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暮江吟》优秀教案 |
范文 | 《暮江吟》优秀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暮江吟》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 (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残 ——→月 阳 →美 江 ——→露 水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意) 1、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学研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点拨辅导重点点拨第二道: 1、"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她那水晶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机释词"迷惑不解 2、妈妈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一下,说:"……同他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变成中国迷了。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中国迷?又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是中国迷?(释词"滔滔不绝绘声绘色")指导朗读第18、20节 3、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灵,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4、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质疑巩固 五、作业 1、整理解释滔滔不绝迷惑不解绘声绘色潜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心愿 小姑娘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 父母中国迷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资料提供者:郑昌松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具准备】: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习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五、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2、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3、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那就恋恋不舍地读读吧。 六、学习后两句诗。 1、(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2、“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3、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4、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根据这首诗把屏幕括号里的内容说完整吗?谁来连贯的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完整?(出示,学生先说,最后指名读。) 七、指导朗读,领悟感情。 1、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采用多种读法:如男女对比接读。) 师:我建议马上举办一个诗歌朗诵会,请在座的各位诗歌爱好者参加,来一个诗歌朗诵能力大比拼,好吗?(好)学生先练读,再赛读 2、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3、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带着这些感受再齐读一遍。) 4、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出来了吗?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练习(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项做。)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提示语呢! 九、总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一道残阳照水中(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板书设计: 暮江吟 残阳铺 江水瑟瑟红 可怜 露珠真珠 月弓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习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 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 (“暮”指的是傍晚) 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按233的节奏读) 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 (不能。“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夕阳)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 第二首诗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2.简介庐山,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注意读准字音,读古诗时要读的有节奏。 三、理解古诗 1.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诗? 学生自由交流 2.想一想,作者从远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请你想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 3.作者身处庐山之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4.你觉得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和事? (看问题要全面避免主观片面。) 第三首诗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融入诗中,体会诗意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梅和雪在争什么? 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明白本诗所说明的道理——取长补短。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8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习目标的投影胶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齐读)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学习一首诗只读好就行了吗?(根据学生的思路)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了解诗歌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在讨论中来领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生自由学习讨论)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生汇报)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2、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3、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学生争着,比着读)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起来吟一吟。(师深情描述创设情境)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齐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汇报(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都是写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配乐,生齐读)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七、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自选作业: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摘抄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抄背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用写话或作画的方式展现诗中描绘的一个画面。 《暮江吟》优秀教案 篇9教学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音乐]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课件]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二、朗读欣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巩固练习[课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代诗人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2、辨字组词。 暮()残()瑟()铺() 慕()浅()碧()哺() 3、说说下列诗句意思,注意粗斜体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