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蜡烛》教学设计 |
范文 | 《蜡烛》精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交流)并勾画生字生词,交流展示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3、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思考: a.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b.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c.主旨: 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赏析 1.目的寻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2.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 (3)保护遗体——想到 (4)烛光闪烁——想到 事件感人的因素: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3.讨论:作品中反复描写战争的场面,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新课标第一网 4.作品中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总结概括老妇人的形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