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133×()47>()×6()×8<26 2、计算: 8÷4=45÷5=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2说教材 《蜜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它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他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说教学理念 教学本文紧扣本单元“留心观察,善于发现”这一专题,一方面采取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弄清作者为什么做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最后结论是什么,同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研究作风;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动脑思考,每个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1、反复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法布尔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3、积累好词佳句。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难点是体会法布尔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说教法、说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法,阅读感悟指导法,讨论探究法。学生们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互相合作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复习导入共设计了两个知识点: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主要重视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共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我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共设计了8个小环节。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能用上 “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词。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练习说话,为学生在写作中能有序组织语言打下了基础。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读到这里如果你是法布尔你觉得蜜蜂会飞回来吗?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法布尔对科学的严谨。 8、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在学生多元化的解读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改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是因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3、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本课正好适合对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科学态度和方法熏陶的培养,因此,紧扣末尾这一结论,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促使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地探究。 六、拓展延伸: 出示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留心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也来写写它吧! 3、课外阅读:《昆虫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⑵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①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②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⑶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⑷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⑴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⑵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⑶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xx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 长城》。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感受到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破坏大自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作业。产生向往美好家园的感情。 2、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爱护家园的责任感,掌握一些简单的保护生态环境和用自己行动美化家园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移情体验,引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思考,树立环保意识和爱护家园的责任感,能尽自己的力保护生态环境,美化家园。 教学难点: 做一个“环保小卫士”,让自己的环保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教学准备: 师:相关课件、垃圾桶等。 生:环保棋、垃圾等。 教学流程: 活动一:环保大讨论。 1、师:小朋友,你喜欢旅游吗?说说去过哪里?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那里的风景吗? 师: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个地方,看看这天、这水,猜猜这是哪里?(国家AAAA级景区富春桃源景点——岩岭湖) 2、师:“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其实这样的美景在我们富阳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它,规划方案《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作业》。 4、你喜欢这样的环境吗?(揭示课题——美好的家园) 5、讨论:怎样的家园才是美好的家园? 6、然而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在我们身边,并不是每一个角落都是这样美好的,你瞧! △关注被砍伐的森林。 1、这只小鸟飞来飞去在干什么? 2、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会说些什么? 3、有些地方的人们随意砍伐森林,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师:同学们,破坏动植物的家园,最终只会毁坏我们自己的家园啊! △关注废气、废水污染。 1、你又看到了什么?想住这儿吗?为什么? 师:这样的生活环境会给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老师就在网上见到过这样一则报道 3、讨论:同学们,看着刚才的一幕又一幕,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4、你有什么要跟那些破坏环境的人或者我们大伙儿说说吗? 活动二:环保小实践。 师:保护美好家园,人人有责,就拿咱富阳来说,富阳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称号,那我们小朋友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丢垃圾做起。 1、了解学生平时是怎么做的。(及时评价和表扬学生。) 师:保护环境不能光凭一颗心,也要讲学问,你瞧: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家,垃圾一般有三个家: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 2、你了解他们吗?比如说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重点关注: △电池 1)了解电池的作用、危害、回收。你身边有这样的有害垃圾吗?赶快放到我们的回收箱里来吧。 △可回收垃圾 牛奶盒回收变废为宝、废纸的回收、塑料的回收。 △不可回收垃圾 活动三:环保游戏常 1、师:你们平时喜欢下棋吗?垃圾朋友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特意奖励我们二(5)班的小朋友一副环保棋。我们一起来看看。 2、学生活动。 3、反馈采访,你为什么能这么快走到终点?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