乡镇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芦笋、朝天椒为特色的露地蔬菜1万亩,以发展温室大棚,移动拱棚为主的食用菌和西红柿、西葫芦等品种的设施蔬菜620亩,在南王村还建起了库容量200吨的蔬菜保鲜储藏库。在林果业基地建设上,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办法,巩固了18万亩的退耕还林成果,以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的造林绿化,每年增加2-3万亩左右。在改造红枣、核桃、酥梨、苹果的基础上,近两年来,每年又新发展核桃5000余亩,近年来干鲜果累计发展了3.5万亩。在畜牧基地建设上,在稳定猪、牛、羊生产的同时,重点推动笨鸡产业的发展,以创新养殖模式、规范生产规程、加强品牌认证,地理保护等为着力点,推动了笨鸡产业迅速壮大,笨鸡饲养量达到了120万只。在小杂粮基地建设上,在巩固以前老品种的基础上,以引进绿油谷、药用大黑豆、红扁豆、水果玉米、五彩玉米等各种特色杂粮品种来推进小杂粮种植规模的扩张。截至现在,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

3、农产品不断丰富

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各部门的扶持引导下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相继开发出了箕城牌白酱油、北寨小麻油、河峪小米、杂粮面、赵国陈醋、西马酸菜、主力阿胶系列食品、然晶蜂蜜系列产品、野狼山庄肉羊加工等优质农产品。所有农产品的标准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都设计了较为精致的包装。优势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市场占有量。

4、市场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

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市场化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同时,新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一品三证”建设力度加大,提高了品牌效应,增加了市场的占有份额,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也在逐渐向省内外延升,部分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网络,销量也在逐年增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思路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横向与周边兄弟县市比,**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产业发展受地域条件的制约,规模小、产品少,品牌效应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低。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和小农生产方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不大,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特别是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没有打造出知名品牌,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

规模小。四大主导产业虽然基本培育形成,但由于受立地条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难以形成成千上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直接影响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122户,从业人员达438人,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仅有5户,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据初步统计仅为10%左右,低于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产量低。全县粮食产量在正常年份可稳定保持在5000万公斤左右,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小杂粮特色产业产量偏低,特别是像笨鸡蛋、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然晶蜂蜜等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或登记的省优产品、名牌产品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增收慢。对于农民增收来讲,虽然每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且大部分农业生产只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导致人均增收幅度小,增收缓慢,这仍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主要成因

1、自然资源条件的劣势所致。县域内的立地条件、资源条件相对差、产业发展难以突破自然资源制约,只能以小规模、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2、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制约。县财政极度紧张,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金融风险、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上级政策优惠难以打破县级资金配套体制的束缚,特别优惠的政策和项目又难以落户**。

3、服务体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发展,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水平低,尤其是现行的体制下,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导致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浪费。

4、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农民主体培育不充分,企业和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发展空间,市场销售还未真正形成固定的网络。

二、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及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将优势变为强势,将劣势变为优势,突出发展方式和方向的转变,实现赶超式发展。为此,“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全县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产品优势、地理区位、生产技术等各种要素,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旅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大系统,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产业融合、功能多样、生产精细、开放广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

根据总体思路定位“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减少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给特色杂粮和蔬菜发展留足空间,全县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4000万公斤左右;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引导,努力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多元渠道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6元,年均递增15%。

实现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具体目标是:要保护优良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推进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在规划区域范围内,按照高效、集约、精准、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及产后加工业,使农业发展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开发的路子,最终实现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目标,以“四优”目标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一)优良生态目标

要通过整合土地、水、森林、草地等资源,构筑生态良性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在巩固好1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好交通沿线、环城、村庄绿化以及云竹湖周边绿化工程;结合封山禁牧工作,大力实施种养畜工程;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工作,做好小泉小水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态游的需求。

(二)优美景观目标

要在维护好优良生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沿线绿化、新农村建设,实施好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干水果经济林工程,建设一批人居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农村和生态经济景观林。同时,按照全县“中增绿”产业布局规划,在浊漳河、泉水河、武源河、云竹湖下游沿线发展绿色生态景观农业走廊,开发农业的生态、美学价值,满足都市人农村旅途景观游的需求。

(三)优势产业目标

围绕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抓好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特点,建设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每村一特色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格局,满足都市人乡村综合游的需求。围绕此目标,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为:建设好“三区、四带、四基地”。

三区: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郝北、箕城、北寨部分地区为主的山地丘陵生态区,重点建设好以谷子为主的原生态小杂粮区8万亩;以箕城、西马、社城、郝北、北寨、河峪、云竹部分地区为主的川地建设高效果菜区10万亩;要以河峪、云竹的云竹湖周边村庄、北寨乡泉水河沿线村庄为主,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重点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度假型综合农业园区。

四带:在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两岸建设专用玉米、蔬菜产业带;在云竹湖周边、武源河、泉水河两岸建设水果产业带;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为主的东西部山区建设谷子杂粮带;在西马乡新村——白北沟一箕城镇银郊片、东汇片、浊漳河沿岸和云竹、兰峪、讲堂、河峪、北寨等自然植被丰富的山庄窝铺分别建设以肉牛,肉羊繁育,蜂蜜产业发展,生猪生产和笨鸡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带。

四基地:主要围绕全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合理引导,人力、科技、文化等人文资源向四大主导产业合理流动、集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规模生产基地,并做好地理标志性品牌的保护。

(四)优质产品目标

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围绕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和消费导向,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意农业,突出品牌建设,做好优质农产品的文化注入,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生产满足都市人生活需求的一系列绿色、营养、质量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满足都市人饮食需求。

为此,今后农产品建设的重点是:要引导农业主体、市场主体,以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时尚、营养健康、质量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我县无污染、无公害、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将产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技术传统等劣势转变为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地域保护、文化美学价值内涵丰富的精致产业、产品优势,迎合当前城市人需求心理。特别是要针对特色农产品的节日消费高潮和消费旺季,细划消费群体,实行分级包装、加工,打造农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高附加值精品、名品,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具体从产品的开发上要引导农业主体包装开发青、草、莲、鲤、鲫、银独具云竹湖淡水生态品牌的云湖水产品系列;打造笨鸡蛋、蜂蜜、笨鸡肉、羊肉等具有地域保护的特色畜禽产品等;提升**白灵菇、芦笋、西红柿、黄瓜、酸菜等取得无公害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策划**核桃、酥梨的精美包装,发展核桃、酥梨系列深加工饮品;提升具有认证层次不同河峪小米、黑小米、荞麦、苦荞麦等系列杂粮产品的包装档次,发展具有**品牌的陈醋、酱油、食用油、白酒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系列。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和农民的增收幅度。

在打造优质安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市场销售难题,才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目标。为此,要围绕全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打造,采取多元化的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形成稳定完善的市场网络。具体要引导农业主体,建设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类产地批发市场和外地鲜活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绿色通道,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目前的外地销售网络,优化整合资源,创立具有**纯天然、绿色品质和品牌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专营销售网络;借鉴岚峪笨鸡蛋、河峪小米直供省直相关的经验、引导农业主体探索发展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直供的市场销售模式;吸收知名企业利用**农产品原料的生态品质、定制特色农产品,走从包装设计、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到市场包销全过程由企业负责的定制模式(如社城黑小米);发展由科研单位、客商、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市场包销的订单销售模式(如今年河北客商推行芦笋种植模式)。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农业主体发展节假日展销、会展销售、网络销售等模式,最终以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的通畅销售。

三、构建完善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措施

为快速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进程,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要按照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重点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具体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七大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四个方面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制订出台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利用好云竹湖、双峰水库、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资源,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激活水、土地、森林等生产要素潜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服务都市人生活需求方面转变,为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实施打好物质基础。

(二)建设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1、建立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规划保障体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纳入本乡镇、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全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布局的框架内,结合本地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具体规划,尽可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

2、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各涉农部门、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组,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支持、参与、服务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形成县乡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3、建设好产业体系。在建设好农业产业和加强农产品开发的同时,更要开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具体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系。特别要聚合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游玩购”六大要素,打造功能完善而且独具特色的集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相统一的农业观光体验园区。

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科技、示范、服务、引导等职能,联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农业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等办法强化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畜禽防疫、综合执法等方面建设,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5、完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牵动农户型(如核桃产业)等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利用外援、招商开发、包装农产品模式(如黑小米);创新定制、包销、直供等市场营销模式,以各种创新模式保障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6、建设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体系。重点通过资金集聚的办法,壮大农业投入。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扶优、扶强、教育培训、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县直有关部门要将各种投入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整合实施,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交流沟通,建立担保中介服务公司,争取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对投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以招商引资的办法,集聚资金,发展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

7、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推进现代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督查,打分排队,确保全县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在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市场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等民德民风的教育,逐步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经营管理,既敢闯敢干,又淳朴善良的新型农民。

(四)建设好都市郊区型新农村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整合“三农”发展的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力、文化、科技等人文资源,全面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让每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都率先成为推动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先锋和表率。

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农业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7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20xx 年全区共有耕地 4.7 万亩,总播面 8.92 万亩,其中粮田 8.2 万亩,菜田 0.71 万亩,其他济作物 0.1 万亩。设施播面 0.25 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xx 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 689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94 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 0.25 万亩,建有温室 580 栋,涉及农户 23 户。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 2.1 万亩。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 958 、蠡玉 14 、农大 108 等。

(二)基本特点

1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 ,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 、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2 、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木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区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已成为主城区了,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在领导力量、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业工作的支持有所松懈。二是传统农业比重大。粮田占总耕地面积的 85% ,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拳头产品。四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区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粮食作物,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

1 、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粮食面积,增加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将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扩大名优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减少大路货品种的种植面积。

2 、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方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办法和对策

1 、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科技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区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龙头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

2 、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

3 、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