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
范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一、学情分析 学习生活是学生特别熟悉、感到亲切的内容。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共鸣。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可谓是十分熟悉的,但却并未对学习生活有真切的体会。本文在锻炼学生默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有所了解,并学习鲁迅先生描写学习生活的写作方法。 二、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使学生通过鲁迅先生的笔墨感受不同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魅力。 2.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3.体会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以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相关知识;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文章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播放歌曲《童年》) 导入语: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大家现在欣赏到的歌曲名为《童年》,唱出了池塘边榕树上声声叫着的知了,唱出了操场边秋千上驻足停留的蝴蝶,唱出了孩子贪玩等待游戏的童年。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PPT展示题目及作者) (二)展示教学目标 (PPT展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百草园”的内容 (三)小组预习展示 1.作者(鲁迅)简介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作者资料 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2.作品(《朝花夕拾》)简介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朝花夕拾》资料 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明确: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花”喻指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课后读读写写 (PPT展示课后读读写写字词) 学生单独读并纠错,班级齐读 (四)授新课 一、题解 (PPT展示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同学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呢? 明确:空间转换,文章分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默读课文 师:(PPT展示默读要求) (1)根据“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大部分的内容为文章划分段落。 (2)找出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 (3)思考: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明确: (1)1-8自然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9-24自然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1和8自然段为百草园部分的起止段,10和24自然段为三味书屋部分的起止段。 (3)两部分通过第9自然段这一过渡段连接起来。 三、小组合作,精读文章 1.小组合作探讨第一部分内容,思考:哪句话总领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明确:“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总领第一部分;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小组合作研讨第二自然段,思考:两个“不必说”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单是……就有……”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及味觉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PPT按描写顺序展示景物图片) 3.小组研讨“乐闻”部分,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阅读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探讨这一连串的动词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表现百草园确实是儿童的“乐园”。 (五)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填空 (PPT展示小结填空题) 文章第一部分写了,通过描写三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之情。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通过描写乐景(优美的景物)、乐闻(美女蛇故事)和乐事(雪地里捕鸟)三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 1.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的方法,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来描写一段你亲自参加过的活动或游戏经历。 2.预习文章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比百草园带给作者的“快乐”,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鲁迅先生之笔,穿越到其在百草园的快乐童年,欣赏了百草园的美景,同作者在冬天的雪地捕鸟,听长妈妈讲了美女蛇的故事。转眼间,作者被家人送入了私塾。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一看鲁迅先生在私塾中度过的童年。 (二)展示教学目标 (PPT展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分析“三味书屋”的内容 2.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三)授新课 一、阅读第九自然段(过渡段) 思考: 1.作者知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读书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明确:作者并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读书的原因。可从“不知道”“也许”“无从知道”这几个词看出。 2.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连用三个“也许是”,构成排比句式,猜测家人送“我”进私塾的原因,表现了“我”对以后不能常到百草园玩耍的无可奈何的心理。 二、阅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思考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及“我的先生”的? 明确:写三味书屋环境:第十自然段“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写我的先生:第十一自然段“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PPT展示三味书屋及寿镜吾先生图片)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三味书屋”的生活? 明确:问“怪哉”虫;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园里玩耍;师生朗读;上课偷偷玩纸盔甲、画画。 三、对比探究 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捕鸟、美女蛇的故事等,对比三味书屋的生活,从“学习的环境、教书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作一个比较,完成表格。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学习环境 开阔、优美 封闭、沉闷 教课先生 亲切耐心的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 死板、冷漠的老先生 学习内容 自然景物、故事、捕鸟:神奇有趣 不懂的古文:枯燥乏味 (四)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回忆“我”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快乐的心理。 (五)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任选一篇谈谈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2.学习本文借助特定句式,灵活安排写景顺序的结构方法。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别是动作描写),增强语言感受力。 4..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结合生活细节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巧用句式安排顺序,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最亮丽的景色。这段时间我们阅读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再现童年生活场景的作品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共鸣,那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学案上的预习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吧?那好,咱们先从“读读写写”累开始,辨字正音,积累词语。 3.解题: 文章的标题提示的往往是关键的信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交代地点,提示文章内容,提示文章的结构思路。) 二、把握思路,品读抒情段 根据题目提示,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怎么分?(从过渡段入手) 【屏显第9段】 探究:这一段属于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为什么? 提示:1.注意文段中两组句子的形式和内容。 “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 排比句,猜测家里人送我去私塾的原因,同时回顾百草园中种种儿戏,推进情感,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Ade,我的……们,Ade,我的……们!” 拟人句,视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如朋友,渲染依依不舍的情感。 两组句子都用反复手法强调突出感情。 这一段的内容和情感显然跟百草园生活关系更密切,所以分到前半部分更合适。 学有所得一:结合生活细节,巧用修辞抒发真情。 三、围绕中心,品读写景段 1.百草园让“我”如此恋恋不舍,是什么原因?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知道到哪儿去找这句话吗?——开篇总起:“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课前预习要求同学们归纳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展现百草园之乐,那位同学能说一下? 3.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景物的文字,思考问题:(课后练习四) ①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简要分析。 要求:动笔在这一段中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朗读背诵并口头分析。 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方法),描绘了百草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有所得二:巧用句式安排顺序详略,多角度描写并融情于景。 四、咀嚼动词,品读叙事段 1.百草园不仅有丰富的景物,还有神秘的传说,“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作者见过这条蛇吗?那他为什么对这个传说念念不忘? 由这一传说联想起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绘声绘色,带给“我”惊险刺激的心理体验,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无形中增添了百草园的情趣。 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雪后的百草园又有什么可乐的呢? _______开一块雪,_____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_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_______住了。 明确:“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冬季捕鸟的过程,以儿童的眼光,表现孩童捕鸟时紧张、兴奋、惊喜的心理,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学有所得三: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传达情感并突出主题。 五、小结 儿时的“我”徜徉在百草园里,享受着生命最初那单纯的快乐。多年后回顾这段生活,作者却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很有意思,其中包含了两种眼光,一种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另一种却是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似乎”表示“从表面看是如此,而实际上并不如此,或不仅如此”,这里有作者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欢乐。 借用作家曹文轩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如果你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仅是扫视,而是去凝视这个世界,你想想,这个世界在你脑海里会是多么的丰富,何愁写作时没有材料,无从下笔? 同样,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如果不仅仅是扫视其中的故事,而是学着去凝视作者的选材、构思、语言和写作技巧,对我们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一定会大有帮助。 五、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作文教材三,温习今天学过的内容,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完成片段仿写作业。 2.以《剪一段__________的时光》为题,构思文章,要求在习作中仿照课文第②段安排写景顺序,仿照第⑦段在叙事时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仿照第⑨段在文末结合具体细节抒发感情(可参照范文)。先拟写提纲,周末完成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引导学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实记叙的内容、增进记叙的兴趣。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布置预习(不占课时) 1、看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学习重点。 2、,给下边加线字注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3、参照文下注释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参考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内容。自我了解: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⑴ 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⑵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2、导语引入新课: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3、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 ⑴ 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两句) ⑵ 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百草园) ⑶ 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⑷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4、默读第二段: 要求:画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如:菜畦、石井栏覆盆子) 引导: ⑴ 不看书,按顺序说出作者描写夏秋的百草园写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⑵ 指明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⑶ 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⑷ 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揣摩: ⑴ 写黄蜂的动作用伏,写叫天子的动作用直窜,各和哪个词语相照应? ⑵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低唱和弹琴能否互换?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句,并表达出喜爱、赞叹的情感。 5、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神奇、神秘) 6、小声朗读7、8两段: 要求: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 (扫、支、撒、系、牵、拉) 引导: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运用: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教师小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三、课堂教学(第二课时) 7、齐读第9段: 要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 ⑴ 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 (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⑵ 连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⑶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恋) 8、听读:(教师朗读,学生看着课本听。从出门向东到读书!) 要求:体会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和长妈妈、闰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引导:就以上问题,先分小组讨论(二人或四人一组),再组织全班讨论。 9、制造情境,体会感情: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第9页9~10行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 (短时间完成) 引导: ⑴ 你们刚才读的和老师读的内容都懂不懂? (不懂) 不懂为什么还要学生读呢? (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⑵ 应当怎样恰当的评价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呢? (师生一起讨论,教师和学生都谈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统一认识。) ⑶ 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不可取,为什么?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⑷ 课后研讨与练习3,选择一种主题,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10、家庭作业: 背诵第2段。 四、写作指导 (第三课时) 1、指出下面几段话各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明如何体现的: 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喜爱) ⑵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依恋) ⑶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问题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不满)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个你喜爱的东西,在描写中表达喜爱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瓣的绿叶,瓤嫩筋细,水分极多,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3、续写一种游戏,写出玩时的心情,准确描述动作: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饭,听见小朋友们在街上游戏的声音,心里发痒 4、下面是作家魏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两位老师。读后,说说作者对这两位老师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⑴ 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居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古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皮鞭。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路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⑵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5、请用记叙文字描绘一个人的行为动作,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态度和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结构。 3、学习语言的揣摩。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⑵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 ⑴两相比较的结构。 ⑵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试卷 二、导入新课 1、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幼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稍长又喜杂览,读了许多野史杂记。1898年到南京求学,四年后东渡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时,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员、金事等职。同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兼教。1918年5月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利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近一千万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阐静来”,鲁迅借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可以说《朝花夕抬》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从课文的标题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文章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三、段落大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⑴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⑵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⑶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⑷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2、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⑴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⑵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⑶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⑷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⑸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四、分析文章 1、百草园部分: ⑴提问:文章第一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⑵提问: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 ①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乐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②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③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④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堪,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螫,有可 以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有桑堪,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难怪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⑤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 小球;有拟人: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⑥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作者把百草园描写的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⑶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⑷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捕鸟的?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⑸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2、三味书屋部分: ⑴导人新课: 百草园的景物是那么美,百草园的故事是那么动人,百草园里捕鸟是那么好玩,这确实是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儿童的乐园。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三味书屋是否也是儿童的乐园呢? ⑵提问:第9小节在文中有何作用?一个“不知道”和三个“也许是”能否删掉,为什么?两个“Ade”和两个“我的”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怎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①这一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不可以。因为删掉了加点词语以后,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如果删掉,则由无法肯定变成完全肯定了,这违背作者猜测的原意,也不能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私塾的反感。 ③真切地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心态和依依惜别的神情。 ⑶提问:三昧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并归纳: 当然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玩的东西,而在这个国只能爬上花坛上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又不能太久。 ⑷提问:三昧书屋里读的书,孩子读得懂吗?你们读得懂吗?作者写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私塾里的教材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不懂也不能问。作者这样写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摧残。 ⑸提问:作者在三味书屋里学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 ⑹提问: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讨论并归纳: 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5、作业: 完成复习试卷。 【教学后记】 本文虽然是一篇老文章,但是关于它的主题理解已与以前不同,我们教师完全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本文的教与学,老文章要新教,应更多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来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5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 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 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此外,检查预习(4)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 [两部分] 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 [过渡] 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3、学习第②自然段: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写全段,并举例说明自己对文字的感悟,揣摩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讨论完毕后可让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特别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句式的仿写,并在全班交流。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抓住景物特征,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4、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 5、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在课堂上继续安排仿写练习,用至少5个动词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或者一个游戏的过程。 语言特点: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6、第一部分小结: 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参见“教法建议”)。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演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设计思想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课外资料,然后汇总资料,自行选择完成下列任务中的一项: 1.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 2.制作介绍鲁迅先生的简单网页(或课件) 3.完成一份介绍鲁迅先生生平为主题的小报。 4.制作鲁迅图片资料的展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 目标② 〖难点〗 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 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 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此外,检查“预习(4)”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附板书一) 感情[美、喜爱] 感情[丑、讨厌] 8 对原文的词语改写,要求表达讨厌的感情。 油蛉在这里([低啼]); 蟋蟀在这里([抽泣]) 有时会遇见([吓人])的蜈蚣;喷出一阵([恶臭])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4、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 景物美,喜欢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二”)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 喜欢听神秘的故事 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三”) 5、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附 板书三) 语言特点: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6、“部分”小结 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一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与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 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准备录音磁带,制作教学投影仪。有条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掌握全文内容,把握结构,了解大意;重点研读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渡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2、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可选取重点章节,播放录音磁带或由教师范读。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速度与情感,从而提高听受能力,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攒拗确凿菜畦桑葚轻捷蟋蟀臃肿 脑髓相宜书塾方正博学蝉蜕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斑x敛秕谷无从宿儒 同窗 (字词比较多,教师可在预习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进行指导,不要耗时太多。) 4、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出示思考题: A、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B、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C、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D、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5、课堂讨论,培养说话能力和合作意识。 (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明确: A、题目提示:文章内容表现一段经历(从……至……),两个过程(百草园、三味书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篇末。 C、景物描写、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鸟。 D、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乐的(乐园)。 二、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通过阅读与讨论,我们大致了解了全文内容。对百草园,作者的感受也许会引起我们的共鸣。请大家进一步讨论思考,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百草园生活的。 出示思考题:A、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B、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集体讨论、交流,课堂发言,明确: (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学生的讨论可能众说纷纭,教师要给予恰当地指导,逐渐集中、归纳。) A、第一部分突出了“乐园”,是百草园生活的总起。 B、最精彩的描写当属景物描写。其特点是: 一是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景物的概貌;“单是……”则抓住“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详写百草园的内容。二是动静交替、各具特色:“不必说……”写静物,“也不必说……”写动物,“单是……”亦动亦静,且分别从形态、色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形象生动,用词准确。三是虚实结合、趣味横生:多数景物是实写,“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是虚写,通过联想和想像,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四是多角度观察、感受:眼观色,耳闻声,手触物,舌品味…… C、美女蛇的故事为百草园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冬天捕鸟则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时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欢快。 (其中同学们更喜欢哪个情节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说明白为什么喜欢,与大家共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有关片断多朗读、多品味、多体会。景物描写一段最好让学生背过。)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共同了解了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我们还领略了作者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同学们也应热爱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以成就自己健全的人格。在描写方面要观察仔细,描写具体、形象、生动。 四、作业 1、抄写,积累字词。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在上学途中,也许会有你喜欢的自然景物。请你抓住其特点,进行描写训练。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教师可从读、说、背、写不同角度检查上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领略了作者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同作者一同走进三味书屋。 三、整体感知 1、默读理解: A、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C、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是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搜索信息,客观地理解作者的本意。) 2、讨论明确: A、两部分内容是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 B、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时的礼节,着墨不多却令人生畏;写教书先生,他知识渊博,教学认真,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旁门左道”的问题。态度严厉,也不乏和蔼,基本不体罚学生;写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似懂非懂的文言文,使人感到枯燥;写学生,敬慕先生,好奇多问,又寻机玩耍取乐。 C、这部分与第一部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形成对比。 二、问题探究 1、质疑: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感到陌生,甚至产生疑惑。例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学生的贪玩逃学等。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不是重点,但却是难点。教师要正确地加以引导,要从儿童的视角,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让同学们提出质疑,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重点问题(教师备案): A、怎样理解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 B、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C、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D、本文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2、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望,应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犯了教学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 B、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地说来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C、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地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D、对比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突出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也应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三、体验与反思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1、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你喜欢什么样老师?与“先生”相比,你更喜欢自己身边的哪一位老师? 3、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你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毫无疑问,这里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成长的足迹。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写一段对自己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生活经历。300字左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二、快速阅读课文 (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 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七、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八、巩固 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九、练习 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 十、拓展 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园 学堂 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识记生字,背诵精彩片段。 2、能力目标: 学习细节描写及对比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童真。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中体现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细节描写体现思想。 〖教学方法〗 讨论、讲析。 〖教学手段〗 电脑。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讯 百草园的故事: 1、迷人的泥墙根 2、美女蛇的传说 3、冬天的百草园 〖课后记〗 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概括较准,但归纳的本事不强。 一、百草园 1、迷人的泥墙根: ⑴景物:菜畦、石井栏、鬼其树、桑萁、蝉、黄蜂、菜花、叫天子、草、油蛉、蟋蟀、蜈蚣、斑x、向首乌、水莲、覆盒子。 ⑵色彩缤纷,形状各异声并茂: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黄、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对百草园的热爱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拟人手法的运用,恰当的形容词的使用,细节描写体现喜欢之情。 2、朔的美女蛇的故事: 给百草园增加了神迷色彩。 3、冬天的百草园: 冬天无味,但孩子们却从中找到了无限的乐趣。体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积极乐观。 二、背诵第二自然段,以增加词汇量 三、语言句式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拟人手法: (见附文) 小溪清清 彭卓夫 小溪如带般静静地轻轻地流着。一片绿油油的草地铺在两岸。 不必说嫩绿的小草,在一旁的野花,高大的枫树,翠绿的竹林;也不必说知了在树叶里歌唱,蟋蟀在草丛中弹琴。单是浅浅的清澈见底的溪水,就有无限的乐趣。一块块光滑的鹅卵石,一条条自由自在的鱼儿,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在水面上,有的鱼儿便躲在树叶上遮阳;还有的围着叶儿转圈圈,像在玩游戏,翻天那些小石头,有时会遇见的小螃蟹,放它们在手上,便觉得痒酥酥的。 到了秋天,虽然草儿都黄了,花儿凋了,却还有枫叶落满地,有的随风飘到弯弯曲曲,窄小的小路上,有的扑向软软的草坪。 小溪清清,带着我的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情感)感知三书屋 。 〖教学重点〗 感知三味书屋。 〖教学难点〗 从对三味书屋的具体描写中表现对它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手段〗 电脑。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一、先生的印象:和蔼、迂腐、较开明 二、学习生活:乏味、无聊 三、忙里偷闲:在无聊中寻乐趣 〖课后记〗 对老先生能客观地进行分析、公正地评判、对文章的主题有自己的见地。 一、三味书屋 1、三味: 味如稻梁,味如肴馔,味如酸醢几句古文的翻译。 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 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笑人家牙齿缺了,说“那个口像个狗洞大开着。 ⑶上九,潜龙,匀用: 恶势力强大时(上九、初九),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作官,以免被害。 ⑷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那个土方的土地(分为九等下上,等等)好坏交错。那进贡的东:有祭祀专用的一梱梱茅草,还有橘柚过类水果。 2、先生: 寿敬吾(原型)。方正、质朴、博学、和蔼、教学方法古老。 3、学习内容: 晦涩难懂、乏味。 4、教学方法: 陈旧、不能引起学生举。 二、体现的感情 学生生活的无耐,苦中寻乐。 三、本文的主题 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热的天性、追求新鲜知识的心理。结合课后第一题,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讨论时应以课文为依据,不要凭空想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情感) 〖拓展阅读〗 读相关的文章《草原屋顶》,摹仿细节描写,进行片断训练。 〖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练习。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板书设计〗 1、草原屋顶。 2、似花非花。 〖课后训练〗 一、阅读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景物描写相关的文章节 注意语言积累,注意学习细节描写。 《似花非花》、《草原屋顶》。 二、片断练习 学生习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领会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感悟作者关注儿童健康生长的情怀。 2、理解本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丰富同学的词汇。 【教学思路】 初步感知──理性认识──深入探究──品味积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年像一支动听的歌,又似一幅美丽的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身的童年乐园。鲁迅先生也曾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起他的童年往事,今天就让我们随先生一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简介鲁迅《朝花夕拾》,推荐课下阅读 三、同学自主学习课文 要求: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通读课文。 jiasuijiabo 荚 髓 颊 箔 缠络: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无味:文中指没有趣味。 同窗:文中指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考虑题: ⑴ 作者写了百草园的哪些事、物来突出“乐”的? ⑵ 作者写三味书屋时,又选取了哪些片断再现当时的学习生活? ⑶ 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两处生活的记叙,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⑷ 文中第九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四、教师依据同学学习情况和发言,适当予以点拨 五、作业 1、读熟课文,诵读第2和第7自然段。 2、依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想像,为百草园画一幅画。(不要拘泥于课本插图,我个人认为彩图应为现在修后的) 第二课时 一、同学互看互评画的《百草园》,比比谁画的逼真、画的富有想像力,这样便于理解、背诵,对同学更好地理解运用精彩段有协助 二、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 三、这篇课文同学们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是百草园,下面就请大家依照文中句式说说你感受到的百草园之乐 句式:不必说……不必说……单是…… 如: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乐,也不必说夏夜纳凉听到的美女蛇的故事,单是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不必说色彩斑阑、明艳美丽的植物,也不必说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单是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就有无限乐趣。 四、研读课文,问题探究 1、“我很想详细地知道怪哉”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先生真的不知道吗? 2、课文写了小朋友们人声鼎沸的读书情形,你觉得小朋友们是读懂了念吗?为什么? 3、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小朋友们干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4、课文为何要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放在一起写? 5、寿先生是怎样一位教师? (以上问题不必拘于教参,同学只要言之有理即予以肯定,教师应重点说说第四个考虑题,让同学明白对比的写法) 五、品读积累 同学细读课文,寻找佳词好句,归纳整理。(同学落实到积累本上) 例:一组精彩的动词:打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一组精彩的句式:也许是因为拔何鸟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 六、作业 1、课外阅读语文课本《过年》《思,在百草园》 2、日记本上完成:给少年鲁迅的一封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