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 |
范文 | 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音乐《天山风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玛依拉》,感受哈萨克民族风格,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 2.能够用热情明亮的声音演唱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同时学习打手鼓的基本打法,并能用“x x x ”的节奏为之伴奏。 3.积极参与《掀起你的盖头来》的综合性表演活动,学跳简单的新疆舞,并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设想: 本课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歌声《你会爱上她》导入,继而由师生交流“天山风情”进入情境,作为了解相关文化的切入点,引出每一项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听赏、歌唱、舞蹈等活动中,感受新疆的民俗风情;了解新疆歌舞艺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情感共鸣中学习基本知识、掌握技能。 教学重难点: 新疆歌舞的综合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新疆服饰、头饰、手鼓、酒杯。 教学时间: 四十分钟。 教学过程: —、情境定向: 1.听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拍手进教室,随音乐模仿老师作律动。(cai:《掀起你的盖头来》) 2.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刚刚从一个地方采风回来,那如诗如画的景色,令我久久难忘。你们想知道它是哪里吗?让我来告诉你她的美丽与神奇—— 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你会爱上她》。 师:噢,都听出来了!是?生:…… 师:大家能从老师的歌声中,听出这是新疆,说明对它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感受天山脚下,那神秘、别样的风土人情。好不好?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的话题呢? 3、交流新疆相关文化 (cai:天山风情四大板块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各色特产、自然风光) 学生自由选择想了解的话题。网络链接 地理位置:古老美丽的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犹如天山脚下一颗璀烂的明珠。 民族文化: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哈萨克、乌孜别克、维吾尔为主体民族。 各色特产:新疆不仅是瓜果之乡,还以地毯之乡、陶瓷之乡的美誉名扬全国。 自然风光:那里有天池、火焰山、伊犁草原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令人遐想。 二、听赏女声独唱《玛依拉》 师:新疆景美人更美,尤其是那里的女孩子,美得就象天山的雪莲花。这次我刚到新疆,就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老师带回了她动听的歌声。看谁最用心,听出她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爱好? 1.初听《玛依拉》第一段.(cai《玛依拉》第一段) 师:她叫什么名字?人们怎样称呼她? 生: …… 师:对,诗人玛依拉,歌手玛依拉。我还听到当地的人们把诗人和歌手尊称为“阿肯”,就是能写诗会唱歌的艺人。 师:玛依拉有什么爱好啊?生: …… 师:弹唱(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冬不拉、冬不拉)是的,玛依拉喜欢弹奏冬不拉,这是哪个民族的爱好呢?咱们接着往下听。 2.听赏《玛依拉》第二段.(cai《玛依拉》第二段) 师:谁先来告诉我,玛依拉是哪个民族的?生: …… 师:哈萨克、玛依拉、冬不拉,三者有什么联系吗?生: …… 师:冬布拉是哈萨克草原上最普及最流行的乐器。玛依拉是哈萨克族人,所以喜欢弹奏冬不拉。回答的非常好,老师用新疆语奖励:“亚克西”! (cai:出示四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姑娘) 师:老师带回了玛依拉的照片,大家猜猜在这四位美丽的姑娘中,哪一位是玛依拉?猜对了,老师还有奖励呦!生:答。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教师一边为回答正确的学生戴上哈萨克族头饰,一边解说——) 师:这是一顶哈萨克族的羽翎帽,老师给你戴在头上。哈萨克人喜欢用羽毛来装饰服装,她们帽子上插着的高高羽翎,就是哈萨克少女的标志。 师:从歌声中、照片上,你们感受到玛依拉的性格是怎样的?生:…… 师:从玛依拉的性格中,我们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爽朗与自豪。让我们伴着的玛依拉的歌声走进哈萨克,去领略那别样的风情吧! 3.整体听赏《玛依拉》 (cai哈萨克服饰、歌舞、风俗、活动视频) 学生伴着音乐感受哈萨克民俗文化,并随乐跟唱。 三.演唱《一杯酒》 1.情境性范唱(cai:乌孜别克牧民待客) 师:告别了哈萨克族的小姑娘玛依拉,老师又被邀请到了一位乌孜别克的牧民家中做客。你们可能不知道乌孜别克人是怎样待客的吧? (拿酒杯走到同学中间) 师:请同学们像老师这盘膝而坐。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样一个场面,主人和客人围坐在一起,席间一边敬酒,一边热情地欢呼:别比雅拉!别比雅拉!喝得高兴时就唱起来。 (师范唱:嘿!别比雅拉!别比雅拉!别比雅里买!) 生:(举杯模仿唱)嘿!别比雅拉!别比雅拉!别比雅里买! 师:你们知道“别比雅拉”是什么意思吗?生:…… 师:别比雅拉直译为“一杯酒”,在这里用作一句欢呼语。 (cai:《一杯酒》背景音乐) 师:现在,老师做主人,你们是客人,热情的主人要为你们献上《一杯酒》了! (第一段:教师范唱,并做情境表演) 师:我们乌孜别克人敬酒有个习惯,头三杯酒是不能不喝的的噢! (第二段:教师边表演唱边邀请学生) 师:请你们像主人一样,为大家献上一杯芳香的美酒!(学生情境表演) 2.感受性教唱 师:主人敬酒时,客人也要回敬。现在,请客人们和主人对唱酒歌,好不好? (cai:《一杯酒》歌词) (教师背手风琴坐到学生中间) 对唱:教师弹唱《一杯酒》第一乐句,学生随乐合唱第二乐句;教师第三乐句,学生第四乐句。 3.准确性视唱 (cai:《一杯酒》歌谱) 师:尊敬的客人们,为了把酒歌唱得更准确,我们来挥拍视唱一遍。 4.装饰音唱法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这个地方有一个什么装饰音啊?(前倚音) 师:前倚音有什么作用啊?生:(产生波动感,具有新疆风格) (师弹唱,示范有前倚音和无前倚音的对比效果。) 师:怎样来唱好它呢?生:…… (引导学生用拍手、抖肩的动作感受前倚音的演唱方法;并强调反复记号。) 5.齐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生齐答)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歌词带入,用热情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齐唱全曲。 6.演唱全曲 师:我看到客人们已经跃跃欲试了,请自由的拿起身边的铃鼓,参与到敬酒的活动中来! (教师示范节奏x x x x x,学生边轻唱旋律,边练习铃鼓) 师:尊敬的客人们,让我们一同唱起来、动起来吧! (教师手风琴伴奏) (铃鼓的学生站到小组前打节奏,其他学生一边合唱《一杯酒》,一边律动。) 四、活动《掀起你的盖头来》 1.手鼓练习&&<br/>师:刚才你们表演的时候手里拿的乐器叫……看,老师手里拿的乐器与你们手中的有什么不同吗?生:……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师:这个叫手鼓,新疆语叫“达甫”。同学们刚才用的铃鼓是用来代替手鼓的。新疆的许多民族都喜爱用手鼓;但是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民族舞蹈伴奏中,最常用、最不可缺少的乐器吗? (维吾尔族) (cai:手鼓表演图片及背景音乐) 师:是的,请看——这是老师此行拍摄下来的一组画面:维吾尔族小伙子打手鼓的样子非常神气!谁来模仿一下? (老师为学生戴上新疆帽,模仿打手鼓的舞姿。) 师:(赞扬地)敲手鼓的`小巴郎,你真是个“乌斯塔”!(汉意为“能手”) 2、舞蹈表演 师:维吾尔族被誉为“歌舞民族”,它的手鼓和舞蹈是分不开的,人们可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也可以伴着手鼓的节奏舞蹈。老师这次去采风,就学会了一个好看的舞蹈。你们也想学习吗?下面我跳你猜,舞蹈的名字叫什么?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伴奏音乐)(教师示范表演) 师:刚才老师的舞蹈叫?……有哪些“掀”的动作呢? 生的活动:回答并表演动作; 师的活动:为表演学生戴上新疆帽。 师:(边戴新疆帽边讲解)维吾尔族女性喜欢配戴艳丽的或洁白的头巾,一来可以遮挡风沙,二来用做装饰和表演,就象老师刚才的舞蹈动作。 (做全体起立手势,结合“掀”的动作讲解移颈、绕腕手、点步转,带领学生练习&&<span > 。) 师:还有哪些男生的动作啊? 生:回答并表演动作。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歌唱音乐)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动作,练习舞蹈。(教师巡回指导)。 师:维吾尔的译音是“团结、联合”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也合作表演一下? 生:答(邀请手鼓一同表演)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歌唱音乐) 师:好的,有请手鼓——就让我们共同载歌载舞,打起手鼓唱起歌吧! (学生边歌唱边舞蹈,手鼓伴奏配合表演) 五.收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哈萨克族的玛依拉,唱出了乌孜别克人的热情好客,舞出了维吾尔族的美好生活!真正感受到了天山风情!最后,让我们用一句新疆语再见:“霍西!” (cai:《掀起你的盖头来》伴奏音乐) (学生做各种新疆舞蹈动作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