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桥教案 |
范文 | 【精华】桥教案模板汇总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桥教案 篇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期望,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方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沟通的技巧,实践沟通的技巧。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凸现问题 教师活动: 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一家人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家人之间就没有亲情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设计意图:电视剧剧情再现,唤醒学生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事情的回忆。 活动二:探究新知爱的冲突,学会理解父母。 教师活动: 1、出示课本中的情景实例:(1)在我们家里,都是爸爸说了算。想让你做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按他的要求去做,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2)我有心里话,愿意跟妈妈说,因为妈妈更理解我。 2、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请按下面提供的形式写下来。算作是同学们的心灵档案。 在我们家里: 3、亲爱的同学们请想一想,父母的种种希望和要求,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呢?这叫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父母也能换位思考,那将出现怎样的境界呢?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上面的心灵档案和后面的思考题。 师生小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可以叫爱的冲突。 设计意图: 由他人到自己,有生活到内心,通过回忆,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讨论,学会换位思考。为亲子之间的沟通扫除了心理障碍。 活动三: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 教师活动: 1、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已经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2、学会沟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表格中提供的实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组讨论。 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地点 合适的方式 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 我的妈妈总是爱唠叨 爸爸布置的作业写完了,说话不算数,又布置了新的作业 父母把我的朋友拒之门外 学生活动:完成上面的表格。 师生小结: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沟通。注意沟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桥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双、梁、设、计、架、代”6个生字;理解:著名、桥梁、设计、架设、立志、争气、结实、美观等词语意思。 2、会用“著名、立志”练习说话。 3、体会“茅以升爷爷立志为人民争气”的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难点: 理解“著名、立志”等词的意思并会运用,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背诵好句子。 二、揭题: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些有名的桥吗?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造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27课也是介绍桥的,它又介绍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听录音:听准字间,并思考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课文告诉我们钱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志家茅以升爷爷在5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那时,我们很贫穷、很落后,但茅升爷爷和造桥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我们的钱塘江上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的钱江大桥。 四、初读课文。 1、这课文生字词很多,不容易读通,读懂,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词,自由读。 ②同桌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 ③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即时评议。 2、指名分节读课文。(把机会给中下生)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一段,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①结合插图理解“两用双层”。 ②“第一座”说明以前从来没有过,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说一句话吗?理解“桥梁、、设计” ④50多年前,能建造这么一座大桥,我觉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觉得呢?指导朗读这一节。 ⑤自由读一遍,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 ⑥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2段。 师:茅以升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造这样一座大桥的? 1、男女分读这一段的两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 结合插图理解“结实、美观、现代化” 3、茅以升为什么要立下这么个伟大的志愿? 4、读一读第一句,回答“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5、师: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造桥技术高,而且具有一颗爱国这心,为人争气。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你有什么志向吗?请你用“立志”说一句话。 6、: 我们都少年有志,很好,我相信等我们长大了,不仅可以造 成更另结实美观、更现代化的大桥,做成更多连外国人也无法完成的事。让世界都知道我们人是通行的。 茅以升造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许许多多困难,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使钱江大桥架设在我国的钱塘江上。这些内容,我们下一堂课再学。 七、这堂课我们还要学会田字格中上面的六个生字。 1、你能任选其中的一个生字,扩三个词语吗? 2、指导写“梁” 3、质疑:学了一、二节。你不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或者说,你还有什么想法? 八、课堂。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茅以升设计建造 让钱江大桥冲志来 (替人争气) 结实、美观、现代化 课后评析: 这堂课整体效果不错,能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处理教村。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原义师的缪银芳老师对这堂课给予高度。美中不足的是用“立志”一词练习说话时,引导不当,学生的思维有些受阻。从这里也说明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还欠缺。 桥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桥教案 篇4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树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原来,作者是对愁难眠啊!生诵读教师改写的诗句 7、后半句 1)“客”思乡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 2)师引读: 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殿试揭晓的黄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没有他张继的名字。他羞愧沮丧.本来预期的结果不是这样的。虽经十年寒窗苦读,可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时至深夜,泊船枫桥.不能成眠的他。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张继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一句)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二句)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三、四句) 没有父母的关怀,没有孩子的欢笑,有的只是--读古诗 没有家乡的山水,没有熟悉的乡音,有的只是——读古诗 四、“出境”体会表达方法。 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达到美的艺术境界。 1、教师口述作者描写的画面或生设计诵读古诗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并在创编古诗时,有初步的运用)。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张继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他感到孤独,使他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张继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类似的感情经历(夏令营活动中的感受),迁移运用表达方法。 五、整体感知古诗写法,拓展探究。 1、师生讨论:我们学过的古诗或课文中,有没有用到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若有时间,安排学生现场练习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课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写景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情:清冷孤独寂寞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桥教案 篇5Let’s compare these two pictures. You see, in Picture A there is a policeman and an old woman. But in Picture 2 there is a policeman and a boy. What other different things can you see? Who knows? 桥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知道桥墩、桥梁、塔柱、拉锁等桥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在 决定桥面强度的因素,了解桥的发展史。 2、能提出想知道的关于桥的问题,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活动准备: 收集桥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调动幼儿关于桥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们有没有见过桥?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桥? 2、教师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的发展史的话题。 教师:这是人们最早造出来的桥,叫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为什么人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独木桥呢? 教师出示石板桥图片。 讨论:独木桥和石板桥哪个更坚固?为什么? 教师出示石拱桥图片,请幼儿比较石板桥和石拱桥。 教师出示铁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图片:这些是人们后来造的,看看桥面是靠什么架起来的?为什么不造成拱桥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逐一在黑板上用图示记录,并和幼儿一起商量获得答案的途径。 桥教案 篇7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 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桥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卢沟桥》教学设计【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