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语文下册《薛谭学讴》教学设计 |
范文 | 六年级语文下册《薛谭学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3. 感受这则寓言告诫人们的道理,读书、学习浅尝辄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学识技艺,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二、教学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查找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文中每句话的大意。 三、教学难点: 部分句子的理解以及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教学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四则》,了解了做学问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一个跟学习有关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翻到84页)这个故事选自《列子》。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列子》? (相传为战国时期的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民间故事。) 2.齐读课题。 3.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就是薛谭学习歌唱。)“讴”就是歌唱。 4.再齐读课题。理解了意思,再来读课题。齐 二、读通课文。 1.练读。学古文,读通是第一步,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自己先练习着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预设:(读得好)读得很好,尤其是有几个比较难读的字,你都读准了,很了不起! 预设:(读得不好)读得不错,但是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要把字音读准。 我们一起来认读这几个字,跟我写:板书 饯 衢 遏(写、谁会读,齐读) 把这几个字送回古文的句子中,读一读。同桌互相听听他读得准不准 3.范读。古文的朗读,除了要读准确外,还要读出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呢?(注意停顿才能读出韵味。还要根据它的意思断句)这样,老师也想给你们读读,可以吗?(你也可以在文中用斜线做一个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4.练读。老师相信您能比我读得更好,能做到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5.指名读。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1 不好 师指导(你们也练习读一读这句) 生2 好 读得好不好 6.齐读。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三、读懂课文 (一)课文读通了,第二步是读懂。怎样弄懂古文的意思,你有什么好办法?(看注释、读课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确实,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法宝,下面就让我们先在小组里合作着弄懂课文的意思。 (二)谁来读一读自学提示。自学,小组讨论 (三)汇报交流。 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这样,咱们一块对着注释来理解句子,你们边说老师边把它打在大屏幕上好不好?我们一句一句地来说吧。谁来说? 【一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于 向、跟 为什么不说“薛谭于秦青学讴”, 谓 “自己以为”是从哪些字来的?“自谓”,谓在这里就“以为”的意思。 两个之 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句话中有2个一样的字(之),真是个伟大的发现,人们常用“之、乎、者、也”来形容文言文的特点,就是因为它们在文言文中用得特别多,能说一说你们对这两个“之”字的理解吗? 满意了吗? 【二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于 “饯于郊忂”中的“于”与上句的“于”意思相同吗?与古诗中的 意思一样吗?一词多义,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记到书上 悲歌?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怎么解释?这句话是形容什么?(声音极具震撼力) 【三句】 1.生说 2.看他写得你觉得他有没有说清楚、具体、明白。 3.补充、修改。 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评价:你能推敲语言,这就叫字斟句酌。真是精益求精啊! 4.重点理解: 乃:于是、就的意思,看到“乃”字,你们能想起曾经学过的哪句诗? 意思一样吗?学知识能够由此及彼,这就叫融汇贯通, 记到书上 谢:道歉,谢罪。平时我们常说的谢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感谢) 【全文】齐读课文。 好,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原文已经译成了一篇现代文,数一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用了多少字?和你们查的一样吗?原文用了多少个字,我们看到现代文的特点是十分具体,你比较一下文言文的特点是什么?(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言文简约而不简单,几千年来它传递知识,传承文化,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精华!好,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美。 四、拓展延伸 1.想象。文言文虽然简练,却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和补白的空间。看到薛谭回来继续学习唱歌,秦青会说些什么呢?你能想象一下并且试着用文言文表述出来吗? 评价:你们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真好! 2.第二段。其实,原文中下面还有一段话,想看看吗?老师来读,你们结合注释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大概是什么? (师读故事) 3.说大意。谁能说说这段话的大概意思。 基本意思说出来了,故事的确如此。 4.成语。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其实我们现在用得很多成语就来自古人的.文章,你都知道那些成语出自古人的文章?(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滥竽充数、刻舟求剑)那要是有人问你成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出自哪里你知道吗?(薛谭学讴)(意思是形容歌声或者是音乐优美,耐人寻味。)真聪明,其实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也有一个成语,知道是哪一个吗?响遏行云(意思是形容歌声嘹亮。) 把这两个成语记在书上。 五、揭示道理、再读课文 1.道理: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课文仅仅有五十一个字,它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谦受益,满招损、知错就改) 板书:学无止境 短短五十一个字,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2.练习读课文。 同学们,如果我们能重现古人读书的情景那该有多美,比如说,你就是私塾里的白胡子老先生,或者你就是在温习功课准备上京赶考的书生。你将如何吟诵呢?练读。 3.指名读。谁先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4.齐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 己,你就是最棒的。 六、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读得这么好,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自己先练练。 2.指名背。谁来试一试?(不好——好共三人) 3.齐背。这么多都背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背好吗? 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读通了古文,弄懂了它的意思,还有大部分同学把课文背下来了,收获真不小。今天晚上把这篇文言文背给你的家长,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长听,好吗? 作业: 1.搜集名言。 2.预习《纪昌学射》。 自学提示: 1.请同学们先独立学习,弄懂课文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具体、明白。 2 .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轮流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或者为其它同学做补充。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